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欧阳科  谢珊 《广东化工》2011,38(6):16-17
考察了SRT分别为10 d和不排泥2种情况下MBR的运行效果和污泥特征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SRT的减小,比耗氧速率从不排泥时的10.2 mg O2/g SSh增加至SRT为10 d时的15.9 mg O2/g SSh,排泥有助于提高污泥的活性。不排泥运行和SRT为15 d两种情况的处理效果基本相同,去除效率均超过90%,继续提高氨氮负荷,M2出水NH4-N浓度增加,因此污泥停留时间应该根据不同的水质来设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不同HRT条件下餐厨垃圾与污水污泥联合两相中温厌氧消化系统的运行效果。结果表明当产酸相HRT为5 d时,产酸反应器挥发酸产量最高,且丙酸含量较小,产酸效果最佳。当产甲烷相HRT为20 d时,产甲烷反应器运行效果较佳,沼气产率达到0.69 L/g VS去除、甲烷含量为71.3%、VS去除率为64.7%。该文采用动力学控制方法即可基本实现产酸相和产甲烷相的分离,产酸相和产甲烷相p H分别为4.6~5.5、7.3~7.4;虽然产酸相仍存在轻微的产甲烷作用,但并不影响有机物的水解和酸化,也不影响两相系统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3.
针对剩余污泥厌氧发酵产短链脂肪酸(SCFAs)面临的污泥水解效率低的问题,将碱性蛋白酶(AP)与烷基糖苷(APG)联合用于污泥厌氧发酵产酸中。结果表明,AP与APG在强化污泥厌氧发酵产SCFAs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在9%g AP/g SS和0.20 g APG/g SS的作用下,在厌氧发酵第3 d取得的最大SCFAs产率为214.80 mg COD/gVSS,显著高于两者单独作用时,且以乙酸为主。AP与APG的协同作用提高了污泥增溶与水解效率,改善了污泥发酵液的生物可降解性能,为酸化阶段提供了良好的发酵底物。同时,蛋白酶、α-葡萄糖苷酶、乙酸激酶的活性得到提高。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AP与APG的协同作用提高了Firmicutes、Bacteroidetes和Actinobacteriota等水解酸化类微生物的相对丰度,而Proteobacteria和Cloroflexi等消耗SCFAs的微生物的相对丰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4.
研究了污泥停留时间( SRT)分别为7、14、28 d时,采用微波-厌氧消化联合处理水解酸化残余污泥的效果.试验同时设置进泥为不经微波处理的水解酸化残余污泥的对照组.结果表明,SRT为14d时微波组SCOD去除率可达最高值84.91%;微波组和对照组在SRT为7、14、28 d的条件下对SS的去除率差异不明显,SRT由28 d缩短至7d时SS去除率仅下降了3.95%; SRT为7、14、28d时,微波组的污泥产甲烷率比对照组的分别高出39.09%、27.48%和26.75%.说明采用该联合工艺处理水解酸化残余污泥在SRT为14d时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同时微波处理可增加水解酸化污泥的产甲烷活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在常温条件下不同污泥负荷对UBF反应器污水处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进水浓度为1200 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为10 h、污泥负荷为0.59 kg COD/kg MLSS·d时,UBF对COD的去除效果最佳,达80.14%;在污泥负荷达到1.01 kg COD/kg MLSS·d之前,污泥中生物量比例随着污泥负荷的增加而增加,MLVSS/MLSS值可达0.89;UBF反应器对污水可生化性有较好的改善效果,BOD5/CODCr比值增幅可达28.52%,且低污泥负荷更有利于污水可生化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剩余污泥水解酸化过程中氮磷的释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多被视作废物而丢弃,从污水中转移到污泥中污染物氮磷没有及时分离回收,造成资源浪费。国内外针对污泥水解酸化阶段研究的报道多集中在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用于生物脱氮除磷系统补充碳源上。然而污泥水解发酵产酸的同时,也释放出大量的氮磷。为了回收利用污泥中的氮磷,基于污泥发酵产酸的理论提出了污泥水解酸化释出氮磷以回收资源这一污泥处理新思路,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控制对策,指出通过适当的环境调控,就可以使污泥中氮磷大量释出。  相似文献   

