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陆夕云 《力学学报》2021,53(12):3425-3426
2021年12月11日是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力学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共同主办《力学者说》第3期暨纪念力学学报首任主编钱学森先生诞辰110周年,让我们共同缅怀和追思钱先生的丰功伟绩,不断传承和弘扬钱先生的爱国精神和科学精神。1955年钱学森回到祖国,1956年1月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1957年,钱学森先生亲自领导了《力学学报》的创刊,并任第一任主编。在创刊号首篇文章《我们的目标》中,钱先生明确指出了《力学学报》的办刊目标。今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力学学报》全体编委会成员再次重温钱先生为《力学学报》制定的《我们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正>《力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2月,是力学学科中历史最为悠久的一本期刊.首任主编为钱学森.第二至第十任主编分别为郭永怀、郑哲敏、林同骥、黄克智、吴承康、王自强、杨卫、程耿东、郑泉水,现任主编为魏悦广.为庆祝《力学学报》创刊60周年,《力学学报》编委会决定于2017年6月16日在北京西郊宾馆召开"力学学科未来发展研讨会暨《力学学报》创刊60周年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是《力学学报》创刊60周年.1957年以我国近代力学和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先生为首的一批科学家创办了《力学学报》.由于历史原因,《力学学报》于1960年停刊,1962年复刊,1966年再停刊,1974年再复刊,1977年10月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先生题写了《力学学报》刊名.60年来,《力学学报》在历任主编钱学森、郭永怀、郑哲敏、林同骥、黄克智、吴承康、王自强、杨卫、程耿东、郑泉水和现任主编魏悦广的领导下,在各届编委和编辑部同仁的共同努力下,在广大作者的支持下,《力学  相似文献   

4.
郭永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他耕耘在空气动力学前沿,为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做出贡献.在回国工作的12年间,他积极参加规划我国力学发展蓝图,培育力学人才,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贡献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先驱.郭永怀先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谦虚质朴、无私奉献,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郭永怀先生是《力学学报》第二任主编.在他的主持下,《力学学报》从创刊初期就具有很高的学术起点和公正、严谨、求实的学术声誉.这里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郭先生的光辉一生,并刊出他的学生们的一些论文,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主编的怀念和崇敬.  相似文献   

5.
吴承康 《力学学报》1999,31(4):385-388
郭永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他耕耘在空气动力学前沿,为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做出贡献.在回国工作的12年间,他积极参加规划我国力学发展蓝图,培育力学人才,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贡献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先驱.郭永怀先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谦虚质朴、无私奉献,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郭永怀先生是《力学学报》第二任主编.在他的主持下,《力学学报》从创刊初期就具有很高的学术起点和公正、严谨、求实的学术声誉.这里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郭先生的光辉一生,并刊出他的学生们的一些论文,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主编的怀念和崇敬.  相似文献   

