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9 毫秒
1.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全身肿瘤性病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初步评价多层螺旋CT(MSCT)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l0例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先用常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部位,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采用电影扫描技术(1r/s),层厚l0mm/2i;药流率3.5—4.0ml/s,剂量45—50m1,延迟时间5s,扫描总时间45s。扫描图像经ADW3.1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和表面通造性(PS)。结果:所有肿瘤的灌注图像均可以清晰直观的显示出肿瘤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在脑肿瘤中清晰区分肿瘤区与水肿区。所有肿瘤灌注参数均明显增高。体部肿瘤灌注成像受呼吸运动影响较大。结论:MSCT灌注成像提供了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评估全身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重点探讨多层螺旋CT(MSCT)的肿瘤灌注成像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74例患者的全身不同各部位肿瘤行MSCT灌注成像,在常规CT平扫的基础上确定肿瘤中心部位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扫描图像经ADW4.2工作站处理,计算并分析灌注图像和灌注参数,包括血流量、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表面通透性以及肝脏肿瘤的肝动脉灌注指数.结果 74例患者的灌注成像中,除3例未能捕捉肿瘤中心的灌注图像外,其余71例肿瘤的灌注图像均清晰直观地显示肿瘤的大小和轮廓,并可定量检测肿瘤内部的组织灌注状态,听有肿瘤灌注参数明显变化,肺部肿瘤灌注成像受呼吸运动影响最大.结论 MSCT的肿瘤灌注成像是一种较为准确的定量分析肿瘤血流灌注状态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鼻咽癌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CT灌注成像技术对鼻咽癌(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正常人对照组20例、鼻咽癌治疗前组15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组14例和鼻咽癌放疗后纤维化组22例(4组共71例)研究对象进行鼻咽部CT灌注成像扫描,分析各组病灶区局部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和灌注参数特点及其差异。结果NPC治疗前组和放疗后复发组之TDC形态与其余2组明显不同;各组血流量(BF)均数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Ρ<0.01);血容量(BV)和表面通透性(PS)值均数两两比较,除纤维化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Ρ<0.05);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均数两两比较,仅对照组与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Ρ<0.01)。结论NPC放疗前、后局部不同病理结构的CT灌注参数和TDC具有不同特点。CT灌注成像技术对NPC放疗后局部复发和放疗后纤维化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评价颌面部肿瘤微血管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评价颌面部肿瘤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PI)与微血管密度(MVD)的相关性。方法对31例颌面部肿瘤患者术前行MSCT灌注扫描,所得图像数据经计算机软件计算获得肿瘤感兴趣区(ROI)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及灌注量(perfusion)、增强峰值(PEI)、达峰值时间(TTP)等灌注参数的数值。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病理标本的Ⅷ因子,检测病灶的MVD,分析MSCT灌注成像参数与MVD的相关性。结果颌面部肿瘤的微血管密度增高,且与肿瘤恶性程度明显相关。MSCT灌注参数中perfusion、TTP与MVD明显相关(P值均〈0.05),而PEI则相关性不明显(P〉0.05)。