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王国芝  胡继文 《广州化学》2010,35(3):7-10,15
酚在碱性条件下与卤代烃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香醚,是典型的亲核取代反应,对于2,4-二硝基酚和二氟溴甲基膦酸二乙酯在碱性条件下的反应,其实验过程包括室温中和,甲苯回流脱水和亲核取代等三步反应。对产物进行了提纯和一系列的表征,结果发现主要生成了一种酚醚化合物。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可见光催化的高炔丙醇经过1,4芳基迁移实现二氟烷基化反应,其中以常见的二氟溴乙酸乙酯作为二氟烷基化试剂,以磷酸氢二钠为碱,反应以N,N-二甲基乙酰胺(DMA)和1,2-二氯乙烷(DCE)的混合溶剂,在室温条件、可见光照射条件下实现的.反应中各种取代基的高炔丙醇都可以很好地得到相应的二氟烷基化产物.该反应为合成一系列二氟戊酸乙酯类化合物提供了简单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报道了在Ni Cl2(dppp)催化和氯化锂促进下,室温下将偕二氟芳基乙烯与有机锌试剂进行交叉偶联反应,合成一系列(Z)-单氟烯烃的方法.该方法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官能团兼容性较好、立体选择性出色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周其林  黄耀曾 《化学学报》1989,47(9):926-928
本文报导了氟烷基溴化物与叔胺在Ni催化剂存在下的反应, 溴化与叔胺在零价Ni配合物存在, 室温下能生成氟烷基烯胺, 并证明溴化物与碘化物是按同一机理进行反应的, 即通过电子转移而引发的一个自由基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5.
烯丙基溴与锌粉在0~10 ℃下THF中反应生成烯丙基锌,后者与二芳基二硒醚 在THF中、室温下反应生成烯丙基芳基硒醚,产率63%~75%。  相似文献   

6.
食醋中C1-C8脂肪酸和乳酸与适当过量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用生成季胺盐,用二甲基甲酰胺将其溶解,在室温下与过量溴乙烷完全反应而生成相应的乙酯。生成的乙酯在10%丁二酸乙二醇聚酯(PGS)柱上进行分离。用保留时间定性,用内标法定量。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完全,对几种样品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郭勇  陈庆云 《化学学报》2001,59(10):1730-1734
在四醋酸铅的催化下,二氟二碘甲烷(CF2I2,1)与四氟乙烯加成生成1,3-二碘六氟丙烷(ICF2CF2CF2I,3).3与烯烃、炔烃和丙二酸二乙酯阴离子发生电子转移反应。  相似文献   

8.
食醋中C1—C8脂肪酸及乳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食醋中C1-C8脂肪酸和乳酸与适当过量的四甲基氢氧化铵作用生成季胺盐,用二甲基甲酰胺将其溶解,在室温下与过量溴乙烷完全反应而生成相应的乙酯。生成的乙酯在10%丁二酸乙二醇聚酯(PGS)柱上进行分离。用保留时间定性,用内标法定量。本法操作简便、快速,分离完全,对几种样品的测定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万洪  谷玉杰  曾纪珺  徐强  吕剑 《应用化学》2012,29(2):129-134
以三氟丙烯和溴为原料加成制得1,2-二溴三氟丙烷,脱溴化氢得到2-溴三氟丙烯,再在一定条件下合成2-溴三氟丙烯的格氏试剂(三氟异丙烯基溴化镁),与CO2反应最终生成1-溴-2-三氟甲基丙酸。 用碳酸钠溶液萃取的方法得到0.8 g产品,纯度为99.6%,收率为3.6%。 对产物进行了MS、IR、1H NMR和13C NMR等表征,并分析了主要副产物1,2-二氟丙二烯和2,3-二三氟甲基-1,3-丁二烯及其与未反应的2-溴三氟丙烯间的[2+2]或[2+4]环加成反应产物。 确定以2-溴三氟丙烯为原料经格氏反应制羧酸较好的反应条件为:以THF为溶剂,1,2-二溴乙烷作引发剂,制备格氏试剂温度为30 ℃,CO2与格氏试剂反应温度为0 ℃。  相似文献   