6.
致作者、审者和读者: 在新的一年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力学学报》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同仁,向学报的全体作者、审者和广大读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本刊发展的各界人士恭贺2012新年并致予我们诚挚的谢意!《力学学报》是中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刊物,由首任主编钱学森等创刊于1957年,在中国力学学会和历任主编的领导下,半个世纪以来有了长足的发展。本届(第10届)编委会自2011年7月起正式开始工作。为了应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所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本届编委会对学报的定位、审稿制度和编辑程序作了调整。定位方面,特别强调将学报建成帮助中国力学年轻学子成长和推动与中国重大工程建设合作的开放性学术平台。学报建设的重点在于显著提高质量和缩短发表周期。在缩短周期方面: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学报从2012年开始设置1.特邀论文、2.全文、3.简报、4.讨论栏目。对栏目1~3中的论文,将力争控制其平均发表周期(从收稿到印刷版发表)在6个月以内;对栏目4,则为3个月以内。基于本刊的特殊定位和较低的来稿录用率(现约30%),为了加快审稿速度、提高审稿质量、不耽误多数来稿的及时发表,学报采用国际通行的直接退稿制度,由主编和副主编在平均1周的时间内,不经过外审,直接审核决定对30%~40%的收稿退稿。此外,学报编辑部还制定了新的编辑程序,在确保质量的同时从每一个流程上缩短时间。经过半年的实践,学报发表周期已经成功地缩短了50%,为早日实现本刊对发表周期的承诺奠定了基础。在提高质量方面:本刊无论对全文还是对简报,都力求将质量放在第一位。通过作者的努力和借由审者提供的高质量评审意见的帮助,来显著改善发表论文的科学严谨性和可读性。每篇论文,都应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要讲清楚“新”在何处?处在前沿发展的哪个位置?重要性如何?此外,还要求作者全面地引用和评述前人的主要相关工作,尤其是公平地引用国内期刊发表的论文。学报将重点发展邀请论文栏目,尤其是其中的“主题系列论文”。主编、副主编选择“主题”的关键词是“前瞻性、争议性、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围绕每个主题展开的一系列论文,将由客座主编邀请和负责送审。每个主题系列至少包括一篇综述论文,以及篇数不限的论文和评述。学报将提前6个月对将要发表的主题系列论文作广泛的宣传。欢迎作者自荐主题、并担任有关客座主编。最后,本刊不仅对中国力学学会所有会员(超过2万人)开放下载,也被广大与力学相关领域的工程科学与技术人员所喜爱,这是一个交流学术思想和成果的大舞台。祝大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合家幸福、万事如意! 《力学学报》主编 郑泉水二零一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相似文献   

7.
武佳丽 《力学进展》2009,39(6):784-785
2009年10月31日早晨,力学所的创始人、我们的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在京逝世,又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获知钱老逝世的噩耗后,力学所上下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10月31日,力学所领导立刻部署钱老悼念活动,组织人员制作悼念钱老的专题网站。所内主楼、综合楼、篮球场前都挂起了沉痛悼念钱学森所长的大横幅,制作了深切缅怀力学所首任所长钱学森先生的专题宣传栏,开放了钱学森办公室,以各种形式表达我们对钱老离去的万分悲痛和深切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8.
吴承康 《力学学报》2018,50(6):1279-1282
郭永怀先生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 在美国留学和工作期间, 他耕耘在空气动力学前沿, 为跨声速流与应用数学做出贡献. 在回国工作的12 年间, 他积极参加规划我国力学发展蓝图, 培育力学人才, 是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 他为我国原子弹、氢弹的研制贡献了全部心血乃至生命, 是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先驱. 郭永怀先生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谦虚质朴、无私奉献, 他学识渊博, 治学严谨, 是我国科技工作者的楷模.
郭永怀先生是《力学学报》第二任主编. 在他的主持下,《力学学报》从创刊初期就具有很高的学术起点和公正、严谨、求实的学术声誉. 这里我们向广大读者介绍郭先生的光辉一生, 并刊出他的学生们的一些论文, 以表达我们对这位主编的怀念和崇敬.   相似文献   

9.
刘俊丽  管翠中  花芳 《力学学报》2019,51(5):1557-1564
在钱学森先生领导下,于1957年创刊的《力学学报》作为力学学科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期刊,她见证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力学学科的发展轨迹,也见证了中国几代力学人才的成长和发展.本文采用文献计量指标,对《力学学报》从创刊至2018年的产出及学科影响力情况进行分析,用数据说明她对推动我国力学学科的发展、学术成果交流所做出的贡献.本文首先梳理了《力学学报》历年载文量、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等情况;然后分析了该刊在力学类期刊中的排名位置;最后,对载文内容特点进行分析,包括主要学科分布及近年刊文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0.
《力学进展》2001,31(3):469-474
在《力学进展》创刊 30年专刊中,我们向力学界同仁推荐由郑哲敏先生主编山西教育出 版社2000年12月出版的《钱学森手稿》一书.本书是从钱学森1938年~1955年在美国从事教学 和科研活动时的 15 000余页原始资料中精选出来的.这本书以手稿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钱学森的科 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作风和严谨、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他为我国力学工作者树立了一个工作的 楷模,治学的典范. 这里转载此书的前言,是为了向同志们介绍推荐这本书,是为了向同志们介绍钱学森在科学上 不断攀登的动态过程,学习他的治学精神,为繁荣、发展我国 21世纪力学,为我国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刘俊丽 《力学学报》2021,53(5):1510-1514
本文首次发布钱学森主编1961年给《力学学报》的一份审稿意见,认真解读了钱先生的办刊方针,学术论文评审的基本理念,以及对期刊编辑工作的严格要求.本文还介绍了钱先生审稿意见的时代背景及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作者希望通过回顾这一历史真实过往,重温钱先生针对《力学学报》所提出的办刊思想和推动力学发展的科学精神,回顾《力学学报》发展的传承之路,期望能在新时代的科技期刊办刊实践中,弘扬光大,踏踏实实,走出具有力学特色的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12.
今年12月11日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我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和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的创始人,钱学森先生的90华诞.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等21个单位举办“新世纪力学研讨会──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回顾与展望”会议,重温他发展力学的丰富思想,共同探讨我国新世纪力学的前进道路.本期刊出《钱学森先生简介》、郑哲敏院士的《祝贺钱学森院士90寿辰》以及研讨会的3篇大会报告,以表示对钱学森先生90华诞的祝贺。  相似文献   

