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以R134a为蓄冷工质实验的基础上,阐明气体水合物作为蓄冷工质的蓄冷技术可行怀。通过大量实验得到气体水合物蓄冷技术中工质选择与蓄冷槽的设计原则,揭示了添加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机理,探讨了蓄冷、放冷过程中传热传质规律,以实现低温送风空气调节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述了自行研制的蓄冷材料相变温度与相变潜热实验装置的特点,并在该实验装置上测试了蓄冷材料的相变温度和相变潜热,获得了较准确的结果。该方法简单易行,可用于工程上测量相变蓄冷材料的热物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建立了平板式冰蓄冷器内融冰放冷过程动态模型,应用边界层理论,并考虑自然对流现象,求得了数值解,数值解与文献实验值吻合得较好,还给出了一些工程上实用的拟合公式。  相似文献   

4.
总结了寒冷地区引水式水电站的设计、运行的经验,就其冬季运行的防冰措施提出了以蓄为主、蓄排结合的防治原则,并对引水式电站的各关键部位,提出了具体防冰办法。  相似文献   

5.
寒冷地区引水式电站防冰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结了寒冷地区引水式水电站的设计、运行的经验,就其冬季运行的防冰措施提出了以蓄为主、蓄排结合的防治原则,并对引水式电站的各关键部位,提出了具体防冰办法。  相似文献   

6.
新疆输水工程冰害防治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地处中国西北部,其特殊的气候、地理及水文特征,导致输水工程出现严重的冰害问题。该文概括地阐述了新疆输水工程产生冰害的原因,以及冰害在输水建筑物渠首、渠道表现出的不同冰害类型。提出了修建蓄冰库、结冰盖运行、增加水温或增加压力水射流融冰、输冰以及排冰等工程技术措施。目前取得的防治冰害的工程技术措施,基本满足近期冰害的防治问题,但随着新疆大规模调水工程的实施,输水工程冰害的防治问题不可忽视,水利科技工作者面临着新的冰害防治问题需要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阐述了蓄冰用螺杆式冷水机组选型中应注意的几方面问题,并对其在工程设计中的几个应注意事项谈了作者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8.
着重介绍了几种对中央空调系统具有明显节能效果的新技术和设计管理方法:应用蓄冷技术、充分利用天然冷源、减少新风负荷、合理设计系统运行方式、合理设定室内参数、提高制冷机效率和应用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其中水蓄冷和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是一种能起电网调峰作用,且能降低装机容量的新技术,有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予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易县紫荆关五一渠的4座梯级水电站建站十几年来,每年冬季皆因冰害而停止发电。1994年在渠首修建了橡胶坝蓄冰库,并增建了冬季引水专用渠道。工程投入运行后,取得了1994年和1995年两个冬季连续发电2238万kW·h、售电收入已超过工程投资的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基建机组或孤岛运行机组在无辅助汽源情况下的快速恢复方法。以常规恢复方法为基准进行了对比分析,采用该方法不仅可减少事故时间,而且可提高机组的经济性。机组在冬季运行工况下,采用该方法对避免空冷系统的结冰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1. INTRODUCTIONThesimulationofstreamwatertemperatureissignificantlyimportantforthestudyofnumericalmodelingofrivericeprocesses[1] .Historically,themathematicalmodelingofthetransportandfateofheatinawaterbodyhasbeenthesubjectofextensivestudyforvariousre…  相似文献   

12.
高纬度地区渠道无冰盖输水的冰情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穆祥鹏  陈文学  郭晓晨  崔巍 《水利学报》2013,44(9):1071-1079
中国北方高纬度地区有一些渠道工程,因其建设年代早,受规划之初经济条件限制,未考虑冰期运行,仅在非冰期输水。随着经济发展,目前亟需实现冬季输水。但是受结构上的限制,这些渠道抗冰冻能力差,无法采取冰盖下输水或冰水二相流输水,通过加设保温盖板,防止渠道结冰,既可解决用水矛盾,又可节省工程改造投资,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研究根据传热学理论对加设保温盖板后的渠道水体失温过程进行理论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设置保温盖板的一维渠道冰期输水数学模型,对加设保温盖板的冰期输水过程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保温材料厚度、输水流量、出库水温等对冰期输水的影响,论证渠道冬季加设保温盖板输水的可行性。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冬季输水方案。研究成果对于冰期渠道安全输水和渠道改造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寒区工业取水口防冰工程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益英 《水利学报》2003,34(1):0007-0011
寒冷地区火、核电厂的取水口或取水流道在严冬季节易受到冰块或水内屑冰堵塞,电厂将因取不上水或取水量不够而被迫停产或减负荷运行。本文探讨利用电厂自身排出的含水量废热的温排水缓解取水口及取水流道上的冰情,给出了温排水的融冰能力估算方法,并以我国丹东电厂温排水缓冰工程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所得结论可用于寒带地区的火、核电厂及其他工业用水的取水口工程的防冰、缓冰设计。  相似文献   

