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浅谈中医英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药学理论深奥,医学术语内涵丰富,翻译难度比较大.在此,笔者谈几点对中医英译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汉语中,只有谓语部分而没有主语部分的句子叫做无主句.这是汉语中特有的一种句型.无主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的句子,汉语中省去主语的句子属于"省略句".  相似文献   

3.
中医英译中词的增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由于用词造句的规律不同,因而在表达同一个思想时常需在译文中增补一些原文中没有的词语.通常增补词语是出于以下两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汉语的特点之一,就是有些句子往往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中间不用任何关联词语.英语则不然.所以,中医英译时,经常会遇到如何处理谓语中几个动词连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汉语和英语中,有时为了加强语气,有时为了求得句子平衡、对称或其他修辞效果,往往使用重复词语或重复结构,在一个句子或相连的几个句子中不止一次地重复使用同一个词或同一个结构.但是,由于汉语和英语在语言结构和习惯用法等方面又各有不同的特征,所以在运用"重复"手段时也必然有一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兹将中医英语翻译中恰当地处理重复词语和重复结构的几种常见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中医英译中常常遇到表示范畴的词语,如英译"生脉散复方之古往今来"这样一个标题,首先要处理"生脉散"和"复方"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和中医英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中医英译中,了解中国文化知识和掌握英汉语言、了解英美文化知识一样重要.中国文化知识主要包括人文、哲学、历史、宗教、地理等知识.一些译者不重视中国文化知识,认为不管是英汉翻译还是汉英翻译,出现错误往往是因为英语水平不高,而汉语毕竟是母语,不会有什么问题.但翻译的问题往往正是出在对汉语词义一知半解,甚至是错误理解上,所以在中医英译时应注意中国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2007年末,澳门“国际中医药学会”秘书长杨显荣教授和其主编的Chinese Medicine杂志编辑袁泉先生来上海开会,其间专门抽出半天时间与我讨论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国际标准化问题。其对中医术语英译标准化的关切,令我十分感动。  相似文献   

9.
中医典籍的翻译是中医对外翻译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很早就引起了国内外翻译研究人员的注意.事实上中医对外翻译所涉及到的一些基本问题大都集中在中医典籍的翻译上.这是因为中医的基本概念和术语都源于中医的古典医籍,而做好这方面的翻译也正是搞好中医对外翻译工作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1几句感言,权作引子 年初,秦义川先生曾录唐人王维《送别》一诗赠我,并附许渊冲先生之英译。我深知先生送我这首诗之特别意味,故十分在心,并以去春所吟之《半生叹》相赠,以示我“超然物外,玄化其中”之情趣。兹录先生所送之汉英《送别》诗如下,以作文引:  相似文献   

11.
据北京的朋友来电称,今天(2007年10月16日),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公布了由其组织研制的传统医学(主要是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国际标准化方案。8月份,我在北京其间就从有关方面了解到了这个方案,并仔细研究了其制定标准的原则。其中有一条,给我们印象极为深刻。那就是"不使用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12.
七月的沪上,酷热难耐。闷热中,忽然想到"暑患"一词(大约潜意识中受了"鼠患"的启发吧),并试图将其转换成英文和恰当的时文:  相似文献   

13.
1一道难题热爱中国文化的学人,无不喜爱古代文论,原因之一是论述精辟、文采飞扬。在汗牛充栋的古代文籍中,刘勰的《文心雕龙》尤为令人神往,特别是其中的《原道》篇,其文字之优美奇丽如鬼斧神工一般。“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迭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每每读来,眼前碧水蓝天,脑海帆扬云飞,真有点“何似在人间”的飘然欲飞之感。这“道之文也”四字尤其值得回味。古人将写文章比做精雕金龙,其用功之专注与遣词之至微恐鬼神亦望尘莫及。故而能文心尽善,文体尽美,从而达到“道之文也”的境界。今天我们在…  相似文献   

14.
1释义与适意2005年10月11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在北京组织专家对“中医药专业外语水平考试项目的可行性”进行了论证。在研讨会中,与会专家们很自然地谈到中医英语的翻译问题,因为中医英语实际上是在中医翻译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具有中医特色的英语术语和表达系统。因此,中医翻译的质量和规范化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医英语的学科建设和水平考试的实施。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医英语翻译的原则、标准和方法仍是一个有待认真探讨及不断完善的问题,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在这次论证会上,我更关注的还是翻译本身的问题,因为翻译是…  相似文献   

15.
白居易曾写有一首诗,名为<花非花>.这首诗并不是白居易的代表之作.然而在我与友人有关翻译的通讯中,这首诗却常常被提到,并被赋予了种种新的含义,借以阐述各自对于翻译中"信"的理解和认识.这首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2005年12月,我在暨南大学讲学时曾谈到,翻译中国医药犹登泰山长城,体味的是“道之文也”,感受的是“五行之秀”,激越的是“天地之心”。虽是“肺腑之言”,但听来不免“玄之又玄”。有鉴于此,本文试从译事之“本”、“始”、“至”三个方面对这些感言加以发挥,借以阐释中医英语翻译的理论与方法。关于中医英语翻译的理论、方法和标准,译界前辈、高士设议颇多,足以启迪万方。至此“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之际,我当循经师明,以求其真。怎奈涉足译海久矣,虽时时暗走麦城,却也常常感怀联翩。平素所感虽多为折肱之痛,但对初涉译坛者或有引以为戒…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因撰写《中医名词术语英语翻译国际标准化研究》一书,跟海内外的一些同道讨论了中医名词术语英译的方法问题。讨论中,大家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方法的因时而异和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18.
1 "打草惊蛇"--佳话一段引出来 我在<中西医结合学报>发表了<从"中医"名称的英语翻译谈翻译中的"信"与"不信">以后[1],引起了一些故旧的关注.老友焦村先生寄来书信一封,戏称此文"打草惊蛇",把他这个蛰伏了多年的"老蛇"引出了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