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煜  钱书兵等 《现代免疫学》2001,21(3):144-147,153
为了协同表达MHCⅡ类分子的两个链α和β,利用脑心肌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内核糖体进入位点,构建了含MHCⅡ类分子α和β链及选择标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三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包装细胞包装成重组逆转录病毒后,感染NIH3T3、MM45T,Li、COS7细胞,经PCR、RT-PCR,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术在多水平上证实了链和β链的基因表达和MHCⅡ类分子的正确组装。  相似文献   

2.
为了协同表达MHCⅡ类分子的两个链α和β,利用脑心肌炎病毒和脊髓灰质炎病毒的内核糖体进入位点,构建了含MHCⅡ类分子α和β链及选择标记新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的三顺反子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包装细胞包装成重组逆转录病毒后,感染NIH3T3、MM45T.Li、COS7细胞,经PCR、BT-PCR、Southern印迹、Northern印迹及流式细胞术在多水平上证实了α链和β链的基因表达和MHCⅡ类分子的正确组装.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IB)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包装细胞系.方法:质粒pet32-CIB经EcoR I和Xho I双酶切后亚克隆至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构建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PCR及双酶切鉴定后,通过脂质体转染导入包装细胞pA317,G418稳定筛选后获得抗性克隆,NIH3T3细胞进行逆转录病毒颗粒谪度测定.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pLXSN-CIB质粒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序列一致,经PCR及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大约574 bp的基因片段,且正确插入pLXSN-CIB载体中;建立了pA317-CIB包装细胞系,采用NIH3T3细胞测定病毒滴度为6.81 ×105 CFU/mL.结论:pLXSN-CIB结构正确,成功构建了CIB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并建立了pLXSN-CIB包装细胞系.  相似文献   

4.
小鼠IL-23基因的克隆和在逆转录病毒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肿瘤组织 (含有活化的淋巴细胞 )提取总RNA ,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 )获得小鼠IL 2 3cDNA。经DNA测序分析 ,证实该片段与GeneBank记载的IL 2 3cDNA序列一致。将该目的基因插入LXSN逆转录病毒载体 ,并转染大肠杆菌DH5α中扩增 ,再感染 ψ2 (ecotropic )和PA317(amphotropic )两种包装细胞 ,经G4 18筛选后获得表达IL 2 3分子的PA317阳性细胞克隆。通过用PCR、RT PCR及Northernblot技术检测目的基因表达 ,结果表明 ,成功地将鼠IL 2 3cDNA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两种包装细胞产生了高表达IL 2 3的PA317细胞克隆。该克隆细胞产生的逆转录病毒可进一步用于转染肿瘤细胞 ,为制备肿瘤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人4IgB7-H3-Fc融合蛋白的表达及其生物学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人4IgB7-H3-Fc融合蛋白,研究其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采用PCR技术分别从pMD18-T/4IgB7-H3和pMD18-T/hIgG1(Fc)重组载体中扩增出人4IgB7-H3胞外段基因和人IgG1重链Fc恒定区基因,通过RT-PCR技术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Term,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经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收集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293T细胞的培养上清反复感染L929细胞,利用Zeocin筛选获得能稳定分泌4IgB7-H3-Fc融合蛋白的基因转染细胞。基因转染细胞经无血清培养后,收集的上清用Dot blot检测,超滤浓缩并经Protein G柱纯化,再用SDS-PAGE、Western blot鉴定。以4IgB7-H3-Fc蛋白检测活化T细胞表面未知受体的表达,通过MTT方法分析4IgB7-H3-Fc融合蛋白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结果显示,成功地构建了pEGZ-Term/4IgB7-H3-Fc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转染包装细胞293T后,筛选获得能稳定分泌4IgB7-H3-Fc蛋白的L929基因转染细胞株;纯化后的4IgB7-H3-Fc蛋白能够与活化T细胞表面结合,并对T细胞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为探讨人4IgB7-H3-Fc融合蛋白对T细胞的共刺激作用和寻找其未知受体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小鼠MAGE-3抗原来源的MHCII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用计算机模拟设计,从MAGE-3中选取得分最高的5个候选表位。