13.
钱学森先生是中国近代力学、中国航天科技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是国际学术界有重大影响的科学家. 钱学森学术思想富于前瞻性和创造性,着眼点极具战略性, 其学术成就既表现出深刻的洞察力,又显示了超凡的智慧, 处处展现着他倡导的技术科学所特有的风格.钱老思考和研究的视野横跨了科学、技术、工程和社会发展,曾先后提出``技术科学'、``系统科学'和``人体科学'等创新概念.钱学森先生的不幸逝世, 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我们在沉痛哀悼钱老之际, 为了继承钱老的遗志,大力弘扬钱学森学术思想, 特出版本专辑. 在此专辑中,本刊特将过去曾经启迪过许多青年学子,但是未用中文发表过的钱老在1947年为国内几所大学所做的经典演讲``工程和工程科学'译成中文刊出,供力学界同仁, 特别是当代青年们学习.为了能更深刻地领会钱老的学术思想,我们特邀了钱老60年前的学生、中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美国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郑哲敏先生撰写了回顾钱学森先生居留国外时期对力学的贡献的文章,以期帮助大家深入认识钱先生的科学贡献.本刊还发表了钱老当年的学生、美国工程科学院院士吴耀祖先生和中国力学学会理事长李家春院士的深情缅怀文章.钱老生前对于我国未来的航天事业的开拓曾给予特别的关注,为了能够实现钱老的遗愿,本刊特邀崔尔杰院士、姜宗林研究员和孟庆国研究员主编了``近空间飞行器中的重大力学问题'专题综述论文8篇.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11日是国际著名力学家,我国近代力学的奠基人,我国航天技术的开创者和系统工程科学家,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的创始人,钱学森先生的90华诞.中国力学学会和中国空气动力学学会等21个单位举办“新世纪力学研讨会──钱学森技术科学思想的回顾与展望”会议,重温他发展力学的丰富思想,共同探讨我国新世纪力学的前进道路.本期刊出《钱学森先生简介》、郑哲敏院士的《祝贺钱学森院士90寿辰》以及研讨会的3篇大会报告,以表示对钱学森先生90华诞的祝贺。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2月5日是《力学学报》第二任主编郭永怀先生牺牲50周年纪念日.郭永怀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永怀先生在高速空气动力学方面取得享誉世界的学术成果,他发现了上临界马赫数,发展了奇异摄动理论中的变形坐标法,即国际上公认的PLK方法,为人类突破声障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倡导了中国的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电磁流体力学  相似文献   

16.
王振东 《力学与实践》2019,41(1):104-105
<正>1在改革开放形势下创办了《力学与实践》1976年12月的一天,周培源、钱学森、沈元、张维等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力学研究所")商议了恢复中国力学学会的工作。钱学森先生说,要早做准备恢复学报,并提出,只要有可能,要办一个不仅限于科研人员,要最大范围地照顾到从事工珵技术和教学的人员,甚至要让理工科学生都能看得懂的普及性力学期刊。力学研究所于1977年5月5日,向中国科学院四局(亦称"图书出版局")  相似文献   

