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源岗  孙学战  王士斌 《功能材料》2013,44(8):1212-1216
为了结合不同载体的特点从而实现更佳的性能,载体的集成化研究已日益成为研究者关注的热点。为了延长微胶囊的释放时间,构筑了新型的微包纳载体形式并用于大分子药物γ-球蛋白的包埋及释放。所制备的微包纳胶囊表面光洁,球形度较好,胶囊之间无粘连,分散性较好,粒度分布均匀。几丁聚糖分子量、浓度及药物初始浓度对载药量及体外释放影响不一。与单纯微胶囊相比,微包纳胶囊能够显著延长药物的释放时间,从而为该新型载体在大分子药物释放的应用方面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成功开发了一种具有泵送控释特性的新型肠靶向θ型胶囊,用于疏水性药物的可控释放。该胶囊由海藻酸钙-壳聚糖/鱼精蛋白/二氧化硅(ACPSi)复合壳和呈θ形状的两个腔室组成(θ-ACPSi),两个腔室分别封装有药物和助推剂。肠溶性羟丙甲纤维素酞酸醋(HPMCP)微球嵌入到药室的外壳中。θ-ACPSi的外壳在胃部环境中为所封装的药物提供了更好的保护,而在肠道中表现出出色的肠靶向药物释放特性。以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聚丙烯酸(PAA)为助推剂,药室壳层“微通道”的打开和助推室中PAA的溶胀均有助于提高高浓度吲哚美辛的释放速率,保证了吲哚美辛在小肠部位具有恒定的释放速率。在胃中(pH=2.5),只有不到1%的吲哚美辛被释放。然而,当θ-ACPSi胶囊进入小肠(pH=6.8)时,药室外壳中的HPMCP微球因溶解而打开“微通道”,而PAA溶胀以提供泵送动力。结果,超过60%的吲哚美辛在小肠中以恒定速度释放。所制备的θ-ACPSi胶囊为开发响应型泵送控释系统和肠靶向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一种潜在的新型模式。  相似文献   

3.
聚酰胺-聚脲大胶囊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猛进  李波  温树槐  王克  江波 《功能材料》2005,36(11):1746-1749
采用界面聚合的方法制得了壁材为聚酰胺一聚脲,粒径在0.5~2mm之间包囊模型药物的大胶囊,通过改变微球壁材的组成获得不同性能的胶囊。研究了反应物比例,搅拌速度对胶囊平均粒径大小与分布的影响。横向比较了不同组成的胶囊强度。利用乙醇作为萃取剂用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低挥发药物胶囊的液相扩散性能,利用气相紫外分光光度法研究了高挥发药物胶囊的气相释放性能。结果表明实验获得了交联定型囊壁的大粒径缓释胶囊,得到了药物的长效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4.
刘志恩  沈健  卢炽华  陈弯 《声学技术》2020,39(6):715-720
针对某车型进气系统在高转速时的宽频带进气噪声问题,提出了一种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结构。根据传递矩阵法,建立了有流条件下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传递损失计算模型;针对研究车型进气口噪声的频谱特性,采用多种群遗传算法对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结构参数进行优化设计,通过阻抗管台架和实车测试验证了消声器消声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能够有效拓宽降噪频带,消声器传递损失预测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一致,验证了所提出的传递损失计算模型的准确性及优化算法的有效性;在实车进气系统中采用该微穿孔管消声器后,进气噪声在600~1800 Hz中高宽频段以及200~400 Hz低频段均有明显降低,证实了所提出的多腔微穿孔管消声器的实际宽频消声特性。  相似文献   

