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银屑病患者外周血PBMC中的Th17细胞的表达及与其临床相关性,初步明确Th17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抽取43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进行期25例,静止期18例)及3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CD4(+)IL-17(+)细胞表达水平,并分析进行期银屑病组和静止期银屑病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结果:流式细胞染色示银屑病患者PBMC CD4(+)IL-17(+)细胞数量相对于正常人明显上调(t=12.057,P<0.01),对照组、进行期组、静止期组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2.34,P<0.01).银屑病患者PBMC CD4(+)IL-17(+)细胞的表达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指数PASI呈正相关.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数量上调,其水平与寻常型银屑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Th17细胞在银屑病的发病中可能有着重要作用.提示针对Th17细胞的生物靶向治疗也许可以作为治疗银屑病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及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及病程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60例,对照组为健康体检者40例,抽取外周血,用三色法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ELISA法检测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分析Th17细胞、IL-17、IL-22表达与PASI评分及病程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外周血Th17细胞百分率(4.71%±2.55%)高于对照组(0.55%±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h17细胞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7,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9,P>0.05).实验组血清中Th17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24.02±12.31,18.32±8.14)均高于对照组(7.16±4.04,6.53±4.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IL-17、IL-22表达与患者PASI评分呈正相关(r=0.46,P<0.01;r=0.51,P<0.01),但与病程无相关性(r=0.03,P>0.05;r=0.19,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在寻常型银屑病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的免疫学指标,阻断其相关因子IL-17、IL-22表达可能成为治疗银屑病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PV)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h1、Th2和Th17细胞的水平及其在PV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选取PV患者36例、正常对照20例静脉血标本,刺激5 h后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种不同T细胞的含量。结果:PV组外周血IFN-γ^+ CD4^+ T细胞(Th1细胞)及IL-17A^+CD4^+T细胞(Th17细胞)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值分别为0.005,0.001),患者组IL-4^+CD4^+T细胞及IL-10^+CD4^+T细胞(Th2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值分别为0.163和0.544)。结论:PV患者外周血升高的Th1和Th17细胞可能迁移至局部皮肤参与炎症,发挥致病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确定寻常痤疮皮损炎症程度与外周血Th17细胞和IL-17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h17细胞水平,酶联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A mRNA的表达,RT-PCR法检测IL-17A mRNA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轻度痤疮组3项指标显著低于中重度痤疮组(P〈0.05),健康对照组和轻度痤疮组之间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Th17细胞可能和中重度痤疮的发病和炎症性皮损的形成有关,有望通过抑制Th17细胞的作用来治疗中重度痤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儿童斑秃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及白细胞介素(IL)-17的变化,探讨其在儿童斑秃患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儿童斑秃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培养上清液中IL-17表达水平,以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儿童斑秃患者外周血与健康儿童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增高(P<0.05);重度儿童斑秃患者与轻度儿童斑秃患者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IL-17水平增高(P<0.05);稳定期儿童斑秃患者与活动期儿童斑秃患者外周血比较,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IL-17水平增高(P<0.05)。结论 Th17细胞及IL-17可能在儿童斑秃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Th17细胞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的CD4+T辅助细胞,它不同于经典的Th1和Th2细胞,有其独立的分化途径,表达控制其分化的独特转录因子——孤独受体。它通过分泌IL-17、IL-22等细胞因子发挥作用,现已证实其在防御胞外菌感染、介导慢性炎症、自身免疫病和肿瘤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Th17细胞与银屑病的关系作一综述,期望可以对银屑病的发病机制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Th17细胞及Th17细胞特异性因子IL-17A在寻常性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30例寻常性银屑病患者以及18例正常人对照的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和皮肤组织,通过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IL-17Am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分析IL-17A的蛋白表达及IL-17A阳性细胞数百分比。结果银屑病组PBMC与皮损中IL-17AmRNA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2.962±1.398和2.023±1.890,对照组分别为0.807±0.839和0.262±0.104,t血IL-17A=-2.133,P<0.05;t皮IL-17A=-2.575,P<0.05;患者组和正常对照PBMC中IL-17A的蛋白表达强度分别为0.467±0.050,0.368±0.065(t=4.495,P<0.05);PBMC中IL-17A+细胞的百分率分别为0.143±0.090和0.090±0.039(t=2.159,P<0.05);患者组皮肤组织IL-17A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为0.320±0.038,对照组为0.257±0.041(t=-4.357,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外周血及皮损内Thl7细胞因子IL-17A的mRNA与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Thl7细胞数目增多,提示其可能与银屑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Th17细胞与斑秃病程、病情等的关系.方法 分别抽取斑秃组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h17细胞的比例,用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斑秃组60例外周血中Th17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1.33%±0.74%)显著高于30例健康对照组(0.91%±0.54%,P< 0.01).初发斑秃患者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复发患者(P<0.05),活动期高于非活动期(P<0.05),病程≤6个月者高于病程>6个月者(P<0.01),而头皮脱发面积≤50%者与脱发面积>50%及全秃和普秃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外周血Th17细胞的水平与斑秃活动性、疾病复发及病程有关.  相似文献   

9.
