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引起腰腿痛的常见原因,自1934年Mixter首先报道手术治疗该病以来,手术治疗已成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常规手段.然而,约10%的腰椎间盘切除术患者术后远期由于疗效不满意或手术失败而需再手术[l,2].本研究对经我院治疗、已随访3年以上、资料完整的再手术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61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腰椎再手术的原因、手术并发症和远期疗效,为再手术的预防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CT已广泛应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定位和分型,对手术治疗有重要意义.1988年以来我们对1000例(含在外院手术11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施行了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临床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率为3.2%~14.17%[1-3].我院自1995年至2003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16例.11例来自我院,5例来自外院.我院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复发率为4.6%,再手术后平均随访2.3年,现将16例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1934年MixterBarr报道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来,国内外普遍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认为它是腰腿痛及下腰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1952年方先之和杨克勤分别报道了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并提出了诊断、鉴别诊断和手术方法[1].半个世纪以来,术式由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到"开窗"髓核摘除,切口及损伤逐渐趋于微创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小切口开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2年5月在该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实施小切口开窗手术,对照组实施传统椎板切除术.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随访1~2年后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效果优良率稍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操作简单、用时短、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治疗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我科对26例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其中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6例,复发节段扩大椎板切除、椎间融合和椎弓根螺钉固定术10例.结果:26例手术患者随访6个月~7年,所有患者腰腿疼痛均获得不同程度缓解,单纯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组和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组间疗效无显著差异.结论: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手术方式,通过单纯椎间盘摘除术或椎间融合、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均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主要是在椎间盘退变基础上受到相应损伤所致,多见于成年人.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率低.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较好动,腰椎受外伤不但机会多,程度也较成人重.我科自1996年以来,共治疗青少年外伤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7例,其中非手术治疗13例,手术治疗1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提高诊治水平.方法 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78例行开窗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无椎管、椎间隙感染及神经损伤发生.78例患者均随访,优54例,占69.2%;良19例,占24.4%;可4例,占5.2%;差1例,占1.2%;优良率达93.6%.结论 小切口开窗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达微创效果,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是腰腿病痛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治疗方法有多种.最常见有牵引、推拿、针吸、胶原酶注射溶解、椎间盘镜摘除、手术等,我们认为经保守治疗六个月无效可手术治疗,我院自1992年1月~2001年12月,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得到随访有90例,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768-3769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发展,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创伤小、术后卧床时间短、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我院骨科2006年10月~2007年9月.运用该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9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张俊峰 《河北医药》2005,27(6):479-479
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手术和非手术治疗两种治疗手段。我院自1990年至2004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32例,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二次手术原因,分析相应解决对策,以提高首次手术的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我院1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二次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二次手术,并痊愈出院.结论 为了确保腰椎间盘突出症首次手术的成功,应提高手术操作者的专业技能,做好术前辅助检查,采用改良术后,并保证术后引流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对本病诊断治疗的技术越来越完善,现将我院2000年2月至2005年11月,7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手术治疗3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脊柱外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院自1999年1月-2005年12月间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组织突出压迫和刺激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1].此病的治疗方法很多,如神经根封闭、硬膜外封闭、传统手法、薰洗、牵引、手术切除等,上述治疗各有其局限性,我院于2001年3月至2004年3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健 《贵州医药》2012,36(2):154-155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青壮年多发,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及生活质量,临床治疗主要有手术和非手术.笔者2009年8月至2011年1月间运用针刀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提高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进而降低漏诊和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至2011年我院收治的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5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长达2~5年的随访。其中31例进行非手术治疗,19例接受手术治疗。优26例;良15例;差9例。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相对复杂,实施MRI、CT检查对临床诊断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行保守型治疗时间较长,可及早进行手术,手术中应注意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18.
陈双  孙茜 《黑龙江医药》2012,25(1):163-164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间3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护理的临床资料.结果35例腰间盘突出症患者顺利完成术后护理,无并发症发生.结果: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术前及术后的身心整体护理,使腰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精度高、恢复快、疗效好、不易复发,此方法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9.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多发病,目前公认较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但有些患者术后易出现神经根粘连,腰椎不稳,需再次手术.有学者认为这与围手术期的护理有极其重要的关系.我科于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手术治疗,通过护士细心的术前准备及精心的术后护理,提高了手术疗效和患者的生存质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适应证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范围、远期疗效、优缺点及注意事项.方法 在2003年1月1日至12月31日收住院待手术治疗的12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通过严格适应证筛选,适合椎间盘镜手术者25例,占19.68%;施行手术者21例,其中L5~S1突出19例,L4~5突出2例,突出结节6.5~13.9 mm,平均8.78 mm,均为单间隙后外侧突出.结果 21例患者中定位错误1例、硬膜撕破1例改开放手术.手术成功19例,其中脱出型12例;手术时间75~220 min,出血量100~300 ml.随访6~18个月,19例患者全部恢复工作或学习.结论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切口小、外观好、恢复快、腰背肌损伤少,适应证选择是手术成功的关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