5.
利用静电纺丝法和溶液法分别制备了具有微纳米纤维结构、串珠结构和较密实结构的聚乳酸/辣椒素复合载药薄膜(分别称为薄膜Ⅰ、薄膜Ⅱ和薄膜Ⅲ)。研究了不同载药量(5%、10%和15%,质量分数)和不同微结构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药物释放研究表明:PLA/Cap复合载药薄膜的微结构和载药量都对药物释放行为有重要的影响。当载药量为5%和10%(质量分数)时,药物释放行为主要受载药薄膜的微结构影响,释放速度由快到慢为:薄膜I、薄膜Ⅱ、薄膜Ⅲ;随着载药量的增加药物释放速度加快,且3种载药薄膜的辣椒素释放速度之间的差别减小。当载药量达15%(质量分数)时,载药量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较微结构的影响更加显著,3种载药薄膜的药物释放行为接近。  相似文献   

6.
艾凡荣  张如华  马葵祥 《功能材料》2012,43(17):2373-2376
利用锂钙硼玻璃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原位转化反应制备表面多孔且具有中空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HA)微球,以溶菌酶为蛋白的药物模型,研究了中空层状结构的羟基磷灰石微球对溶菌酶的吸附及缓释特性,结果显示,中空微球对不同浓度的溶菌酶溶液,具有不同的吸附机理,当溶菌酶溶液的浓度低于0.8mg/mL时,溶菌酶的吸附主要发生在微球的外表面,符合Langmuir模型,释放速率较快,48h内基本释放完全;当溶菌酶溶液的浓度高于0.8mg/mL时,溶菌酶扩散进入微球内部及球壁的微孔中,使得吸附量显著增加,满足Henry吸附模型,溶菌酶的释放周期明显增加,可持续释放800h,微球对蛋白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7.
以生物相容性好且可生物降解的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Alg)、几丁聚糖(Chitosan, Chi)为壁材, 采用静电液滴装置制备了球形度好、表面光洁、分散性好、平均粒径为210 μm的海藻酸钙(Calcium Alginate, Ca-Alg)胶珠, 并以卡培他滨(CAP)为模型药物, 采用一步法和两步法制备了栓塞型载CAP Ca-Alg/Chi微胶囊, 并考察了CAP浓度对微胶囊载药量和药物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 随着CAP浓度的增大, 载药量增大, 包封率却随之减小; 微胶囊在0.5 h内的累积释放量不到20%, 无突释效应; 微胶囊有一定的缓释性能, 有望成为一种栓塞型抗肿瘤药物新剂型。   相似文献   

8.
木质素酚醛基载药微球的制备及缓释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工业碱木质素、苯酚和甲醛为主要壁材,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法制备了木质素酚醛基阿维菌素微球。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仪对微球结构进行表征,着重研究了壁材中木质素含量对微球结构和释放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制得的微球表面形貌呈粗糙球形,粒径在50μm~100μm,分布均匀。木质素含量较高时,微球表面结构较疏松,孔隙较多,释放速度较快。木质素含量约50%时得到的载药微球具有较致密的表面结构,在80%(体积分数)甲醇水溶液中,20 h内的释放率近40%,具有明显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9.
微流控液滴技术是制备单分散性药物载体的理想方法,对精确考察药物的释放行为、释放机理及动力学模型具有重要意义。采用亲水性修饰T型通道产生单分散性吡柔比星聚乳酸液滴,考察了通道性质对液滴生成的影响以及连续相和分散相流速与液滴尺寸的关系,制备了两种粒径的吡柔比星聚乳酸微球并考察了其体外释放行为。结果表明,经修饰的通道可产生稳定均一的液滴,通过调节两相流速可以有效控制液滴和微球的尺寸,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载药量和包封率高,吡柔比星体外释放缓慢且无明显突释,尺寸较大微球的释放速率较慢。  相似文献   

