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显微外科切除鞍结节和鞍膈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和鞍隔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和手术效果。方法;11例鞍结节和7例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切除;肿瘤大小;最大径小于3cm4例,3-6cm13例,大于6cm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Simpson Ⅰ、Ⅱ级切除)16例,近全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视力视野改善11例,无变化5例,恶化2例,术后出现不同程度尿崩7例。结论:鞍结节和向前生长的鞍膈脑膜瘤经单侧额部纵裂入路能获得较好暴露和切除,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翼点眶上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切除大型鞍区肿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翼点眶上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冶疗大型鞍区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1例大型鞍区肿瘤均采用经翼点皮切口眶上小骨窗入路进行开颅手术。皮瓣按翼点入路切开,但仅采用经眶上小骨窗开颅,骨窗呈椭圆形,最大直径仅为3.5~4.0cm,前部尽量靠近颅前窝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将鞍区肿瘤切除。结果 取得显微镜下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3例,无1例手术死亡。仅有1例64岁老年病人术后并发高血压脑出血,于术后3个月死于8市部感染。其他多数病人术后仅出现较为短暂的多尿和低钠血症,经应用脑垂体后叶素和(或)长效尿崩停以及浓氯化钠溶液后效果良好,术后恢复良好。结论 采用经翼点皮切口眶上小骨窗入路显微外科技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均可做到显微镜下全切除或次全切除,且对脑组织损伤轻,肿瘤显露好,是较为理想的鞍区肿瘤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的方法、适应证及疗效.方法 采用前纵裂入路切除直径>4 cm鞍结节脑膜瘤3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术切除结果按Simpson分级:Ⅰ级24例,Ⅱ级5例,共29例,占96.7%.术后视力改善20例,无改变6例,下降4例.尿崩或电解质紊乱8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 前纵裂入路是切除巨大鞍结节脑膜瘤良好的手术入路,暴露充分,可提高伞切除率和改善视力,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小骨窗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在颅咽管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及并发症。方法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切除巨大颅咽管瘤17例,对手术技术及结果进行总结。结果本组全切除15例、近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由于术中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可较好保护垂体柄、下丘脑结构及局部穿支血管,13例患者超过2年的随访未见肿瘤复发及再生长。结论经小骨窗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鞍内、鞍上及三脑室前部分,是鞍上生长位置较高的大型颅咽管瘤安全有效的手术入路之一。  相似文献   

5.
经额部纵裂入路术中切断前交通动脉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经额部纵裂终板入路切除鞍区和视交叉后部肿瘤,前交通动脉切断后以利于肿瘤切除,探讨切断前交通动脉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经额部纵裂入路切除鞍区和视交叉后部肿瘤14例,术中切断前交通动脉以利于肿瘤的显露和切除.结果 8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视神经胶质瘤:1例大部切除,1例近全切除,1例全切除.1例嗅沟脑膜瘤近全切除,1例鞍背脑膜瘤大部切除.1例生殖细胞瘤做活检.14例没有手术死亡.1例前交通动脉的宽度为3 mm被切断,术后双侧大脑前动脉区和右侧基底节区缺血,病人呈浅昏迷状态.余13例的前交通动脉宽度4~10 mm,切断后没有缺血改变.结论 经额部纵裂终板入路,当前交通动脉妨碍肿瘤的显露和切除时,且前交通动脉的宽度在4咖以上时.可以安全地切断前交通动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鞍区肿瘤的于术方法及手术技巧.方法 应用经额底纵裂入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垂体瘤12例,脑膜瘤5例,颅咽管瘤3例,表皮样囊肿1例.结果 垂体瘤伞切除9例,近全切除3例;脑膜瘤SimpsonⅡ级切除5例;颅咽管瘤全切除3例;鞍上表皮样囊肿伞切除1例.结论 经额底纵裂入路对前颅底、鞍区草要解剖结构有良好暴露,有利于术中对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前交通动脉,垂体柄、视交叉、下丘脑及重要穿通血管等结构的保护,手术全切率高,术后出现偏瘫、失语、昏迷、尿崩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提供借鉴。方法回顾2003-06-2013-12入我院的病理诊断为大型鞍区肿瘤的患者资料,共搜集患者36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如性别、年龄、手术资料、病理资料、临床资料等进行分析,评价显微外科治疗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 36例鞍区肿瘤中,垂体瘤23例,脑膜瘤4例,颅咽管瘤6例,胶质瘤2例,脊索瘤1例;手术方式:经前额纵裂入路手术23例,经单额纵裂入路手术6例,小骨窗游离骨瓣纵裂入路手术4例,前额纵裂入路联合额下入路手术2例,小骨窗单额纵裂入路利用窥镜手术1例。