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和中下部组合处于盆地的不同发育阶段,天然气封盖条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登二段、泉一、二段泥岩盖层不仅厚度和空间分布较青山口组、嫩一、二段小,而且与源岩的配置关系也较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差。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泥岩盖层除了毛细管封闭能力外,还具有压封闭和抑制封闭天然气能力,而泉一、二段仅具毛细管封闭能力,登二段除了具毛细管封闭能力外,还具有替代封闭能力,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泥岩盖层与青山口组源岩之间的时间配置关系也优于登二段、泉一、二段泥岩盖层与沙河子组-营城组源之间的时间配置关系。以上这些是造成该区中下部天然气富集程度和分布明显好于深部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欠压实浓度盖层抑制封闭作用的形成取决于异常含气浓度的形成,而异常含气的的形成又取决于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形成。根据这种关系,利用声波时差资料可以确定出欠压实浓度盖层抑制封闭作用的起、止时期通过对其形成时期与气源岩大量排气期的匹配关系,阐述了欠压实浓度盖层抑制封闭作用在封闭扩散相天然气研究中的意义,并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泥岩盖层为例,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3.
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恢复方法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泥岩盖层抑制浓度封气机理及其能力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其异常含气浓度和异常孔隙流体压力之间的函数关系。在古异常孔隙流体压力恢复的基础上,对泥岩盖层古异常含气浓度进行了恢复,建立了一套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的研究方法。利用此方法对松辽盆地北部汪家屯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汪家屯气田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各地质时期均具较强的抑制浓度封闭能力,对封闭沙河子组气源岩生成排出的扩散相天然气是有效的。这说明该方法用于恢复泥岩盖层古抑制浓度封闭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研究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综合评价方法, 在研究其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的基础上, 利用游离相、水溶相和扩散相天然气在外加压力和浓度作用下通过泥岩盖层的 渗滤和扩散速度, 分别建立了泥岩盖层对游离相、水溶相和扩散相天然气封闭能力评价参数Vs, Vw, Vd。以此为基础, 通过Vs, Vw, Vd 的加权平均建立了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方法, 并将其应用于滨北地区青山口组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的综合评价中, 结果认为青山口组泥岩盖层主要为中等能力封闭区, 仅在盆地北部讷河和东部绥棱以东局部地区为差封闭区, 其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能力差是造成该区扶余和杨大城子油层天然气显示差的重要原因 之一。  相似文献   

5.
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性演化阶段划分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形成条件研究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类型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性演化阶段进行了研究.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泉一段、泉二段、登二段和青山口组3套泥岩盖层为例,通过划分其对不同相态天然气封闭性演化阶段,研究其对各种相态天然气的封闭特征;通过其封闭性形成时期与沙河子组-营城组气源岩大量排气期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了它们在该区天然气聚集与保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大庆长垣西侧青山口组盖层超压形成时期早于东侧,目前已完成3次破裂超压释放,刚刚进入第4次演化阶段,大庆长垣东侧仅完成1次破裂释放,刚刚进入第2次演化阶段.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天然气源盖时间匹配关系不好,青山口组泥岩盖层超压仅能封闭住沙河子组源岩排出的少部分天然气,这是目前扶、杨油层只能找到一批中小型气田而找不到大气田的根本原因.但大庆长垣东侧扶、杨油层天然气源盖时间匹配关系、天然气富集条件、盖层破裂期与源岩排气期匹配关系明显好于大庆长垣西侧,表明大庆长垣东侧天然气散失量明显较大庆长垣西侧少,这些是造成大庆长垣东侧扶、杨油层天然气明显较大庆长垣西侧富集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乌尔逊凹陷大一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盖层对各种相态油气封闭机理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了乌尔逊凹陷大一段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油气的封闭特征,证实该泥岩盖层对整个凹陷游离相油气具有好的毛细管直接封闭能力,在凹陷中部具有好的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间接封闭能力,向凹陷边部变为较好和中等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间接封闭能力;在凹陷的大部分地区对水溶相天然气和扩散相天然气具有好的封闭能力,在凹陷边部具有较好封闭能力。而且证实泥岩盖层对各种相态油气封闭能力的形成均早于南一段源岩大量排烃期,可以封闭住南一段源岩生成排出的各种相态油气,有利于其在南二段中聚集成藏,这是造成该段油气富集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
泥岩盖层压力封闭的演化特征及其研究意义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深入研究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分析了泥岩盖层压力封闭油气的机理及其演化特征,提出了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的起始时期和终止时期的概念,建立了确定方法。通过比较泥岩盖层压力封闭形成时期戏源岩大量排气期的早晚,提出了泥岩盖层压力封闭有效性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研究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青山口组泥岩盖排气期的早晚,提出了泥岩盖层压务封闭有效性的概念,并建立了其研究方法,应用于松辽盆地三肇凹陷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北部黑帝庙油层烃源岩条件初步探讨   总被引:7,自引:13,他引:7  
通过对松辽盆地北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等有机地化参数分析,确定嫩一段、青山口组是齐家-古龙凹陷的主力烃源岩,青山口组是三肇凹陷的主力生油岩;通过油源对比,确定嫩江组一段是黑帝庙油层主要的烃源岩,部分原油来自姚家组以下地层。  相似文献   