17.
正2018年12月5日是《力学学报》第二任主编郭永怀先生牺牲50周年纪念日。郭永怀先生是"两弹一星"元勋、著名空气动力学家和应用数学家,中国现代力学研究奠基人之一。为弘扬郭永怀先生的学术思想以及他以身报国的奉献精神,激励广大力学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勇担使命,继承和发扬郭先生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力学学报》编委会围绕郭先生所开创的研究方向在第6期组织出版"纪念郭永  相似文献   

18.
吴承康 《力学学报》1999,31(6):641-644
林同骥先生是我国著名流体力学家.在稀薄气体力学、高超声速、跨声速空气动力学和不可压缩流体动力学等广泛的领域中都有重要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在再入飞行器防热、再人物体的表面烧蚀和不可压缩振荡流等方面,为我国航天事业和海洋工程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林同骥先生在1979~1990年期间先后任《力学学报》副主编、主编.为《力学学报》在改革开放新形势下的发展和进人国际交流大网络倾注了大量心血.在纪念林同骥先生诞辰80周年之际,我们向读者介绍这位毕生献中华的科学家,并刊出他的学生们的一些论文,以表达怀念与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19.
《实验力学》2010,25(4)
我国实验力学奠基人之一,本刊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编,天津大学教授,贾有权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10年7月2日21时17分在天津不幸逝世,享年94岁。贾有权教授献身我国力学教育与实验力学科学研究六十多年,为我国实验力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的逝世是实验力学界的重大损失。贾有权先生早年留学美国。新中国的成立,使他受到极大的鼓舞。他毅然决定放弃美国政府及所在大学提供的学习机会与待遇,于1950年春,就怀着一片赤子之心与华罗庚等留美青年学生同船回到了祖国,任教于北洋大学,立即全身心地投入到力学的教育和研究中。贾有权先生是1956年成立的新中国第一届教材编审委员会力学组成员,参与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本《材料力学》教材,又主编了我国第一本《材料力学实验》教材。在国内率先为学生开设了光弹性与实验应力分析等实验力学课程。1961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他在1965年就参与组织并出席了中国第一届全国实验力学学术会议。但文革中断了正常的教学和学术活动。文革后,贾有权先生以极大的热情,带领力学工作者,开展了大量的、系列的学术活动。作为在力学界有影响的教授,当选中国力学学会第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名誉理事,还曾当选天津市力学学会第二、三届理事长。在百废待兴的时刻,他担任了中国力学学会实验力学专业委员会第一任主任。 他为中国的实验力学工作者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做了重要的推动作用。1979年他主持召开了第二届全国实验力学大会,重新迈出实验力学国际学术交流的步伐。1980年,他率领中国实验力学九人组成的代表团,出国出席第四届国际实验力学会议,大会主席团特邀请他为大会副主席,介绍中国实验力学概况。通过他的活动,结识了不少国际实验力学领域的著名学者。1988年,贾有权教授又在天津主持召开了国际学术会议,大批的国外著名专家到会。通过这些交流,使外界对中国实验力学界从不了解到刮目相看。他作为《实验力学》学报的创始人之一,担任了首任主编,自创刊的1986年起,长达8年,经常特邀外国专家写稿,为学报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在实验力学测试技术的发展方面,以及在解决国家重要工程问题方面,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并多次获奖。他所领导的天津大学实验力学学科成为我国第一个实验力学博士点。他学识渊博,宽厚待人,在培养年轻学子和提携后辈方面,为大家树立了榜样,得到几代实验力学工作者的尊敬。现在贾有权先生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人生历程激励着我们。我们会牢记他的嘱托,把《实验力学》学报办好。贾有权先生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实验力学编辑委员会《实验力学》编辑部  相似文献   

20.
李家春 《力学进展》2009,39(6):654-655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仙逝的噩耗传来,震惊了中国乃至国际学术界.中国广大力学工作者深感悲痛,纷纷寄托哀思,默默地为钱老祈祷:"钱老,一路走好!"为了纪念这位在中国力学史上曾建立过不朽功勋的伟人,中国力学学会、全国各力学机构和广大会员通过各种方式缅怀我们的首任理事长钱老对新中国力学事业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