术后根据MRI或CT,全切29例,次全切5例,大部切除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为0。术前有视力、视野损害26例,术后好转24例,加重1例。术前14例闭经泌乳,术后痊愈13例,好转1例;术前多年尿崩1例,术后未好转;术后一过性尿崩2例,一过性脑脊液漏2例,一过性水电解质紊乱2例;术后出现垂体功能低下2例,1例在服用强地松片后得到改善,失访1例。术后1例患者硬膜下血肿,行开颅血肿清除术后消失。本文随访12个月,有视力、视野损害者失访12例,随访14例患者中,视力视野好转13例,加重1例;2例肢端肥大,术后症状好转未明显加重;2例向心性肥胖,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体质量下降。功能性垂体腺瘤中失访11例,随访12例中,痊愈10例,好转2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结论显微外科治疗老年大型鞍区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好,其中纵裂入路具有突出优点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颞下小骨窗入路显微手术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改良常规颞下入路,以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 .方法 采用耳前1 cm颧弓向上向后弧形切口,绕行耳廓上方约1 cm到达乳突,铣开4 cm×2 cm大小骨窗,平中颅底,经颞下行中颅底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l5例.结果 9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l例.4例岩尖区天幕下脑膜瘤和2例颞底胶质瘤均全切除.结论 颞下小骨窗入路可以达到常规颞下入路的效果,可以满足中颅窝后部、颞叶底面及天幕区的肿瘤切除术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技术以及安全性、有效性,特别关注术后视力的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连续收治的21例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MRI评价肿瘤是否全切,眼科评价术后视力变化.结果 随访3 -58个月,肿瘤全切19例(SimpsonⅡ级),l例复发;2例大部切除.21例患者中,视力好转15例,无变化5例,1例恶化.2例患者出现额叶静脉性梗死.结论 尽管病例数较少,随访时间也较短,本研究结果基本可以说明前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入路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比较单侧额底入路与双额纵裂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7例鞍结节脑膜瘤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和双额纵裂入路进行手术切除。结果二组的肿瘤全切除率、视力改善率、术后死亡率等均相似,但单侧额底入路组的双侧嗅神经损伤率、双侧额叶损伤率均较双额纵裂入路组显著减少。结论采用单侧额底入路可对各种大小的鞍结节脑膜瘤进行手术切除,并可减少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改良常规颢下人路,以减少手术创伤达到微创的目的。方法采用耳前1cm颧弓向上向后弧形切口,绕行耳廓上方约1cm到达乳突,铣开4cm×2cm大小骨窗,平中颅底,经颞下行中颅底部位病灶的手术治疗15例。结果9例三叉神经鞘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1例。4例岩尖区天幕下脑膜瘤和2例颞底胶质瘤均全切除。结论颞下小骨窗人路可以达到常规颞下入路的效果,可以满足中颅窝后部、颞叶底面及天幕区的肿瘤切除术的要求,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微创手术人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的手术切除方法 和技巧.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安庆医院神经外科自1998年7月至2008年4月收治的33例前颅底及蝶骨嵴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手术采用经单侧额下入路4例,双侧额下入路17例,翼点入路5例,改良翼点入路7例. 结果 术中肿瘤全切除30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症状改善28例,但出现偏瘫失语1例,精神症状1例,死亡1例,复发2例. 结论 术前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估肿瘤的位置及与颅底、血管、神经的关系来选择不同的手术入路,术中精细操作以加强对血管、神经的保护是提高肿瘤全切除率,降低致残率、死亡率和复发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鞍结节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方法,提高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7例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病例,其中男性2例,女性5例。年龄36~65岁,平均(43.6±2.4)岁。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7例均先行额颞开颅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结果按Simpson手术切除的分级标准:Ⅰ~Ⅱ级5例(71.4%),Ⅲ~Ⅳ级2例(28.6%),无1例死亡。本组6例(85.7%)视力或视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力无改变者1例(14.3%),无视力恶化者。