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分析了离散型电梯零部件制造企业车间物流系统现状,针对某生产自动扶梯零部件企业在产品生产装配过程中出现的物料管理与跟踪问题,以无线射频技术RFID为手段,研究并提出了电梯零部件制造车间物料信息采集及立体化仓储物料管理方法,阐述了基于制造物联网的车间物料管理与跟踪技术,并与数字化工厂系统JDDFS平台集成,以实现离散型电梯零部件生产过程中物料的实时监控和在制品管理与跟踪的目的,对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科学化的物料管理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联网研究的深入,物联网技术在传感器网络技术、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条码与二维码技术方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并且RFID技术在生产制造型企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农机生产企业数据采集困难、不及时和装配线实时监控能力低,容易出现漏装、误装的现象。将RFID技术应用于生产信息追踪,以供企业对物料信息和生产计划进行实时的监控。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生产信息追踪系统。  相似文献   

3.
经济发展为汽车制造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为了使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够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提出应在汽车生产过程中进行物流监控.通过分析现有监控技术在汽车物流监控中的应用现状,根据汽车整车制造的特点,发现现有条码技术在汽车整车制造过程监控中存在不足,为迎合汽车物流监控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基于RFID技术的物流监控系统,并结合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管理现状,分析RFID系统的需求和设计原则,最终得出RFID系统在汽车整车制造物流监控中的实现方法,并给出了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4.
RFID技术在制造企业仓储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流系统中原始数据的采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而RFID能满足制造企业关于原始数据的需求.将RFID技术应用到制造企业物流之中,利用Visual Basic实现了仓储管理系统,加强了物资的追踪和定位.该系统通过RFID读写器实现了对电子标签的读写;采用接口函数得到系统采集到的射频数据;通过ADO技术,实现物品信息、仓库信息、操作记录的自动存储、更新和查询等功能.系统的成功研制为RFID在制造企业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物流系统中原始数据的采集对企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而RFID能满足制造企业关于原始数据的需求。将RFID技术应用到制造企业物流之中,利用VisualBasic实现了仓储管理系统,加强了物资的追踪和定位。该系统通过RFID读写器实现了对电子标签的读写;采用接口函数得到系统采集到的射频数据;通过ADO技术,实现物品信息、仓库信息、操作记录的自动存储、更新和查询等功能。系统的成功研制为RFID在制造企业的应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RFID技术在汽车制造企业的应用优势和应用需求,既而详细阐述了汽车生产线上应用RFID技术的具体应用模式.通过在生产线上架设多个RFID信息采集点,能可靠获取流水线上的车辆队列信息,实现车辆的定位跟踪和在线质量检测,保证生产线物料的动态供应,同时实现工位的可视化作业.通过初步实例探索,可看到RFID技术的应用确实满足了汽车生产过程中获取现场生产信息及时性和准确性的要求,并能有效改善汽车生产线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需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因此在工业生产制造过程,包括物料自动配送、流水线控制等环节RFID都有所应用。本期就RFID在工业上的应用发展话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件的可集成车间生产BOM管理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详细调研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的基础上,给出了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的功能划分;结合全新的物料清单数据组织方式,讨论了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的信息模型,分析了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管理系统与车间生产管理其他子系统的集成,以及不同形式物料清单的集成;选取了组件技术,进行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管理系统的开发,给出了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管理的组件层次结构,讨论了车间生产物料清单大粒度组件的划分及重用实现.所开发的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管理系统已成功集成应用到3家企业的制造车间,效果显著,说明了车间生产物料清单管理系统具有可行性和可重构性.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传统制造在数字化方面的不足之处和RFID技术应用的优势,研究了RFID技术在热交换器生产线自动化和智能化应用中的功能需求。在热交换器生产线上应用该技术,结合系统管理软件可以对加工件、作业人员等进行标识,可自动、准确、实时地获取生产过程中的相关信息。通过实践,基于RFID技术的热交换器生产线实现了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减少了人工跟踪生产计划和核对工艺参数的工作量,避免了事后人工数据统计,有利于产品质量过程的追溯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条码图像模式识别的追溯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从车辆制造到售后服务产品生命周期内信息管理与质量追溯问题.利用条形码图像处理技术与图像模式识别算法对整车制造装配环节的重要零部件进行数据采集和信息绑定.采用.NET编程技术设计图像识别程序完成对零件条码图像自动识别分类工作.形成整车车辆识别代码与关键零部件物料信息结合的管理体系.最后通过企业ERP系统物料完成数据接口,承接起ERP系统零件管理功能向仓库和制造流程扩展的作用.物料流程追溯与质量信息管理功能实现验证了技术方案的可行性.通过对质量数据的管理提高了制造企业对质量问题的反馈和追踪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Internet的制造单元建模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针对生产制造过程中各个应用环节对制造资源的需求,利用面向对象方法对制造单元从基本信息、制造能力、物理构成几个方面进行了建模研究:对制造单元进行三层管理组织形式建模:物理制造单元、工作中心、物理设备;对于物理制造单元的制造能力分别面向逻辑制造单元和物理制造单元可加工零件建模。  相似文献   

