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王玮 《山西建筑》2014,40(30):26-28
介绍了商业步行街的发展构思,对滨江步行街深化设计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相应的应答模式,并对商业步行街建筑单体的设计形式与手法进行了研究,以提高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
卞瑞莲  刘福智  魏东波 《山西建筑》2010,36(26):338-339
以城市规划标准规范的要求为依据,结合步行街中人流量、人的行为模式等相关数据及活动特点,以青岛市台东三路步行街为例对商业步行街绿地率的计算方法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以期指导商业步行街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3.
色彩是表达城市特色和空间质量的直观元素。随着通透性材料的增多及其在建筑领域的广泛应用,建筑立面通透性材料的色彩情况成为了商业步行街色彩营造的重要支撑。以沈阳市太原街商业步行街为研究对象,探究商业步行街色彩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采用SD语义分析法调查街道色彩民众满意度,实地统计街道两边建筑立面通透性材料色彩,总结街道昼夜色彩现状,提出基于建筑立面通透性材料的商业步行街色彩营造策略。  相似文献   

4.
商业步行街的外部空间形态及环境是由街道的空间尺度、比例,沿街建筑的界面形态、以及其韵律、节奏感等因素所构成.同时文脉主义的建筑观对于商业步行街形成地方特色、发掘文化底蕴也有重要作用.本文以徐州彭城一号商业步行街为例对上述观点作了相应论述.  相似文献   

5.
刘芳 《建筑与环境》2008,(6):138-142
本文以新疆地区小城市中的维吾尔族商业步行街为例,浅析了民居建筑,传统民俗,宗教文化对西部小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影响,并从地域文化,商业街的布局、建筑空间,景观环境设计等几方面对西部小城市步行街规划设计进行探讨。期望为设计赋有地域特点的城市商业街区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岳合生 《城市建筑》2014,(17):218-218
随着我国商业经济的繁荣,全国各地都相继形成了以商业步行街为主要场所的购物经济圈。而地上面积的日益紧张,也催生出向负层商业步行街拓展的趋势。此类商业建筑坐落地下,火灾危害性大。因此,本文对防火对策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7.
《门窗》2014,(4)
本文介绍了商业建筑外立面设计目标原则,探讨了商业环境的营造方法,接着陈述了商业建筑外立面的作用,最后介绍了现代商业建筑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8.
商业步行街的空间形态是由建筑与街道的空间尺度、比例,沿街建筑的界面形态以及其韵律、节奏感等因素所构成,从根本上影响着商业步行街的活力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探讨了广场模式和街巷模式这两种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结构模式,并结合广西凭祥新行政区商业步行街的设计案例,对将两者结合起来为商业步行街增添活力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9.
严心曈  王卡  徐雷 《建筑与文化》2021,(10):130-131
工业建筑遗产的商业化更新对工业建筑遗产传承与城市商业消费发展都具有积极影响.嵌入商业场景的工业建筑遗产外立面传承性更新设计手法,有利于实现工业建筑遗产的物质与文脉传承,也可以营造具有工业建筑遗产背景特色的商业场景.文章基于工业建筑遗产特点以及商业外立面设计需求,归纳了原貌维持与重现、特征利用与呼应,以及工业历史转译三种工业建筑遗产商业化更新的外立面传承性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10.
徐海燕  谭振峰  肖剑 《山西建筑》2007,33(11):61-63
以安康市江北商业步行街规划为例,从城市商业步行街的发展和特性出发,分析了城市商业步行街规划定位的基本内容及其依据,探讨了对城市商业步行街进行的规划定位,以保证商业步行街的持续发展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付涌 《华中建筑》2014,(5):91-95
汲取风土建筑的营养反哺现代建筑设计一直是建筑学的前沿课题。该文介绍了云南丽江玉龙新城建设中民俗文化街地块设计的案例,通过对当地传统建筑元素的研究和提取,并融入现代商业街建筑设计的基本手法,试图在云南丽江这一特殊语境下,实现作品与环境的差异化共生,完成对风土建筑现代诠释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基于光能传递的计算方法对临街建筑外立面对噪声的反射进行了模拟,介绍了噪声在街道中传播的计算模型和被临街建筑反射后的镜面反射和散射反射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计算实例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3.
Streets are one of the major elements that make-up the urban environment. Urban commercial and mixed-use street types occur as public spaces in every town and city all around the world. With the paucity of such spaces, streets have taken up to solve the problem. Hence, this study assesses the key physical, visual, and aesthet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aesthetical attributes over the activity pattern, user behavioral responses, and the color palette observed. Moreover, this research has been carried out in Coimbatore, Tamilnadu, India. Four significant commercial streets were identified and featured in the main study. The research method comprehends a structured questionnaire and multiple interviews to amass data, photo elicitation, and video corroboration to identify the key visual characteristics to study and scrutinize the aesthetical responses to various attributes that make good-looking urban commercial and mixed-use street type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diversity and perceived pleasantness of the environment, which includes elements such as facades, colors, aspect ratios, maintenance, and vegetation, has a very close association with walking preferences.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would also help architects, urban designers and planners, and policy makers to create positive spaces to foster urban commercial street types as place-making and aesthetically pleasing streets.  相似文献   

