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含量,以探讨病毒定量、肝脏炎症病变程度及是否存在HBeAg等因素与细胞因子生成量之间的关系.取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分别加人特异性刺激剂rHBcAg和非特异刺激剂PHA,培养72 h后收集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0和IFN-γ.结果表明rHBeAg 刺激CHB患者生成的IFN-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L-10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病毒量明显影响IFN-γ和IL-10的产主,IL-10的生成在高病毒量组较高,而IFN-γ与此相反.按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分组发现,G4、G3组IL-10明显低于G1、G2组,但rHBcAg刺激产生的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HBeAg(+)组较HBeAg(-)组生成的IL-10高,而IFN-γ低.高病毒量、HBeAg抑制CHB患者IFN-γ生成,而IL-10的生成相对增加,肝功能损害程度与IL-10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检测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中IFN-γ、IL-10含量,以探讨病毒定量、肝脏炎症病变程度及是否存在HBeAg等因素与细胞因子生成量之间的关系.取CHB患者和健康对照者PBMC,分别加人特异性刺激剂rHBcAg和非特异刺激剂PHA,培养72 h后收集上清,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IL-10和IFN-γ.结果表明rHBeAg 刺激CHB患者生成的IFN-γ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IL-10较正常对照组高(P<0.01).病毒量明显影响IFN-γ和IL-10的产主,IL-10的生成在高病毒量组较高,而IFN-γ与此相反.按肝脏炎症活动程度分组发现,G4、G3组IL-10明显低于G1、G2组,但rHBcAg刺激产生的IFN-γ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HBeAg(+)组较HBeAg(-)组生成的IL-10高,而IFN-γ低.高病毒量、HBeAg抑制CHB患者IFN-γ生成,而IL-10的生成相对增加,肝功能损害程度与IL-10明显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为观察IL 12对不同临床分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影响。本实验分离 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轻、中、重度 )PBMC ,分别与植物血凝素 (PHA ) (10 0 μg/ml)、HBcAg (1μg/ml)、HBeAg (1μg/ml)单独或联合IL 12 (10ng/ml)体外培养 4 8h ,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FN γ、IL 10水平。 2 0例健康人群做对照。结果发现IL 12对PHA、HBcAg/HBeAg诱导健康人群PBMC产生Th1/Th2类细胞因子无协同效应 ,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FN γ有显著协同增殖效应 ,慢性中度患者最为突出。同HBeAg联合诱导 ,不但显著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MC产生IFN γ ,还抑制IL 10的产生。提示IL 12可增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IFN γ水平增高 ,但不同临床分型患者其增殖效应的强度不同 ;IL 12可促进HBeAg诱导的Th2型优势表达向Th1型优势表达转换  相似文献   

4.
肺癌患者Th1/Th2状态及川芎嗪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采用RT PCR方法 ,以IFN γ和IL 2代表Th1型细胞因子 ,IL 4、IL 6、IL 10代表Th2型细胞因子 ,分别检测 3种肺癌细胞株 (鳞、腺、小细胞肺癌 )以及荷瘤机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Th1/Th2状态 ,并观察中药川芎嗪 (Tetram ethlpyrazine ,TTMP )的作用。结果显示 3种肺癌细胞株IFN γ和IL 2均无表达 ,而IL 4、IL 6、IL 10均表达 ;经川芎嗪培育后 ,3种肺癌细胞株均出现IFN γ的表达 ,而IL 4、IL 6的表达被抑制 ,小细胞肺癌株同时表达IL 2。肺癌患者PBMC中IL 4、IL 6和IL 10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而IL 2无 1例表达 (0 / 2 3) ,IFN γ仅 1例表达 (1/ 2 3) ;与川芎嗪培养后 (两种浓度 ) ,肺癌患者IL 2 ,IFN γ的表达率明显提高 ;Th2型因子表达的优势状态较未加药组出现明显逆转。表明川芎嗪可促进肺癌细胞株和肺癌患者PBMC的Th2优势状态向Th1方向逆转  相似文献   

5.
