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平衡施肥对毛竹笋产量的影响效应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对奉新县澡下林场毛竹笋材两用林进行平衡施肥的试验 ,研究了不同平衡施肥配方对毛竹笋材两用林出笋数量、产量和竹笋地径 3个产量因子的影响 ,并建立了 2 0 0 0年各处理小区内土壤养分元素N、P、K、Ca、Mg含量与 2 0 0 1年各处理小区单位面积竹笋平均产量的相关方程。试验结果表明 :各平衡施肥配方对平均地径、单位立竹出笋数的影响与进行垦复的对照差异不显著 ,2 0 0 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 1 997和1 999年的平均地径 ;各养分元素对单位面积竹笋产量的贡献率大小依次为 :N >Mg >P >Ca>K ;K肥对增加竹材直径和提高竹材质量有良好促进作用 ;以产笋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1P1K2 ;以产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最佳施肥配方为N2 P1K2 。  相似文献   

2.
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出笋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婷  胡亮  郭晓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8):9489-9490
[目的]研究毛竹不同施肥处理对出笋的影响,为毛竹合理施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毛竹需肥规律,对江西省奉新县石喿下林场的毛竹林结合随机区组设计方法,进行施肥试验。[结果]经过3年大年的调查,2001年各小区竹笋平均地径显著大于1997和1999年竹笋的平均地径,分别是其1.08和1.09倍。N1P1K2施肥处理明显增加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K2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高于其他处理的出笋数和笋平均地径。[结论]在毛竹林内施肥能增加笋的地径。K肥能有效提高毛竹出笋数和笋地径。  相似文献   

3.
立竹结构和施肥对笋用苦竹林笋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行苦竹笋用林立竹结构和施肥试验,采用2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对苦竹笋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立竹结构对出笋数量和笋产量有显著影响,当密度达11 250株/hm2、一年生与二至三年生竹比例为1∶2时,苦竹林的笋产量达最大值;施肥能提高苦竹林的出笋数量和笋产量,但施肥量过大时会产生肥害,使竹林产笋量下降,施N、P、K混合肥1 250 kg/hm2、N∶P∶K为3∶2∶1时笋产量最高;施肥量对笋产量的影响大于N、P、K比例对笋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雷竹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提高雷竹笋产量,采用平衡施肥技术研究了不同比例的氮磷钾配合肥对雷竹生长发育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合理施肥能改善土壤环境,促进竹鞭生长,提高出笋量、新竹胸径和新竹枝下高,其中以N、P2O5、K2O施用量分别为180、135、180kg/hm^2(N180P1315K180)处理的肥效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6.
毛竹林平衡施肥持续效应研究初报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5  
旨在分析平衡施肥技术及持续效应与毛竹林构成因子的关系 ,尤其注重钾肥施肥量对毛竹生长的持续效应影响。对平衡施肥毛竹进行为期 6年的观测调查 ,研究结果表明 :平衡施肥有较好的持续效应 ,毛竹林施入的肥料在当年对毛竹生长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在 2年后仍对毛竹生长产生影响。NPK处理的平衡施肥配方持续效应较理想 ,即在N、P两种养分同水平的条件下 ,钾肥的施量要适宜 ,每公顷施氧化钾 90kg的K1配方对笋日生长量、出笋率、毛竹胸径增粗的效果最佳。同时 ,K1配方的持续效应也是最好的 ,2 0 0 2年立竹胸径比 1997年试验前立竹胸径增加 0 .7cm ,其增长率比对照高 79.5 %。  相似文献   

