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延迟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9月确诊STEMI且行急诊PCI的患者153例,根据症状发生至第1次球囊扩张间隔时间分为2组:A组112例,6h内;B组41例,6~12h。记录PCI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住院期和1年随访的左室射血分数、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结果A组PCI后ST段回落>70%的梗死相关导联数显著高于B组(P<0.05),与B组比较,A组随访期间左室射血分数增高,心脏主要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STEMI后6h内行直接PCI能改善心肌灌注、促进左室功能恢复,显著降低总心脏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对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院内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接受PPCI治疗的8 760例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合并心力衰竭将STEMI患者分为常规组(KILLIPⅠ级,n=7 787)与观察组(KILLIPⅡ~Ⅳ级,n=973)。比较两组患者的救治时间指标、临床各项主要指标、院内死亡事件及其他临床心脏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病年龄以及女性、高脂血症、既往陈旧性心肌梗死病史、入院诊断为前壁心肌梗死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介入术中主动脉内囊反搏术应用比例、D2B时间、三支血管病变比例明显高于常规组,而单支血管病变比例低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院内病死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其中,观察组术中、术后病死率均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前壁心肌梗死及D2B时间是STEMI患者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合并心力衰竭的STEMI患者PPCI院内病死率增高,针对发生心力衰竭的独立预测因子,应尽量缩短D2B时间,积极优化围术期救治策略,减少心力衰竭的发生,以期降低患者院内病死率,改善长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刘惠亮 《武警医学》2012,23(4):277-280
 近年来,随着器械和技术的进步,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ansradial intervention,TRI)广泛开展,国内某些有经验的中心TRI的比例占所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90%以上,多数经股动脉可以完成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类型,目前均可经桡动脉完成。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具有出血并发症低、患者舒适度高等优点,但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中是否可以常规应用还存在一些顾虑,尤其是手术可完成性、手术延迟等方面。另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都应用更强的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出血的风险高于常规择期PCI,众所周知的TRI降低出血并发症的好处在AMI直接PCI中是否更加明显?其降低出血的好处是否能带来真正的临床获益?笔者结合最新的临床试验及个人的临床实践就上述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4.
刘庆 《武警医学》2016,27(10):990-99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患者入院血浆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400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按血浆UA水平的75%分位数分为高UA组和低UA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和超声检查资料、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 ,MACE)的差异。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对近期预后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并应用Kaplan-Meier 法分析血浆UA水平对该类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400例中有101例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占25.25%;其中高UA组44例,占44.0%;低UA组57例,占19.0%。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UA>395 μmol/L、Killip分级>1、多支病变(≥两支冠状动脉病变)和LVEF<50%是AMI患者急诊PCI术后近期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AMI患者入院血浆UA水平与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独立相关,提示高UA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5.
6.
骆十姐  吕艳  吴静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9):1706-170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的护理要求及配合。方法:对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h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PCI)术,总结此术式患者主要的护理诊断和措施。结果:急诊PCI术疗效肯定,术中病情及护理要求变化复杂,快捷的护理流程和医护熟练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快捷的护理流程及专业的护理技术是缩短手术时间及安全的有效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治疗的不同年龄组女性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与院内死亡发生率的关系。方法选取全军心血管介入诊疗管理系统中自2009年4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 741例接受PPCI治疗的STEMI女性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不同的发病年龄将其分为A组(年龄≤65岁,n=664)与B组(年龄>65岁,n=1 077)。比较两组患者院内死亡事件及其他临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双支病变比例、主动脉内囊反搏术(I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单支病变的比例、门球时间均低于A组,三支血管病变的比例、KillipⅢ级比例、症状到血管开通时间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术后死亡发生率为2.0%(13/664),低于B组的5.5%(59/1 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中死亡、支架内血栓及BARC 3~5级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65岁女性STEMI患者PPCI院内死亡率增高,且主要表现为术后死亡发生率明显增加,针对高龄女性STEMI患者PPCI救治应进一步强化,以期降低院内死亡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我院2009-05~2011-05住院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0例,年龄45~80(60.7±7.5)岁,均于发病12 h内行急诊PCI术,未溶栓。随机分为替罗非班治疗组(n=38)和对照组(n=32),两组在介入术前常规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300 mg、阿托伐他汀80 mg;PCI术中均给予肝素8 000~10 000 U。替罗非班组PCI术前第10~30分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商品名欣维宁,武汉远大制药厂,每瓶5 mg/100 mL)10μg/kg(3 min注完),然后以0.15μg/(kg.min)静滴维持36 h~72 h。观察两组PCI术后即刻梗死相关血管(IRA)血流情况(TIMI分级),术后30 d内出血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 3级血流94.7%(36/38),对照组75%(24/32)(P〈0.05);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替罗非班组5.3%(2/38),对照组25%(8/32)(P〈0.0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中,应用盐酸替罗非班能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TIMI血流,减少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围术期延时足量应用比伐芦定对接受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795例接受PPCI的AMI患者纳入研究.根据围术期抗凝策略不同,将患者分入肝素组(n=1407)和比伐芦定组(n=388).肝素组:冠状动脉造...  相似文献   

10.
