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介绍了无取向硅钢常化工艺对改善产品电磁性能的影响机制,综述了国内外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的常化工艺和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高温卷取工艺的研究结果,总结了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余热常化工艺研究现状以及国内外的应用特点,并针对武钢目前中、低牌号无取向硅钢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特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无取向硅钢产业的市场前景,并根据电炉CSP工艺状况,结合用户使用硅钢的成分和性能,提出了开发硅钢的初步工艺方案和看法。  相似文献   

3.
李永全 《钢铁》2004,39(Z1):376-379
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的工艺特征.通过试样分析和对比工艺条件,研究了这一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生产硅钢的不同点.指出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硅钢具有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武钢技术》2012,50(1):62-62
宝钢取向硅钢二期工程于2011年11月17日全面建成投产。取向硅钢二期2010年3月开工建设,年设计产能10万t,由轧前准备机组、硅钢精整机组等组成;二期工程的工艺及技术由宝钢股份自主集成,关键工艺设备采用国外先进技术。二期工程投产后,宝钢取向硅钢的生产能力、产品档次及品种结构等都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高等级取向硅钢和激光刻痕产品比例将进一步扩大,可更好地满足国家输变电产业对取向硅钢产品的需求。此外,二期工程建成投产带来的规模效应和物流优化,将进一步降低取向硅钢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5.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硅钢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于永梅  李长生  王国栋 《钢铁》2007,42(11):45-47,64
通过分析传统工艺生产取向硅钢,阐述了采用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取向硅钢的优势及可行性,指出了该工艺关键环节的核心控制技术.结果表明,通过合理选取取向硅钢的成分和抑制剂与后续渗氮等工艺的配合可以生产出取向硅钢.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无取向硅钢和取向硅钢的工艺特征。重点比较了这一新工艺与传统工艺的不同点。指出了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生产硅钢具有天然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日本取向硅钢板坯低温加热的研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取向硅钢板坯低温加热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国外取向硅钢板坯低温加热工艺的研制现状。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取向硅钢的生产现状和取向硅钢渗氮工艺的进展,分析概括了主要生产企业的技术特点与专利储备情况。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中国取向硅钢产能中高磁感取向硅钢占比越来越高,生产企业的专利布局也转向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开发,环保型产品的开发也成为了新的热点。薄板坯连铸连轧和双辊薄带连铸工艺在高磁感取向硅钢上的开发已有很大进展,但商业应用仍有相当距离。同时,展望了高磁感取向硅钢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介绍无底层取向硅钢的优点、制备工艺及发展情况,论述了无底层取向硅钢的工艺难点和应用前景。无底层取向硅钢具有良好的磁性能和加工性能,已在大型旋转电机领域获得应用;具有超低铁芯损耗的镜面无底层取向硅钢,如在张力涂层技术与工艺方面获得突破,在超低损耗和低噪音变压器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王强 《安徽冶金》2007,(1):27-31
针对马钢CSP的工艺现状,结合无取向硅钢生产的工艺特点,主要从加热和轧制两方面入手,进行无取向硅钢生产的工艺控制研究,并结合实际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提出解决措施,为实现马钢CSP大规模生产无取向硅钢提供技术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11.
冷轧用低碳低硅带钢的试验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德智  谢集祥  梁明 《炼钢》2004,20(2):31-33
提出了在涟钢条件下开发冷轧用带钢,采用低碳低硅沸腾钢成分,按镇静钢工艺生产的思路。试验与研究结果表明:低碳低硅带钢成分能够达到要求,工艺可行,材质塑性高,且冷轧性能好,可不经退火直接冷轧成管。  相似文献   

12.
改变传统TRIP钢的Si或Al含量,结果表明,ω(Si)为0.61%的试验钢与传统的TRIP钢力学性能相当;ω(Al)为1.20%的试验钢抗拉强度略偏低,但其n值较高,达0.235。2种试验钢的组织均为铁素体+小岛状马氏体。低Si或以Al代Si并通过适当的生产工艺,可以产生TRIP效应,低Si的试验钢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达6.20%,高Al的试验钢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达5.11%。扫描电镜观察断口形貌表明,2种试验钢拉伸试样断口均呈韧窝状,并且可避免高Si含量对钢板表面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3.
基于C Si Mn Cr Mo系60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组分,设计了不同硅质量分数(0.55%和1.17%)的两种试验钢。采用Gleeble 3500热模拟试验机测定了两种试验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分析了硅质量分数对试验钢连续冷却过程中组织转变的影响,并研究了硅质量分数对短流程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生产工艺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w(Si)=1.17%,w(Si)=0.55%使铁素体开始转变温度降低40~50 ℃,明显缩短了铁素体转变的孕育期,并增加了铁素体的体积分数。在CSP线上生产时,低硅钢的终轧温度可控制为820~830 ℃,低的终轧温度使铁素体相变时间增加2.2 s左右,铁素体转变量增加,且后续相变过程中可避免非马氏体组织的出现。因此,低硅钢适合在CSP短流程线上生产中温卷取型热轧双相钢。  相似文献   

