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韩琨景  丁杨  杨万山 《医学综述》2012,18(11):1735-1737
小白菊主要含倍半萜内酯类、黃酮类等成分,小白菊的地上部分为小白菊内酯、木香烯内酯等倍半萜内酯类,现有大量研究证实其中的小白菊内酯具有抗炎、抗肿瘤、治偏头痛等特性。另外,在小白菊的叶、花、种子中都含有黄酮类成分,经研究发现小白菊内酯和黄酮类化合物的药理作用都是相当广泛的,并且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它们的药理作用还在不断地扩大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肝癌细胞SMMC 7721自噬反应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通过MTT测定小白菊内酯对 SMMC 7721细胞活力的影响;通过吖啶橙染色观察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SMMC 7721细胞自噬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自噬标志物LC3、p62的表达以及自噬流检测分析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用抗氧化剂NAC去除细胞中ROS,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小白菊内酯对细胞自噬的影响,确定ROS在其中的作用。结果 小白菊内酯可抑制SMMC 7721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浓度依赖性;通过自噬的标志物及自噬流的检测显示小白菊内酯可诱导肝癌细胞系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用NAC去除ROS后,小白菊内酯引起的自噬明显下降,说明其诱导的SMMC 7721细胞发生自噬依赖于ROS。 结论 小白菊内酯可能是通过刺激细胞产生ROS诱导SMMC 7721肝癌细胞发生自噬性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白菊内酯对白血病干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的调节作用及可能分子机制.方法:培养白血病干细胞,用不同浓度的小白菊内酯处理后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周期以及相关基因的mRNA含量.结果:(1)细胞活力和周期: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白血病干细胞的MTT值,20 μmol/L小白菊内酯能够增加G2/M期的细胞比例,减少G0/G1期和S期细胞比例;(2)增殖和细胞周期调节基因: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c-myc、bcl-2、cyclinA1、cyclinE的mRNA含量;(3)信号通路:小白菊内酯能够剂量依赖性地降低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及配体趋化因子受体CXCR4的mR-NA含量.结论:小白菊内酯能够抑制白血病干细胞的增殖过程并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2期,可能的分子机制是抑制c-myc、bcl-2、cyclinA1、cyclinE表达以及SDF-1-CXCR4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4.
张雯  宋晓凯 《医学教育探索》2005,(12):1850-1852
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为一种西方传统药物,是从艾叶菊属的短舌匹菊(小白菊)PyrethrumParthenium(L.)Smith中提取的化学成分(C15H20O3),主要用于治疗皮肤感染、风湿病和偏头痛[1]。小白菊内酯以时间依赖关系抑制c-fos和c-myc蛋白表达,但不影响p15、p16、p18、p19蛋白表达,以剂量依赖关系使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周期中的G0/G1期细胞比例明显增多,S期细胞比例显著减少,同时抑制VSMC的[3H]TdR掺入[2];前期研究表明小白菊内酯抑制人肝癌细胞BEL-7402细胞增殖,并诱导其凋亡[3]。本研究以BEL-7402细胞为靶细胞,研究小白菊内酯对其p5…  相似文献   

5.
宋晓凯  张雯 《医学教育探索》2005,(11):1691-1693
小白菊内酯属于倍半萜内酯,是墨西哥、印度药用植物的活性成分,也是欧洲小白菊这一常用草药的活性成分[1],主要用于治疗偏头痛、炎症和各种肿瘤。20世纪90年代末,中国学者从中国特有药用植物观光木树皮中分离得到这一抗肿瘤活性物质,并且经过体外抑瘤实验证实,小白菊内酯(10.0μg/mL)对人肝癌细胞的体外抑制率为67.17%,可见其对人肝癌细胞抑制作用比较明显[2]。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及各种检测手段的出现,发现小白菊内酯可抑制NF-κB的激活[3,4],诱导细胞凋亡[1],产生细胞毒作用[5,6]。但有关从分子生物学水平研究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和小白菊内酯联合用药对人胰腺癌细胞的抗癌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胎盘蓝拒染法检测细胞活力;利用AnnexinV和PI双染法检测细胞是否发生凋亡,利用DAPI染色法检测细胞核碎片化情况;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腺癌细胞PANC-1和BxPC-3的活性氧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血红素加氧酶...  相似文献   

7.