不同类型灌注曲线的MVD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速升型组的MVD最高。结论MSCT灌注成像灌注参数perfusion、TTP及灌注曲线类型与肿瘤MVD明显相关,能反映肿瘤内微血管密度,有助于对颌面部肿瘤血管生成及其预后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脑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灌注扫描成像技术在脑肿瘤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43例脑肿瘤患者于术前1周及术后出院时行常规CT扫描、CT灌注成像及增强扫描。数据应用CT工作站Perfusion3软件分析,获得脑血流量(CBF)图、血容量(CBV)图、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图和表面渗透性(PS)图。结果所有灌注图像均可清晰地显示肿瘤的大小与轮廓且能定量测定肿瘤组织的灌注状态。结论多层CT灌注成像为在体观察脑肿瘤血流状态及肿瘤血管功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对研究脑肿瘤的生物学特性,鉴别诊断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血管通透性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MSCT)灌注成像的方法获取脑肿瘤组织的表面通透性 (PS)值 ,研究脑肿瘤的肿瘤血管通透性。资料与方法 对 32例脑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 ,先用常规 10mm层厚的CT平扫确定肿瘤中心层面 ,然后进行肿瘤灌注扫描 ,采用电影扫描技术 (1r/ 0 .5s) ,层厚 5mm/ 4i,重建层厚 10mm/ 2i;注射流率3.5ml/s,剂量 5 0ml,延迟时间 5s,扫描总时间 5 0s。扫描图像经ADW 4 .0工作站处理 ,计算并分析PS灌注图像和PS值。结果  32例脑肿瘤包括 6例Ⅰ~Ⅱ级星形细胞胶质瘤 ,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胶质瘤 ,8例转移瘤 ,8例脑膜瘤。所有肿瘤的PS值均明显大于对侧正常的脑白质和脑灰质 ,低级别胶质瘤、高级别胶质瘤、转移瘤和脑膜瘤的PS值分别为 5 .19~ 17.5 4 3(9.84 4 2± 5 .4 0 5 84 )、2 1.116~ 4 9.82 4 (32 .8784± 10 .70 139)、12 .2 94~ 4 8.196 (2 9.6 16 8±14 .74 735 )、2 5 .2 5 3~ 85 .94 8(5 6 .2 0 2 6± 17.4 0 347) ,单位是ml·10 0g-1·min-1。各组PS值两两比较经t检验发现脑膜瘤的PS值与其他 3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低级别 /脑膜瘤t=5 .70 2 ,P <0 .0 0 1,高级别 /脑膜瘤 ,t=3.5 0 4 ,P <0 .0 1,转移瘤 /脑膜瘤 ,t=3.2 96 ,P <0 .0 1) ,高级别胶质瘤及转移瘤的PS值与低级别胶质瘤的P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胰腺癌的CT诊断主要依靠胰腺形态的改变和病灶与胰腺之间密度的差异[1].常规CT增强是胰腺癌诊断的主要方法,但是对肿瘤血供的观察仍有其局限性,不能全面准确反应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改变.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一种新的CT灌注成像技术应运而生,CT灌注成像的理论基础为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剂稀释原理和中心容积定律[2].90年代初Miles 等[3]首先提出了CT灌注成像概念,并实际进行了肝、脾、肾等腹部器官的CT灌注成像.  相似文献   

8.
软组织肿瘤MR灌注成像与肿瘤微血管生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MR灌注成像评价活体内软组织肿瘤微血管生成的临床价值。材料和方法:采用GRE-EPI-T2*W I序列MR灌注成像研究27例软组织肿瘤(良性12例,恶性15例),获得肿瘤的各灌注参数BV、MTT、BF及MSD、MSI;采用SP免疫组化法测量VEGF和MVD。结果:恶性肿瘤的VEGF、MVD和BV、BF、MSD值均明显高于良性肿瘤(P<0.05)。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BV、BF、MSD与MVD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0.642、0.597、0.618;r=0.599、0.685、0.624);恶性软组织肿瘤BV、BF、MSD与VEGF间有显著正相关(r=0.594、0.547、0.572)。结论:MR灌注参数BV、BF、MSD能反映活体内软组织肿瘤微血管生成及分布情况,为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前瞻性的病理学和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9.
