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X线平片及CT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青年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与CT表现特征性和病理学发生基础及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诊断认识水平。方法:回顾性对比分析24例。经纤支镜,穿刺活检,手术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的胸片及CT表现以及转移灶的特征表现,探讨各型病变的影像学特征。结果:根据大体病理及相对影像上病变形态和分布特点,可将细支气管肺泡癌分为孤立结节型5例占21%,多发结节型11例占46%,弥漫型8例占33%。其中孤立结节型相对特异型征象较多,如分叶征,支气管充气征,胸膜凹陷征;多发结节型;胸片表现为两肺中下叶棉球样征象,但CT显示为两肺弥漫多发结节状,碎路石征象,常伴有胸膜牵拉等征象;弥漫粟粒型:两肺中下叶呈粟粒样改变,部分病例有融合,实变现象,临床上易误诊为粟粒型肺结核,转移瘤或肺炎等疾病。另外,细支气管肺泡癌骨骼转移灶呈浸润性破坏,分布较广,以肋骨和锁骨侵犯为多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对各型的征象表现进行深入细致地分析,结合临床特点,可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CT值直方图对鉴别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测量呈小片状毛玻璃样密度影的8例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病灶直径(0.7±0.3)cm和10例细支气管肺泡癌病灶直径(1.1±0.5)cm的CT值,获得病灶的CT值直方图并记录其平均CT值和峰值CT值,比较两种病变的CT值直方图的差异。结果:所有病灶在CT值直方图上均有一个明显的峰值,不典型腺瘤样增生的峰值CT值(-707±36HU)和平均CT值(-697±56HU)明显低于细支气管肺泡癌(-573±72)HU和(-541±73)HU,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但两者间峰值CT值的重叠范围小于平均CT值。结论:对≤1cm的磨玻璃密度影,CT值直方图在鉴别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和细支气管肺泡癌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通过探讨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CT表现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气管支气管低度恶性肿瘤80例CT表现及临床特征, 总结其规律。结果:80例中腺样囊性癌37例,黏液表皮样癌26例及类癌17例。发病部位:腺样囊性癌发生于气管24例, 主支气管10例,叶支气管1例,段支气管2例;黏液表皮样癌发生于气管的7例,主支气管7例,叶支气管2例,段支气管10例;类癌发生于主支气管9例,段支气管8例。病灶形态:腺样囊性癌显示结节型13例,肿块型6例,管壁增厚型18例;黏液表皮样癌显示结节型23例,肿块型3例;类癌显示结节型8例,肿块型9例。强化模式:腺样囊性癌△CT值(平扫期与静脉期差值)平均值(25.30±12.39)HU,黏液表皮样癌△CT值平均值(61.96±29.93)HU,类癌△CT值平均值(62.06±31.40)HU,ΔCT值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P<0.001)。结论:气管支气管3种低度恶性肿瘤CT上可通过观察发病部位、病灶形态、强化模式等情况进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增强CT对肝细胞癌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的鉴别价值,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41例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选者均接受增强CT扫描,分析肝细胞癌肾上腺瘤与转移瘤的增强CT影像学特征及三期扫描CT值。结果①肾上腺腺瘤:瘤体为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有完整的包膜,且边缘处较为光滑,密度均匀,无显著性钙化、坏死、囊性病变等情况;②肾上腺转移瘤:瘤体呈圆形或卵圆形,无显著性出血、囊性病变区,较大的肿瘤中心可出现坏死区;肝细胞癌肾上腺腺瘤在平扫、动脉期、静脉期扫描CT值均低于肝细胞癌肾上腺转移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强CT对肝细胞癌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均具有显著性影像学特征,对肝细胞癌肾上腺腺瘤与转移瘤具有较高的鉴别价值,临床可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的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透明细胞癌(20例)及肾嗜酸细胞腺瘤(15例)的CT表现,分析两者病灶的大小、形态、密度、CT值及强化方式等。结果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病灶的直径差异不明显(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肾透明细胞癌与嗜酸细胞腺瘤CT平扫均多数为等或稍低密度,增强期多表现为明显强化,但肾透明细胞癌的强化特点为快进快出型,而肾嗜酸细胞腺瘤为快进慢出型,且肾透明细胞癌可有淋巴结转移,而肾嗜酸细胞瘤可有中央瘢痕。结论综合分析肾透明细胞癌与肾嗜酸细胞腺瘤的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特点,有助于两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和甲状腺腺瘤比较,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特征。