小白菊内酯诱导人食管癌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N)对人食管癌细胞EC9706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PN的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PN(20、40和80μmoL/L)作用EC 970624、48和72 h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流式细胞术和免疫细胞化学法分别检测PN处理的EC9706细胞凋亡和NF-K Bp65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①PN抑制EC 9706的增殖活性,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②PN作用EC 970648 h后,NF-κ Bp65蛋白表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PN作用EC 970672h后,细胞早期和晚期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抑制EC9706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作用机制与抑制NF-κB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PN)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成两组,DMSO组以换液形式加入含1/1000 DMSO的DMEM高糖培养基,PN处理组分别加入PN浓度为15.0、17.5、20.0、22.5、25.0、27.5μmol/L的DMEM高糖培养基,应用WST-8...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5.0、7.5、15.0、30.0、40.0和80.0 mg·L-1)Pa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ACC-83细胞系,同时设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观察Par对SACC-8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L)对人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MTT法检测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对SK-N-SH细胞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不同浓度(10、15μmol/L)的PTL作用48 h后SK-N-SH细胞的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PTL处理后SK-N-SH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PTL作用48 h后SK-N-SH细胞p-Akt和NF-κB p65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①PTL抑制神经母细胞瘤SK-N-SH细胞生长,并呈浓度依赖关系;②PTL作用SK-N-SH细胞48 h后,细胞数量减少,细胞固缩变圆,细胞内结构消失,细胞溶解;③PTL处理SK-N-SH细胞后,细胞凋亡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PTL作用SK-N-SH细胞后,与对照组比较,p-Akt和NF-κB p65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 PTL能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PTL的抗瘤机制可能与抑制Akt,NF-κB传导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白菊内酯(PTN)对炎症模型小鼠的巨噬细胞抗氧化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15只8周Balb/c小鼠灌服大肠杆菌脂多糖构建炎症模型动物,对成功获取的15只炎症模型动物进行腹腔冲击收集巨噬细胞进行编号和体外共培养,然后体外培养巨噬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B组、C组、D组,每组3只,分别对应为空白对照、7.5μmol/L PTN+1 mg/L LPS、15μmol/L PTN+1 mg/L LPS、30μmol/L PTN+1 mg/L LPS及200μmol/L维生素C+1 mg/L LPS.上述各组细胞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实施体外共培养试验,在培养第24、48及72小时收集细胞上清液进行炎性因子(IL-1β、TNF-α、IL-6)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同时对细胞抗氧化能力指标(SOD、MDA、GSH-Px)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炎症模型动物的体外分离获得的巨噬细胞墨汁吞噬染色的吞噬率为95.5%,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率为91.5%;在与PNT共培养24 h,C组TNF-α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共培养24、48 h,C组IL-1β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GSH-Px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C组MDA水平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共培养72 h,对照组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且对照组SOD水平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C组TNF-α、MDA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且C组GSH-Px水平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各组在与PNT共培养第24、48及72小时期间的IL-6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白菊内脂可提升巨噬细胞的抗氧化活力,抑制炎性因子分泌,以30μmol/L PTN+1 mg/L LPS进行体外抗氧化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N)单独及联合顺铂(DDP)对人乳腺癌细胞株BT549生长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乳腺癌BT549细胞株,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PN、DDP及PN+DDP至细胞中,作用48h后,分别采用CCK8细胞增殖实验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随着PN工作液浓度的升高,BT549细胞48h的细胞存活率逐渐降低。