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6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全胸腔镜组(55例)及开胸组(51例).全胸腔镜手术组采用胸腔镜辅助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治疗,常规开胸手术组采用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并纵隔淋巴结清扫治疗.观察2组的术中、术后情况及随访1、3年的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 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胸腔镜组术中切口长度[(6.7±2.1)cm]较开胸组[(22.5±4.9)cm]短,术中失血量[(112 ±32) ml]少于开胸手术组[(169±38) ml],术后胸腔引流量[(676 ±46) ml]少于开胸组[(868±62) ml],术后住院时间[(11±4)d]较开胸组[(15±5)d]缩短,术后疼痛评分[(4.1±1.3)分]较开胸组[(7.7±2.1)分]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5.5%)低于开胸组(1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术后1、3年无瘤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能达到与传统开胸肺叶切除术相同的效果,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是老年患者的理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翁鸢  常建华  常庆  毛旻 《江苏医药》2007,33(10):1041-1042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34例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或全肺切除 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并与同期53例常规开胸手术患者进行比较.结果 胸腔镜组34例肺癌手术顺利,无死亡.与常规开胸组比较,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围无显著差异;术后硬膜外镇痛留置时间、胸管留置时间和淋巴结阳性率方面胸腔镜组明显优于常规组.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手术安全可行,创伤小.  相似文献   

3.
李伟民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530-531
目的讨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临床。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从2005年1月至2011年3月诊治的早期周围型肺癌患者共38例,应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38例,按照手术方式分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组(A组)和传统开胸手术组(B组),A组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肺叶切除术和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B组行后外侧切口肺叶切除术和纵隔淋巴结清扫术。观察手术情况、病检结果和随访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切口大小、出血量、当日引流量和住院时间均较B组少,两组存在明显差异性,而两组手术时间相比,无明显差异,病检结果显示,腺癌患者24例,鳞癌患者6例,腺鳞癌患者4例,错构瘤患者2例,硬化性血管瘤患者2例。术后随访未发现复发病例和远处转移病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术治疗早期周围型肺癌的手术与传统常规开胸手术同样的治疗效果一样,而且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不良反应小且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闻吉军 《中国医药指南》2012,(25):439-439,441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治疗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的4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为观察组,选择同期行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的25例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评分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置管引流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及术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痛觉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对治疗肿瘤病灶较小的早期周围型原发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能较好地完成肺叶解剖学切除及肺门纵隔淋巴结清扫,临床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全胸腔镜手术在肺癌完全切除术中运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2014年11月间34例行单操作孔全胸腔镜下肺癌完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胸腔镜观察孔取腋中线后侧第8肋间,切口约1-2cm,根据肿瘤定位操作孔位置于第3至5肋间取腋前线至腋中线间,切口长约2cm-4cm,经单一操作孔完成肺癌完全切除术,其中19例术前已有病理学诊断,直接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13例术中先行肿块切除,冰冻为恶性,再行肺叶切除淋巴结清扫。结果全组患者手术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其中1例患者因术中出血转常规开胸;33例行单肺叶切除加淋巴结清扫其中: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11例,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2例,右肺下叶9例,1例行右肺中下叶双肺叶切除。全组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69.1±54.2)min;平均术中失血(255.2±94.7)ml;术中清扫淋巴结5-17枚;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平均(2.1±1.2)d;术后胸腔引流总量平均(258.8±193.7)ml;术后第一次下床活动时间平均(13.1±9.1)h;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7.8±3.93)d;术后发生并发症主要有:肺不张2例、心律失常3例、肺部感染1例,乳糜胸1例;术后患者均顺利恢复。