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患者,女,63岁,吞咽不畅伴呕血10余天入院。上消化道钡餐示:食道下段贲门癌。胃镜示:1.食管下段贲门癌;2.胃体黏膜下平滑肌瘤。临床诊断:1,贲门癌;2,胃平滑肌瘤。行“食道下段贲门癌根治,食道胃端侧吻合术”。手术所见:贲门小弯侧,小弯侧黏膜下分别见一肿块。  相似文献   

2.
从1986年9月至1997年1月发现3例女性尿道平滑肌瘤,现结合有关文献讨论如下。1临床资料树1女,30岁。发现尿道口肿物20d于1986年9月入院。无特殊不适感。查体:尿道外目前壁粘膜下有肿物约2.5cm×2.5cm,质较硬,光滑活动,无触痛。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尿道平滑肌瘤。例2女,38岁。发现尿道口肿物10月并出血,于1994年10月入院。会明都有下坠感,影响性交。查体:尿道前壁粘膜下有2.5cm×3.5cm大小肿物突出尿道口,表面潮红、轻度糜烂,质地韧,轻度触痛,触之易出血。行尿道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尿道平滑肌瘤。例3女,32岁…  相似文献   

3.
胃平滑肌瘤致消化道大出血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病例介绍例1,女,41岁。因黑便2天,呕血3小时急诊入院。查体:T36.8℃,P108次/分,BP10/6kPa。神清,面色苍白,脉速。血常规:Hb99g/L,RBC3.09×1012/L,WBC6.9×109/L。钡餐检查:胃底侧后壁一类圆形4.5cm×4cm大小隆起病灶。胃镜检查:胃底近胃体大弯侧偏后壁见3cm×2cm隆起病变,表面糜烂,以胃平滑肌瘤可能性大。于1996年11月12日在全麻下行近端胃大部切除术。术中见胃底胃体交界处大弯侧偏后壁3.8cm×3.5cm×3.5cm球形肿块,向…  相似文献   

4.
1病例介绍吴××,女,41岁,病案号:1104。因上服部疼痛伴恶心呕吐2个月,加剧5天于1994年11月8日入院,查体:神清,精神软弱,心肺无殊,腹平软,上腹部剑突下轻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未见胃型,振水音(+)。入院诊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伴幽门不全梗阻、拟行胃大部切除术。术前行纤维胃镜检查、发现幽门孔不规则,常呈关闭状态。返流少,十二指肠球部粘膜无殊,幽门前区11点钟处见1约1.0×1.0cm2的半球状肿块,突向胃窦腔并掩盖幽门孔,表面光滑,无充血糜烂,胃镜诊断:胃平滑肌瘤伴幽门狭窄。3天后行胃大部切除术(毕氏Ⅱ吻合…  相似文献   

5.
胃平滑肌瘤误诊为胃息肉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平滑肌瘤是一种较少见的胃良性肿瘤。现将我院胃镜检查诊断为冒息由,经微波治疗未消失.外科手术切除.病理证实为冒平滑肌瘤的2例报告如下。例1女,40岁。上腹部炮胀4年.解黑便2次,胃镜检查胃体小弯侧近粘液湖上方有一约1.0cm×1.0cm×0.4cm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色择与周围粘膜相同,胃镜诊断为胃体息肉。活检病理示慢性炎症。经微波治疗3次息肉仍然存在。半月后手术病理诊断为胃平滑肌瘤。例2男性,42岁。上腹部胀痛6年。间歇性黑匣1年。胃镜检查胃窦前壁可见一约1.2cm×1.2cm×0.6cm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顶部中央脐凹.粘…  相似文献   

6.
胃平滑肌瘤在临床上并不多见,这主要与较小的平滑肌瘤的检出率有关。X线钡透对此肿瘤的诊断有很大的帮助。复习有关胃平滑肌瘤的文献报告,并结合我院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15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胃肠道平滑肌肿瘤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肠道平滑肌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对我院1986年1月至2001年6月收治的45例平滑肌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胃平滑肌瘤行楔形切除10例,胃大切除6例,肉瘤行根治性胃次全切除术2例,小肠平滑肌瘤行肿瘤肠段切除12例,肉瘤行根治性切除5例,探查活检1例。结,直肠平滑肌瘤行肠段切除7例,肉瘤行根治术2例。随访40例,死亡7例,健在33例。结论:重视平滑肌肿瘤的结床,病理及形态学特点,及时总结仍的经验教训,是提高本病诊断率的关键。平滑肌瘤行肿瘤局切除,平滑肌肉瘤应行根治性切除,因对放,化疗均不敏感。  相似文献   