14.
摘要:研究了RH脱氧方式(铝脱氧,先铝后硅;硅脱氧,先硅后铝)对含铝电工钢洁净度、渣成分、夹杂物演变及连铸过程的影响。2种脱氧方式下钢包顶渣的氧化性相似,热力学计算表明硅脱氧的顶渣对铝酸盐夹杂物的吸收能力强于铝脱氧渣。铝脱氧钢中夹杂主要为Al2O3 CaO CaS复合氧化物,硅脱氧钢中夹杂物主要是Al2O3。2种脱氧方式下,热轧钢卷中的典型夹杂物都是AlN、MnS和复合铝酸盐。由于脱氧方式和钢中N、S含量的差异,铝脱氧热轧卷中夹杂物的含量是硅脱氧的2~3倍,这与理论的预测结果完全吻合。由于钢液中Ca含量不同,硅脱氧的钢水在CSP连铸过程中会引起中包塞棒上涨,因此建议在传统的连铸工艺中采用硅脱氧,在CSP工艺中采用铝脱氧。  相似文献   

15.
喻志宏 《特钢技术》2005,10(2):42-44
结合生产实际情况,对00Cr18NiSMo3Si2双相钢无缝管的冷、热加工工艺流程、工艺制度及性能控制方面进行深入讨论,总结出生产00Cr18NiSMo3Si2双相钢无缝管的合理工艺制度。  相似文献   

16.
昆钢60Si2Mn弹簧钢冶炼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昆钢炼钢厂开发60Si2Mn弹簧钢为实例,介绍了60Si2Mn弹簧钢冶炼的工艺流程:(KR)铁水脱硫预处理—50t氧气顶底复吹转炉-LF精炼。通过对LF精炼造弱碱性渣控制钢中夹杂物,KR法铁水预处理采用底吹氮气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等方法,对60Si2Mn弹簧钢冶炼过程中夹杂物、碳、磷、硫的控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60Si2CrVAT是学性能合格难度比较大,铁道部货车转向架专用弹簧钢,该钢种不仅要求强度高,而且塑性指标要求也很高,力针对淮钢产60Si2CrVAT4N,采用不同的热处理工艺,研究不同热处理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优化60Si2CrVAT热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8.
温钰  田广科  毕晓昉 《工程科学学报》2012,34(10):1138-1144
采用磁控溅射方法,分别在纯Fe以及低硅钢基片上沉积富Si膜,并对其进行真空扩散热处理.通过能谱分析及X射线衍射研究了Si在纯Fe与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特征,运用DICTRA软件建立了扩散模型.研究发现Si在纯Fe基体中扩散时发生γ-Fe(Si)→α-Fe(Si)相转变,扩散速率受控于相界面的迁移.当沿截面Si含量梯度不足以驱动相界面正向迁移时,延长扩散时间会发生相界面回迁现象,最终趋于单一相内均匀化扩散过程.Si在低硅钢基体中的扩散符合Fick扩散第二定律.   相似文献   

19.
卓伟伟  张波  刘浪  李春晓 《特殊钢》2018,39(6):22-24
HRB400钢(/%:0.21~0.25C,0.35~0.60Si,1.30~1. 55Mn,≤0.045P,≤0.045S)Φ14 mm钢材的生产工艺为100 t BOF-吹氩-150 mm×150 mm坯连铸-轧制。为解决因提高HRB400钢屈服强度并减少因C、Mn元素过高导致的钢材冷弯开裂现象,采用添加氮化钛合金进行Ti微合金化和优化控轧控冷的工艺试验。结果表明,当钢中Mn和Si含量(/%)分别降低0. 35和0. 10,添加0.007%Ti(试验2)或控制钢筋上冷床温度670~690℃,成品钢筋强度均能达到460 MPa的试验目标值;而在采用Ti微合金化和优化的冷却工艺(上冷床钢筋温度670~710℃,/%:0.22C, 0.34Si, 1.00Mn, 0.007Ti,试验3)试验钢的平均屈服强度Rel达到485 MPa,原工艺(上冷床温度690~730℃, /%:0. 22C,0. 43Si,1. 37Mn)的平均屈服强度Rel,仅为435 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