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整体型螺旋内翅片管的结构特点、传热与流体力学特性以及研究得还不很透彻的传热强化机理。整体型螺旋内翅片管用于制冷剂的管内流动沸腾与流动冷凝,其传热性能是光管的1.6~2倍,而其压力降则几乎和光管差不多。整体型螺旋内翅片管有其广阔的应用前景,特别适宜于制冷剂在管内蒸发或冷凝的盘管蒸发器、蒸发式冷凝器、空气冷却冷凝器以及大型冷冻与空调机组的干式蒸发器。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分布参数法对湿工况下冷却空气型干式蒸发器盘管进行了数值模拟,在空气相对湿度从15%到85%的变化范围内分析了反映蒸发器盘管性能的各种参数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空气相对湿度对蒸发器盘管的换热性能影响很大.当空气相对湿度高于68.1%时,蒸发器潜热吸热量将大于显热吸热量,送风温度升高.本文提出了优化蒸发器盘管换热性能的一些措施,在压降的约束条件下,改变制冷剂流量以达到盘管换热性能最忧.  相似文献   

3.
相对于直接膨胀系统,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操作灵活性,这两个优势补偿了其系统复杂性增加的缺点。液体再循环制冷系统有时称作超量供液系统,或者泵循环制冷系统,其基本设备如图1所示。正如术语“超量供液”所表示的那样,供给蒸发器的液体比实际蒸发的液体多得多。通过提供过量的液体到蒸发器,蒸发器盘管内表面保持完全湿润且最适于传热。  相似文献   

4.
利用毛细管和蒸发器的数学模型研究了制冷剂在分液管、蒸发器各盘管中的流量分配情况,说明了即使制冷剂在蒸发器入口气液两相混合均匀,但如果各蒸发器盘管间存在高度差、流动阻力差,仍会造成流入蒸发器各盘管的流量偏差,并指出了它们之间的影响规律。根据该影响规律,提出了分液管的设计方法,以减少或消除这种原因产生流量偏差,提高蒸发器的换热效率。  相似文献   

5.
对采用新型沸腾传热强化措施的工业用板翅式冷凝蒸发器单元试样的传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的实验单元与现行的6000m^3/h空分装置的板翅式主冷凝蒸发器相比,换热系数提高了近一倍,传热温差下降了40%-50%。  相似文献   

6.
李玉春 《制冷》2014,(4):12-16
在电子膨胀阀开度缓变条件下,对多流路的蒸发器传热面盘管的温度变化进行了分析,发现各位置出现干涸点的时间不同,并在干涸点形成了温度谷值,讨论了利用过热度控制方案时测点布置的原则,指出在流路中部偏入口位置布点是较适宜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本文是一篇关于利用整体型内螺旋翅片管强化沸利昂12干式蒸发器传热的试验报告。文章报道了试验研究的结果。试验结果表明,整体型内螺旋翅片管用于氟利昂干式蒸发器的流动沸腾传热是非常有效的。在相同操作工况下,它的总传热系数比光滑管提高60%左右,即可节约换热面积37%。管束试验结果为中央空调机干式蒸发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8.
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在空调工况范围内,对汽车空调层叠式蒸发器的换热和压降特性与管带式蒸发器进行模拟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层叠式蒸发器的传热和流动性能都优于管带式蒸发器,换热量提高15%左右,而压降却降低50%左右,并且由于层叠式蒸发器紧凑的结构特点,在较大的制冷剂流量下性能会表现的更为优越。  相似文献   

9.
《制冷》2016,(4)
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对冰箱的功效有较大的影响。本文提出一种新型冰箱,该新型冰箱将蒸发器和储能材料结合起来构成蓄冷型蒸发器,使蒸发器在一个完整周期内从间歇式换热转变为连续性换热。为了分析新型冰箱的传热性能和节能效果,首先建立了冰箱循环中有蓄冷相变材料蒸发器的传热模型,然后建立了冰箱整体的动态仿真模型,最后分别对带蓄冷型蒸发器和传统蒸发器的双门三星级箱壁式冰箱进行传热性能及能耗的分析。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传统冰箱,由于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得到显著提高,新型冰箱节能效果显著,电能损耗可以降低2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用于汽车空调制冷循环系统的新型冲压杯型板式蒸发器的结构、研制及其传热性能。该蒸发器的特点是仅在一侧有集流腔,且蒸发器每一支管有U型制冷剂通道。这种结构减少了滞流区,从而使传热系数很高。因此可预计其潜在性能比其它任何传统类型的蒸发器要好得多。但研制过程中曾遇到结构上一些棘手的问题,影响U型通道制冷剂的流动和传热。通过分析制冷剂在U型通道内的流动特性,找出了其性能降低的原因。采用这种蒸发器终于达到了与蛇管式蒸发器相比,性能提高15%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表面亲水处理强化汽车空调蒸发器传热性能的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亲水膜和未采用亲水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传热过程进行了分析,认为采用亲水膜从有效换热面积、换热系数和传热温差三个方面都影响蒸发器的传热性能.根据传热过程的分析,提出了有效换热面积系数的概念,并实验确定了有效换热面积系数.建立了蒸发器的稳态数学模型,计算了采用亲水膜和未采用亲水膜的汽车空调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采用亲水膜之后,空气侧换热系数稍有下降,有效换热面积和传热温差增加,总的换热量比未采用亲水膜的蒸发器增加5%.  相似文献   