10.
SiO2载药微球由于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生物相容性和无毒无刺激等优点,近年来在医药、化妆品及化工分析等领域受到了普遍关注。对于一定化学组成的载药微球,其微结构对载药稳定性、药物释放行为等都有重要影响,不同微结构的载药微球制备方法也有所不同,根据微球结构和药物在微球中分布的不同,SiO2载药微球可分为基质型、核壳型、多核型和复合型。主要按照载药微球结构的不同,综述了各类微球的制备、药物释放特点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目前,通过调控SiO2载药微球的结构和组成以实现功能的多样性以及药物释放的精确调控是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出粒径主要分布在100~300 μm的载药明胶微球, 分析了交联剂含量、药物含量和转速对载药率和包封率的影响及药物含量和转速对微球粒径的影响。对载药明胶微球与磷酸镁基骨水泥进行复合, 探讨微球降解过程中复合体系孔隙率的变化及其在体外药物释放的规律, 以期获得一种具有药物缓释性能的多孔磷酸镁基复合骨水泥。结果表明, 随着葡萄糖浓度增加, 载药率和包封率先上升再下降; 随着药物含量的增加, 载药率保持上升, 包封率先上升后下降; 随着转速增加, 载药率和包封率均下降。综合分析, 在转速为400 r/min、葡萄糖浓度为0.5 g/mL、药物与明胶质量比为1:2的条件下制备的载药明胶微球载药量较高, 且粒径合适。将复合不同比例该载药微球的磷酸镁基骨水泥浸泡在Tris-HCl缓冲溶液中进行体外药物释放研究, 结果表明: 在释放前期(0~10 h)药物释放速率较快, 之后药物释放明显减缓。7 d后, 微球几乎降解完全, 药物释放率达到60%~89%, 达到了一定的药物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12.
采用壳聚糖作为载体,通过分子结构设计,以叶酸靶向受体改性壳聚糖,然后选择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采用复凝聚法制备新型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通过红外光谱和1 H-NMR核磁共振分析确定了叶酸改性壳聚糖化学结构,并通过扫描电镜、激光粒度分析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紫外光谱等现代仪器和分析方法对载药微球的形貌结构、粒径、包埋率、载药量和体外药物释放特性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药物被成功包埋到叶酸改性后的壳聚糖微球中,包埋率E和载药量L最高可达86.5%和32.7%,载药微球的平均粒径为5.251μm,多分散系数(PDI)为0.056,球形度、分散性良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果显示微球为核壳结构;体外释放实验表明壳聚糖靶向缓释功能高分子载药微球具有持久的缓释作用,24h后载药微球在模拟胃液(pH值=1.2)中释放率为70%,在模拟肠液(pH值=7.4)中释放率为40%,释药速度与释放介质的pH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高分子微胶囊药物释放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高分子材料作为载体的高分子微胶囊和纳米级胶囊药物制剂不仅能控制药物以一定的速度释放 ,而且还可以对生物体的生理指标变化作出相应的反馈 ,因而可以制成靶向药物释放体系。文章较全面地综述了高分子微胶囊药物的制备技术和应用。阐述了高分子微胶囊的粒径、表面积、孔度、药物性能和药含量 ,以及高分子胶囊材料的性能对药物释放行为的影响。并对药物释放机理进行了简单扼要的陈述。  相似文献   

14.
吸气消声器主要用于减弱制冷剂吸入压缩部分时产生的进气噪声。针对目前用于往复式压缩机吸气消声器消声频带窄、中高频消声效果不佳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多腔室组合的消声器,可综合考虑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和流体性能。在Pro/E中建模完成后,将模型导入ANSYS ICEM CFD中划分网格,在声学仿真软件中分别对最初的和新设计后的消声器进行声学仿真。比较两种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新设计的消声器低频消声效果有所降低,中高频消声效果良好,整体消声量提高。最后在Fluent中对消声器的流体性能进行仿真,以压力损失作为衡量流体性能的标准,得出在设计消声器时不能为了提高声学性能设计过多腔室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静压空气轴承拥有清洁、近零摩擦等优点,是一种优秀的运动导向承载部件,但是它在承栽方向上阻尼较小,对外界引起振动和空气轴承本身固有微振动的衰减较慢,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和测量准确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文以小孔节流空气轴承作为研究对象,在其结构中部增设了类似空气弹簧的上下腔室和节流孔,当空气轴承振动时,压力空气在上下腔室之间流动,通过节流孔处的节流效应将振动能量衰减掉.根据这一构想,首先对新结构通过空气弹簧理论进行了初步优化设计,接着对新结构空气轴承和普通空气轴承进行了冲击响应实验,证实了新结构能够很好地起到快速衰减振动的作用,同时对微振动有良好的抑制效果,然后通过模态分析软件MEscope得到了空气轴承的阻尼比系数,发现新结构空气轴承阻尼比系数较普通结构空气轴承阻尼比系数有近一个数量级的提高.另外,还通过实验得到新结构空气轴承可以略微增加轴承的承载能力和刚度.  相似文献   