为检测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A、IL-17F、IL-22、IL-23与白癜风的关系,随机抽取30例白癜风患者,进行期14例,稳定期16例,正常对照组30例,采用SYBR Green I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IL-17A mRNA,IL-17F 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浆IL-23的含量.进行期白癜风患者PBMC 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P=0.001).进行期和稳定期白癜风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PBMC IL-17F mRNA,IL-22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白癜风进行期与稳定期患者血浆IL-23浓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差异(P=0.01;P=0.00).白癜风患者PBMC IL-17A mRNA的相对表达量和血浆IL-23浓度高表达,提示Th17细胞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调节性T细胞(Treg 细胞)与Th17细胞失平衡在特应性皮炎(A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A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与Th17细胞的比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reg细胞与Th17细胞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的表达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7(IL-17)和白介素23(IL-23)的含量;同时以38例性别、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线性相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D患者组外周血Treg细胞(CD4+CD25+Foxp3+T细胞)比例为2.01% ± 0.57%,Foxp3 mRNA的表达量为0.65 ± 0.19;健康对照组分别为5.04% ± 1.44%和1.71 ± 0.69,AD患者组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2.47和9.47,P值均 < 0.01)。AD患者组外周血Th17细胞(CD4+IL-17+T细胞)比例为1.77% ± 0.55%,RORγt mRNA表达量为5.97 ± 1.45;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39% ± 0.15%和1.49 ± 0.57,AD患者组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t值分别为14.82和17.78,P值均< 0.01。AD患者组Treg/Th17细胞比值(1.26 ± 0.61)较健康对照组(14.53 ± 5.77)明显降低(t = 14.11,P < 0.01)。急性期AD患者Treg/Th17细胞比值为0.88 ± 0.04,与亚急性期(1.29 ± 0.11,t = 4.02,P < 0.01)和慢性期(2.05 ± 0.24,t = 4.83,P < 0.01)AD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患者亚急性期与慢性期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 = 2.89,P < 0.05)。AD患者血清中IL-17和IL-23含量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值均 < 0.01),而TGF-β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1.96,P > 0.05)。中、重度A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评分与外周血Treg细胞比例呈负相关(r = -0.40,P < 0.05),与Th17细胞比例呈正相关(r = 0.42,P < 0.05)。结论 AD患者外周血Treg和Th17细胞比例、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RORγt mRNA表达水平及血清中相应细胞因子含量发生变化,Treg/Th17细胞失平衡可能参与了AD的发病。  相似文献   

11.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型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对34例不同病期尖锐湿疣患者、20例健康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表型的检测表明:20例反复发作的长病程患者细胞比例增高,活化抗原(CD25、TLisA1、la)表达细胞增多,CD4/CD8比值下降.在局部治愈后2~3个月,对其中7例的检测发现,增高的及活化细胞较治疗前降低.7例短病程患者各种分化抗原、活化抗原表达细胞与正常人无差异。提示细胞免疫异常是尖锐湿疣反复发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尖锐湿疣患者郎格罕细胞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KT6单抗及ABC法观察了18例尖锐湿疣患者包皮病损中郎格罕细胞(LC)的数量、分布及形态,并与正常对照组及疣旁“正常”皮肤中的LC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皮损表皮中LC密度明。减少,与对照组和疣旁“正常”皮肤相比,P<0.001,并有胞突缩短、减少或消失等改变。LC减少可能使HPV抗原不易提是给真皮中的免疫活性细胞,以致病损长期存在,不易消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免疫共刺激分子CD28/CD152-CD80/CD86,CD40-CD40L在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60例CA患者(初发组30例、复发组30例)和3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28,CD152,CD40L在CD4+,CD8+T细胞上CD80,CD86,CD40在CD19+B细胞上的表达水平。结果CA患者CD28,CD40L在CD4+,CD8+T细胞的表达,与对照组(42.36%,13.85%,5.08%,2.58%)相比,复发组(37.10,11.66%,2.57%,1.25%)较初发组(39.69%,12.76%,3.93%,1.96%)明显降低(P<0.01);CD80,CD86,CD40在CD19+B细胞上的表达与对照组(1.59%,3.83%,14.25%)相比,复发组(0.65%,3.05%,10.24%)较初发组(1.04%,3.45%,12.21%)显著降低(P<0.01),而CD152在CD4+,CD8+T细胞上的表达与对照组(1.71%,9.62%)相比,复发组(39.2%,12.15%)较初发组(2.64%,10.90%)显著增高(P<0.01)。