10.
戴建玲  雷文龙  刘强 《化学学报》2019,77(9):911-915
以CuI为铜源, 通过原位形成光催化剂的途径, 实现了室温下可见光驱使铜催化溴二氟乙酸乙酯、溴二氟酰胺等对芳烃及杂芳烃的二氟烷基化反应. 该反应条件温和、原料廉价易得、底物适用范围广、产率较高, 为合成二氟烷基(杂)芳烃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方法. 机理研究表明, 该反应可能经历了单电子转移的自由基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11.
硫化锌胶体标准溶液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去离子除氧水,由淀粉、乙酸锌、氯化钠、硫化钠等配制了硫化锌胶体标准溶液。实验结果表明,硫化锌胶体标准溶液的吸光度与硫化钠标准溶液基本一致,可以替代硫化钠标准溶液。采用t检验对硫化物胶体标准溶液稳定性进行了检验,表明该法配制的硫化锌胶体标准溶液在室温下可稳定保存2个月,解决了硫化物标准溶液只能现配现标现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周森  孙婷 《广州化学》2014,(2):41-44
采用锌-柠檬酸氢二铵溶液还原体系,以偶氮苯为原料合成出氢化偶氮苯.合成反应的最佳反应条件:当偶氮苯用量是0.625 mmol时,偶氮苯与锌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0.2 g/mL柠檬酸氢二铵溶液用量5.0 mL,室温,时间约3 min,平均收率90.63%.  相似文献   

13.
稀土Schiff碱配合物催化烷基异氰酸酯室温聚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chiff碱稀土配合物Ln(H2Salen)2Cl3·2C2H5OH与AI(i—Bu)3组成的催化体系催化烷基异氰酸酯室温聚合,详细考察了催化剂组成以及聚合条件等对烷基异氰酸酯聚合的影响,并研究了己基异氰酸酯的聚合动力学.以La、Nd、Sm和Gd四种稀土元素为代表,合成了相应的Schiff碱配合物,结果表明轻稀土体系比重稀土体系好,La的聚合活性最高.在-40℃-40℃很宽的聚合温度范围内,可以得到分子量分布窄(MWD=1.50~2.40)的高分子量聚异氰酸酯,20℃为最佳的聚合温度.己基异氰酸酯的最佳聚合条件为:[AI]/[La]=30(摩尔比),[n-HexNCO]/[La]=100,[n—HexNCO]=3.43mol/L,甲苯溶液中20℃聚合12h,聚合物收率74.0%,聚合物黏均分子量高达73.5×10^4,数均分子量40.2×10^4,MWD=1.79.聚合动力学研究表明己基异氰酸酯聚合反应对单体浓度和催化剂浓度都是一级关系,聚合反应活化能为43.64kJ/mol.  相似文献   

14.
Co3O4 nanorod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t 160℃ for 10 h in the solution of oleic and n-cetane by an emulsion-solvothermal method using Co(NO3)2·6H2O as starting materials. The as-prepared product was characterized by X-ray powder diffraction(XRD),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and vibrating sample magnetometer(VSM). The formation mechanism of the prepared product was analyzed based on formation of rod-like micelles of oleic acid. Cobalt ions can migrate into the micelle core for the nucleation and growth of Co3O4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s-prepared Co3O4 nanorods are with the average size 25×100 nm and in the cubic phase. The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meets about linearly with the applied magnetic field at room temperature,and the coercivity (Hc)and remanent magnetization(Ms)values of the product at room temperature are 353 Oe and 0.4 emu/g,respectively. This simple route is also expanded to synthesize other materials with the rod-like morphology.  相似文献   

