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Matlab在《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信号与系统"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使用Matlab工具将课程中复杂的数值计算和波形绘图等问题变得简单直观,有利于学生对抽象理论概念的理解。同时设计了基于matlab的信号与系统仿真分析实验,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类专业的主干课程,Matlab语言是有效的通用设计仿真工具.分析了信号类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将Matlab语言融入到信号类课程中,使其成为这类课程的重要分析方法和设计手段,实现了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仿真的课堂结合.教学实践表明,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加深了对信号类课程的理解,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了综合设计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是电子类专业的主干课程,Matlab语言是有效的通用设计仿真工具.分析了信号类课程教学现存的问题,构建了新的课程体系,将Matlab语言融入到信号类课程中,使其成为这类课程的重要分析方法和设计手段,实现了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仿真的课堂结合.教学实践表明,理论分析和实验设计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加深了对信号类课程的理解,强化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高了综合设计实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围绕"卓越计划"对自动化类工程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传统"自动控制系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硬件实验条件落后、教学方式单一、工程型师资不足等问题,提出对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关系,指出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探索性的工作,需要从培养方案制订、教学内容调整、现代化企业长期深入参与、教学手段现代化等一系列措施入手,提高自动化类工程创新人才的培养质量,确保"卓越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从材料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特点与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环境与材料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在小班化教学的基础上,通过研究型教学、翻转课堂、引入在线课程等方法,从课堂、课下和实践多层面实现了"材料分析与测试"课程的教学改革。改革与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学生加强基础理论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提升综合素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基础会计学课程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手段、实践教学、课程考核体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转型发展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基础会计学课程应树立现代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验实践教学,建立"双师型"教学团队和科学的课程评价体系,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针对理论力学课程的问题以及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了理论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可行性,然后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关于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教学手段、考核方法等方面改革的思路,并在浙江科技学院2005级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材料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理论力学教学中进行改革试点。  相似文献   

8.
基于问题的教学在信号与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信号与系统的教学,开展基于问题的教学模式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符合信号与系统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为例,在教学改革中引入基于问题教学理论,尝试设计基于问题教学的教学策略.实践表明,将基于问题的教学理念应用到信号与系统的教学中,增强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数字图像处理的输入和输出信号都是二维图像,处理效果一目了然。信号与系统课程中处理的信号都是一维电信号,处理效果需要想象。本文将课程中涉及的信号处理方法扩展到二维空间对数字图像进行处理,以处理前后图像的对比效果为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中信号处理方法的效果和意义。课堂教学效果表明,数字图像处理作为教学案例应用到信号与系统课程中的实践探索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吉林建筑工程学院城建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方向系列课程存在着设置及内容不尽合理、课程之间的衔接与分工不够明确等问题,根据笔者从事电力电子及电气传动系列课程的教学工作体会及多年的实践工作经验,结合当前社会就业与人才的需求情况,与传统学科教学进行分析、比较,总结,对该系列课程进行优化整合,更新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深化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创新。  相似文献   

11.
对高等教育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工程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提出工程素质教育重在理论与实践应用的有机结合,要通过理论与实践教学的结合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工程素质教育中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12.
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我校在化工原理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通过以培养面向生产一线现代工程师为目标,加强师资队伍、教学内容和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教材等方面的建设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浅谈多媒体在药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与弊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给药理学教学带来了广阔的前景,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其优势显而易见,但在实际的操作中也存在着不足和片面的地方,本文客观的分析了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和局限性,得出结论,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在药理学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但也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方法和教师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4.
根据我院综合与设计性实验的课程设置情况,提出玉米须黄酮、多糖的提取、鉴别与含量测定为主题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此实验的开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等方面的综合实验技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巩固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并能很好的利用"废物"。  相似文献   

15.
该文设计了一套基于遗传算法的人脸识别系统,整个系统包括人脸检测与定位阶段,该文采用垂直灰度积分投影算法确定了人脸左右边界,采用基于Hough变换的圆检测算法定位了眼睛中心,然后利用小范围水平灰度积分投影法确定了嘴巴中心,最后利用方框锁定、局部搜索法确定了眼角和嘴角。特征提取阶段,该文在特征矢量的质量与数量两方面做了权衡,保证了系统的运行速度。人脸识别阶段,该文采用了根据遗传学而演化的一种高精度、高搜索度算法——遗传算法训练并确定了识别系统的权重与阈值,提高了识别系统的速度与精度。在系统设计中,该文选用了两个人脸数据库共计180幅图像用于训练与检测,该系统在实验中识别正确率可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地铁安全门系统活塞风掺混系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地铁安全门系统与隧道气流的交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物理模型,数学模型,通过合理的假设简化,利用CFD模拟手段,采用示踪气体的方法求解了可以表征地铁活塞风对车站热环境影响程度的掺混系数值。文中选取了三种不同高度的安全门系统进行模拟比较,得到了其掺混系数的具体值,并利用掺混系数模拟计算了在不同安全门高度下的地铁空调系统能耗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7.
对上海市两处代表性办公建筑进行实地调研。采用主观问卷调查了建筑内人员对室内环境的总体感觉,各项人的因素及室内环境质量因素对人员工作效率的影响程度,病态建筑综合症症状等,并客观调查了空调系统运行能源消耗费用及人员薪酬等支出情况,同时对室内的空气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甲醛和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参数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尽管建筑室内各项物理参数都在标准范围内,接近50%的人员抱怨有病态建筑综合症,且大多数人希望增加室内新风量,(尤其是开放式办公室)降低室内噪音水平。热环境、空气品质和噪音是影响人员工作效率的主要环境质量因素。因此,办公建筑可优先考虑改善这些环境质量因素以提高人员的健康舒适水平和工作效率。在调查的两幢建筑中,人员薪酬与建筑运行能耗(电费)支出之比也达到100倍之多。这表明在中国,尤其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办公建筑中,提高人员工作效率有获得巨大经济效益的潜力。  相似文献   

18.
严复的"信、达、雅"翻译三原则一百多年来一直指导着中国的翻译工作者,至今没有失去它的生命力。而作为一名工科院校的大学英语课教师,笔者发现大学本科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大部分人是把英语应用于翻译工作中,包括笔译和口译。面对大学英语只有四学期课程又没有专门的翻译课的状况。英语教师应该更好的利用精读课来应用这一翻译理论并指导学生实践。  相似文献   

19.
针对支持向量机分类中数据量维数大、处理速度慢等缺点,该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中文问题分类方法CRV,它利用粗糙集理论的属性约简方式预处理样本数据,在消除冗余的特征向量、降低样本数据空间维数的同时,有效地提高了支持向量机的收敛速度和分类精度。应用该方法于计算机网络课程的自动问答系统中,有效地提高了问题分类的准确率,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基桩静载过程中,采用自动化桩身内力测试系统连续观测桩身内力变化,结合原型试验,发现桩身应变呈台阶状增大。卸载阶段,由于桩身回弹量大于土层回弹量,土层中产生负摩擦阻力。在资料处理过程中,认为混凝土损伤模型能有效解释加载过程中标定断面的模量"减小"现象。利用损伤力学理论,得到了混凝土模量与其自身应变的函数关系,根据桩身实际应变状态选取不同的模量,由此计算桩身内力。原型试验的计算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桩身内力更加科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