结论与传统手术入路相比,采用额颞入路硬膜外视神经减压术治疗鞍结节脑膜瘤,可以最大限度的保护视神经及周围结构,有助于患者术后视力恢复及提高肿瘤全切除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切除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的可行性和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153例第三脑室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病人均经前纵裂胼胝体人路行显微手术,术中行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前MRI示肿瘤位于第三脑室前部68例(44.4%),第三脑室中部36例(23.5%),第三脑室后部49例(32.0%)。结果术后MRI证实手术全切123例(80.4%).大部切除26例(17.0%),部分切除4例(2.6%)。术后并发症:神经功能障碍45例(29.4%),脑室内出血13例(8.5%),癫痫15例(9.8%),脑积水14例(9.2%)。随访153例,时间3个月一5年。死亡15例,肿瘤复发或进展55例,其中2l例再次手术。结论经前纵裂胼胝体入路对第三脑室前、中、后部肿瘤暴露良好,可直视下切除肿瘤,手术全切率高。联合术中第三脑室底造瘘.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垂体腺瘤显微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本文总结各种垂体腺瘤显微手术的入路、方法及手术后的效果,分析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原因,探讨可采取的预防措施,以便于临床更科学、更合理地选用垂体瘤切除术式。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3年1月至2006年6月经CT、MRI及内分泌检查确诊的垂体腺瘤197例;其中经翼点入路切除肿瘤21例;经额入路切除肿瘤9例;经蝶入路(包括单鼻孔入路)切除肿瘤167例。结果:经翼点入路全切除肿瘤14例、次全切除肿瘤2例、大部分切除肿瘤5例;经额入路全切除肿瘤6例、大部分切除肿瘤1例、次全切除肿瘤2例。经蝶入路全切除肿瘤148例;次全切除肿瘤14例;部分切除肿瘤5例。复发率:经翼点入路病例中2例复发;经额入路病例中1例复发;经鼻蝶入路病例中6例复发。结论:在严格掌握各种手术入路适应证的情况下,取各自的优点,目前经单鼻孔蝶窦入路手术具有颅内干扰轻,视神经减压充分,视力改善理想,并发症少,恢复快,不影响外观,术中显露满意,内分泌紊乱纠正较完全等优点,已基本取代其他入路。对于巨大型垂体腺瘤,肿瘤向鞍上和颈内动脉两侧膨胀生长,手术可选二种入路或分二期进行,以期望提高全切率、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报道11例起源于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和分型,探讨经显微手术切除Meckel腔脑膜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和显微手术治疗策略,以提高肿瘤的手术全切除率与改善术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至2012年5月经显微手术切除的11例Meckel腔脑膜瘤的临床资料。肿瘤分为三型,根据肿瘤的类型选择手术入路。肿瘤最大直径在1.5~2.7cm(平均2.2cm)。结果肿瘤根治性全切除(simpsonⅠ)9例,SimpsonⅡ全切除2例。术后无新增颅神经损害,无手术相关的死亡病例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乙状窦后-经内听道上入路适用于Ⅱ型和ⅢMeckel腔脑膜瘤。Mekel腔脑膜瘤可做到根治性切除,防止肿瘤的复发。  相似文献   

17.
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显微手术技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经眶上锁孔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的技巧。方法对63例瘤体为3.0cm×2.0cm×2.0cm-11cm×9cm×9cm的鞍区大型肿瘤(包括33例垂体腺瘤,16例颅咽管瘤,9例脑膜瘤及胚胎生殖细胞瘤、视神经纤维瘤、胶质瘤、巨大蛛网膜囊肿和拉克囊肿各1例),采用经眶上锁孔入路手术切除,并探讨肿瘤显露、切除方法和重要神经结构和血管的保护方法。结果肿瘤全切56例(88.9%),大部分切除7例,未全切者部分病例行放射治疗。术后1例死亡。术后主要并发症有尿崩症、硬膜下积液。随访5月-4.5年(平均2.6年),3例肿瘤复发。结论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区大型肿瘤效果好、创伤轻,并节省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颅咽管瘤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经鼻蝶入路7例,翼点入路32例,额底经纵裂终板入路2例,经胼胝体前部入路2例。评估病人手术前后神经功能、垂体功能、视功能评分。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74%),次全切除9例(21%),部分切除2例(5%)。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31例,双侧硬脑膜下积液1例,继发颅内硬脑膜外血肿1例,死亡2例。随访4~90个月,平均28个月。肿瘤复发3例,其中再次手术治疗2例,γ-刀治疗1例。手术前后神经功能、视功能变化不明显,垂体功能障碍发生率明显增加(P<0.05)。结论颅咽管瘤应根据肿瘤部位、生长方式及术者经验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后垂体功能易受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额外侧入路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3月至2014年4月利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的18例大型嗅沟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采用额外侧入路。结果肿瘤全部切除(SimpsonⅠ、Ⅱ级)17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随访疗效满意。结论经额外侧入路分块切除大型嗅沟脑膜瘤符合微侵袭手术理念,可以作为大型嗅沟脑膜瘤手术切除的一种选择术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