方毅  王效增 《临床军医杂志》2016,(11):1124-1127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CS)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后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收集2006年3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AMI合并CS行PCI治疗的99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临床高危因素、冠脉造影及介入特点,观察患者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术后住院期间16例(16.2%)死亡。患者术后1个月、6个月、1年、3年,死亡率分别为17.2%、22.2%、22.2%、27.3%;急性心梗发生率分别为0、1.0%、1.0%、3.0%;靶血管重建发生率分别为1.0%、3.0%、6.1%、11.1%;MACE发生率分别为18.2%、26.3%、29.3%、39.4%。结论急诊PCI治疗对AMI合并CS患者有显著疗效,其主要优势为再通快、TIMI血流3级率高,近期及远期病死率降低。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策略.方法76例ST段抬高和(或)新发生左束支传导阻滞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52例,女24例;年龄43~82(61.5±13.6)岁.采用经股动脉或经桡动脉途径常规方法,行急诊冠脉造影和急诊PCI.结果76例患者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血流达TIMI3级73例(96.1%),TIMI血流2级1例,失败2例.74支IRA共植入支架97枚,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和>12h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有显著差异,胸痛发作至IRA再通时间>12 h组的冠脉多支病变和心功能不全发生率高.结论急诊PCI不仅及时开通梗死相关血管,而且能消除狭窄,减低心脏事件发生率.故有条件的医院应首选PCI为急性心梗患者的治疗措施,尤其对高龄患者、有溶栓禁忌征者及有心原性休克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PCI术后心肌内出血(IMH)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4年2月-2019年3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急诊行直接PCI治疗,且于术后3~7 d行心脏磁共振检查的204例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存在IMH分为IMH阳性组(n=87)与I...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PCI)术中,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罪犯冠脉血流恢复情况,以及术后30 d内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探索性临床研究,选择2015年7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拟行PPCI的急性STEMI患者84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比伐芦定组(n=44)。经冠状动脉插入指引导丝或小直径球囊导管预扩张,使冠状动脉恢复前向血流≥TIMI 1级后,对照组不予冠脉内注射比伐芦定,正常进行PPCI常规操作;比伐芦定组经指引导管或微导管一次性冠脉内推注50%静脉负荷剂量的比伐芦定,此后按照PPCI常规正常操作。主要观察终点为PPCI术终靶血管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次要观察终点为患者30 d内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包括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会(BARC)定义的出血事件。结果两组患者靶血管PPCI术后,最终CTF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内,MACCE事件发生率、支架内血栓及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比伐芦定组与对照组比较,在改善冠脉血流方面无显著作用;冠脉内应用比伐芦定对术后30 d的临床缺血及出血事件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4.
