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基于P2P技术的校园网络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P2P对等网与传统的B/S网络模式相比,具有传输速度快、无中心化等优点,因而被广泛的用于校园网的分布式计算、流媒体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同时P2P技术的应用也带来了网络带宽瓶颈、安全管理等问题.为此,结合P2P技术的原理和特点提出了流量识别和控制、端口及网址过滤等解决方案,并对其在校园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2.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出现了越来越多的P2P应用。P2P应用占用了大量的网络带宽,使得网络变得越来越拥塞。本文在分析了与P2P安全相关问题的基础上,详细介绍P2P流量监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并对相关技术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重点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该文以应用层流量分类为重点,分析了流量分类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为了适应现代网络管理,实现对应用层流量的实时监控,针对现有方法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分层次的应用层流量识别方法.为了具有对新应用的发现能力,结合基于深层包检测和基于数据流特征的方法,并同时使用基于无监督学习技术,发现P2P等新的网络应用.通过对校园网流量的跟踪...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P2P技术的原理及特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P2P技术在高校校园网中的应用前景,从而丰富了高校教学科研的数字化手段.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上有关P2P的应用层出不穷,其产生的流量占网络总流量的40%~70%,对网络的带宽造成巨大威胁.而通过一种手段对P2P应用进行识别往往精度不高,针对校园网中的P2P应用,提出一种利用P2P的3种典型特征进行综合检测的方法,并对校园网进行试验,证实将P2P流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2P技术飞速发展,应用形式不断多元化,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信息共享和直接交流的需要;但是同时也对其他网络应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对高效可靠的P2P流量识别技术的研究刻不容缓.分析常见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跨层特征的P2P流量识别技术;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P2P的直播应用是当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因特网应用之一,实时识别P2P直播流是管理网络P2P流媒体流量和理解网络行为的关键一步.针对当前P2P流媒体直播流的识别方法较少,识别效果一般,文章分析了P2P直播流的行为特征,提出了基于节点连接度的识别方法和基于BM信息比的识别方法,并结合两个流量特征采用联合特征进行P2P直播识别.实验表明该方法识别整体准确率较高,可以实现P2P直播的在线识别.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目前流量控制的主要方法,并提出一种非常适合中小型校园网部署的具有上网管理功能的流量控制方案,进一步以实例说明了流控设备的部署、管理策略和实施效果,提供了一个解决流量问题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介绍了P2P的定义及特征,并从对等的角度分析了它的特点,然后分析了当前各种P2P流量识别技术及研究进展,最后对P2P流量识别技术的发展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升P2P流量的识别精度与控制效果,提出了深度学习算法的P2P流量识别与控制方法.采用P2P流量数据训练深度学习算法的BP神经网络,根据训练好的神经网络对训练样本进行预分类,得到包含各服务流量特征的预分类结果.将预分类结果作为P2P流量聚类中心值,通过聚类算法检测P2P流量样本数据,得到P2P流量识别结果.采用分形自回归综合滑动平均模型分析P2P流量控制机制.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稳定、识别结果精度较高,有效降低了流量传输的丢包率,可对P2P流量传输进行稳定控制.  相似文献   

11.
校园网络流量控制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网络流量的有效控制不仅是网络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同时又是各种QOS服务模型和技术的基础和前提。文章重点研究P2P技术对校园网络服务的影响,利用同步的网络流量控制技术,防止P2P类(BT、迅雷等)占用过多的网络带宽,提高校园网络整体的QOS服务。  相似文献   

12.
与传统的C/S模型比较,P2P在网络资源利用率、消除服务器瓶颈等多方面有明显的优势。当前主流P2P网络模型存在的可扩展性不高、效率低下等问题,严重阻碍了P2P系统的发展。在对当前P2P模型进行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整合及改进,比较巧妙地设计了一种新型的适用于校园网络的文件共享模型。结果表明,在新型的模型下校园网的健壮性得到增强,网络拥挤的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系统开发效率,降低成本,建立P2P智能重叠网络中间件模型,将基本的P2P服务从具体业务功能中剥离出来,并封装成独立的P2P服务中间件对外提供服务;该模型采用基于应用层的物理网络拓扑探测技术,改善overlay拓扑,使其与底层物理网络结构趋于"吻合";聚集邻近的节点,形成虚拟的超级节点,作为整体对外提供服务,从而"弱化"peer的动态性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采用综合链路评估算法,择优选路,提高网络搜索和传输效率.仿真实验和测试结果说明P2P智能重叠网络中间件模型能明显改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4.
在介绍P 2P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P 2P模式的校园网课堂直播系统。该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教学信息在校园网上的直播,包括视频信息直播,教学PPT文档或电子白板的同步,课堂实时答疑和讨论等。并给出了基于JXTA平台的系统实现方法和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减少对主干网络带宽的消耗,提出了一套数据流量优化方法.首先通过把Peer间的邻居关系明确划分为物理邻居关系和逻辑邻居关系,并用探路者算法来发现Peer的物理邻居,实现拓扑匹配;然后在数据调度算法中,引入通报/退避机制,把大部分数据传输控制在城域网络内部.通过建立模拟仿真环境进行实验分析,证实了该方法可以减少90%以上...  相似文献   

16.
对等网技术的广泛使用为网络用户共享资源提供方便快捷的途径,但由于网络地址转换NAT的存在,使网络环境变得复杂,阻碍了P2P在各种网络环境下的使用.介绍了P2P的基本概念及NAT的技术原理,阐述了P2P在线视频通讯系统中UDP通信穿越NAT的原理及其具体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C/S和P2P相结合的VOD系统应用模型,使用视频服务器来提供影片内容,保证内容的合法性,各客户机之间形成一个P2P网络,并以JXTA作为技术支持,来实现一个最大发挥C/S和P2P优势的VOD系统。  相似文献   

18.
在网络中,P2P节点与非P2P节点比较,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P2P网络中的主机可以同时上传和下载文件,因此P2P节点兼具服务器(server)和客户机(client)的双重角色。同时P2P应用具有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基于这一特征,结合P2P应用的行为特点,提出一种基于行为特征的P2P流识别模型,为可重构路由交换设备的研究和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P2P业务流。  相似文献   

19.
一种基于D-S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随着P2P网络在许多领域的广泛应用,有必要建立P2P网络的信任机制.根据P2P网络中对等体之间的平等关系和松耦合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Dempster-Shafer证据理论的P2P网络信任模型.该模型给出了信任辨别框、基本信任概率分配函数以及置信区间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P2P网络的信任传递机制和信任聚合机制.把该模型应用于基于P2P的制造资源网络中证明了其正确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