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Hp)和慢性胃炎的相关性,以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慢性胃炎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观察对象,同时选取对照组(无上消化道症状)52例作为对照对象,分别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并进行对比,探寻慢性胃炎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联性。结果 102例慢性胃炎患者均为慢性浅表性胃炎,其中轻度患者20例,中度患者39例,重度患者43例;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阳性患者62例,阳性率为60.78%;52例健康对照组经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检测结果显示,其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者10例,阳性率为19.23%;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慢性胃炎的重要致病因素,但不说明所有的慢性胃炎均由这种病菌引起,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引发的慢性胃炎要进行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临床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和胃癌局部浸润的相关性.方法 我院诊治的4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40例来自体检中心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都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判断其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45.0%),观察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阳性率明显升高(75.0%),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着显著相关性.结论 胃癌患者的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明显增高,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胃癌的局部浸润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胃癌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关系近年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是医学界的热点问题。为此笔者对本院2000年胃镜检出的71例胃癌、52例胃溃疡、36例慢性萎缩性胃炎及4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共199例患者进行比较性回顾研究。旨在探讨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对胃癌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金春  徐艳梅  柏凯 《贵州医药》2006,30(7):627-627
由于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有关,而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十分理想的根除HP方案,我们在2003年12月至2004年12月期间采用了3种不同的方法治疗120例上消化道溃疡患者,比较其根除HP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2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均为未服用过阿斯匹林或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人类最常见的慢性感染之一,它与不同疾病的关系和对社会人群的影响备受重视。研究发现幽门螺旋杆菌(H.pylori,HP)与活动性慢性浅表性及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的MALT淋巴瘤及胃癌的发生有关;与胃肠道外疾病如冠心病、贫血的发病亦有关。但目前尚无HP流行病学系统报道,尤其医护人员与HP感染的关系报道较少。我们于1999~2001年对1 055例医务人员、住院患者、健康体检者的HP感染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与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血清、胃液一氧化氮(NO)浓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90例FD患者、88例健康对照和80例十二指肠溃疡(duodenalulcer,DU)患者,检测其HP感染情况以及血清和胃液NO浓度。HP的检测采用胶体金法,血清和胃液NO的检测应用改良的Griess法。比较三组研究对象的各项检测结果。结果FD患者和DU患者的HP感染率分别为34%和42%,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6%(P〈0.01)。DU患者和FD患者血清、胃液NO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HP感染阳性的FD患者血清和胃液NO水平明显低于HP感染阴性的FD患者(P〈0.05)。结论NO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因素。在功能性消化不良疾病的发展中,NO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起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根据临床实例检测,分析血液标本中的幽门螺旋杆菌(HP)阳性与慢性胃炎疾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认幽门螺旋杆菌检验在慢性胃炎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赤峰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6年9月已住院患者中慢性胃炎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检测。结果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幽门螺旋杆菌阳数率为51.3%。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在慢性胃炎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是重要的指示性指标,但HP、Ig G敏感度、特异度均不是很高,故不宜单独作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诊断依据,可用于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311例60岁以上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进行胃镜检查,取胃黏膜组织作病理诊断和HP检测。同时与中青年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HP阳性率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1)。老年组患者慢性胃炎和胃溃疡HP阳性率分别为84.77%和83.67%,显著高于青壮年组(P<0.05);老年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和胃癌HP阳性率分别为71.01%和69.05%,与青壮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患者与HP感染密切相关,且感染率高,应予以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以下简称HP)受瞩目的原因,是因为它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以及胃炎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在人体中只能寄居在胃黏膜的上皮,绝大多数的感染只造成无症状的慢性胃炎。只有少数毒性较强的菌株才会产生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但是反过来说,几乎全部的十二指肠溃疡(95%-100%)以及大多数的胃溃疡(70%-80%)都与幽门螺旋杆菌有关。  相似文献   