同样,随着DDP工作浓度的升高,BT549细胞48h的细胞存活率也逐渐下降。并且相应浓度的PN和DDP联合作用于BT549细胞48h的存活率降低更加明显,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仪测细胞周期实验发现,这两种药物主要通过阻滞细胞周期G1/S期的转化。结论:PN单用及联合DDP作用均可抑制BT549细胞的增殖,且呈浓度-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应用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表明这两种药物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arthenolide,PTN)对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抑制作用.方法:①以MTS方法检测PTN和厚朴酚(0~50μmol/L)在人肾小球系膜细胞中的安全浓度.②将系膜细胞与高糖(50mmol/L)及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0~50μmol/L)共同培养24h,24h后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TGF-β1、MIP-1α与MCP-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①0~50μmol/L的PTN浓度未对系膜细胞的增殖活力产生影响,但更高浓度的PTN可明显降低系膜细胞的增殖活力.②50mmol/L高糖可显著增加炎症因子TNF-α、TGF-β1、MIP-1α及MCP-1的蛋白水平.PTN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高糖刺激的炎症反应作用.结论:PTN能有效抑制高糖刺激后人肾小球系膜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从而削弱高糖所致的系膜细胞炎症反应,为进一步阐明PTN改善DN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对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致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的改善作用。方法健康成年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12只。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致炎组腹腔注射LPS(10mg/kg),治疗组腹腔注射LPS(10mg/kg)和小白菊内酯(5mg/kg)。依据测试时间不同,每组再分为两个亚组,近期组在LPS注射后第3天开始实验;远期组在LPS注射后第12天开始实验。应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系统,采用定位航行实验和空间探索实验测试大鼠认知功能改变。结果炎症近期,与对照组和治疗组相比,致炎组寻台持续时间显著延长(P<0.05),第二象限停留时间和路程显著缩短,第一次穿越时间显著延长,穿越次数显著减少(P<0.05);炎症远期,3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游泳速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白菊内酯可改善腹腔注射LPS近期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对人Burkitt淋巴瘤Raji细胞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通过描绘细胞生长曲线、MTT的方法观察小白菊内酯对Raji细胞的生长和活性抑制情况;annexin V-PI和DAPI染色观察PN对细胞的促凋亡作用;Western-blot检测小白菊内酯作用后caspase表达;RT-PCR分析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作用后BZLF1、BRLF1基因表达;使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浓度小白菊内酯作用后细胞内NF-k B(p65)活性的变化;MTT法分析小白菊内酯与更昔洛韦合用对Raji细胞毒作用。结果 (1)小白菊内酯对Raji细胞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so为5.07μM,且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小白菊内酯对Raji细胞的抑制作用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性。(2)小白菊内酯(0,4 or 6μM)作用于Raji细胞48小时后,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术及免疫细胞化学观察,可见典型的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凋亡细胞数改变及凋亡蛋白的表达。(3)小白菊内酯(0,4or 6μM)分别作用于Raji细胞6、12、24小时后,用ELISA法检测NF-κB(P65)活性,可见随着药物浓度增加,作用时间延长,NF-κB(P65)活性抑制率增大。(4)小白菊内酯(0,4 or 6μM)联合更昔洛韦分别作用于Raji细胞48小时后,MTT法检测Raji生长抑制率,结果发现小白菊内酯4μM抑制30%作用细胞生长,小白菊内酯6μM抑制70%细胞生长),更昔洛韦与小白菊内酯联合作用对Raji细胞的抑制作用明显增强(抑制率分别约为50%、8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白菊内酯可抑制Raji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诱导细胞凋亡有关,并且可能成为治疗EB病毒阳性淋巴瘤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制备的帕金森病(pD)小鼠模型中核因子NF-κB与FADD样白细胞介素1-转化酶样抑制蛋白(FUP)之间的关系,研究核因子信号通路在PD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干预组和对照组.观察小鼠行为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蛋白印迹法观察小鼠黑质酪氨酸羟化酶(TH)、NF-κB、FLIP和caspase-3的表达变化,以及给予小白菊内酯后对上述变化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出现典型PD症状,TH阳性神经元明显丢失,蛋白水平下降,核因子信号通路被激活,其阳性表达明显增多,FLIP和caspase-3表达也明显增加;经小白菊内酯干预处理后,上述变化均减轻.