根据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对肿瘤细胞的特异性识别及释放细胞因子能力评价多肽的免疫原性及免疫反应性。结果DC负载MAGE-322-36能够强效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DC负载MAGE-322-36诱导的T细胞以MHCII类分子限制性方式、特异性识别表达MAGE-3抗原的肿瘤细胞。DC负载MAGE-322-36诱导的T细胞群主要为CD4+Th1细胞,同时天然免疫系统中的NK、NKT、γ/δT细胞也得到活化。从小鼠MAGE-3抗原中筛选出MHCII类分子限制性多肽表位MAGE-322-36。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利用CIITA (MHCclassIItransactivator)基因反义RNA抑制MHCII类分子表达的可能性 ,为CIITA的应用研究奠定基础。利用RT PCR扩增能与CIITAcDNA第 95至 5 0 0bp互补的片段 ,并构建成pcDNA3/CIITAa 重组质粒 ,脂质体转染法将其转入人HeLa/Raji细胞和猪PIEC/L2 3细胞 ,流式细胞术动态检测反义RNA对人 /猪MHCII类分子的抑制率和抑制程度。结果显示HeLa、Raji、PIEC和L2 3四种细胞MHCII类分子受抑制率分别为 4 6 7% ( 7/ 15 ) ,4 0 % ( 6 / 15 ) ,4 6 7% ( 7/ 15 )和33 3% ( 5 / 15 )。典型受抑克隆细胞MHCII类分子受抑程度高达 85 % ,反义RNA对MHCII类分子的抑制时间持续 35~ 5 0d。CIITA反义RNA能有效抑制人 /猪MHCII类分子的表达 ,它在自身免疫和移植免疫中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两种类型人干细胞因子在NIH3T3细胞中稳定表达,并研究它们对白血病细胞的作用.方法 用DNA重组技术构建并鉴定可溶型及膜结合型干细胞因子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MSCV-PGK-GFP-sSCF、MSCV-PGK-GFP-mSCF,与空载体对照MSCV-PGK-GFP分别转染Phoenix细胞包装病毒,并感染NIH3T3细胞,流式分选术获得3种阳性细胞,CCK8法分别检测与其共培养的K562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了sSCF、mSCF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经Phoenix包装的重组及对照逆转录病毒成功感染NIH3T3细胞,获得了稳定表达细胞株NIH3T3-S、NIH3T3-M和对照细胞株NIH3T3-V.共培养中NIH3T3-S、NIH3T3-M均可促进K562细胞的增殖,且在低血清条件下,NIH3T3-M的作用高于NIH3T3-S.结论 可溶性及膜结合SCF分别通过旁分泌和并置性作用促进白血病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9.
背景:慢病毒载体是一个能够在原代培养的人树突状细胞中进行RNA干扰的有效工具,但目前国内对RNA干扰技术应用于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的研究却少有报道。目的:拟构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RNA干扰慢病毒载体,为调控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表达水平提供有利的工具。方法:根据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基因的mRNA序列选择4条靶序列,设计合成靶序列的Oligo DNA,退火形成双链DNA,与经AgeⅠ和EcoRⅠ双酶切后的pGCSIL-GFP载体连接产生DC-SIGN慢病毒载体,采用PCR及测序鉴定,应用Westernblot技术外源性筛选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用慢病毒包装系统pGCSIL-GFP、pHelper1.0和pHelper2.0共转染包装293T细胞,包装产生慢病毒,以系列稀释法测定病毒滴度。结果与结论:PCR扩增和测序结果显示,人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核苷酸链序列插入正确,外源性筛选确定两条干扰效率高的有效靶序列。利用筛选确定的有效靶序列,包装产生慢病毒,其浓缩病毒悬液的滴度为1×109TU/mL。证实实验成功构建了DC-SIGN基因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构建含有人B7-H4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获得稳定表达B7-H4基因的1929细胞并初步研究其对T细胞的共信号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从含人B7-H4基因的cDNA序列FLJ22418中,采用PCR扩增出B7-H4全长基因,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HA-Term,与辅助病毒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其培养上清感染1929细胞72h后,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B7-H4蛋白的L929细胞株;采用免疫荧光标记和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分子的表达、^3H-TdR掺入检测细胞增殖以及ELISA测定细胞因子的水平。结果构建了含人B7-H4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和获得含有B7-H4基因的重组病毒,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B7-H4蛋白的I_929转基因细胞;该转基因细胞对T细胞体外具有抑制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分泌的作用。结论构建了稳定表达人B7-H4蛋白的细胞株,B7-H4分子在体外通过抑制T细胞分泌IL-2和促进其凋亡作用可显著地下调T细胞功能的效应。  相似文献   

11.