12.
通过搭建适用于聚合物螺旋盘管在滞留型水体中传热特性研究的试验装置,对管内流阻以及管内和管外对流换热特性进行测试,并与现有主要基于金属材料盘管换热器所获试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推荐可应用于地表水地源热泵系统聚合物螺旋盘管换热器流阻和传热特性估算的试验关联式,为闭式地表水地源热泵聚合物螺旋盘管的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冷库专家,顾问工程师圣斯伯雷先生一九八二年十一月廿八日在广州市广东科学馆与广东制冷科技工作者就冷库技术等问题进行了学术交流。下面就是他对11个问题的回答:1、0℃库蒸发器传热面积及传热系数的计算如何考虑结霜的影响因素?请举计算实例。答:干式翅片盘管的显热传热系数(循环的制冷剂是氨)是在25~28Watt/m~2·℃  相似文献   

14.
制冷装置超倍供液系统的最佳循环倍率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对蒸发器超倍供液制冷系统的循环倍率与蒸发器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间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传热温差和传热系数随循环倍率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蒸发器传热量最大为目标函数求解最佳循环倍率的方法。用该方法确定的最佳循环倍率可提高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减少不必要的液体输送动力能耗,提高制冷装置的性能系数。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双组分环状二相流模型对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蒸发器的传热进行了分析计算。讨论了Re_L,Re_b,t_b,t_w-t_b诸热工参数对传热的影响,分析了改善蒸发器传热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中的重要设备,其传热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和成本.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冷凝器与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关键.对于管外冷凝传热强化,在Turbo-C管的基础上,将翅片从翅顶到翅根完全割裂,形成断裂的三维翅片管,以减少表面张力作用下冷凝液在传热管表面粘滞特性对传热的影响.采用螺旋隔板替代冷凝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弓型隔板,能改善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性能;针对降膜蒸发器的降膜蒸发区与满液蒸发区的不同特点,应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强化管,以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7.
冷凝器和蒸发器是压缩式制冷空调机组中的重要设备,其传热系数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组的效率和成本。采用强化传热技术是提高冷凝器与蒸发器传热性能的关键。对于管外冷凝传热强化,在Turbo-C管的基础上,将翅片从翅顶到翅根完全割裂,形成断裂的三维翅片管,以减少表面张力作用下冷凝液在传热管表面粘滞特性对传热的影响。采用螺旋隔板替代冷凝器和干式蒸发器的弓型隔板,能改善壳程流体的流动与传热性能;针对降膜蒸发器的降膜蒸发区与满液蒸发区的不同特点,应分别采用不同类型的强化管,以提高蒸发器传热系数。  相似文献   

18.
何应强  马军 《制冷》1992,(1):1-4
众所周知,提高空调机热力循环过程中制冷剂的蒸发温度、降低其冷凝温度均能提高空调器的制冷系数。但是随着冷凝温度的降低和蒸发温度的提高,空调器的传热温差将会随之降低,蒸发器和冷凝器的传热条件恶化。虽然增大蒸发器、冷凝器的换热面积能解决这一矛盾,但是由此必然导致空调器体积增大、能重比降低。解决这一矛盾最为明智的方法就是利用现有的传热强化技术、强化冷凝器和蒸发器的传热实现空调机蒸发器、冷凝器的低温差传热。本文将简要介绍强化传热技术及几种能在空调设计中应用的强化传热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国内首次将机械加工表面多孔管(E管)用于大型空调机组前的整机试验。文章首先概述了近年来提出的四种关于多孔表面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和这次整机试验的社会背景。并报道了以氟利昂-12为工质的在2F10标准制冷量为14000千卡/小时的压缩机组中进行的E管蒸发器与低肋管蒸发器的整机试验结果。结果表明,E管用于制冷机组的满液式蒸发器十分合适,在设计工况下运行,与低肋管比较,热流密度提高36%,可节省换热面积26%左右。根据多孔管强化沸腾传热的机理及试验结果的分析,提出了有别于常规低肋管蒸发器结构设计的有益意见。整机试验结果为把这种管型用于大型制冷与空调机组的满液式蒸发器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0.
采用分布参数法对波纹型通道板式蒸发器建立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计算板内局部蒸发传热系数和压降可以简化板式蒸发器内复杂三维网状流动的传热特性.针对应用较广的R134a和R410A制冷剂来比较和分析板式蒸发器在小的温差下的传热性能.在3种不同的计算工况下简要分析了各种热力参数的变化对蒸发器整体传热性能的影响.不同的制冷剂,其传热系数和压降差别较大,相同工况下采用R410A替代R22,板式蒸发器的传热性能可提高8.5%~10.0%,且压降可大幅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