10.
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研究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机理及作用类型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阶段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认为:具生烃能力但不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不存在阶段性;而既具生烃能力又具异常孔隙流体压力的泥质岩盖层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可分为抑制浓度封闭和替代浓度封闭2个阶段。此研究不仅可以预测其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能力的演化,而且可以研究其封闭扩散相天然气的有效性。然后以松辽盆地北部三肇凹陷登二段和青山口组2套泥质岩盖层为例,通过对扩散相天然气封闭性演化特征与沙河子组气源岩大量排气期之间的匹配关系研究,认识到它们在该区天然气聚集与保存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12.
汪深1-平1井轨迹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深1-平1井是大庆油田一口深井水平井,完钻井深4205m,水平段长1009.51m,因地质原因2次填井侧钻,施工中轨迹控制难度加大。直井段4,311.1mm井眼采用大尺寸塔式钻具组合既可以控制井斜,又能释放钻压;造斜段做好二次剖面设计及施工预案,优选螺杆度数,使实钻轨迹尽量接近设计轨迹;水平段施工做到滑动钻进和复合钻进的合理分配.尽量使轨迹平滑。侧钻选用1.5°单弯螺杆,摆好工具面后小钻压侧钻,同时取砂样分析水泥与岩屑比例,水泥量减少后逐渐加压.禁止启动转盘。该井轨迹控制及2次成功侧钻为该地区水平井施工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Mycotoxins rarely occur individually in foodstuffs and are considered a food safety risk, particularly for highly consumed foods like maize. Aflatoxin B1 (AFB1) and fumonisin B1 (FB1) are two of the toxicologically most relevant mycotoxins occurring in maize. Their co-occurrence in field and stored maize is described in this review, and the highest co-occurrence rate is observed in stored maize. In all reviewed studies, fumonisin B1 levels exceed aflatoxin B1 levels and in some cases even by up to a thousand fold. Co-occurrence and subsequently combined exposure of AFB1 and FB1 is of public health concern given that both in-vivo and in-vitro scientific evidence exists that various toxicological effects caused by combined exposure occur. In the majority of the studie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data suggest a modulation of the toxic effects of aflatoxin B1 and fumonisin B1 ranging from increased carcinogenicity, immunotoxicity and decreased growth in various animal species and cell lines. The emerging scientific data indicating the modulatory effects of combined exposure to aflatoxin B1 and fumonisin B1 is a sound basis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the effects of combined exposure and the subsequent human health risk.  相似文献   

14.
15.
16.
17.
18.
19.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0年10期封面及目次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地球科学》2022年11期封面及目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