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及观察护理。方法:对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122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术前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32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85例诊断+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5例未诊断治疗成功。其中有1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7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例并发急性胆管炎。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多数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加强手术前后护理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的关键,及时、准确的观察与护理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2.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56例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易发生出血、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穿孔等并发症,治疗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可提高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患者治疗的成功率。156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2例,其中2例由于全身严重感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20例经积极对症治疗护理后痊愈。  相似文献   

3.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07例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治疗后做好一般护理及鼻胆管引流护理,严密观察出血、穿孔、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105例完成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2例因脉搏氧饱和度下降未完成治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及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护理资料,并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检查,14例出现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例出现发热、腹痛及高淀粉酶等急性胰腺炎表现,经治疗后好转。结论:术前良好的心理护理、术中的准确配合、术后严格的饮食管理及鼻胆管引流的护理,是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成功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雷宇 《护理与康复》2010,9(6):485-487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1例90岁以上胆胰疾病患者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体位训练;治疗后加强病情观察及一般护理,做好鼻胆引流管和内支架的护理,重视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给予营养支持。11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均成功,住院6~71 d,平均26.5 d。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胆管引流术治疗各种良、恶性肝外胆汁淤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9例肝外胆汁淤积行ERCP检查及介入治疗术患者的临床护理,并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相应检查诊断,并进行了相应的治疗;治疗组所有病例均在引流后肝功能指标明显改善(总胆红素及直接胆红素等);术后两组分别有10例、6例出现血淀粉酶一过性增高,经治疗后好转。结论加强围术期护理是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治顺利进行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总结100例高龄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的护理。治疗前做好充分准备;治疗后严密观察病情,加强鼻胆管护理,防止并发症发生,重视饮食指导及出院指导。80例患者成功取石,20例转外科手术治疗;治疗后并发轻症胰腺炎5例、高淀粉酶血症10例、急性胆管炎5例、消化道出血1例,均经保守治疗痊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我科2005年7月~2007年6月收治入院的38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作为对照组,2007年7月~2009年12月收治入院的422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作为实验组,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开展系统的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健康教育效果,并对患者康复情况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在对疾病及手术相关知识的掌握、住院日、患者满意率、术后患者不适感存在显著差异(P<0.05),术后并发胰腺炎、急性胆管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对疾病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的认知水平,减少负面心理因素,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措施的依从性,增强手术配合,有效减轻术后不适感及减少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9.
杨霞燕  孙珍儿   《护理与康复》2017,16(8):860-861
总结6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禁食期间持续使用生长抑素患者的护理。护理重点是做好给药护理,使药物能准确、持续地使用,使用过程中注意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发生,同时密切观察低血糖、高血糖等并发症并予及时护理。60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使用生长抑素患者4例出现高血糖、6例出现低血糖,3例早期出现高淀粉酶血症,经对症治疗后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疗效及护理。方法:对152例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和治疗的60岁以上的胰胆疾病患者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胆管癌晚期患者治疗效果不理想,4例结石较大患者转外科手术。术后并发急性胰腺炎3例,胆管炎2例,出血2例,以上并发症经保守治疗均治愈。结论:术前认真评估,术中全程监护、精心操作,术后严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可促进老年胰胆疾病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1.
吴齐男 《家庭护士》2009,7(2):122-123
对182例胆总管结石病人进行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术前给予充分准备,术中积极配合及术后给予精心护理,结果182例病人手术全部成功,其中12例经过2次取石,出现并发症13例,经内科积极保守治疗和精心护理,均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427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护理方法和技巧.做好术前、术中、术后各项护理,结果术后4h高淀粉酶血症95例(22.2%),术后24h高淀粉酶血症27例(6.3%),急性胰腺炎18例(4.2%).所有患者经治疗护理后痊愈出院.认为ERCP术后观察和护理对降低高淀粉酶血症及急性胰腺炎的发生率和提高ERCP的成功率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临床诊治胰胆疾病上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我科对21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予以ERCP检查及其相关治疗,针对ERCP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前、术中及术后所采取的积极有效护理措施,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一2013年2月收治的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19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fio Pancreatography,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1]。它用于胆、胰管造影检查,胆管癌支架置入,鼻胆管引流,胆管结石取出等。ERCP已从以往单纯的内镜诊断技术发展为以治疗为目的介  相似文献   

16.
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360例临床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内窥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60例行ERCP术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经ERCP检查均明确诊断,治疗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并发出血,经全面观察、及时抢救护理,均痊愈出院.结论:ERCP术是消化内镜手术的一部分,它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具有患者痛苦轻、创伤小、并发症少,操作简便,术后康复快等优点,对多数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作为一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外科手术,但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2016年3月我科收治1例胆总管多发性结石并胆囊炎病人,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6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实施预见性护理,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护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况、满意度、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程度轻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与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在胰胆系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胰胆系疾病患者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及逆行胰胆管造影的影像资料。结果: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总符合率98%,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总符合88%,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联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结石合并胆囊炎、胆道恶性梗阻符合率均为100%,逆行胰胆管造影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5.0%和8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作为无创性检查,可作为胰胆系疾病诊断的首选方法,但逆行胰胆管造影可同时进行内镜下治疗,磁共振胰胆管成像不能完全取代逆行胰胆管造影,二者结合可提高对胰胆系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0.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内镜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护理要点。方法:观察我院73例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行内镜治疗的情况,包括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后行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鼻胆管引流术(ENBD)及取石术,总结其护理方法及经验。结果:71例行ERCP检查成功,成功率97%。其中行EST并取石39例次,行胰管括约肌切开术6例次,行ENBD术65例次。12例肝内外胆管多发结石者于病情控制后行根治性手术治疗。与内镜操作有关的并发症1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结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应首选内镜胆道引流或(和)加上EST及取石术,较传统开腹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和恢复快等优点。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训练有素的助手的配合及完善的术前、术中、术后护理非常重要,术后密切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做好并发症的护理是确保内镜治疗术后疗效及安全性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