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8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术前CT表现,并以同期病理证实的23例甲状腺腺瘤作对照,全部病例CT扫描均包括平扫和增强扫描。统计采用卡方检验。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的病灶77.78%(14/18)为单侧,其余3例为双侧、1例位于峡部;甲状腺腺瘤的病灶91.30%(21/23)为单侧,其余2例为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CT表现不同于腺瘤:病变密度不均匀达77.78%(14/18),明显多于腺瘤的39.13%(9/23,P=0.031);微钙化50%(9/18),多于腺瘤的8.7%(2/23,P=0.009);形态不规则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13.04%(3/23,P=0.001),边缘不清有66.7%(12/18),明显高于腺瘤的21.74%(5/23,P=0.004)。乳头状癌中12例增强后明显强化,但与腺瘤无统计学差异,另有6例有周围结构侵犯、3例伴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和甲状腺腺瘤相比,甲状腺乳头状癌的CT表现以密度不均匀、边缘不清楚、形态不规则和微钙化为特征,周围组织结构侵犯和颈部淋巴结转移均相对少见。  相似文献   

7.
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诊断要点,以减少误诊。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病理证实的弥漫型细支气管肺泡癌的CT影像,其中13例首次CT误诊,分别为炎症7例、结核3例、转移瘤3例。结果:CT表现可分为多发结节型5例、肿块型2例及肺炎样型16例。其中仅2例典型叶段分布者,3例叶段实变为主及4例蜂房样者提出了弥漫型肺泡癌的诊断,弥漫结节型、肿块型及散在斑片影均未能有效提示诊断。结论:弥漫型肺泡癌表现类型多样,典型叶段分布的多发结节、有血管造影征和支气管充气征的单/多叶段实变、蜂房状浅淡密度等较有特征性,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mucoepidermoid carcinoma,MEC)临床特征及CT影像特点,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能力.方法 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支气管粘液表皮样癌6例,回顾分析其临床特征和CT影像特点.结果 6例均为低度恶性型,其中病灶位于主支气管2例,为边界清楚的腔内外椭圆形结节,叶支气管3例,为边缘不规则的腔内外生长的类圆形肿块,段支气管1例,为边缘光整的腔内外生长的类圆形肿块.2例瘤内有钙化,3例不均匀轻度强化,2例纵隔及肺门有肿大淋巴结,病理证实为癌转移.6例均有不同程度气道阻塞性改变.结论 低度恶性型支气管MEC在CT上表现为边缘光整或不规则的支气管腔内或腔内外结节或肿块,可有钙化,轻度不均匀强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肺类癌的CT影像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资料完整的肺类癌8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及CT表现.结果 本组8例,其中中央型肺类癌5例,2例位于支气管内境界清楚呈息肉样肿物,3例位于肺门旁,表现为肺门区轮廓光整、形态规则的软组织肿块,2例伴有阻塞性肺炎、肺不张.周围型类癌3例,表现为肺内单发的境界清楚的类圆形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浅分叶2例,有毛刺征2例,2例见淋巴结转移,未见空洞征象.结论 肺类癌的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征性,但若能认真仔细分析CT的每一个征象,并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可提高本病的术前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0.
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错构瘤是最常见的肺部良性肿瘤,约占全部肺肿瘤的1.5%~3.0%,国内文献报道最高为8.0%[1] .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肺实质内型和支气管内型,后者比较少见,因其CT表现类似中央型肺癌、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息肉、支气管腺瘤、支气管异物等,术前容易误诊.笔者搜集我院经病理证实的6例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CT资料进行分析,以提高其CT诊断正确率.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搜集2007年6月至2010年6月本院资料完整,经纤维支气管镜切除或活检病理证实为支气管内型错构瘤的患者共6例.均为男性,年龄57~81岁,平均70 岁.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咳嗽、咯痰,其中伴发热1例,胸痛伴咯血1例.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分析了已确诊的75例86个肾上腺肿瘤的CT片,包括48个原发肿瘤(8个癌,1个神经母细胞瘤、4个嗜铬细胞瘤、31个腺瘤、3个囊肿、1个血管瘤)和38个转移瘤。结果表明,原发恶性肿瘤直径为3~14cm(平均8cm),嗜铬细胞瘤2~10cm(平均3.5cm)。23个腺瘤中有20个在12~24个月内大小不变,而恶性肿瘤在2~13个月内直径增加0.5~7cm。平扫时有13%的腺瘤、50%的嗜铬细胞瘤、66%的原发恶性肿瘤和44%的转移瘤密度不均匀。增强后上述病变密度不均分别为19%、100%、88%和70%。增强后,原为恶性肿瘤(77HU)和嗜铬细胞瘤(74HU)的CT值高于腺瘤(44  相似文献   

12.