闫静  刘萍  张丽婷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0):1284-1286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措施。方法:收集我院近1年来105例急诊PCI患者为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医护操作的关键及护理要点。结果:经PCI治疗105例患者,成功率为95.5%,平均随访1年,2例出现再狭窄,其余患者情况良好,10例再发心绞痛但造影证实为非原发心肌梗死血管病变。结论:AMI患者PCI术的关键是医生的技术水平和护士与医生的默契配合,准确的术前准备、术中熟练的操作技术配合及严密监护、术后的精心护理,都是患者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任援  门芳  尹振美  闫欣  孙文  卢敏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113-2114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为再灌注抢救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心肌梗死发生后最短的时间内使闭塞的冠状动脉再通,心肌得到再灌注,使濒临死亡的心肌得以存活或使坏死范围缩小,确保阻塞血管血液重建、挽救心肌、限制梗死范围、保护心脏功能[1]及改善预后起到重要作用.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支架植入术(percutaneus cornary intevention,PCI)的成功与否以及效果如何,不仅与医生技术经验有关,还与护理人员全程及时的护理有关.现将PCI术护理经验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分析合并非梗死相关动脉(non-IRA)慢性完全阻塞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急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疗效.方法 360例STEMI接受直接PCI患者中,47例至少1支non-IRA慢性阻塞(甲组),另313例无non-IRA阻塞(乙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介入治疗及随访结果.结果 与乙组相比,甲组伴糖尿病患者比率增多(25.5%比14.1%,P=0.043),既往心肌梗死史较多(10.6%比3.2%,P=0.017),PCI时较多应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21.3%比10.9%,P=0.042)、临时起搏(38.3%比21.1%,P=0.009)和心脏电复律(21.3%比6.4%,P<0.01).随访期中(平均42个月),甲组因心力衰竭再次入院率增高(21.3%比10.9%,P=0.042),但两组住院期(6.4%比5.4%)和随访期病死率(4.3%比5.8%)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管合并Non-IRA慢性完全阻塞的STEMI患者病情凶险,但辅助循环和心电支持下直接PCI仍可改善其近期和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患者反刍性沉思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2月-2020年4月收治的76例拟行PCI治疗的A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于出院前1d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评定患者应对方式,并用中文版事件相关反刍性沉思问卷(C-ERRI)评估患者反刍性沉思状况,设计基线资料调查表,询问并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采用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检验分析AMI患者PCI治疗后反刍性沉思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结果 全部76例AMI患者PCI治疗后积极应对评分平均为(19.73±1.08)分,消极应对评分平均为(20.09±1.26)分;经评估,倾向于采取积极应对方式的AMI经PCI患者共37例,占48.68%(37/76),倾向于采取消极应对方式的AMI经PCI患者共39例,占51.32%(39/76),两组一般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6例AMI经PCI患者入侵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为(20.84±1.96)分,目的性反刍性沉思评分为(18.01±1.83)分;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球囊后扩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PCI)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接受PPCI的28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PPCI后是否进行球囊后扩张,将患者分为非后扩张组(n=867)和后扩张组(n=1982).主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冠状动脉无复流预防作用的影响。方法选取北部战区总医院2017年3—8月收治的86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编码信封进行分组,将患者分入A组(冠状动脉内注射生理盐水10.00 ml组,n=40)和B组(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0.75 mg/kg组,n=46)。记录并比较主要终点[靶血管矫正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帧数、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和次要终点[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卒中、支架内血栓及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定义的出血事件)发生率]。结果纳入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78.43±36.62)、(85.10±3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2.5%(29/40)、82.6%(38/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时,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1.43±16.62)、(27.10±15.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30.0%(12/40)、34.8%(16/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包括支架后扩张全部完成)即刻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34.16±19.22)、(20.90±12.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27.5%(11/40)、4.3%(2/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A、B组的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分别为(24.16±22.62)、(17.95±7.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血管矫正TIMI帧数≥40的比例分别为7.5%(3/40)、2.2%(1/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90 min心电图ST段完全回落率分别为85.0%(34/40)、87.0%(40/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组的术后30 d内净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2.5%(5/40)、6.5%(3/4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内注射比伐卢定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接受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的冠状动脉无复流具有较好的预防作用,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PCI)患者整体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对151例行介入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CNP和整体护理两种模式联合的方法,按照CNP的流程框架和护理程序实施围术期护理.结果 护士熟悉患者病情,护理措施落实到位,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和对护理满意度显著提升,缩短了平均住院日.结论 CNP和整体护理两种模式联合应用,结果能达到优势互补,促进护士临床思维的养成,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