10.
华萍  吴海珍 《河北医药》2015,(4):622-623
目的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进行观察并对改良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1月收治的16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情况和特点进行分析。治疗方面,分组后2组患者均给予阿莫西林、奥美拉唑及克拉霉素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160例患者中共有98例患者感染HP,感染率为61.25%,其患者在农村居住、男性以及年龄较大的分布较为集中,明显高于其他患者。分组治疗后,干预组患者治疗后其V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且在生存质量各项评分上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较易发于居住农村、中老年以及男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结合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疼痛缓解以及生存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胃脘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患儿消化道疾病发病情况及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借助胃镜检测手段对450例患儿进行临床初步诊断,同时通过病理检测及相关HP检测,研究消化道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结果疾病检出率96%,HP感染率31.8%,HP感染前3位疾病分别为消化性溃疡(51.7%)、浅表性胃炎(33.0%)、十二指肠炎(26.7%),HP感染者病理显示组织损伤明显,两者病变程度呈正比。结论小儿消化道疾病发病率较高,临床缺乏明显的症状与体征,应予高度重视;HP感染率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HP感染是导致消化性溃疡、浅表性胃炎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老年患者上消化道出血30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及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302例,并与同期非老年组463例相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胃溃疡(96例,占31.8%)、十二指肠溃疡(70例,占23.2%)、胃癌(30例,占9.9%).非老年组主要为十二指肠溃疡(248例,占53.6%);老年组患者并存其他疾病者162例中死亡23例,病死率14.2%,无并存疾病的老年组患者140例中死亡4例,病死率为2.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及胃癌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并存其他疾病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胶体会技术对幽门螺杆菌(HP)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应用胶体金技术检测8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和22例无症状健康志愿者血清中的HP空泡毒索(VacA)、细胞毒素(CagA)和尿素酶(Ureg8)等HP抗体.结果:慢性胃炎组、消化性溃疡组、胃癌组的HP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慢性胃炎组HPⅡ型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着病变恶性严重程度的增加,CagA,vacA的表达呈上升趋势,尤其是VacA的表达.结论:胶体金技术可应用于对HP感染分型诊断,为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周冰  王燕  王风华  陈莹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417-2418
目的:探讨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及导致死亡的原因。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上消化道出血老年组100例,并与同期非老年组82例相比较。结果: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主要为消化性溃病56例,占56%;胃癌15例,占15%。发生低血压或休克老年组16例,非老年组7例(P<0.05),使用阿司匹林抗凝药物,老年组23例,非老年组6例(P<0.01),老年组死亡22例,其中18例因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死亡;非老年组死亡6例(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是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病因,其次为胃癌。全身慢性疾病恶化和出血后并发症是影响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重要原因,尤其是肺部感染、心脑血管疾病是主要的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庆地区农村儿童上消化道疾病病种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方法对96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的农村儿童进行胃镜检查,并在胃窦部钳取胃黏膜组织一块作Hp快速尿素酶试验。结果96例儿童在上消化道均发现有各种病变,检出率为100%,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6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例、十二指肠球炎7例、胆汁反流性胃炎4例、蛔虫6例、钩虫3例。Hp阳性率51%(49/96),其中慢性胃炎Hp阳性率57.1%(36/63)、十二指肠球部溃疡76.9%(10/13)、十二指肠球炎28.6%(2/7)、胆汁反流性胃炎25%(1/4)。3~6岁儿童组Hp阳性率35.5%(11/31),7—12岁儿童组Hp阳性率58.5%(38/65)。结论儿童胃镜检查以慢性浅表性胃炎、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多见;Hp感染以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最高,其次是慢性胃炎,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相似文献   

16.
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对缺铁性贫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HP感染对儿童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 IDA)的影响。方法 2000年6月至2004年6月本院住院及门诊335例患者上消化道疾病患儿,其中缺铁性贫血患儿109例;采用奥林巴斯GIF-V电子胃镜检查,并进行快速尿素酶试验,14C-呼气试验检测;随机选择HP感染阳性和阴性患儿各50例检测血清铁蛋白(SF)、血红蛋白(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结果 胃镜检查检出HP感染61例,检出率占18.2%(61/335)。各年龄组胃十二指肠疾病HP感染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HP感染与年龄呈显著正相关(r =0.749,P=0.003),随着年龄的增长,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消化性溃疡的发生率也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十二指肠溃疡:r=0.726;胃溃疡:r=0.703; P<0.05)。HP感染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SF、Hb、MCV、RDW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感染HP儿童血清铁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未感染HP儿童。结论 小儿HP感染随年龄增长而增加,HP感染儿童机体铁营养水平降低,是造成或加重儿童机体铁营养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HP感染是IDA的原因之一,在治疗IDA的过程中应注意清除HP感染。  相似文献   

17.
观察了复方褐藻胶胶囊(compound algin capsule,CAC)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HP清除率为67.4%,胃炎消除率为75%,溃疡治愈率为92.8%,CAC组的症状改善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68.6%,P<0.05)。提示CAC可用于治疗HP阳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胃十二指肠疾病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对793例胃十二指肠病人施行胃镜检查及尿素酶试验。结果793例胃十二指肠不同疾病Hp检出率各异,其中消化性溃疡阳检率高。结论Hp是慢性胃炎,尤其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原因之一,还可能是胃癌的协同致癌原。  相似文献   

19.
分析快速尿素酶与组织病理学检测幽门螺杆菌(HP)的阳性率.2 305例患者行电子胃镜检查,并对其中102例患者应用快速尿素酶试验与组织病理学两项检测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对两种检测方法所得HP结果进行分析.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在性别、年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不同疾病组间消化性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HP)检出率较高.102例患者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