进一步加强多层螺旋CT的临床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或称多排探测器 CT(multideteetor CT,MDCT)在全世界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优越性得到一致公认。本期集中刊发有关这方面的数篇论文,基本反映了目前MSCT的临床应用和研究状况。MSCT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MRI扩散加权成像(DWI)与多层螺旋CT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经病理学证实为四肢软组织肿瘤患者105例,以诊断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研究组采用使用核磁共振成像(MRI)扩散加权成像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采用使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诊断,比较两组诊断检出率,及良性肿瘤、恶性肿瘤与肌肉的ADC比值,比较两组对于四肢软组织肿瘤检测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四肢软组织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良性肿瘤ADC值恶性肿瘤比较,数据有显著差异(P<0.05),良性肿瘤与肌肉ADC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恶性肿瘤与肌肉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四肢软组织肿瘤检测水平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检测四肢软组织肿瘤中MRI扩散加权成像(DWI)相较MSCT具有较高的检出率及四肢软组织肿瘤检测水平正确率,并能正确作出对肿瘤的评估。对患者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分析软组织肿瘤同一病例相同感兴趣区的MR灌注加权成像(MR-PWI)及MR氢质子波谱(1H-MRS)的功能影像信息,比较两者用于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研究同时行MR-PWI、1H-MRS的全身各部位软组织肿瘤共40例.比较MR-PWI及1H-MRS各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进而对2种诊断方法进行评价.所获数据采用t检验或配对四格表确切概率法分析.结果 MR-PWI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血流量(BF)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5),血容量(BV)及平均通过时间(MT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87和1.732,P值均>0.05);以BF值=4.35 ml·100 mg-1·min-1为阈值,MR-P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1.8%(18/22),特异度为72.2%(13/1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时间信号曲线(TIC)类型比较:Ⅰ a型在良性肿瘤中占3/18,在恶性肿瘤中占17/22;Ⅰ b型在良性肿瘤中占12/18,在恶性肿瘤中占3/22;Ⅰ c型在恶性肿瘤中占2/22.Ⅱ型在良性肿瘤中占3/18.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胆碱(Cho)、肌酸复合物(Cr)、脂质(Lip)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332、1.637、1.986,P值均>0.05),而Cho/Cr比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27,P<0.05);以Cho/Cr比值=3.22为阈值,1H-MRS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6.4%(19/22),特异度为88.9%(16/18).1H-MRS谱线比较:18例良性及17例恶性软组织肿瘤在2.0~2.1ppm(×10-6)处均未出现异常峰,而2例恶性神经鞘瘤和3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均在2.0~2.1ppm处出现异常峰.MR-DWI与1H-MRS用于恶性肿瘤诊断准确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25,P>0.05).结论 软组织肿瘤的MR-PWI的BF值、1H-MRS的Cho/Cr比值有利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软组织肿瘤的TIC形态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MR-PWI和1H-MRS两者用于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准确度无明显差异,1H-MRS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复习12例周围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的临床影像表现,以提高诊断的正确率。方法搜集经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确诊的骨与软组织pPNET12例,平均年龄23.8岁,9例〈30岁。12例均摄有X线片,10例行多层螺旋CT,9例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分析12例的临床和影像表现特点。结果pPNET发病年龄较轻,患者临床症状重。10例X线片可见溶骨性改变。6例软组织pPNETCT显示病灶侵犯并包绕周围相邻的血管神经间隙,邻近骨被包埋或破坏。6例发生于骨的pPNET,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未见到骨膜反应及瘤骨或钙化。病变于MR T1WI上表现为低或等信号,T2WI表现为不均匀高信号。6例原发于骨的pPNET,MRI显示软组织肿块巨大,边界不清。3例呈多椎体弥漫性长T1、长T2信号,并沿硬膜外和韧带下跨节段浸润。2例发生于椎管内的pPNET沿脊神经蔓延,但其对邻近结构有明显的侵蚀破坏。CT及MR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2例均有CD99(+)、波形蛋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嗜铬粒A、神经丝等高表达。结论pPNET具有一定临床和影像特点,密切结合临床和影像表现是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侯唯姝  钱银峰  余永强   《放射学实践》2012,27(2):198-201