SLE患者外周血IFN-γ及IL-4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利用实时监测定量PCR技术检测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 ,从mRNA水平探讨IFN γ、IL 4mRNA的变化。对初诊SLE患者外周血IFN γ、IL 4的mRNA表达进行检测 ,并同时使用LPS及PHA作刺激剂研究其对SLE患者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是PHA刺激后 ,正常组IFN γ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SLE组 (P =0 0 2 4 ) ;LPS对正常对照的IFN γ和IL 4的mRNA表达均能明显上调 ,但SLE患者仅表现为IFN γ升高 ,IL 4升高不明显 ;未刺激组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的比较结果显示IFN γ的表达及IFN γ/IL 4有明显降低 (P =0 0 14 ,P =0 0 33)。故SLE患者与正常对照相比 ,IFN γmRNA的表达下降 ,同时SLE患者的IFN γ、IL 4mRNA表达对LPS及PHA的反应下降。由于不同的患者受累系统不同 ,临床表现不一 ,可能T细胞的异常并不相同 ,其免疫系统紊乱的机制也不一致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 (UHA )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5例正常非妊娠妇女、 35例UHA患者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前后经滋养细胞抗原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培养上清液中IL 2、IFN γ、IL 4、IL 10的水平。结果发现 :(1)在最佳诱导时间下 ,UHA组治疗前PBMC产生IL 2、IFN 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IL 4、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UHA组治疗后PBMC产生IL 2、IFN γ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 (P <0 0 5 ) ,IL 4、IL 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 0 5 )。UHA组治疗后PBMC产生各细胞因子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 ;(2 )UHA组 35例患者主动免疫治疗后半年内 2 8例妊娠 ,其中 9例又出现自然流产。 9例自然流产者治疗后IL 2、IFN γ水平未明显下降 ,IL 10水平未明显上升。 19例妊娠成功者治疗后IL 2、IFN γ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5 ) ,IL 4、IL 10水平明显上升 (P <0 0 5 )。以上结果表明UHA患者对滋养细胞抗原产生以Th1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 ,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 ,主动免疫治疗有助于上调Th2型细胞因子及下调Th1型细胞因子 ,利于UHA患者妊娠成功。  相似文献   

7.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对角质形成细胞 (KC)增殖的作用 ,为有效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并扩增银屑病患者皮损淋巴细胞和外周血淋巴细胞 (PBMC) ,以正常人PBMC作对照 ,与正常人KC混合培养后经MTT法检测混合培养液中的活细胞量 ,并对混合培养 48h的培养上清液进行IL 2、IL 4和IFN γ含量检测 ,经统计学处理 ,分析组间差异。结果 :银屑病患者皮损淋巴细胞及PBMC均可明显刺激KC增殖 ,其OD 5 5 0nm均值分别为 0 896± 0 110和 0 75 8± 0 0 96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能显著刺激KC的增殖 ,尤以皮损处淋巴细胞为甚。雷公藤多甙可抑制淋巴细胞刺激KC增殖作用。银屑病患者皮损淋巴细胞与KC混合培养细胞上清液 ,IL 2和IFN γ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而IL 4明显低于对照组 ,IL 2和IFN γ的浓度均远高于IL 4的浓度。