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运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对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管理,即按医嘱予对症治疗、护理及康复;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变化、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病人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吞咽困难治疗总有效率、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家属满意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联合集束化管理模式护理能改善中风后假性球麻痹致吞咽困难,减少护理不良事件发生,减少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提高病人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d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明显改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观察组93.9%,对照组75.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治疗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莫美英 《全科护理》2014,12(4):324-325
[目的]观察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治疗中风病人下肢痉挛的疗效,总结护理措施。[方法]将136例中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8例,两组病人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针灸联合早期功能锻炼。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前后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评分和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后下肢临床痉挛指数量表评分及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可以有效缓解中风病人下肢痉挛,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压氧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 将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病人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0 d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及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明显改善,吞咽疗效总有效率明显提高(观察组93.9%,对照组75.8%),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结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有效减少并发症,改善营养状况,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韩姗姗 《全科护理》2013,11(19):1744-1745
[目的]观察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疗效。[方法]将40例老年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治疗前及治疗后30d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对病人的吞咽功能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病人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电刺激吞咽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可改善老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6.
刘敏  于元英  初悦美 《中国康复》2012,27(3):169-170
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伴吞咽困难90例,随机分为2组各45例,均接受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吞咽功能训练,联合组加用高压氧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3%、71.1%,P<0.05);联合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7%、22.2%,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具有更好的康复治疗效果,并可有效防止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冷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对中风病人吞咽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护理和针刺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咽部冷刺激和吞咽训练。干预后1周、2周及3周采用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在干预1个月后比较两组的干预疗效。[结果]观察组吞咽障碍疗效优于对照组,营养不良、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1周、2周、3周VF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冷刺激配合吞咽训练可改善中风病人吞咽障碍、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5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即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4周后观察病人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50例病人中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9.
沈桐  ;于连娟 《全科护理》2008,(30):1813-1814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给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即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4周后观察病人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结果]50例病人中痊愈19例,显效16例,有效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结论]康复护理有助于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陶金凤 《全科护理》2014,(25):2346-2347
[目的]评价改良饮食模式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6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模式,观察组采用改良饮食模式,治疗后观察及评价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高于对照组(66.7%,χ^2=10.61,P〈0.01);观察组病人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病人应用改良饮食模式可有效提高病人吞咽困难治疗效果、改善病人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照护者培训联合延续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出院后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6年2月—2017年2月神经内科8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的出院指导及定期随访,观察组在对病人及照护者进行常规出院宣教的基础上增加对病人照护者的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培训,出院后给予延续护理。观察出院时、出院后1个月、出院后3个月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改善情况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病人出院后1个月、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病人照护者进行吞咽功能康复护理培训联合出院后延续护理,可改善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病人的吞咽困难症状,减少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王艳 《全科护理》2020,18(26):3501-3503
[目的]探讨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吞咽功能及吸入性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进行脑卒中治疗并伴有吞咽障碍的12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病人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量化食物稠度处理及穴位冰刺激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误吸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后吞咽功能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病人治疗期间误吸表现主要包括刺激性呛咳、气促、发绀及发音异常,观察组病人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病人采取量化食物稠度联合穴位冰刺激,能够有效改善病人吞咽功能障碍,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促进病人恢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情志护理联合功能锻炼在中风病人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中风偏瘫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和肢体功能锻炼,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实施情志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治疗后的肢体康复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风病人肢体瘫痪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情志护理能明显改善中风病人的不良情绪,提升瘫痪肢体功能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定期吞咽困难评估对预防老年病人吸入性肺炎的效果。[方法]将156例病人按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8例。对照组从病人入院后由于病人主诉饮水呛咳、吞咽困难评估吞咽障碍,护士遵医嘱执行常规的饮食护理。观察组由专门接受过培训的护士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评估病人吞咽功能,根据病人吞咽功能采取不同的摄食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25.6%,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6.4%。[结论]对老年病人定期采用床边吞咽试验进行吞咽功能评估,能较客观地指导饮食护理,降低病人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早期心理宣教及鼻饲治疗对脑卒中病人吞咽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88例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病人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病人在常规内科护理基础上予以早期心理宣教及鼻饲治疗。通过实施不同护理措施后,比较两组病人吞咽功能恢复及症状自评量表(SCL 90)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病人实施护理后在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躯体化、强迫症状、精神病性及人际关系敏感9部分症状因素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1)。[结论]脑卒中病人早期应用心理宣教和鼻饲可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提高病人整体生活质量,从而促进病人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16.
丘艳红  曾科学 《全科护理》2013,(27):2523-2524
[目的]探讨吞咽康复护理方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病人的作用。[方法]选择脑卒中病人2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及吞咽康复护理。两组病人治疗前后均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估。[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康复护理方法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伴吞咽障碍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17.
金秀明  曹英 《全科护理》2009,7(24):2183-2185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行高压氧治疗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随机将160例重型颅脑外伤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根据病情予以抗感染、脱水、营养脑细胞、激素治疗、对症处理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高压氧治疗。[结果]观察组病人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型颅脑外伤后越早期行高压氧治疗效果越好。对病人进行全面的评估,及早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高压氧治疗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高压氧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王雪晴  白雪玲  李萍  钟明 《全科护理》2014,(26):2426-242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压氧治疗突发性耳聋预后的影响。[方法]将80例突发性耳聋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及高压氧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72.5%,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病人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可提高临床疗效,有利于病人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因时护理模式联合针灸电刺激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病人依从性与洼田饮水评分的影响。[方法]将94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针灸+电刺激+康复治疗,联合组给予因时护理模式联合针灸电刺激康复治疗。比较两组病人依从性与洼田饮水评分差异。[结果]联合组康复训练、电刺激和针灸治疗依从性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均P0.05)。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联合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因时护理模式联合针灸电刺激康复治疗可提高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病人的治疗依从性,有效改善病人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督脉中药湿热敷对中风病人肢体活动功能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将68例中风恢复期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及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基础上加用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活血化瘀中药湿敷督脉1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卒中病人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和日常生活活动量表(Barthel指数)对两组病人分别进行评定。[结果]治疗后两组MA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督脉中药湿热敷有助于中风病人肢体活动功能和自理能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