15.
基于Bi(Ⅲ)能催化K2S2O8氧化亚甲基蓝(MB)的反应,使MB的室温磷光(RTP)强度剧烈猝灭,且Bi(Ⅲ)的含量与体系的?IP成线性关系,据此可建立Bi(Ⅲ)催化K2S2O8氧化R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SS RTP)测定痕量Bi(Ⅲ)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40~1.0 ×10-15 g/m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IP=2.336+27.26×10–15CBi3+(g/mL),n=6,相关系数r=0.9980,检出限(LD)为1.9 ×10–15 g/mL,RSD为2.1%。方法灵敏、简便、快速、选择性与重现性好,用于水样品中痕量Bi(Ⅲ)的测定,结果满意。同时,讨论了催化K2S2O8氧化MB SSRTP测定痕量Bi(Ⅲ)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6.
将氨基锌酞菁(ZnTAPc)与甲基丙烯酰氯反应制备出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取代锌酞菁衍生物(MeZnAPc),采用ATRP法将聚乙二醇单甲醚大分子引发剂(mPEG110-Br)与甲基丙烯酸(2-异丙胺基)乙酯(DPA)和MeZnAPc共聚,制得一种新型pH响应两亲嵌段锌酞菁聚合物光敏剂(PEG110-b-P(DPAn-co-MeZnAPcm)).用1HNMR,FTIR对MeZnAPc和聚合物光敏剂进行表征.UV-vis测试表明该聚合物光敏剂在pH6.0~6.5具有较好的pH响应性.以1,3-二苯基苯并呋喃(DPBF)为底物研究了该聚合物光敏剂的光催化氧化效率,结果表明其具有较高光活性.利用该聚合物光敏剂在不同pH的水溶液中对L-色氨酸进行光催化氧化实验,结果发现在pH5.5不存在胶束时,锌酞菁可以较好地分散在溶液中,并能维持较高光活性,而在pH7.4形成胶束时可以将锌酞菁很好地包裹在其内部,使其光活性大大降低.因此,这种pH响应两亲嵌段锌酞菁聚合物作为一种新型光敏剂,在光动力学治疗领域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将含有不饱和双键的四马来酰胺基锌酞菁(ZnMPc)与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共聚,制备得到一种新型温敏锌酞菁共聚物光催化剂:P(NIPA—co—ZnMPc),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测得其低临界溶解温度(LCST)为33.5℃.在可见光照射下利用氧气作为氧化剂,P(NIPA—co-ZnMPc)~g有效地催化氧化对氯苯酚(4-CP),与小分子ZnMPc相比,P(NIPA-co-ZnMPc)具有更高的光催化活性.两者在水溶液中的紫外.可见光谱图显示,共聚后大分子链的阻隔作用能有效地抑制酞菁分子的二聚,从而大大提高了其催化活性.温度对其光催化活性的实验结果显示,P(NIPA-co-ZnMPc)在其LCST附近具有最高的催化效率,说明催化剂的聚集态结构对其光催化活性产生直接影响,通过测定其在不同温度下的流体力学半径,可推测在其LCST附近发生了分子间的疏水聚集,会对4-CP起富集作用,从而加快了光催化反应速率.该光催化剂可通过均相催化异相分离实现循环利用,实验表明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将TiCl4的水解产物与固体Ba(OH)2按摩尔比1∶1混合,混合物经室温研磨、100℃烘干,得到钛酸钡纳米晶;按相同工艺掺杂,合成了一系列Ba1-ySryTi1-xZrxO3(0x≤0.3,0y≤0.4)固溶体;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了产物的晶体结构,采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其形貌;并测定了系列固溶体的室温介电常数、介电损失.结果表明,所制备的Ba1-ySryTi1-xZrxO3为完全互溶取代固溶体,由平均粒径70 nm的球形微粒组成.经低温固态反应掺入适量锆、锶后,BaTi O3的室温介电常数由3 000提高到20 000左右.  相似文献   

19.
吕金枝  张鑫浩 《应用化学》2022,39(5):828-836
环境友好型纳米生物传感器能够提高传统生物分子传感器的检测性能,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胆碱氧化酶(ChOx)为模板,在室温(25 ℃)下通过矿化作用制备了一种ChOx功能化的室温磷光(RTP)量子点(QDs)(ChOx RTP QDs)纳米生物传感器,并利用ChOx与氯化胆碱的特异性酶-底物反应和光诱导的电子转移(PIET)实现了对氯化胆碱(Cho)的RTP定量检测。该纳米生物传感器对氯化胆碱检测的线性范围为0.05~20 mmol/L,检出限为0.02 mmol/L。该方法基于QDs的RTP性质,可以有效地避免生物样品背景荧光的干扰,且无需复杂的样品前处理过程,因此该方法较适合于生物样品中氯化胆碱的定量检测。  相似文献   

20.
基于痕量Se4+催化K2S2O8氧化靛红(Isa)的灵敏反应而导致体系的磷光剧烈猝灭的学术思想,建立了一种高灵敏(检出限(LD)为0.015 pg/mL)催化固体基质室温磷光法(SS RTP)测定痕量Se(IV)的新方法。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0×10–8~4.00×10–6 μg/mL。工作曲线的回归方程为△IP=2.948+63.24CSe(IV)(pg/mL),n = 7。相关系数( r )为 0.9997。方法已成功用于水样中痕量Se(IV)的测定,结果与紫外分光光度法相吻合,并探讨了测定痕量Se(IV)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