为了增强逆转录病毒构建体对靶细胞的转染能力 ,本实验使用 Wizard TMDNA纯化系统对构建成功的三种反义 c- myc逆转录病毒表达载体进行了纯化 ,并经脂质体介导包装 PA317细胞 ,使用 NIH 3T3细胞测定了 PA317抗性细胞克隆的病毒滴度 ,用 neo基因 PCR扩增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情况。结果显示纯化后的DNA达到了真核细胞转染的要求 ,但其包装滴度的高低还受靶细胞生长状态、 PA317抽样量的高度影响 ,而neo基因 PCR检测是一种敏感、经济和可靠的基因整合检测法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放射损伤小鼠IL-3基因治疗可能性,本文作者将小鼠IL-3cDNA亚克隆到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上。将重组的逆转录病毒载体用电穿孔法和磷酸钙共沉淀法转染双向包装细胞系PA317,经新霉素类抗菌素G418选择,得到了多个产病毒细胞克隆。用含有复制缺陷病毒的产病毒细胞培养上清转化NIH3T3细胞,得到了数个自发分泌IL-3的克隆。在去掉G418,传代15代,约2个月后,这些克隆分泌IL-3的能力没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建立稳定表达CIITA基因的人卵巢癌细胞株HO CIITA ,分析转染CIITA基因对T细胞体外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影响。以CIITA基因逆转录病毒 (pLXSN/CIITA )转染并筛选获得HO CIITA。用FACS和RT PCR分析HLA以及抗原加工递呈基因表达水平。以磁珠法分离得到正常人外周血CD4 +/CD8+T细胞 ,分别进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细胞因子测定 (ELISA和RT PCR )。结果显示 ,转染CIITA基因后 ,使HO细胞HLAII类分子和LMP7基因表达增高 ,而Ii基因表达由阳性转为阴性 ,未检测到TAP1表达 ;HO和HO CIITA细胞刺激CD4 +T细胞分泌IL 4含量两者有显著差异。刺激 4 8h后达到顶峰 ,前者分泌量约为后者的 1/2 ,但分泌IFN γ无差异 ,RT PCR与ELISA两种测定结果一致。表明转染CIITA基因可增加肿瘤细胞表面MHCII类分子的表达 ,该作用与IFN γ具有协同效应 ;并能诱导CD4 +T细胞表达IL 4。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HBV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T细胞受体(TCR)转基因表达,初步观察其结合活性.方法 从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诱导、分选、克隆和扩增HBV抗原特异性CTL;提取细胞RNA,用RT-PCR、5'-RACE和OVER-LAP PCR等方法获取TCR的α和β链编码基因;构建TCR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特异性TCR分别在人Jurkat T细胞和HLA-A2阳性健康人CD8 T淋巴细胞上表达.结果 从1例HLA-A2阳性急性乙肝患者样本中分别获得了2组TCR Vα、Vβ配对,分别命名为α21β13、α15β13,包装的重组逆转录病毒滴度为(1.5 ~5.0)×105 IU/mL,用针对目标TCR的特异性Vβ链抗体(抗Vβ13 TCR-PE)和HLA-A2限制性表位特异性五聚体(pentamer)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重组TCR在T细胞表面获得表达:其中在Jurkat细胞上转入的Vβ13链表达细胞占1.06% ~2.25%,在HLA-A2阳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阳性细胞分别占到1.03% ~2.06%和1.05% ~1.12%,在HLA-A2阴性健康人T细胞上Vβ13阳性细胞和pentamer 阳性细胞均低于0.05%.结论 通过逆转录病毒介导可以使HBV特异性CTL TCR获得转基因表达,具有结合HLA-A2限制性表位的活性.  相似文献   

15.
<正> T细胞对特异性抗原的识别受自身MHC的约束,T杀伤细胞(CTL)主要识别Ⅰ类分子,T辅助细胞(T_H)识别Ⅱ类分子。T细胞对抗原及MHC的特异识别与其表面的α和β链组成的受体有关。此受体与T_3多肽(所有类型T细胞均相同)形成复合体。T细胞表面的T_4分子及T_8分子分别与Ⅱ类和Ⅰ类分子相连。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含HBVC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以用于慢性乙型肝炎的免疫治疗。方法 用PCR法扩增HBV的C基因片段 ,定向插入逆转录病毒质粒载体pLXSN中 ,重组质粒用脂质体转染包装细胞PT67,G418筛选抗性细胞 ,用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的重组病毒感染NIH3T3、EL4和鼠骨髓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C) ,用PCR检测目的基因的插入 ,用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基因修饰的DC免疫C57BL 6鼠观察其诱导细胞免疫的能力。结果 含HBVC基因重组质粒载体经PCR、酶切和序列分析鉴定为阳性 ,转染PT67后经G418筛选获得抗性细胞 ,抗性细胞培养上清液中含有重组逆转录病毒 ,病毒效价达 3× 10 5CFU ml,感染NIH3T3和EL4细胞后PCR鉴定含目的基因 ,间接免疫荧光、流式细胞仪鉴定有HBcAg表达 ,基因修饰后的DC免疫C57BL 6鼠能诱导特异性CTL应答。结论 构建的HBVC基因重组逆转录病毒可将目的基因转移至真核细胞并得到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7.