8.
李国君 《医学文选》1999,18(4):580-581
上消化道大出血(简称UGH),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大出血,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的病症。最常见为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肝硬化门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扩张破裂出血(简称BEVCPH)、胃癌出血、出血性胃炎、胃平滑肌瘤出血等。现将资料整理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993年底前,我们对UGH主要采用内科保守治疗(简称内保),失败后才手术。这段期间内保转手术38例,立即手术5例。1994年以后采取主动寻找手术指征,入院后立即手术39例,内保转手术5例,具体情况见表1。1.2 手术指征 1BEVCPH中,一般情况好,病人能承受手术的;2出血前…  相似文献   

9.
胃平滑肌瘤脂肪瘤并存一例马小庆,朱宜春,陈荃宏(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外科246003)胃的良性肿瘤比较少见,平滑肌瘤与脂肪瘤同存一患者更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因突发性呕血3次,量约300ml,以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收入院。平素体健,...  相似文献   

10.
Reportofacaseofgastricmalignantnodularmesothelioma腹腔间皮瘤较为少见,我们诊断1例胃壁结节状恶性间皮瘤,具有特殊的大体和病理组织学形态,现报告如下。亚临床资料患者女性,34岁。4年前始有上腹部胀痛不适。入院前12d疼痛加重并发现包块而于1988年9月23日入住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查体价及剑突下包块,B超示肝脏占位。1988年9月28日剖腹探查,见胃小弯一7堆肿块,内散在米粒大小结节。术中冰冻切片诊断“上皮样平滑肌瘤”,遂行胃大部切除。2病理资料大体观察:次全切除胃,小弯壁内见一难结节状肿块共8个,直径1.0~6.0cm…  相似文献   

11.
外阴平滑肌瘤极少见,我院1988~1998年间收治外阴肿瘤 582例,仅 1例经病理诊断为外用平滑肌瘤。1临床资料 患者,女,41岁。国外阴肿块4年入院。诊断:外阴巴氏腺囊肿。入院时体检:生命体征平稳,心肺无异常,左侧大阴唇后下 1/3处可见一椭圆形肿块,大小约为 3.0cmx1.5cmx2.0cm,质硬,表面无红肿、无破溃、无压痛,活动度好。于局麻下行手术切除,术中见肿块有包膜包裹,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完全剥离。肿块切面灰白色,是见漩涡状结构。术后送病理检查证实为外阴平滑肌瘤。2讨论 外阴平滑肌瘤好…  相似文献   

12.
患者22岁,住院号326,第一胎孕24“‘周。阴道出血5小时于D96年n月7日O点3o分急诊入院,平素无出血倾向,孕期无腹痛及阴道出血等异常。入院前1个月阴道黄白色分泌量多,味臭,伴外阴阴道癌痒。每1至2天温水坐泪一次,无效,未用药。发病前无阴道外伤及性交等诱发因素。晚7点排尿时阴道流少量暗红血液,于晚11点50分再次排尿时发现有多量明道出血,似排尿样涌出,暗红色,无血块及组织物排出,无腹痛及会明阴道坠胀感,持续出血40分钟后入院。估计出血量200ml,并感恶心、头晕、心慌及气短。入院查BPS.O/3.okPa,I’92次/分,面色…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5岁,咳喘1月,加重伴发绀1d于1994年4月24日急诊入院。体检:患儿昏睡状,R60次/min,P28次/min,T37.2℃。皮肤未见脓病及其它异常。浅表淋巴结无异常肿大。肝脾未触及。颈前偏左侧们及一肿物,边界不清,质软,有波动感。气管向右移位,局部皮温不高。化验室检查:nbo.sg/I,余血常规、血离子及血气分析均未见异常。X线检查:颈前见一边缘光清光分叶之软组织肿块,内无钙化及气腔。肿块向下延伸至上纵隔。B超探查:颈部见约7cmXscmXSCm囊性肿块,内有光点,且有多个分隔(图l)、在B超引导下行囊肿穿刺,抽出30nil…  相似文献   

