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北京市地方标准的制定,北京市各郊区污水处理厂面临着水质提标,达到DB11/890-2012《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表1中A级排放标准。通过对北京市郊区6座污水处理厂的实际运行数据分析,研究了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工艺流程及规模等相互关系,同时为新建污水处理厂或现状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冯云刚  冯凯  张伟 《给水排水》2020,46(3):79-81
结合北京西北地区某污水处理厂工程的实施,探讨了在应对乡镇污水处理厂水质、水量波动大、出水水质要求高时工艺路线的选择及池形、参数的选取和运用。通过一年多的实际运行,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北京市地方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 11890-2012)A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3.
一、拟建杨台子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情况 杨台子污水处理厂工程近期建设规模为10万m3/d,采用微孔曝气改良氧化沟处理工艺,尾水为连续排放方式.尾水水质按<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进行控制,其主要污染物COD水质标准为50mg/L、NH3-N水质标准为5mg/L.  相似文献   

4.
郭进  朱文亭 《给水排水》2006,32(12):25-29
介绍了天津蓟县经济开发区处理规模4000m3/d,采用SBR工艺的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参数、调试和运行情况。分析探讨了污水处理厂调试、运行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采取了一系列解决措施。监测数据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可靠,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二级排放标准,实现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5.
在污水排放口设置时,为了保护第三方的用水权益,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或减轻污水排放对附近水域水质的影响。以中石油江苏长江中心项目入河排污口为例,对附近水域受排污的影响及防控措施进行了分析。数学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排污口附近数座水厂取水口水域的水质达不到饮用水Ⅱ类水质的要求。分析表明:通过设置污水处理厂、控制污染物排放强度和排放方式、选择污水排放时间、建立污水处理设施连锁系统、改变污染物迁移途径,可有效降低排污对附近水域的水质影响,满足取水厂取水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6.
以某市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技术措施和方法。对原有DAT—IAT工艺进行改良,以满足水质要求,并新建A—A2/O生化池实现扩建,满足污水水量的增加,同时新增深度处理单元即高密度沉淀池+V型滤池+紫外线消毒工艺。出水水质由《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二级标准提高到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7.
城镇污水生物脱氮达标排放工艺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羊寿生 《给水排水》2005,31(1):17-20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规定了新的氮排放标准。通常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脱氮处理工艺时,出水中氮含量远低于规定值,为此,提出了生物脱氮处理工艺出水水质恰好达标的几种工艺,以节约投资与运行费用。  相似文献   

8.
《上海水务》2008,(1):58
江苏省出台《江苏太湖地区城镇污水处理厂及重点工业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限制》,200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太湖蓝藻事件后江苏省首次大幅度修改排污标准。这个排污标准主要针对生活污水处理厂和6大行业排施的工业污水——威胁太湖地区水质的纺织印染、化学、造纸、钢铁、电镀和食品制造工业排放的工业污水。  相似文献   

9.
为减少人员操作,实现工艺设备运行参数的最优化,以某污水处理厂为例介绍中央控制系统在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应用。实践证明,运用中央控制系统在各处理单元设置摄像头和传感器探头,并将图片和数据传输至中央机房,可对处理过程实行监测、控制,可根据污水水质、水量及溶氧量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状态,使污水处理厂运行稳定,出水水质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0.
以太湖流域3座采用两段缺氧的A3/O—MBR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北污水处理厂、硕放污水处理厂及太湖国家度假区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介绍其工程概况和主要运行参数。通过对这3座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分析比较,初步研究其脱氮除磷效率。结果表明,各污水处理厂的氮磷去除效果均较好,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的一级A排放标准,增加后置缺氧段的A2/O/A—MBR工艺强化了脱氮除磷功能,去除效果明显优于其他2座污水处理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