7.
集约经营毛竹林平衡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南方毛竹林采取平衡施肥等集约培育措施的结果表明:平衡施肥能显著提高毛竹的胸径和竹笋的营养品质,对其纯收入分析表明,N2P1K2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施肥配比.平衡施肥不仅能减少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还能显著增加毛竹林经营的经济效益及产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毛葡萄施用氮、磷、钾肥增产优质效应和筛选最佳配方,为毛葡萄生产施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3414”完全实施方案(N、P2O5、K2O三者2水平的施用量分别为:100.20、114.30和108.90 kg/ha),测定毛葡萄野酿2号的产量及品质,并对肥料及经济效应进行分析.[结果]在土壤速效N含量为196 mg/kg、速效K含量为414 mg/kg的条件下,不同施肥处理对毛葡萄产量促进作用较高的施肥处理组合依次为:N2P2K0 (28122.62 kg/ha)>N0P2K2(27819.57 kg/ha)>N1P1K2(25940.69 kg/ha)>N2P0K2(24849.73 kg/ha);P肥对产量影响不显著;N、K肥对毛葡萄有交互作用,N0P2K2的产量显著高于N3P2K2的产量(21970.80 kg/ha);随着K肥量的增加,其产量呈逐渐下降.不同施肥处理间对毛葡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影响差异不显著.[结论]应结合土壤类型及其有效成分含量,根据毛葡萄不同生育期合理调配N、P、K肥的比例.  相似文献   

9.
氮磷钾肥对玉露香梨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玉露香梨为试材,设置不同氮磷钾处理对梨园施肥,分析氮磷钾肥对梨果实中N,P,K,Ca,Mg,Fe,Mn和Zn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除N_2P_2K_0处理外)间果实中的N,P,K,Ca,Mg,Fe,Mn和Zn含量均达显著差异水平;与N_0P_0K_0(不施肥)处理相比,施肥能提高果实中N,P,K,Ca和Mg的含量;增施钾肥能促进果实对N,P,K和Mn的吸收,随着K肥的增加,Fe和Zn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增施氮肥可以促进果实对N,P,K的吸收,随着N肥的增加,Ca,Fe,Mn和Zn含量先增大后减小;增施磷肥可以促进果实对K和Zn的吸收,抑制Mg的积累,随着P肥的增加,N,P和Mn含量则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0.
绿竹笋用林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本文以绿竹笋用林为对象,通过建立河流淤积土、沙壤、黄壤堆积土三个样地,对竹林进行调查、施肥、培育试验,以研究其在不同生长条件下的丰产措施与丰产结构,从而指导竹农生产.试验结果表明,绿竹笋用林合理竹林结构以代数为1.3~1.6为佳,在不同密度的竹林中,合理丛立竹度与密度呈动态平衡关系;合理化肥配置方案为N:P:K以2:1:1~3:1:1之间最好,复合肥年施肥量为2~3kg/丛,在出笋前及出笋期间分多次施用;抚育管理以培土、留笋及排灌技术为重点.  相似文献   

11.
唐宋之际的竹政制度可分为竹木资源的管控与竹税的征收两大部分。对竹木的管理在宋以前一直以司竹监为主要载体;至宋代,朝廷为加强资源的管理调配,对竹材的抽税转运设计了竹木务制度,又以"监"的形式采取行政手段管控司竹监辖区的竹木产出,企图从生产、运输到售卖各环节建立起国家行政控制下的竹木管理体系。但实际运作中的诸多问题以及商品经济的冲击,又使得制度设计多有变动,难以贯彻,朝廷逐步丧失了对竹木资源的管控。元代正式废止了司竹监,又以货币竹税完全取代了实物税,标志着竹木资源正式摆脱了朝廷的支配,完成了商品化的蜕变。  相似文献   

12.
为克服纸浆毛竹林单一取材的传统经营弊端,提高毛竹林的综合效益,作者于1983~1988年在富阳县大源地区,就纸浆用毛竹林改建笋竹两用林的栽培技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了试验研究,取得了较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现已推广笋竹两用林1990.9hm~2,经济收入达3202.50元/hm~2,比改造前900.00元/hm~2增长255.8%;年增加上市竹笋5200t,既丰富了市场,又增加了竹农收入,深受广大竹农欢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目前对于径向竹篾的相关研究较少,且未有竹节对径向竹篾性能影响方面的研究.研究随高度变化径向竹篾的结构特征、抗弯和抗拉性能变化规律,以及竹节对其力学性能的影响,可为径向竹篾在竹木复合集装箱底板应用中的结构设计和工艺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以及技术参考.[方法]采用4年生不同高度毛竹制备的径向竹篾,分析不同高度等级的径向竹...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成竹规律,对10种园林竹类植物的出笋期、退笋率、成竹率、幼竹高生长节律进行了观测、分析。结果表明:10种园林竹类植物出笋时间在6月下旬至11月中旬,大部分竹子7月上旬即开始发笋,10月中下旬基本结束;出笋持续的时间为80~120d,退笋率17.4%~30.0%,成竹率70.0%~82.6%;各竹种5d高生长量呈"低—高—低"的趋势,竹笋-幼竹高生长与时间的关系经11种单因子生长数学模型拟合,以三次多项式模型拟合最优。  相似文献   

