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粘附分子在小儿哮喘中的作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粘附分子分为三类:免疫球蛋白超族,整合素族和选择素族,其中免疫球蛋白超族中的ICAM-1,ICAM-2,VCAM-1在内皮细胞表面表达,与哮喘密切相关在变应原刺激后,分别与炎症细胞上的配体结合参与炎症细胞的跨内皮转移。本文阐述了粘附分子在哮喘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粘附分子参与了多种炎症细胞的粘附和跨内皮转移,使炎症细胞粘附到支气管内皮细胞而引起气道高反应。  相似文献   

2.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一组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和作用的分子,它包括整合素、选择素、钙粘素、免疫球蛋白(Ig)超基因家族和高分子碳水化合物。CAM可引发肾内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可介导自身免疫反应性肾组织损伤,因而在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异体肾移植以及肾缺血再灌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致病作用。而且,已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出抗CAM治疗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树突状细胞在小儿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树突状细胞 (DC)在小儿哮喘发病中的可能作用及机制。方法 以Thomas法 ,采用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白细胞介素 4 (IL 4 )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联合培养诱导哮喘患儿外周血DC细胞 ,进而检测DC协同刺激分子B7 1(CD80 )、B7 2 (CD86)的表达 ,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 ,以及其分泌的IL 10、IL 12等水平的变化。结果 哮喘患儿外周血DC诱导自体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高于对照组 (cpm值分别为 115 6 0± 12 6和 6 5 39± 12 6 ,t =12 1 6 96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 <0 0 1) ;其分泌IL 10水平 [( 3 6± 0 3) 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 [( 6 9± 0 8) μ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2 0 6 0 8,P <0 0 1) ;分泌IL 12水平 [( 2 9 7± 8 4 )ng/L]也明显低于对照组 [( 4 5 2± 9 8)ng/L],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5 979,P <0 0 1) ;同时 ,哮喘患儿外周血人类白细胞抗原DR( 19 9± 1 3)和协同刺激分子B7 2 (CD86)的表达水平 ( 36 3± 14 0 )明显高于对照组( 10 6± 1 5和 2 4 7± 8 5 ) ,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t分别 =2 3 30 1和 3 314 ,P均 <0 0 1)。结论 DC可能通过诱导TH1/TH2细胞分化在小儿哮喘发作时起重要作用。其可能的机制系通过DC分泌的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细胞粘附分子(CAM)是一组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间相互结合和作用的分子,它饭后整合素,选择素,钙粘素,免疫球蛋白(Ig)超基因家族和高分子碳水化合物,CAM可引发肾内炎症细胞浸润,细胞外基质增多,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可介导自身免疫反应性肾组织损伤,因而多种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异体肾移植以及肾缺血再灌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致病作用,而且,已有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显示出抗CAM治疗的临床应用前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DCs)作为功能最强的抗原递呈细胞,不仅能刺激初始型T细胞增殖,还能刺激已活化或记忆型T细胞。本文通过研究过敏性哮喘模型气道中DCs数量增加,提示DCs在支气管哮喘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且DCs在以Th2反应增强为主要免疫病理改变中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6.
7.
中性粒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性粒细胞是参与气道慢性炎症非常重要的细胞成分,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在突发性致命性哮喘、哮喘持续状态以及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哮喘中,中性粒细胞引起的气道炎症起决定性作用。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可通过释放氧自由基、胰肽酶、白细胞介素-8、白三烯、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等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参与哮喘反应。本文就中性粒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和在支气管哮喘中的作用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树突细胞(DC)种类和数量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与哮喘病情有关。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表达上调与气道过敏性炎症持续状态以及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有关。通过调节和分泌细胞因子,DC在气道高反应过程中起作用。Flt-3配体是一个新的可预防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进展的细胞因子。接触吸烟环境导致婴儿发展成哮喘和过敏症与DC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减少可能有关。DC募集进入气道黏膜是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特征之一。对DC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哮喘的治疗。该文对D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小儿哮喘免疫学发病机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哮喘的主要病理过程为气道黏膜水肿,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气道内分泌物增多。在气道炎症的基础上,出现气道高反心性(BHR),发生广泛性细小支气管管腔狭窄或闭塞。血清和气道分泌物中总免疫球蛋白(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明显增高。这些病理和病理生理改变的本质是异常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0.
树突细胞(DC)种类和数量及其相关受体的表达与哮喘病情有关。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86、CD40表达上调与气道过敏性炎症持续状态以及辅助性T细胞免疫应答增强有关。通过调节和分泌细胞因子,DC在气道高反应过程中起作用。Flt-3配体是一个新的可预防过敏性哮喘小鼠炎症进展的细胞因子。接触吸烟环境导致婴儿发展成哮喘和过敏症与DC白细胞介素-10的分泌减少可能有关。DC募集进入气道黏膜是气道非特异性炎症的特征之一。对DC进行深入研究有利于阐明哮喘的发病机制,有助于哮喘的治疗。该文对DC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所起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不同时段哮喘大鼠肺组织黏附分子CD44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方法:32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成4组:哮喘模型组(激发1周组、2周组)与正常对照组(对照1周组,对照2周组),每组8只。以卵蛋白致敏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分别在激发后的1周、2周取肺组织,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研究肺组织CD44的表达;收集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行细胞分类计数。结果:哮喘激发后1周和2周后哮喘大鼠BALF中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比例显著增加(P<0.05),巨噬细胞比例显著降低(P<0.05),哮喘激发后1周中性粒细胞比例也显著增加(P<0.05)。CD44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与BLAF中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呈显著正相关(均P<0.05),与激发1周时的巨噬细胞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哮喘肺组织CD44的过度表达与炎性细胞向哮喘气道炎症组织趋化浸润密切相关,在哮喘气道炎症反应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2):142-145]  相似文献   