7.
简述了水解酸化浸提污泥重金属的机理,从水解与酸化两个阶段出发,分析了微波、超声,水热、化学氧化,添加表面活性剂及生物酶等协同方法及其组合工艺对水解阶段的促进作用,讨论了富集产酸菌,共发酵产酸和抑制产甲烷菌3种方法对酸化阶段的优化作用。明确了各种方法协同的关键在于促进污泥溶胞,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产量以及降低产甲烷菌对其消耗,而由VFAs快速累积营造的酸性环境则更利于污泥重金属浸提。指出了水解酸化与其他方法协同浸提污泥重金属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活性污泥生产挥发性脂肪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考察了预处理温度对剩余污泥水解酸化生产挥发性脂肪酸(VFAs)的影响.分别在70、80、90、100℃下处理剩余活性污泥2 h,考察其水解酸化情况.结果表明:热处理可提高溶液中的SCOD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提高效果随温度升高而增大;预处理温度对污泥产酸的促进效果为:90℃>80℃>100℃>70℃.经加90℃处理的活性污泥在缺氧条件下水解酸化30 h后,VFAs的产酸量达到最大,为946 mg/L.VFAs包括乙酸、丙酸、丁酸和戊酸,其中乙酸和丙酸为主要产物,热顶处理污泥可提高VFAs中乙酸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在不排泥条件下,膜生物反应器(MBR)内的污泥浓度MLSS和MLVSS都随时间不断累积,而反映污泥活性的MLVSS/MLSS则不断减少。研究中发现,MLSS对MBR运行效果影响显著:TN的去除率随污泥浓度增加而增加,而COD的去除率随MLSS的增加先降后升,TP的去除率则先升后降,且二者均在污泥浓度6500 mg/L时达到极值,NH3-N的去除效果则随着污泥负荷的增加呈降低趋势。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中温两相厌氧消化处理西安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结果表明,污泥可在较短的停留时间(296 h,产酸相30 h,产甲烷相266 h),较高的有机负荷(约2.65 kg VS/m3.d)下稳定运行,系统VS去除率38.87%,pH≈7.5,产气速率6.33 L/L.d,单位VS产气率3.00 L/g。与单相厌氧消化处理结果对比,两相厌氧消化系统的停留时间可减少一半,而污泥有机负荷提高2倍,且有机物的去除率大,处理效果好,稳定性高,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产气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脱氮除磷的效率,采用序批式生物反应器(SBR)工艺处理模拟生活污水,考察了不同温度下N/P、污泥龄(SRT)对厌氧/好氧/缺氧序批式生物反应器(AOA-SBR)工艺同步脱氮除磷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0 ℃、N/P为2~3、SRT为20 d时,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78%、69%和56%,污泥产率YS为0.339 kgSS/(kgBOD5),污泥含磷率PC为4.68%。当温度为25 ℃、N/P为3~5、SRT为15 d时,NH4+-N、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88%、83%和91%,污泥产率YS为0.253 kgSS/(kgBOD5),污泥含磷率PC为6.35%。当温度为35 ℃、N/P为5~7、SRT为10 d时,NH4+-N、TN和TP去除率分别为80%、66%和73%,污泥产率YS为0.225 kgSS/(kgBOD5),污泥含磷率PC为7.42%。污泥产率YS随着温度和污泥龄的增加而降低,通过调节温度和污泥龄能够实现污泥减量。  相似文献   