结论 核因子信号通路可能参与激活FLIP对PD模型小鼠黑质区凋亡有重要调控作用,小白菊内酯对PD模型小鼠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Chen ZC  Li QB  Shao J  Lü J  You Y  Zhong ZD  Zou P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8):1993-1996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thenohde,VTL)对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细胞的体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培养人MM细胞系PRMI8266,在不同浓度的PTL作用不同时间后,以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MTT法)及台盼蓝拒染检测细胞增殖及活性,用AO/EB染色荧光显微镜及Wright-Giemsa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应用膜联蛋白V(Annexin V)和碘化丙啶(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酶底物法测定细胞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活性。结果(1)1- 10μmol/L的PTL对MM细胞生长曲线和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5μmol/L作用48 h,可达到接近50%的活性抑制;(2)5μmol/L PTL作用48 h后可见到细胞出现明显形态学改变,细胞形态变小、胞质减少、胞体胞核固缩、出现凋亡小体;(3)2μmol/L、5μmol/L、10μmol/L的PTL作用48 h后MM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17.1%±2.6%、33.6%±3.8%、40.9%±3.1%,与对照组5.6%±1.2%相比,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均P<0.01);(4)PTL作用48 h后,MM细胞caspase-3活性明显增强,且呈浓度依赖性(P<0.01)。结论。PTL能明显抑制MM细胞体外生长及活性,其作用机制为增强caspase-3活性而诱导MM细胞凋亡;PTL作为新的MM细胞凋亡诱导剂,其作用靶点及体内效应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TL)对人胃肠道间质瘤(GIS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取细胞株进行体外培养,给予不同浓度(1,3,5μmol/L)PTL作用后利用MTT法测定GIST细胞增殖抑制率,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基因153(GADD153)的表达情况.[结果]PTL对GIST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且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抑制率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PTL作用于GIST细胞48 h后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GRP78和GADD153的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比例逐渐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TL可抑制GIST细胞增殖并引起凋亡,机制认为可能与内质网应激途径介导有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小白菊内酯(Par)对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增殖及Livin、Ki67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人胃癌细胞SGC-7901分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Par作用组,分别用普通培养液、氟尿嘧啶培养液、Par培养液进行培养。采用MTT法测定Par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体外生长抑制率,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组细胞的Livin、Ki67蛋白表达量。结果细胞培养24、48、72 h,Par作用组SGC-7901体外生长抑制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r作用组Livin和Ki67蛋白表达量均较空白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r可抑制人胃癌细胞株SGC-7901的生长,其机制与降低Livin、Ki67蛋白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的抗增殖及诱导凋亡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倒置显微镜、HE染色光学显微镜、吖啶橙(AO)/溴化乙锭(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Par作用前后人肺癌A-549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应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ar作用之后肿瘤细胞周期分布及诱导凋亡的情况;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Par作用前后蛋白阳性表达变化情况,并观察Par对人肺癌A-549细胞株抑制增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机制.[结果]倒置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体积缩小、变圆,核染色质聚集成团,细胞之间的连接疏松,贴壁不牢,易脱落.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体积变小,数目减少,可见部分细胞核固缩碎裂,部分细胞凋亡.AO/EB双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对照组细胞呈绿色荧光,而实验组中早期凋亡细胞呈黄绿色荧光,随着Par作用时间延长,可见呈橘红色荧光的晚期凋亡细胞及坏死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G0/G1期细胞数量减少,而S期和G2/M期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Bcl-2,Ki-67,Livin,Survivin及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Par对人肺癌A-549细胞有明显的抑制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细胞周期发生S期和G2/M期阻滞有关.Par作用于人肺癌A-549细胞株后,可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是通过死亡受体通路及线粒体通路来完成的,NF-κB可能参与Par诱导人肺癌A-549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