12.
毛细支气管炎是2岁以下婴幼儿最常见的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之一,主要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病毒,且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毛细支气管炎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发现辅助性T细胞l7(Thl7)和调节性T细胞(Treg)的失衡在其发病中占有重要地位.该文就近年来对Thl7/Treg失衡在毛细支气管炎发病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上皮细胞线粒体损伤是哮喘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也是气道炎症和气道重塑之间的重要桥梁.抑制线粒体损伤,进而抑制氧化应激过程,可能是减轻上皮细胞损伤,抑制气道重塑的有效方法,可能是哮喘治疗新的突破.该文就线粒体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酮替芬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评价酮替芬在治疗小儿哮喘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中心对照试验记录、MEDLINE、CINAHL、EMBASE、CBMdisc、CNKI相关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共纳入21篇随机对照研究,质量等级为B或C。结论酮替芬对于小儿哮喘有较好的控制效果,可以明显减少支气管扩张剂以及口服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肺功能检查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支气管哮喘(bronchial asthma)简称哮喘,在"全球哮喘管理和预防策略"中哮喘的概念为:支气管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呼吸道慢性炎症,这种呼吸道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呼吸道高反应性,并引起呼吸道缩窄。具有呼吸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16.
干细胞因子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细胞因子,是最重要的肥大细胞生长因子,可促进肥大细胞的增殖、存活、分化,趋化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还是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细胞的活化因子,在此基础上促进气道高反应性的形成;同时,还能增加哮喘患者肺和气道中钙激活的氯通道基因(gob-5基因)的表达,从而增加黏液的产生;另外其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成促进哮喘的气道重建,从而在哮喘的发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的发病不单单局限于气道和肺组织,还存在一个全身性的反应机制,而骨髓造血祖细胞等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哮喘发病过程中,不仅骨髓内祖细胞增多,核糖体顺反子表达增高,而且外周血循环及局部肺组织中造血祖细胞也增多。白细胞介素-5,9,12和嗜酸性细胞趋化因子参与了这一过程。通过研究骨髓造血祖细胞等在哮喘中的作用,人们正试图寻找哮喘治疗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气道上皮细胞是机体与外界接触的第一道屏障,其在支气管哮喘发病的初始阶段及其后的Th2型炎症反应、气道黏液细胞化生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气道黏液细胞化生是气道重塑的重要组成部分,黏液分泌功能亢进可导致气道黏液栓形成,与支气管哮喘患者病死率升高密切相关.JAK/STAT6、EGFR及Notch等多种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参与了支气管哮喘气道上皮细胞黏液细胞化生过程.该文从支气管哮喘时气道上皮结构的改变入手,阐述气道上皮细胞在支气管哮喘发病起始阶段所起作用,并重点综述气道黏液细胞化生所涉及的多条细胞信号传导通路所起作用,为开发治疗支气管哮喘药物提供潜在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几种药物输送装置在小儿哮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对使用4种输送装置的哮喘患儿进行观察。结果压缩雾化器、储雾罐适合各年龄组及各种状态下使用,药物依从性好,但不便携带,有一定的器械要求;手控定量气雾剂适合大龄儿童使用,操作要求高,需要脑、口、手的协调配合,不易掌握;准钠器易于操作,便于携带,可在4岁以上儿童使用。结论提示临床医师应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年龄、理解力确定所使用的药物输送装置。  相似文献   

20.
血清CP—RIA测定在小儿哮喘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支气管炎及其它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时,血清铜蓝蛋白(CP)含量可升高。为了探讨支气管哮喘与血清铜代谢的关系,本文采用血清铜蓝蛋白放射免疫分析法(CP-RIA)测定81例哮喘患儿的血清CP含量及42例与血清粉尘螨特异性IgE浓度(IgE Am),并作一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