目的:分析下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特点,探讨MRI对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下肢软组织良、恶性肿瘤的MRI表现,总结其不同影像学征象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在软组织良、恶性肿瘤中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大小、瘤周水肿、瘤内出血、T2信号均匀性及对周围结构的侵犯在两组肿瘤中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MRI对软组织肿瘤潜在恶性评估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是82.61%和80.77%。结论:囊壁特征及侵袭性特点在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MRI对软组织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分析一组软组织肿瘤同一病例相同ROI的MR DWI及PWI的影像信息,比较这2种MR功能成像技术用于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软组织肿瘤(良性24例,恶性26例)同时行DWI及PWI.通过扩散及灌注软件分析DWI及PWI参数在良、恶性肿瘤中的表现,进行差异的t检验,对所获两法的诊断符合率进行x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AUC),确定诊断阈值并对2种诊断方法进行评价.结果 良、恶性软组织肿瘤的ADC值[(良、恶性分别为(2.03±0.36)和(1.52±0.39)×10-3mm2/s]、首过灌注(FP)期信号强度丢失率[良、恶性分别为(13.54±3.37)%和(47.57±5.2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515和2.938,P值均<0.05),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最大线性斜率[良、恶性分别为(5.51±2.54)%和(7.94±3.3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为1.272,P>0.05);以ADC值1.866×10-3mm2/s为阈值,D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4.6%(22/26),特异度为83.3%(20/24);以FP期最大信号丢失率40.33%为阈值,PWI诊断恶性肿瘤的敏感度为88.5%(23/26),特异度为75.0%(18/24);TIC类型的Ⅰa型在良性肿瘤中占3/24,在恶性肿瘤中占20/26;Ⅰb型在良性肿瘤中占14/24,在恶性肿瘤中占3/26;Ⅰc型在恶性肿瘤中占3/26.Ⅱ型TIC在良性肿瘤中占7/24.在DWI上用ADC值、PWI上用FP期最大信号强度丢失率作诊断,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4.0%(42/50)和82.0%(41/50),两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P>0.05);AUC测得的准确度分别为81.7%和83.6%,PWI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敏感度高.结论 以DWI和PWI的ADC值、FP期信号强度丢失率分别为1.866×10-3mm2/s和40.33%为阈值时,均有利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TIC最大线性斜率对于软组织肿瘤良、恶性的鉴别意义不大;软组织肿瘤的TIC形态有助于肿瘤良、恶性的鉴别.DWI和PWI用于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准确性均为中等,在DWI与PWI用于诊断恶性软组织肿瘤的准确性相近时,应选择诊断敏感度较高的PWI.  相似文献   

15.
MSCT和MRI对浸润性宫颈癌术前分期的价值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比浸润性宫颈癌在MSCT和MRI上表现差异及术前分期价值。方法:搜集有手术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82例,术前行CT检查74例,行MRI检查63例,以术后病理分期为标准,计算并比较CT、MRI对不同期宫颈癌的诊断符合率;对比分析两组图像上肿瘤大小、阴道或穹窿侵犯、宫体侵犯以及宫旁侵犯,分别计算并比较诊断符合率、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对≤ⅠB1期宫颈癌,CT和MRI诊断符合率分别为47.56%、70.73%,ⅠB2~ⅡA期分别为80.49%、87.80%,≥ⅡB期分别为91.46%、82.93%。在显示肿瘤方面,MRI对≤4cm癌肿、阴道或穹窿侵犯方面的显示优于CT;CT对宫体侵犯诊断灵敏度高,对盆腔转移淋巴结的诊断优于MRI。结论:对≤ⅠB1和ⅠB2~ⅡA的早中期浸润性宫颈癌术前行MRI检查更有价值;而对于≥ⅡB的晚期浸润性宫颈癌行MSCT检查则更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邹月芬 《放射学实践》2001,16(6):422-424
目的:探讨MRI对软组织肿瘤定性诊断和良恶性的鉴别,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软组织肿瘤的MRI表现,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其中良性10例,恶性6例,结果:MRI定性诊断正确率68.7%,良恶性区分正确率为93.7%,良性诊断正确率为90%,恶性诊断正确率为33.3%,结论:MRI对良恶性区分诊断,对良性肿瘤的生物组织学定性诊断很有价值,对软组织肿瘤的定性诊断存在局限性,对恶性肿瘤生物组织学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17.
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评价MR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23例30个经病理证实软组织神经鞘肿瘤的MRI特征,其中15个良性神经鞘肿瘤,包括许旺瘤(神经鞘膜瘤)13个(12例),神经纤维瘤2个(2例);15个为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23例均行常规MR扫描,包括自旋回波(SE)T1WI,快速自旋回波(FSE)T2WI以及快速多平面扰相梯度回波序列(FMPSPGR)平扫和动态增强扫描。结果 (1)23例患者共30个病灶,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表现为梭形(15个),靶征(9个),神经出入征(10个),脂肪分离征(10个);2个(2例)恶性神经鞘膜肿瘤显示周围水肿。(2)12个良性神经鞘肿瘤中9个表现为延迟强化,3个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所有15个恶性外周神经鞘肿瘤及3个良性神经鞘肿瘤表现为第1期明显或中度强化,第2期和第3期持续强化或强化程度稍有下降。结论 梭形肿块、靶征、与神经关系密切及脂肪分离征是软组织神经鞘肿瘤较特征性的表现,而肿瘤的MR动态增强强化方式和周围有无水肿对神经鞘肿瘤良、恶性鉴别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8.