16.
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具有较大的中空空腔、可控外层介孔结构、大比表面积、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于药物储存与释放、纳米反应器、催化、吸附等领域。对中空介孔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方法进行介绍,综述和评价了模板法、选择性刻蚀法、喷雾干燥法等三类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及其优缺点,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摘要:吸气消声器主要用于减弱制冷剂吸入压缩部分时产生的进气噪声。针对目前用于往复式压缩机吸气消声器消声频带窄,中高频消声效果不佳的特点,设计出一种多腔室组合的消声器,综合考虑消声器的声学性能和流体特性。在Pro/E中建模完成后,导入ANSYS ICEM CFD中划分网格,在声学仿真软件中分别对最初和新设计后的消声器进行声学仿真。比较两种消声器的传递损失,数值仿真结果显示,新设计的消声器低频消声效果有所降低,中高频消声效果良好,整体消声量提高。最后在 Fluent中仿真消声器的流体性能,以压力损失作为衡量流体性能的标准,得出在设计消声器时,不能为了提高声学性能设计过多的腔室。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空羟基磷灰石微球和p H敏感型壳聚糖溶液制备了一种具有良好药物缓释和p H敏感型特性的新型复合药物载体材料。采用组分为19Na2O-17Ca O-64B2O3(wt%)的硼酸盐玻璃在磷酸盐溶液中的原位转化反应制备了多壳层介孔中空HA微球,通过SEM、SEM-EDS、XRD和FTIR等方法对产物微球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球具有多层介孔中空结构,且属于B型碳酸HA。释药结果表明:中空HA微球在释药初期产生了突释现象,包覆壳聚糖后,复合载体的释药量和释药速率显著下降。与此同时,复合药物载体在不同p H的PBS溶液中表现出p H敏感型药物释放特征,利用浓度20 g/L的壳聚糖溶液包覆的复合载体在p H为6.0、7.4和8.5的PBS溶液中的药物累积释放率分别为85.63%、65.85%和71.85%。  相似文献   

19.
壳聚糖/改性凹土复合树脂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辉霞  张娟  吴洁 《功能材料》2013,44(3):388-392
以壳聚糖和改性凹土为原料,采用氢氧化钠固化,戊二醛交联的方法制备了壳聚糖/改性凹土复合树脂微球,分别采用FT-IR和TG对树脂进行结构表征。以阿司匹林为模型药物,考察了树脂的缓释性能,并对最优条件下树脂释放药物的曲线进行了动力学模型拟合。研究结果表明,CS/O-ATP树脂的吸附性能和缓释性能最佳,当戊二醛的加入量为6mL时,其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12.2%和39.88%,且缓释效果较好。CS/O-ATP树脂的药物释放规律复合Higuchi方程,表明该树脂可以作为长效药物的缓释载体。  相似文献   

20.
在Span80与植物油形成的反相胶束体系中,通过戊二醛交联制备出壳聚糖水凝胶微球(CHM)。采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等方法对CHM结构及粒子形态进行了研究。同时对CHM的溶胀度及其对模型药物双氯灭痛的体外释放行为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CHM具有较好的控制药物释放的作用。交联程度对微球粒径、溶胀度及药物释放性能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