结论单操作孔全胸腔镜肺癌完全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作为早中期肺癌常用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本院胸外科2010年5月~2011年5月行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的86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来本院行传统开胸手术的原发性肺癌患者88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开胸肺叶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复合麻醉,在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切除肺叶.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及肺叶切除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清扫淋巴结数量及肺叶切除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在术中出血量、引流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等情况上观察组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胸腔镜辅助下小切口治疗原发性肺癌较常规开胸手术操作简单,出血较少,患者术后恢复快,可同时用于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手术的应用。方法2004年7月至2009年7月行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肺癌根治术34例,其中IA期2例,IB期2例,ⅡA期11例,ⅡB期13例,ⅢA期6例。周围型肺癌27例,中央型肺癌7例。全麻双腔气管插管,于患侧腋中线第8或第9肋间作一长约2.0cm切口,置入胸腔镜。于第4或第5肋间作长约4.0~10.0cm横向小切口进胸。切除肺叶从小切口取消。常规清扫淋巴结。结果行右肺上叶切除7例(其中2例为袖状切除),右肺中叶切除2例,有肺下叶切除5例,左肺上叶切除8例,左肺下叶切除12例。手术时间65-220min,平均(105±28)min,术中出血100~450ml,平均(190±55)ml,术后胸管总引流量240~650ml,平均(360±110)ml。术后1例出现右股动脉血栓。术后住院时间6-9天。术后随访2~60月,2例失访,因肿瘤复发或转移死亡10例。结论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肺癌根治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法,是全胸腔镜手术及常规开胸手术的扩展,有其一定的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video-assisted mini thoracotomy,VAMT)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VAMT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35例。手术切口包括腋中线第6-8肋问一个1.5cm长的胸腔镜光源切口,插入胸腔镜后,通过电视显示器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浸润程度、粘连情况、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否以及有无胸腔内广泛转移,根据病变情况在腋前到腋中线第4或第5肋间作一个5-7cm的胸壁辅助小切口,用拉钩牵开胸壁组织或者放置一小撑开器,屏视与直视相结合,采用微创操作器械或微创器械与传统手术器械结合的方法,分别处理血管和支气管,完成肺叶切除。游离肺叶的过程中将肺叶淋巴结随切除的肺叶一并切除,肺叶切除后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与同期35例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VAMT组35例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较常规开胸手术长大约30min,但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常规开胸组相比,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同、淋巴结和病人转移率方面差异无显著。结论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将VATS技术与传统开胸技术相结合,既发挥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又达到了传统开胸手术安全、可靠的效果,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在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对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加系统性肺门纵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32例均获得成功,胸腔闭式引流时间3~6 d,平均4.5 d;术后住院8~12 d,平均10 d;随访6~48个月,IIIa期有1例术后18月转移死亡.结论 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行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安全可靠,对术后化疗有更好的顺应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电视胸腔镜辅助小切口( video-assisted minithoracotomy,VAMT)在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VAMT行肺叶切除术+淋巴结清扫35例(VAMT组).手术切口包括腋中线第6~8肋间一个1.5 cm长的胸腔镜光源切口,插入胸腔镜后,通过电视显示器观察肿瘤部位、大小、浸润程度、粘连情况、纵隔淋巴结肿大与否以及有无胸腔内广泛转移;根据病变情况在腋前到腋中线第4或第5肋间作一个5~7cm的胸壁辅助小切口,用拉钩牵开胸壁组织或者放置一小撑开器,屏视与直视相结合,采用微创操作器械或微创器械与传统手术器械结合的方法,分别处理血管和支气管,完成肺叶切除.游离肺叶的过程中,将肺叶淋巴结随切除的肺叶一并切除,肺叶切除后清扫肺门和纵隔淋巴结.与同期35例(对照组)常规开胸肺叶切除术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VAMT组35例手术完成顺利,手术时间较常规开胸手术长约30 min,但术中出血少,均未输血,术后疼痛较轻,恢复快,住院时间缩短,术后并发症少.与对照组相比,淋巴结清扫数量、范围、淋巴结和病人转移率方面无显著差异.结论 VAMT肺叶切除术治疗肺癌,将VATS技术与传统开胸技术相结合,既发挥了微创外科的优越性,又达到了传统开胸手术安全、可靠的效果,清扫淋巴结符合肿瘤手术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