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一类人工合成的天然除虫菊素的衍生物,是一类高效、低毒的仿生农药,应用很广。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品种较多:国内常用的有溴氰菊酯(又称敌杀死)、氰戊菊酯(又称杀灭菊酯)、氟氰菊酯(又称甲氟菊酯)、氟氯氰菊脂(又称百树得)、四甲菊  相似文献   

2.
宁波市养殖水产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类农药是我国常用农药,是20世纪7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农药,具有选择性毒性、哺乳动物体内代谢和排泄迅速、环境中残留较少等特点,但其具有神经毒性等毒理作用[1]。拟除虫菊酯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棉田、菜地、果树和茶叶上的农业害虫以及卫生害虫,也用于渔业生产上杀灭寄生虫[2]。拟除虫菊酯中只有氟氯氰菊酯(又名百树得、百树菊酯)、氟氰戊菊酯在渔业生产中被禁用[3]。为了解宁波市市售养殖水产品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污染状况,我们进行了此次调查。1材料与方法1.1样品来源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确定全市79个水产销售市…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人工合成的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常用的有溴氰菊酯、杀灭菊酯、氯氰菊酯、氟氰菊酯、百树菊酯、苄呋菊酯、S-5602、二氯苯醚菊酯等。这些品种具有杀虫活性强,杀虫谱广,低残留量,在环境中分解较快等特点,是一种高效低毒较为先进的农药。目前我国已广泛应用在棉花、果树、蔬菜及其它经济作物。也用于家庭卫生用药消灭苍蝇,对家蝇的毒力为滴滴涕的15倍。对猿叶虫的毒力为滴滴涕的123倍,为对硫磷的17倍。对雌家蝇成虫的毒效比天然除虫菊高55倍。对昆虫有强烈的触  相似文献   

4.
农药氰戊菊酯的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氰戊菊酯(Fenvalerate)是1974年日本住友公司大野信夫等人开发的第一个非三碳环骨架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它的问世是合成拟除虫菊酯史上继1973年Elliott首次合成第一个对光稳定的拟除虫菊酯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5.
我院1987年12月至1990年12月共收治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20例,全部治愈。现报告如下。本组中男性8例,女性12例。年龄14至35岁13例,~65岁7例。均为口服中毒。其中服溴氰菊酯(2. 5%)30m14例,~50ml7例,~80ml3例,150ml 1例;速灭菊酯(20%)20ml,50ml不详各1例。百树菊酯(浓度不详)40ml,不详各1例。服毒至抢救时间:30分钟2例,1小  相似文献   

6.
根据全国蚊类抗药性监测组统一方案,对湖北沙市地区三种优势蚊媒的抗药性进行了研究性监测。结果显示中华按蚊成蚊、致乏库蚊、三带喙库蚊幼虫对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均已产生相对稳定的抗性,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的敏感性也有降低趋势,但程度不同。不同蚊种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致乏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此外各蚊种抗性发生速率有如下规律:胺菊酯>溴氰菊酯>速灭菊酯。但四种拟除虫菊酯的毒效仍为:溴氰菊酯>氯菊酯>速灭菊酯>胺菊酯。  相似文献   

7.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虽种类繁多,但因对光不稳定、被击倒的害虫易复苏等,故易激发害虫对其产生抗性。当前,对几种拟除虫菊酯类药物联合使用,以增强杀灭效果及延缓抗性发展,已引起高度重视.为此,我们在1985年5~6月,应用日本住友化学工业公司生产的胺菊酯和丙烯菊酯混合气雾剂,对德国小蠊的敏感品系进行一次药效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胺菊酯系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作为杀虫剂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卫生等领域。对于拟除虫菊酯的分析,国外常采用气相色谱法,由于气相色谱法分析时所用的柱温较高,某些拟除虫菊酯对热不稳定,易产生热分解,限制了气相色谱在拟除虫菊酯分析中的应用。相反,高效液相色谱法通常在室温下进行分析,且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特别适用于那些不适宜气相色谱分析的化合物。目前国内还未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胺菊酯的报道,因此,我们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的胺菊酯,并对测定方法的各种条件进行了研究。1 实验部分11 仪器与试剂1…  相似文献   

9.
蜚蠊化学防治进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20世纪50~60年代蜚蠊防治以敌百虫、硼砂毒饵、DDT、敌敌畏、天然除虫菊喷洒为主,至70年代中后期光稳定除虫菊问世,它的高效、安全、击倒快以及对害虫优异的兴奋驱出作用很快在蜚蠊防治上获得应用.氯菊酯、氯氰菊酯、溴氰菊酯、醚菊酯、右旋苯氰菊酯、氟氯氰菊酯、三氟氯氰菊酯以及新开发的四氟苯菊酯、咪菊酯及其各种剂型,为蜚蠊防治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拟除虫菊酯喷洒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蜚蠊防治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昆虫对拟除虫菊酯的交互抗性,以便更合理地选用拟除虫菊酯杀虫剂,延缓抗性的发展。方法:测定实验室培养的淡色库蚊二氯苯醚菊酯抗性品系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交互抗性。结果:淡色库蚊幼虫对二氯苯醚菊酯的抗性倍数为62.0时,对氯氰菊酯和溴氰菊酯的抗性倍数为23.2和23.5。结论:菊酯类药物之间存在明显的交互抗性。  相似文献   