转染人OX40L细胞株的构建及其对T细胞共刺激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了构建稳定表达人OX4 0L基因的L92 9细胞株 ,初步研究OX4 0L信号通路对T细胞的共刺激效应。TRIzol一步法抽提人成熟DC总RNA ,RT PCR扩增出OX4 0L基因 ,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 Term ,与辅助病毒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 2 93T ,用其培养上清感染L92 9细胞 72h后 ,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OX4 0L分子的L92 9细胞株 ;采用3 H TdR掺入实验、细胞凋亡、细胞周期等方法研究OX4 0L信号对T细胞体外培养的共刺激作用。结果显示 ,成功地构建了含OX4 0L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 ;经转染包装细胞 2 93T后 ,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OX4 0L蛋白的L92 9转基因细胞 ;OX4 0L转基因细胞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具有促增殖、活化和抗凋亡的作用 ;同时 ,OX4 0 /OX4 0L信号与CD2 8/B7信号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B7 H3是新近发现的B7家族新成员。为探讨其体外生物学功能及单克隆抗体的研制构建了B7 H3基因转染细胞。利用PCR的方法扩增出B7 H3基因 ,继而插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GEZ Term ,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与两个辅助病毒载体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 2 93T ,经用含有完整病毒颗粒的 2 93T细胞的培养上清感染L92 9细胞 ,Zeocin筛选获得B7 H3的基因转染细胞。RT PCR、Westernblot和流式细胞仪表型分析等方法鉴定表明 ,B7 H3/L92 9基因转染细胞能稳定表达人B7 H3蛋白。继而基因转染细胞对T细胞体外培养试验显示该基因转染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可抑制其体外增殖。ELISA法分析表明该基因转染细胞抑制活化T细胞IFN γ及IL 10的分泌。CD2 8信号可以逆转B7 H3对活化T细胞的抑制效应。综上结果证实 ,B7 H3对体外活化的T细胞具有负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重组大鼠ΔNΔC/VEGF-C/Cys152Ser(ddVEGF-C)逆转录病毒载体,建立稳定表达ddVEGF-C的PT67包装细胞株,并验证其表达。方法:利用PCR从pSecTag-ddVEGF-C中获取大鼠ddVEGF-C基因,克隆到pLPCX逆转录病毒载体,经PCR、双酶切和测序验证,转染PT67包装细胞,嘌呤霉素筛选出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包装细胞株,用反转录PCR(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在RAW 264.7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构建的pLPCX-ddVEGF-C逆转录病毒载体经双酶切和PCR鉴定正确,测序结果与ddVEGF-C序列一致,病毒滴度为2×107CFU/mL,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提示重组病毒感染RAW264.7细胞能正确表达ddVEGF-C。结论:成功构建了pLPCX-ddVEGF-C逆转录病毒载体,并建立了稳定表达ddVEGF-C的PT67包装细胞株,为以VEGF-C基础的实验研究提供了新工具。  相似文献   

20.
目的:构建稳定表达人CXCR4基因的L929细胞株,分析CXCR4分子对转基因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TRIzol一步法抽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总RNA,RTPCR扩增出CXCR4基因,双酶切装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EGZTerm,与辅助病毒载体用脂质体法共转染包装细胞293T,用其培养上清感染L929细胞72h后,经Zeocin筛选出稳定表达CXCR4分子的L929细胞株;利用微孔隔离小室检测转人CXCR4基因的L929细胞在SDF-1α作用下的迁移能力。结果:构建含CXCR4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转染包装细胞293T后,筛选获得能稳定高表达人CXCR4蛋白的L929转基因细胞,转入人CXCR4基因的L929细胞在SDF-1α作用下介导迁移。结论:成功构建转染人CXCR4细胞株,为肿瘤迁移模型的研究和鼠抗人CXCR4 mAb的制备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