加入雷公藤多甙组IL 2、IFN γ和IL 4的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结论 :银屑病患者淋巴细胞 (主要是Th1型细胞 )在刺激KC的增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细胞模型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银屑病的发病机制途径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IFN γ在不同病理类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 )肾损伤中的作用 ,采用ELISA法检测 32例不同病理类型PNS患者PBMC培养上清IFN γ的水平 ,应用德国KONTRONIBAS 2 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MsPGN )的系膜扩张程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MsPGN组PBMC培养上清IFN γ水平显著高于非增生性肾炎 (非PGN )组和正常对照组 ,而非PGN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 ;直线相关分析发现 ,上清IFN γ水平与MsPGN患者尿FDP浓度呈正相关 ,而与系膜扩张程度呈负相关 ,与肾功能、 2 4h尿蛋白排泄量 (2 4hUPQ )无关。提示IFN γ参与增生性肾炎 (PGN )免疫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结核杆菌相对分子质量 (Mr)为 30× 10 3的主要分泌蛋白 (BCG30 ,也称Ag85B)对尘螨变应原过敏所致的哮喘等变应性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分泌TH1、TH2细胞因子的调控作用。方法 常规分离 2 7例尘螨过敏的变应性患者 (A) ,其中 18例哮喘患者 (A1)、9例变应性鼻炎或皮炎患者 (A2 )和 13例正常人 (B)的PBMC ,在离体与螨变应原、BCG30单独或复合共培养 ,ELISA法测定培养上清IL 5、IFN γ的水平。结果 A、A1、A2、B 4组无刺激状态下的IL 5、IFN γ水平无差异 (P >0 .0 5 )。尘螨变应原刺激可显著促进A、A1、A2 3组PBMC分泌IL 5 ,P均 <0 .0 5 ,同时 ,A组的IFN γ水平自身比较亦明显增高 (73.5 8pg ml± 30 .2 3pg mlvs 30 .71pg ml± 18.87pg ml,P <0 .0 5 )。将尘螨变应原与BCG30和PBMC进行复合培养 ,并与单独尘螨变应原刺激组比较 ,其IFN γ水平在A组 (92 .89pg ml± 2 9.0 7pg mlvs 73.5 8pg ml± 30 .2 3pg ml)和A1组 (87.6 0pg ml± 36 .4 5pg mlvs 5 8.75pg ml± 7.84pg ml)均较后者为高 (P均 <0 .0 5 ) ,且A组的IFN γ IL 5的比值较单独尘螨变应原刺激组显著增高 (5 .0 3± 1.36vs 4 .2 0± 1.6 4 ,P <0 .0 5 ) ,而A1组其比值亦有增高趋势 (P =0 .0 7)。正常人中各刺激组间所有指标均  相似文献   

10.
体外筛选对猪具有免疫刺激活性的CpG ODN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设计并筛选对猪具有最佳免疫刺激活性的CpGODN。文献报道 ,设计并合成了 38条CpGODN。用猪PBMC体外增殖实验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 )掺入法测定刺激指数 ,用SPSS软件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PBMC培养上清中的IFN γ和IL 2的量 ,来评价CpGODN对猪的免疫学作用。结果表明 ,多数CpGODN能够刺激猪PBMC的增殖 ,并促进其分泌IFN γ ,但IL 2分泌的量均未显著增加。其中 ,含有三个GTCGTT基序ODN 2 0 0 6刺激猪PBMC增殖的作用最强 ,刺激指数达 6 2 ,但仅能诱生低水平的IFN γ ;具有磷酸二酯键 /硫代磷酸二酯键混合骨架及 3’端polyG尾的ODND1 9具有中等程度的促猪PBMC增殖的作用 ,刺激指数为 4 2 ,但诱导PBMC分泌IFN γ比阴性对照增加了 5倍。ODND1 9和ODN 2 0 0 6对猪具有不同的免疫学效应 ,这为进一步研究适用于不同病原体的猪用疫苗佐剂提供了实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IFN-γ受体Ig融合蛋白对ConA诱导小鼠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γ 干扰素受体免疫球蛋白融合蛋白 (IFN γR Ig )对ConA诱导的小鼠细胞免疫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在Balb/c小鼠体内一次性静脉注射ConA 2 0mg/kg诱导细胞免疫性肝损伤模型 ,分别于模型建立前后不同时间腹腔注射 10mg/kgIFN γR Ig,观察该融合蛋白对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 (GPT )水平 ,细胞因子IFN γ、TNF α和IL 10分泌以及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IFN γR Ig预防给药明显改善肝脏损伤的组织学和血清学变化 ,降低GPT水平 ,减少肝脏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同时与模型对照小鼠相比血清IFN γ水平下降 ,TNF α分泌合成减少 ,IL 10水平明显增加。而IFN γR Ig通过早期结合并阻断内源性IFN γ ,提高IL 10的抗炎作用 ,减轻炎症细胞对肝脏的侵袭及IFN γ、TNF α的肝细胞破坏作用 ,保护免疫性肝损伤。  相似文献   

12.