12.
对上流式分段污泥床(UpflowStagedSludgeBed)反应器在中温(35±2℃)下厌氧处理生活污水进行了试验研究。反应器内污泥经过40d的培养驯化后,用于处理生活污水。重点探讨了不同停留时间(HRT)对COD和SS去除率等的影响,并考察了反应器各段间微生物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4.7h时,其出水pH=6.5,COD和SS的去除率分别在52%和70%以上,有较好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3.
宋秀兰  李亚新 《化工学报》2011,62(1):220-225
采用半连续运行的序批式反应器进行污泥酸性发酵试验,研究了发酵液中FeCl3浓度对污泥发酵产物中丙酸比率的影响。实验表明:在温度32℃、HRT 6.6 d、进泥VS浓度 20.43 g·L-1、pH5.5~6.0的条件下,FeCl3浓度由0增加到232 mg·L-1时,发酵液中ORP逐渐提高,丙酸比率变化不大;FeCl3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含油废水处理产生的剩余污泥和气浮污泥的厌氧消化性能,试验采取序批式厌氧消化两种含油污泥的方法,对含油污泥的组成变化及产气性能进行测定,并将其结果与市政剩余污泥进行对比。试验结果显示,经过35天的厌氧消化,含油剩余污泥和含油气浮污泥的可挥发固体(VS)降解率分别为4.98%和3.74%,TCOD降解率分别为10%和3.4%,产气量分别为0.97 L/gVS和0.56 L/gVS。经过和市政剩余污泥对比后表明,含油气浮污泥厌氧消化性能差,不宜进行厌氧消化处理;含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相对强于含油气浮污泥,但弱于市政剩余污泥。  相似文献   

15.
宿程远  王恺尧  李伟光 《化工学报》2015,66(5):1897-1903
研究了不同水力停留时间(HRT,24 h、18 h、15 h、12 h)对双循环(DC)厌氧反应器处理中药废水效能的影响,并对颗粒污泥的粒径分布(PSD)、胞外聚合物(EPS)、微生物群落等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HRT由24 h缩短为12 h后,DC厌氧反应器对COD的去除率仍在90%以上。虽然出水中乙酸含量升高到339.69 mg·L-1,但未造成VFA的过度累积;出水中辅酶的荧光吸收峰有所降低,而类腐殖酸与类富里酸的吸收峰增强,不适宜再继续降低HRT。随着HRT的缩短,颗粒污泥的EPS总量、蛋白含量、多糖含量均降低,其中酪氨酸对于保持污泥的稳定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磷脂脂肪酸分析(PLFA)表明,HRT缩短对于DC厌氧反应器第2反应区内微生物群落分布影响显著,革兰阳性菌由原来占总脂肪酸生物量的44.24%下降到32.69%,而革兰阴性菌由32.69%增大到38.66%。  相似文献   

16.
《分离科学与技术》2012,47(10):1529-1536
Sludge properties, cake layer structure, and membrane fouling in a membrane bioreactor were studied under various hydraulic retention times (HRT). A decrease in HRT resulted in an increase in 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 production in bulk sludge and changes in cake layer structure from gel layer to one or two cake layers.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in cake sludge changed with respect to HRT. An evolution in cake layer thickness and porosity was observed with trans-membrane pressure (TMP) jump. The change in cake layer structure might bear more responsibility for the TMP jump than the quantity of cake layer.  相似文献   

17.
在设计出的机械提升式厌氧双循环反应器中,以絮状污泥为种泥,对反应器启动过程中污泥性能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在常温下启动,经过40d后污泥开始颗粒化,165d后大部分污泥的粒径介于0.6~1.2mm。所培养出的颗粒污泥的活性相对较好,比产甲烷活性ACT=0.91g/(g.d),VSS/TSS为0.67,SVI达到了15.2mL/g,颗粒污泥平均沉速为45.1m/h。并且在CODCr容积负荷=20kg/(m3.d),HRT=16.0h的情况下,CODCr的去除率超过了80%。  相似文献   

18.
厌氧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快速启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中等浓度啤酒废水为水源,在低温下(14~20℃)研究了厌氧序批式反应器的快速启动过程。试验结果表明:当采用污水厂消化污泥接种,投加粉末活性炭并以间歇搅拌方式运行到第76天时,反应器容积负荷为6.5kg/(m3.d),出水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和CODCr去除效率分别为2.5mmol/L以下和96.1%,污泥停留时间达到了19.4d,同时完成污泥的颗粒化。和未添加活性炭相比污泥颗粒化时间缩短10d,表明厌氧序批式反应器低温下处理啤酒废水的快速启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