14.
荒沟抽水蓄能电站位于黑龙江省林口县境内。在工程设计中需要解决的工程冰情问题,一是冬季结冰对电站运行的影响;二是在正常蓄水位以上可设置多大的冰库容。文章在调查常规水库结冰的基础上,结合上库的特点及国内外工程经验,对上库是否结冰、结冰型态、设计冰库容及结冰对电站运行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长距离明渠-闸门-泵站系统冬季反向输水可能出现的冰问题,以南水北调来水调入密云水库调蓄工程为研究对象,升级开发了调水工程冬季输水冰情数值模拟平台。根据实测气象资料和设计资料,对冰情数学模型中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率定和检验。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冰期明渠反向安全输水的水力约束条件,通过模拟调蓄工程典型气温年工况下畅流期、冰盖形成期、稳封期、消融期等冰情演变过程,分析了反向输水的输水能力和冰情特性,并与正向冰期输水能力进行了对比。计算表明,通过控制抽水流量使各渠段泵吸水口拦冰(拦污)设施、倒虹吸或闸门位置处断面佛汝德数满足快速成冰的约束条件,可以保证反向输水;典型年气温下沿程冰厚略小于正向输水工况,且形成冰盖时最大水位波动为0.35 m;从冰封起始的12月中旬提前1~2周启动冬季输水运行工况较为适宜。研究成果可供决策管理部门在冰期制定北京多水源联合调度方案时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了地下含水层储能过程时间跨度大、储能保温分阶段的实际特点,分析了地下含水层流动和换热模型物理参数的对比特点,以热平衡和热扩散原理为基础,建立了分成两个连续阶段的地下含水层储能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以上棉二十九厂先期的同层储能采灌试验数据进行了验证。模型求解中,采用控制容积法,以全隐格式进行热扩散方程的离散化,然后应用Jacobi方法迭代求解,模拟结果和实际观测数据吻合甚好。该模型还分析了含水层储能循环采灌过程中抽出储能水的温度变化的一般特点。结果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简单而有效,可以为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南水北调中线干渠冰期拦冰索水力控制条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控制水力条件,使拦冰索能够有效拦截浮冰、使得浮冰能够在拦冰索前停滞堆积而形成冰盖,是保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盖下安全输水的关键。本文基于中线干渠冰期原型观测数据,分析了浮冰下潜的临界水力条件,表明传统的第二临界Fr(0.08~0.09)只适用于判别冰盖前缘的浮冰运动状态,对于判别拦冰索前浮冰运动状态、分析拦冰索的拦冰能力具有局限性,并论证了采用Ashton孔口排冰公式来判断拦冰索前的流冰运动状态的合理性。研究表明,同一水力条件下,拦冰索的水下淹没深度越大,其拦冰性能越好,拦冰索前冰凌下潜的临界Fr越大;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中线工程各渠池拦冰索的最小淹没深度。研究成果可为中线工程冰期输水方案制定和拦冰索技术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A model that incorporates the important phenomena in the annular gas-water flow through the Venturi tube is presented.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are carried out to measure the flow and heat transfer characteristics in cold and hot conditions. Comparison between numerical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s good agreement.  相似文献   

19.
雪覆盖下冰盖的热力增厚和消融是急需研究的问题,对于冬季降雪频繁地区开河预报、冰凌洪水风险分析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基于雪盖和冰盖的热力条件是准稳态假设,建立了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速率与雪厚、冰厚、大气传递给雪面的净热通量和水体传递给冰底面净热通量的函数关系,包括:太阳辐射、反射和透射,雪面和大气的长波辐射,雪面蒸发-对流,河床地温等因素。提出了雪面温度和冰盖垂向温度分布的理论公式及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发展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最后,以黑龙江漠河段实测的冰情为例,验证了所提冰盖热力增厚和消融数学模型的实用性,并分析了一些重要参数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