结论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CD28/CD152-CD80/CD86,CD40-CD40L共刺激分子的异常表达可能与其免疫功能紊乱及复发机制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尖锐湿疣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目的 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 (BCG PSN)对尖锐湿疣 (CA)临床疗效及血清IL 10、IFN γ水平的影响。方法 双抗体夹心ELISA技术检测正常人及CA患者 (BCG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后血清IL 10、IFN γ水平。结果 治疗前CA患者血清IL 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 ,IFN γ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 ,二者间呈显著负相关。BCG组治疗后IL 10水平显著降低 ,IFN γ水平显著升高 ,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IL 10、IFN 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 ,且复发率高于BCG组。结论 CA患者存在Th1/Th2型细胞因子失衡 ,BCG PSN可通过纠正此种细胞因子失衡而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Ⅰ型干扰素受体(IFNAR)在尖锐湿疣(CA)发病中的可能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PCR(RT-PCR)法检测CA患者外周血单一核细胞(PBMC)及皮损组织中Ⅰ型干扰素受体两个亚型(IF-NAR1及IFNAR2)的表达,并与正常对照进行对比。结果 CA患者皮损组织中IFNAR1及IFNAR2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包皮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PBMC在二者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FNAR1及IFNAR2两种亚群在PBMC或CA皮损组织中的表达均呈显著性正相关(r=0.795,0.870,P均0.001))。结论Ⅰ型干扰素受体在CA皮损组织中代偿性高表达,是参与防卫HPV病毒感染的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16.
尖锐湿疣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检测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和IL-4的水平,探讨其在C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对60例CA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CD4+T细胞细胞因子IL-2,IL-12,IFN-γ,IL-4的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CA患者外周血IL-2,IL-12,IFN-γ-CD4+T细胞百分率均显著下降(P<0.001);IL-4-CD4T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Th1/Th2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01)。结论CA患者存在Th1/Th2平衡失调,这可能是CA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存活素在男性包皮尖锐湿疣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30例男性包皮尖锐湿疣皮损组织及30例正常男性包皮组织中存活素表达水平.结果:尖锐湿疣组中存活素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两组表达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存活素在尖锐湿疣组织中呈高表达状态, 可能在尖锐湿疣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阿维A联合重组人白介素-2对尖锐湿疣(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预防复发的效果。方法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应用重组人白介素-2注射液20万U肌注,隔日1次,连用7次;B组34例采用微波彻底清除疣体后联合阿维A及重组人白介素-2治疗。所有患者均随访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抽取外周血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前CA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细胞百分比升高,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B组CD4+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细胞百分比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细胞无明显变化;治疗后A组,B组比较,A组CD4+细胞百分比、CD8+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变化明显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A组CD4+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仍低于对照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复发率33.33%,明显高于B组的11.76%(P<0.05)。结论 CA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阿维A与重组人白介素-2可调节C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从而调节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两者联合应用治疗CA可获得较好疗效,并能降低其复发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