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患者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检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了解不明原因习惯性流产 (UHA)患者对滋养细胞抗原刺激产生Th1、Th2型细胞因子的水平 ,探讨其在UH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 5 4例UHA患者 ,35例为未妊娠者 ,为UHA未孕组 ,19例为有UHA病史 ,现在确定妊娠并难免流产者 ,为UHA难免流产组。分别选取 15例正常未孕妇女及正常妊娠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未孕各组经滋养细胞抗原刺激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及妊娠各组PBMC与蜕膜单个核细胞 (DMC)培养上清液中IL 2、IFN γ、IL 4、IL 10的水平。结果 :①在最佳诱导时间下 ,UHA未孕组PBMC产生IL 2、IFN γ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未孕组 (P均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未孕组 (P均 <0 0 5 )。②UHA难免流产组PBMC及DMC产生的IL 2、IFN γ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 (P均 <0 0 5 ) ,而IL 4、IL 10水平则明显低于正常妊娠组 ,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5 )。两组PBMC产生的各细胞因子水平均低于同组DMC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UHA患者对滋养细胞抗原产生以Th1型反应为主的免疫应答 ,产生大量Th1型细胞因子 ,导致妊娠丢失。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在IL 3、TNF α、IFN γ、佛波酯 (PMA )等刺激剂诱导下释放超氧离子 (O2 )的能力 ,我们采用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抑制细胞色素C还原法检测嗜酸粒细胞产生O2 的量 ,结果发现 :(1)一定浓度的IL 3、PMA、TNF α能诱导嗜酸粒细胞释放大量的O2 ,与空白对照有显著性差异 ,而且以PMA的诱导能力最强 ;(2 )IFN γ的刺激量高达 10 0 0u/ml时 ,也不能有效促进嗜酸粒细胞释放O2 ,与空白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3)健康献血者与哮喘等变应性疾病患者的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在相同的刺激剂诱导下释放的O2 量无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说明 :IL 3、PMA和TNF α是嗜酸粒细胞产生O2 的强有力的诱导剂 ,而IFN γ则无此作用 ,从而提示应用IL 3、PMA和TNF α的拮抗剂有可能抑制嗜酸粒细胞释放O2 。  相似文献   

14.
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患儿IL4/IFNγ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Th1/Th2类细胞因子 (CK )在呼吸道合胞病毒毛细支气管炎 (RSV毛支 )发病中的作用 ,本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对 2 0例RSV毛支患儿和 15例健康婴幼儿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植物血凝素 (PHA )刺激培养后 ,测定上清液中某些细胞因子 ,并同时检测患儿血浆总IgE水平。实验结果表明 :(1)经PHA刺激培养后 ,RSV毛支组上清液中IL 4,IFN γ水平及IL 4/IFN γ比值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0 0 5、 0 0 1)。RSV毛支组血浆总IgE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1) ;(2 )相关分析 :培养上清液中IL 4水平 ,IL 4/IFN γ比值与血浆总IgE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 ,IFN γ与IgE间呈显著负相关。此外IL 4与IFN γ间呈显著负相关。结果提示 ,RSV毛支患儿存在Th1/Th2功能紊乱 ,主要表现为Th2细胞功能亢进 ;IL 4、IFN γ参与了RSV感染时的免疫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青霉素类过敏反应和细胞因子IL 4、IFN γ的关系。方法 :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 1 4例青霉素G(PG)过敏病人 (速发型、迟发型过敏病人 7例 )和 1 1例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经青霉素G刺激后IL 4、IFN γmRNA的表达。结果 :速发型青霉素过敏反应组有 4例 ,迟发型青霉素过敏反应组、正常对照组各有 1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IL 4mRNA有表达 ;速发型过敏反应组有 6例 ,迟发型过敏反应组有 2例 ,正常对照组有 1例淋巴细胞内有IFN γmRNA表达。速发型过敏反应组IFN γ表达明显高于迟发型过敏反应组、正常对…  相似文献   

16.