作者报告病理证实的腺样囊性癌病例6例,CT都可见到气管内软组织密度肿物,并有气管外生长的部分。CT发现6例中有5例累及支气管隆突,5例蔓延到主支气管。有3例一侧肺,1例右上叶肺不张,CT可明确见阻塞的支气管。1例可见胸膜转移。6例中5例手术证实CT所见。但对于直径在1.5cm以下的淋巴结转移CT不能诊断。CT诊断的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腺瘤     
自Müller 氏在尸检中首次发现具有腺瘤特性的支气管内肿瘤起,至今已近100年。但对于腺瘤的侵袭力仍然存在着某些争论。自从Goodner 和其他一些作者的报告发表之后,支气管腺瘤已被认为是能引起转移的侵袭性肿瘤,而不论其组织学类型如何。本文作者在1700例原发肺肿瘤中发现的支气腺瘤53例(3.1%),并根据组织学形态将其分成以下四种类型。(1)“典型”类癌(38例):由规则的小细胞构成,胞核为椭圆形,深染。细胞排列成群、成索或呈管状结构,为富有透明蛋白的、多血管的基质分隔。周围肺组织无浸润,无肺门淋巴结转移。(2)“非典型”类癌(4例):其结构与“典型”类癌的结构相似,但细胞增多,呈多形性,核深染。基质少,且常为肿瘤成分浸  相似文献   

14.
作者对照分析支气管肺泡癌与非支气管肺泡癌所致肺叶实变的CT表现。支气管肺泡癌12例,男3例,女9例,年龄36~76岁;对照组26例,包括肺结核8例、中央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8例、原因不明肺炎5例、放线菌病3例、淋巴瘤与肺梗塞各1  相似文献   

15.
作者资料CT 显示纵隔淋巴结,以上腔静脉后气管前淋巴结(下称RKL)为最多见。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正常及肺癌时纵隔淋巴结(下称ML)的大小,特别是RKL 的大小,及CT 证实转移淋巴结的准确性。为此作者共搜集235例,分五组,对RKL 进行重点研究。(1)对照组132例,(2)肺部炎症组17例,(3)已手术支气管癌但未累及ML 者62例,(4)已手术支气管癌并累及ML 者8例,(5)未手术支气管癌并累及ML 者16例。结果:RKL,对照组132例中128例(97%)≤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气道不同位置发生的原发性黏液表皮样癌的CT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的临床资料,按病灶位置分为中央型、肺门型和周围型三型。结果:9例中央型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中,8例表现为气管或左右主支气管腔内结节灶;15例肺门型表现为肺叶或段支气管的管腔结节灶,其中10例(66.7%)合并病灶远端肺组织不张和扩张支气管黏液栓形成;4例周围型均表现为较大肿块。斑片样低密度区在各型中均常见,甚至可形成空洞。结论:气道不同位置发生的原发性支气管黏液表皮样癌具有不同的典型影像表现,但均易出现内部斑片样低密度区。  相似文献   

17.