14.
鼻腔平滑肌瘤为鼻腔罕见肿瘤,我科三十余年来仅见1例,现报道如下。患者,男46岁,右鼻腔反复出血3年余,伴鼻塞,流涕及嗅觉减退,无头痛就诊,门诊以右下甲肿物收入院。局部检查:右下鼻甲前端见发白色肿物,约0.8×1.5大小,质韧触之易出血.鼻咽部正常,X线摄片见在上颌窦密度元增高,83年12月6日强化加局麻下将肿物连同部分下甲切除,术后送病理切片检查,报告为平滑肌瘤。讨论平滑肌瘤是一种良性的由平滑肌细胞所构成的肿瘤。其形态较一致,以瘤细胞胞浆内具有非横纹肌原纤维为特点,并有胶原纤维形成。肿瘤可发生于体表或深部,…  相似文献   

15.
网膜平滑肌瘤临床十分少见.我们曾收治3例,兹报告如下.例1:男,51岁,住院号128299.因上腹肿块3年,呕血2次入院.查体:上腹部有12×12×10cm肿块质中,随呼吸上下活动度小,轻度压痛,B超示肿块与肝脏分界不清,钡餐见胃小弯明显受压.术中见肿物位于小网膜,呈球状,直径15cm,侵及胃小弯1cm,局部胃粘膜0.5cm溃疡.行肿瘤切除及胃楔形切除.病理报告:小网膜平滑肌瘤伴广泛出血及囊样变.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出血在临床上颇为多见,其出血量大,速度快,病情危重,死亡率高达10%。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繁多,胃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罕见但最易致死的病因之一,由于临床报道较少,极易延误诊治。本校附属医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4例,术前均未明确诊断。现报告分析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52岁,无明显诱因大量呕血、黑便二天入院。无胃病及肝炎、肝硬化史,也无上消化道出血病史。本次发病前无明显前驱症状。入院时BP11.6/76KPa.P115次。分。急诊胃镇检查因胃内大量积血及血凝块而未能明确诊断。急诊剖腹切开胃前壁探查,见距…  相似文献   

17.
病者,男,42岁,因右上腹痛、贫血、消瘦、排黑便到某市两间医院按消化性溃疡治疗9个月无效。1994年5月2日来我院,呈消瘦、重度贫血貌,腹部未触及肿块,胃镜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无新鲜出血。Hb:54g/L,RBC:1.65×109/L,按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并出血治疗好转后行胃大部分切除,切日长7cm,见十二指肠球部前壁2.5cm×3cm的溃疡瘢痕。住院16天“治愈”出院。半月后出现有腰及右上腹痛,伴发热、畏寒再次入院,B超示右肝后叶多发性脓肿,行肝脓肿切开引流排出脓液150ml。探查结肠肝曲处有6cm×6cm的肿物,疑为结肠癌但不排除炎性肿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搜集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10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的20例胃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男:女为3.5:1,平均年龄41.3岁;本病以反复发作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出血前无明显腹部不适或疼痛;内镜检查及治疗为本病主要诊疗手段;镜下表现特点为:片状黏膜糜烂,中央有血管断端显露(3/11),胃底见喷射样出血点(3/11),胃体上部前壁见点状血痂(2/11),胃体上部后壁见红疹样隆起(2/11),胃体上部前壁有浅小溃疡(1/11)。内镜治疗以内镜下电凝止血为主(7/11),病变部位局部楔形切除在基层医院也应受到重视。结论消化科医师尤其是内镜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细致、反复的内镜检查以及及时有效的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9.
患者,女,42岁。主因上腹不适3年加重2个月拟诊“胃底平滑肌瘤”而收入院。3年前开始每饭后上腹不适,隐痛为主,无反酸烧心,无季节性。无呕血及黑便。经本院及外院上消化道钡餐检查:胃底与膈肌局限性增宽见附图,胃底平滑肌瘤可能性大。胃镜检查:胃底可见2.5cm左右直径半球形隆起,表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14岁,于1993年12月31日入院,患儿于30日上午10时突发脐周阵发性疼痛,剧烈,伴呕吐2次,为胃内容物,经民间医生治疗无效,于31日下午5时以急性阑尾炎收入外科。体检:T36.7℃,P82次/min,BP13/8kPa,R18次/min痛苦面容,巩膜无黄染,腹部平坦,脐周尤以右下腹深在性压痛,轻度肌卫,轻微抬手痛,包块未触及,肠鸣音正常.WBC21.7X108/L,N80%,L17%,m3%,腹透肠腔无积气和液平面.于1994年1月1日下午7时30分手术.腹腔内有清亮液体250ml,切口下见一巨大肿块,表面光滑,上界达肝下缘,固定.从肿块外分侧穿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