14.
该文就沃斯商业街的景观特点展开分析,提出利用商业街的地域性特色和建筑空间的巧妙组合能激发人的购物欲望与建筑文明的联想。建筑保持原有的时代风格,并结合廊道和庭院空间能够形成舒适的购物环境。巧妙的广告形式和商品的个性橱窗造景能加深购物者对街道整体景观的视觉印象。植物花园和雕塑花园的进一步介入能形成理想化的室内外商业空间。沃斯商业街的设计理念对国内小城市街道的规划与商业环境景观的提升都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王瑞瑞  陈可石  崔翀 《规划师》2012,28(8):107-111
乌节路是新加坡闻名世界的城市中心商业街,堪比纽约第五大道、东京银座大街,乌节路商业街的建设是基于城市设计导则的实践。城市设计导则通过制定具有针对性、形态控制性、特色引导性的内容,较好地指导了商业街的街道空间、建筑、交通层面建设,使乌节路呈现生机勃勃的街头生活、繁荣的林荫景观、混合的交通模式、无缝连接的步行网络、人性化的公共空间、多重功能复合的街道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16.
结合南宁嘉和城卡布蓝里商业街的区位及基地现状,论述了该商业街的规划理念,详细介绍了该商业街的总体功能构架,对该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卡布蓝里商业街区的设计不仅成功地完成了商业服务生活的任务,更成为嘉和城国际社区的价值标杆.  相似文献   

17.
The thermal environment of urban street canyons is closely related to design factors. By establishing a dynamic model of street canyons numerical simulations of temperature fields for typical street canyons are conducted. Through numerical analysis the influence of the most common variables related to environment in China’s urban residential quarters is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clude the height-width ratio of the street canyon, ground paving materials, canyon directions, and facades of buildings on canyon sides. Simulation results reveal how these factors influence the street canyon thermal environment. Results also give the recommended optimal height-width ratios for urban street canyons and question and revise some design ideas prevalent in China today.  相似文献   

18.
张婧  任力之 《城市建筑》2006,(10):40-42
随着城市商业的发展,公共空间在商业建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形成也逐渐从传统的室内中庭、庭院、步行街等逐渐向室外发展。本文通过对上海西郊百联的分析,对商业建筑公共空间的开放化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蓝色公寓     
该住宅位于纽约市下东城区(Lower EastSide)。设计之初建筑师面临巨大挑战——怎样才能同时满足纽约市住宅与商业的分区规定和开发商的商业需求。因此,我们将楼底设置为住宅区,而其上方再挑出一块空间用于商业用途。大楼向街道略微倾斜的墙体和后面的院子正好横跨商业区和住宅区的界限,巧妙地回避了规范的限定,大楼的倾斜顶部同时满足地区分区中两项对露天平面的要求。大楼南部悬在商业区上空的部分由下而上呈一定倾斜角度,既扩大了上部楼层的空间,也为曼哈顿河域创造绝佳对景。此外,这种设计还有效扩大了住宅部分的平面面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