11.
自1949年美国首先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丙烯菊酯以来,世界各国的拟除虫菊酯Pyrethroids(PT)合成发展十分迅速。到目前为止,不下1000余种。英国的M.Elliott先后合成了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PerT)和溴氰菊酯Deltamethrin(DM)以后不久,江苏省农药所程暄生(1977)也正式报道合成PerT广泛  相似文献   

12.
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胺菊酯黄薇,肖上甲胺菊酯是一种对卫生害虫有良好击倒作用的拟除虫菊酯,近年来使用很普遍。对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卫生学研究文献已有报道[1.2]0,一般采用聚氨酯泡沫塑料做吸附剂、气相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拟除虫菊酯[3.4]。本文采用硅胶吸...  相似文献   

13.
自1947年LaForge合成第一例拟除虫菊酯烯丙菊酯(Allethrin,又称毕那命、K-4F粉、益必添)始[1-2],人类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开发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至今为止,在我国农业部登记备案的拟除虫菊酯达41种之多(以化学结构式作区分)。  相似文献   

14.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简称拟菊酯)是根据天然除虫菊素逐步衍化而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农药。由于其特有的高效和选择性毒性,在防治农作物害虫和卫生害虫方面展现了广泛的应用前景。我国从1980年代起逐步引进、试制和进口这类农药,并将开发和生产我国自己的拟菊酯列入“七·五”发展规划。1984年,北京农业大学农药研究所研制  相似文献   

15.
几种拟除虫菊酯在水基气雾剂中的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研究常用的几种拟除虫菊酯在水基气雾剂中的稳定性,为水基气雾剂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气相色谱分析法;结果:各种拟除虫菊酯在水基气雾剂中的降解率差异很大,降解率最小的为1.82%,最大的为81.32%;结论:EBT、四氟苯菊酯、富右旋炔丙菊酯、生物苄呋菊酯、氯菊酯、氟氯氰菊酯、顺式氯氰菊酯等是适合做水基气雾剂的。  相似文献   

16.
用点滴法测定发现,上海老港地区家蝇对常用的有机磷和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均已产生不同程度的抗性,其中对拟除虫菊酯的抗药性尤为明显,对顺式氯氰菊酯、氯氰菊酯、氰戊菊酯、三氟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苄呋菊酯的抗性分别为107.41、50.85、43.64、20.27、15.90和18.17倍。 用三氟氯氰菊酯汰选20代后,其抗性为F_1的16.81倍,为正常品系340.73倍,这个抗三氟氯氰菊酯品系对有机磷杀虫剂呈低度交互抗性,而对其它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氯菊酯(1367.63倍)、氰戊菊酯(>714.29倍)、氯氰菊酯(527.12倍)、顺式氯氰菊酯(234.47倍)、溴氰菊酯(1000.00倍)、苄呋菊酯(89.06倍)呈高度交互抗性。本文还讨论了抗性治理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二氯苯醚菊酯(Permethrin)是一种合成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已有资料证实二氯苯醚菊酯喷洒者有皮肤接触,但对健康危险的评价通常采用经口给药的动物实验。本文采用恒河猴和大鼠,以及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顺,反二氯苯醚菊酯的经皮吸收,并比较不同解剖部位及种属间的差异。 雄性大鼠5只(体重190~210克)和恒河猴8只  相似文献   

18.
国外迄今尚未见有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的临床报告。国内医学文献自1982年至1988年则已报道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共573例,其中生产性中毒229例,意外性中毒344例。以急性溴氰菊酯中毒最为多见(325例),其次为戊氰菊酯(196例)及氯氰菊酯(45例)等急性中毒。本文对573例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的临床表现进行综述与分析,并探讨其诊断分级与鉴别诊断,为制定职业性急性拟除虫菊酯中毒诊断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氯菊酯和氯氰菊酯对红细胞膜脆性和甘油通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拟菊酯)依其分子中α-氰基的有无可分为两型。已有研究发现不同型者能以不同方式改变红细胞(RBC)膜脂流动性,推测不同型拟菊酯对生物膜其它与膜脂流动性有关的性质亦会有不同影响。本研究选择在结构上仅为有无α-氰基之差的氯菊酯和氯氰菊酯,在研究其对RBC膜脂流动性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拟除虫菊酯类制剂杀灭蟑螂的效果;方法:现场实验;结果:在蟑螂活动场所胺菊酯37.5mg/m^2和氯菊酯30mg/m^2处理后,蟑螂72h密度下降率为98.1%~100%;结论:胺菊酯与氯菊酯混配制剂,对蟑螂具有很好的灭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