作者复习了27例孤立性肺结节(SPNs)支气管癌CT有阳性支气管征图象,报道筹层CT扫描显示支气管树与癌性SPNs关系的价值以及帮助选择经支气管活检方式的作用。全部病人均接受CT检查和支气管镜活检。男19例,女8例,平均年龄59岁。CT测得肿瘤体积(最大径)为0.9~4.0cm,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36例已获得组织学类型的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的CT表现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中属中心型20例(鳞癌16例,未分化小细胞癌4例),周围型16例(鳞癌4例,腺癌12例)。16例中心型鳞癌的CT表面有7例为阻塞性肺炎,9例为肿块。肿块的形态若癌细胞穿越支气管壁生长则呈圆形,卵圆形或条形块影,若沿支气管壁内外蔓延则出现与该支气管分支一致的分枝状块影,若沿支气管血管鞘蔓延,则肿瘤周围可出现粗直血管影,并可沿淋巴转移至纵膈成逆流至胸膜。4例未分化小细胞癌原发性灶料小,而纵膈转移壮大,可形成与原发灶融合的巨块影,肺内则见不到病灶,仅从受侵支气管的狭窄和阻塞得到诊断。周围型肺影或块影多有分叶、毛刺、突起及胸膜凹隐征等。分叶深、毛刺长及支气管血管聚集,是腺癌特征。肿块内CT值的测量可了解块内有无坏死、液化、空调。为临床治疗和预后的判断提供有价值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的CT鉴别诊断价值,提高肾脏肿瘤的术前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直径≤4cm富血供肾脏肿瘤的CT扫描资料,其中透明细胞癌32例,嫌色细胞癌8例,嗜酸细胞腺瘤10例,乏脂肪错构瘤9例,比较四种类型肿瘤的CT一般征象及三期动态增强(皮髓质期、实质期及排泄期)的强化程度变化与强化模式,并计算Youden指数得出临界值及其特异性、敏感性。结果乏脂肪错构瘤可出现"成角征",透明细胞癌易出现瘤内囊变,嗜酸细胞腺瘤可出现中心瘢痕;排泄期肿瘤的CT值或强化百分比具有鉴别诊断价值,以CT值为82HU为临界值,区别嫌色细胞癌与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66.7%;以CT值为99HU为临界值,区别嗜酸细胞腺瘤其他三种类型肿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7.8%、80%。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排泄期强化程度及特征性CT表现对于鉴别直径≤4cm肾脏富血供肿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孤立性肺结节(SPN)与支气管的关系,探讨其对SPN定性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10例经手术或临床证实的SPN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均进行螺旋CT薄层靶扫描及多平面重建等后处理重组,通过观察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判断结节的性质,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210例SPN中恶性结节176例,其中原位腺癌61例、微浸润腺癌44例、浸润性腺癌57例、鳞癌11例、腺鳞癌1例、小细胞癌1例、大细胞癌1例;良性结节34例,其中不典型腺瘤样增生9例、炎性肉芽肿8例、隐球菌感染5例、结核瘤3例、球形肺炎6例、错构瘤2例、硬化性血管瘤1例。210例SPN中与支气管有关系123例(占58.6%),其中恶性SPN中有111/176例(占63.1%),良性SPN中有12/34例(占35.3%)。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分为四型:Ⅰ型,支气管于SPN边缘被阻塞、截断;Ⅱ型,支气管进入SPN时变尖或锥形截断;Ⅲ型,支气管被SPN包绕穿过,其管腔可狭窄、僵硬、扩张;Ⅳ型,支气管沿SPN边缘走行不中断,管腔正常或受压变扁。出现单一类型,恶性组101例,其中Ⅰ型11例、Ⅱ型39例、Ⅲ型34例、Ⅳ型17例;良性组12例,其中Ⅰ型1例、Ⅱ型1例、Ⅲ型5例、Ⅳ型5例;有10例恶性SPN同时出现2种类型,其中Ⅰ+Ⅳ型1例,Ⅱ+Ⅳ型4例,Ⅲ+Ⅳ型5例;原位腺癌(AIS)、微浸润腺癌(MIA)、浸润性腺癌(IAC)分别在Ⅰ型中0、0、2例,Ⅱ型2、12、29例,Ⅲ型10、14、15例,Ⅳ型13、3、8例;11例鳞癌中9例与支气管的关系为Ⅰ型;恶性结节多表现为Ⅰ型、Ⅱ型、Ⅲ型,鳞癌多表现为Ⅰ型,腺癌多表现为Ⅱ型、Ⅲ型;良性结节多表现为Ⅲ型、Ⅳ型。结论螺旋CT薄层靶扫描结合多平面重组等后处理重建技术,可以充分显示SPN与支气管的关系,对SPN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并可以反映一定的病理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