脑肿瘤的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运用多层螺旋CT(MSCT)获取脑肿瘤的灌注图像,评估CT灌注成像对脑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脑肿瘤患者行MSCT灌注成像,采用电影模式(1 s/周),扫描层厚5 mm,共4层,80 kV,200 mA,重组层厚10 mm,共2层。采用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型碘对比剂50 ml (300 mg I/ml),流率3.5 ml/s,延迟5 s,数据采集45 s。38例脑肿瘤包括9例Ⅰ~Ⅱ级星形细胞胶质瘤(组1),10例Ⅲ~Ⅳ级星形细胞胶质瘤(组2),9例转移瘤(组3),10例脑膜瘤(组4)。分别测量38例脑肿瘤的血流量(BF)、血容积(BV)、表面通透性(P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组1~4的(BF)~(1/2)分别为(5.99±1.03)、(7.55±1.57)、(7.72±2.02)、(11.40±2.13)ml·min~(-1)·kg~(-1);组1与组2比较t=6.89,组1与组3比较t=4.59,组1与组4比较t=11.03,组2与组4比较t=10.58,组3与组4比较t=7.65,P值均<0.05;组2与组3比较t=1.17,P>0.05。组1~4的(BV)~(1/2)分别为(1.01±0.19)、(1.42±0.38)、(1.25±0.33)、(1.60±0.24)ml·kg~(-1);组1与组2比较t=7.15,组1与组3比较t=3.71,组1与组4比较t=5.93,组2与组3比较t=2.94,组2与组4比较t=2.72,组3与组4比较t=4.46,P值均<0.05。组1~4的(PS)~(1/2)分别为(1.70±0.37)、(3.63±0.95)、(4.29±1.30)、(5.69±1.03)ml·min~(-1)·kg~(-1);组1与组2比较t=11.53,组1与组3比较t=10.61,组1与组4比较t=16.77,组2与组3比较t=3.69,组2与组4比较t=9.94,组3与组4比较t=5.52,P值均<0.05。结论MSCT脑灌注成像能科学地量化脑肿瘤的血液动力学改变,并有助于肿瘤的术前分级、原发与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判断以及脑内与脑外肿瘤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9.
瘤周水肿的CT灌注成像与MR灌注成像初步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瘤周水肿区相对脑血容量(rCBV)对鉴别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与转移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选取同时行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检查的14例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WHOⅢ、Ⅳ级)和8例转移瘤患者,比较瘤周水肿rCBV的鉴别诊断效果。结果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均显示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瘤周水肿区rCBV高于转移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的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ROC)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929。结论CT灌注成像和MR灌注成像瘤周水肿区rCBV对高级别神经上皮肿瘤与转移瘤的鉴别诊断均具有很高的价值,以MR灌注成像更佳。  相似文献   

20.
目的:回顾性分析26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临床影像学表现,讨论其影像学诊断。方法:搜集经手术病理及免疫组化证实的MFH 26例,男15例,女11例,40岁21例,占80.77%。病史3个月~5年。7例摄有X线平片。CT平扫17例,增强扫描8例。MR平扫15例,增强扫描8例。病灶大多位于大腿、小腿、前臂和臀部。23例位于深部软组织,3例位于表浅软组织。结果:21例(80.77%)呈不规则长圆形或长条形软组织肿块,直径5cm。3例X线平片表现为软组织肿块伴邻近骨质侵蚀性破坏,2例伴有骨膜增生。CT平扫多呈等、低或略低密度,仅1例高密度。CT增强均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病灶边界均不清,累及邻近肌肉。CT上2个病灶内可见弧形钙化,其病灶直径均5.0cm。13例可见邻近骨骼破坏或骨膜增生。MR平扫15例,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合并出血4例。T2WI多呈高信号或混杂信号,10例病灶周围可见片状水肿信号。MR增强扫描8例,均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边界清楚,邻近肌肉受压推移,12例边界不清,邻近肌肉侵犯。6例可见邻近骨骼受侵。结论:发生于中老年人,位于下肢、前臂深部软组织的巨大肿块,尤其是呈长圆形分叶状或不规则长条状软组织肿块,边界不清,伴有邻近骨质破坏或骨膜反应,增强扫描呈明显不均匀强化者,应首先考虑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