SARS康复者特异性细胞免疫和免疫记忆T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观察完全康复期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外周血针对SARS冠状病毒(SARS CoV)S抗原多肽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方法 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混合S抗原多肽刺激后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和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ELISPOT)检测 ,分析完全康复期SARS患者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应答反应。结果 当SARS CoV的S抗原混合多肽刺激后 ,只有SARS康复期患者的PBMC分泌大量的IFN γ。同时 ,IFN γ产生细胞的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 (P <0 .0 5)。此外 ,当用多克隆刺激剂 (PMA +ionomycin)刺激后 ,正常人和康复期SARS患者的PBMC产生等量的IFN γ及IFN γ产生细胞 ,两者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SRAS CoV不仅能诱导中和抗体的产生 ,而且还可诱导抗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反应 ,并可在体内长期维持免疫记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Th源细胞因子和CD86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CD86mAb治疗哮喘的临床潜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 2 8例 ,男 18例 ,女 10例 ,年龄 1岁~ 8 0 8岁 ,平均年龄 (4 83± 1 99)岁 ;对照组 15例 ,男 7例 ,女 8例 ,年龄 3 2 5岁~ 10岁 ,平均年龄 (6 6 3± 1 91)岁。ELISA检测PHA刺激并用小鼠抗人CD86mAb干预PBMC(peripheralbloodmononuclearcell,PBMC)后其培养上清IL 4、IL 13、IFN γ水平。结果 :小鼠抗人CD86mAb(5× 10 - 3μg ml)干预PBMC后 ,正常组和哮喘组IL 4、IL 13和IFN γ水平均降低 ,与相应小鼠IgG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而哮喘组IL 4和IL 13降低更明显。结论 :CD86mAb的阻断是非特异性的 ,即对Th1和Th2细胞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对Th2细胞的抑制作用尤甚 ,说明CD86信号传导在哮喘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PBMC细胞因子的分泌水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检测丙型肝炎病毒 (HCV)感染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体外培养后 ,培养上清中细胞因子分泌的水平 ,以反映HCV患者体内的免疫状况。方法 :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的细胞因子 (IL 2、IL 4、IL 10、IL 12、TNF γ、TNF α)采用ELISA进行检测。结果 :(1)HCV感染患者的PBMC培养 72h后 ,细胞因子检测结果表明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 ,HCV患者PBMC培养上清中TNF γ、IL 10和TNF α的水平明显升高 ,而没有检测到IL 2、IL 4、和IL 12的分泌产物。 (2 )轻、中度慢性肝炎 ,以及代偿期、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间细胞因子的水平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1)HCV感染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分泌倾向于Th2型细胞因子占优势。 (2 )HCV感染患者PBMC分泌IL 2水平的降低可能是HCV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皮质激素对哮喘患者TH1/TH2功能失衡的调节作用 ,探讨其治疗哮喘的机制。方法 将临床 30例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甲基强的松龙 (MP)治疗组和对照组 ,用ELISA法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细胞因子及血清IgE水平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细胞因子mRNA表达。结果 MP组临床症状和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 ;MP对T辅助细胞 (TH)源性细胞因子和血清IgE均有抑制作用 ,但对IL 4、IL 10的抑制作用强于对IFN γ、IL 2的抑制作用 ;MP抑制IL 4mRNA表达程度强于对IFN γ表达抑制。结论 皮质激素可能部分通过调节哮喘患者TH 亚群分泌细胞因子而在治疗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20.
IL-13和IL-4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IL 13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与IL 4的相互关系。方法 哮喘组 2 4例 ,男 17例 ,女 7例 ;健康对照组 2 4例 ,男 12例 ,女 12例。用ELISA法检测不同时段PBMC培养上清IL 13和IL 4水平及加IL 13单克隆抗体 (McAb)和IL 4McAb干预后PBMC培养上清IL 4、IL 12、IL 13和IFN γ水平。结果  (1)IL 13动态变化 :①对照组PBMC培养 3d、5d、7d水平均较培养 1d水平高 ,差异有显著性 ,培养 3d的水平较培养 5d、7d的高 ,差异有显著性 ;②哮喘组PBMC培养 3d、5d、7d的水平均较培养 1d的水平高 ,差异有显著性 ,培养 5d的水平均较培养 3d、7d的水平高 ,但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③哮喘组PBMC培养 3d、5d、7d的IL 13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2 )IL 4动态变化 :①对照组和哮喘组PBMC培养 1d后 ,IL 4水平明显上升 ,第 3天仍保持较高水平 ,第 5、7天明显下降 ;②哮喘组 1d、3d、5d和 7d水平均较对照组高 ,差异有显著性。 (3)IL 4McAb干预后 ,哮喘组和正常组IL 13水平与对应小鼠IgG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 ,哮喘组IFN γ水平与对应小鼠IgG组相比有显著性增高。 (4)IL 13McAb干预后IL 12水平在哮喘组和正常组均提高 ,与对应小鼠IgG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5 )IL 13McAb和IL 4McAb联合干预后哮喘组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