15.
福建引种丛生竹座标法综合评定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丛生竹是经济产量较高的一类竹种,因此对福建省丛生竹引种情况进行了全面调查,确定6个主要生长性状作为评价指标。分别就龙岩、华安、南平的丛生竹种采用座标法综合评价与排序,考评结果表明:0-2级寒害级别丛生竹可作为邻近地区大面积推广的首选竹种;霞山坭竹、粉单竹、花眉竹、慈竹、大眼竹、银丝大眼竹等为材用竹种;银丝竹、妈竹、长枝竹等在较差立地上种植以作水土保持竹种;花吊丝竹、吊丝单竹、麻竹、勃氏甜龙竹、绿竹等为较好的笋用竹种,它们均具有较大的推广和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6.
竹炭、竹醋液生产技术与应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9  
竹炭、竹醋液是竹材热解的主要产品.竹炭烧制和产品开发是一个新兴产业,目前我国生产已具一定规模,实现了初步产业化,出现了"竹炭热".综述了竹炭、竹醋液生产技术、理化性质.介绍竹炭生产的一些主要炭窑和炭化炉,并探讨竹醋液的加工精制方法,对竹炭、竹醋液的应用及产品开发进行重点介绍,同时论述了竹炭生产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积极发展竹产业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竹资源培育与加工、利用、研发水平及生产能力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竹产业已成为我国发展潜力巨大的现代林业朝阳产业之一,是我国为数不多的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同时,也是现代科学技术理念与中国国情和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成功发展道路的一个重要例证。竹产业具有鲜明的生态、经济、文化属性,是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载体。它的健康发展,可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国竹产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机遇和巨大的挑战,要持续挖掘竹资源利用空间和价值空间,合理规划布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加强行业引导和政策扶持,实现竹产业可持续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做出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8.
苦笋是客家传统的野生蔬菜资源,已成为供不应求的食品。笔者通过分析梅州苦笋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研究苦竹的早产丰产的栽培技术,为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9.
浙江现有竹质人造板厂18家,其中集体、乡镇企业15家,个体联营3家,4家系1988年新建。主要产品有竹席胶合板、竹篾层压板、竹篾胶压板、竹编胶合建筑模板、竹编贴面装饰板和竹旋片装饰板等。年产竹席胶合板109.6万m~2,竹篾胶合板0.19万m~3,竹编胶合建筑模板12.5万m~2。1987年产值980万元,利润80万元;1988年产值1394万元,利润122.7万元。当前浙江省竹质人造板行业主要存在产品缺乏必要检验,产品质量不稳定,竹材、胶粘剂等生产资料提价过高,企业经济效益低,企业管理水平较差,原竹利用率低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选用我国丰富的毛竹作为结构材料,对圆竹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进行了试验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圆竹的基本力学指标高于TC13级针叶木材,可以作为结构材料使用.设计了几种圆竹构件和结构的金属连接件,基本实现了圆竹构件加工的标准化和施工的预制化.设计了基于墙板模数的圆竹墙体单元,并对2片墙体进行了抗侧力试验,圆竹墙体的抗侧力性能与U型连接件密切相关,抗侧向能力约为同类型轻型木结构墙体的65%.进行了3个圆竹屋架的静载试验,结果表明屋架的极限承载力由变形控制,平均值为12.3 kN.根据试验结果和木结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约50 m2的预制装配式圆竹房屋示范建筑,验证了该技术的可行性和适用性.示范建筑已使用3年多,目前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