12.
虚拟原型逼真设计作为虚拟产品开发研究的一个方面,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主要研究虚拟环境下的产品建模问题以及基于仿真的集成产品和过程设计问题。智能支持的计算机辅助VOC荻取与分析综合工具是虚拟原型逼真设计模型实现的重要模块之一,这里研究了顾客需求(VOC)荻取和综合分析工具实现的关键技术,着重论述了基于事例推理的加权相似性计算(CBR-WSC)模型的VOC框架自动生成技术,给出了模型的结构、算法步骤,结合仪表产品应用实例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孙伟 《现代机械》2005,(5):63-64,67
文章首先分析了移动智能体的主要特点,简要介绍了UML定义,分析UML建模的基本思想,利用UML描述和分析了基于移动智能体的入侵检测系统。  相似文献   

14.
郑新武  章明众  李春木  李寅  陈永明 《机电工程》2011,28(12):1457-1460
自动换刀系统( ATC)包括刀库机构、换刀机构以及控制系统3个部分,是加工中心的重要组件之一.为了解决数控加工中心自动换刀速度慢、稳定性低及控制系统编程复杂等问题,将一种软件式内置PLC技术应用于自动换刀系统中.在分析自动换刀系统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以及研究圆盘刀臂式自动换刀系统的控制流程的基础上,结合ServoWor...  相似文献   

15.
针对制造企业联盟的产品工艺分工问题,研究并开发了基于Web的产品工艺分工规划系统.阐述了工艺分工的设计方法,提出了逻辑制造单元、逻辑加工路线等新概念,并对产品工艺分工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功能组成,以及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的零件与逻辑制造单元建模方法、基于知识的逻辑加工路线设计及可执行加工路线生成方法进行了详细讨论.  相似文献   

16.
敏捷制造是本世纪的重要的全新的生产制造模式,其人力资源管理有许多自身的特点。在这种制造模式下,如何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将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在分析了敏捷制造的特点后,初步研究了虚拟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几个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Satellite signal simulator for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 can evaluate the accuracy of capturing,tracing and positioning of GNSS receiver.It has significant use-value in the military and civil fields.The system adopts the overall design scheme of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and 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 (FPGA).It consists of four modules:industrial control computer simulation software,mid-frequency signal generator,digital-to-analog (D/A) module and radio frequency (RF) module.In this paper,we test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of simulator using the dynamic scenes testing method,and the signal generated by the designed simulator is primarily validated.  相似文献   

18.
Nanobundles patterns can be formed on the surface of most thermoplastic polymers when the atomic force microscope (AFM)‐based nanomechanical machining method is employed to scratch their surfaces. Such patterns are reviewed as three‐dimensional sine‐wave structures.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single‐line scratch test is used firstly to study different removal states of the polystyrene (PS) polymer with different molecular weights (MWs). Effects of the scratching direction and the scratching velocity on deformation of the PS film and the state of the removed materials are also investigated. Single‐wear box test is then employed to study the possibility of forming bundle structures on PS films with different MW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ate between the tip and the sample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nano machining process. If the contact radius between the AFM tip and the polymer surface is larger than the chain end‐to‐end distance, it is designated as the “cutting” state that means the area of both side ridges is less than the area of the groove and materials are removed. If the contact radius is less than the chain end‐to‐end distance, it is designated as the “plowing” state that means the area of both side ridges is larger than the area of the groove and no materials are removed at all. For the perfect bundles formation on the PS film, the plowing state is ideal condition for the larger MW polymers because of the chains’ entanglement. SCANNING 35:308‐315, 2013. © 2012 Wiley Periodicals, Inc.  相似文献   

19.
王娜  粟雯  张谛  江游  方向  岳磊 《质谱学报》2022,43(5):635-642
离子光谱结合了质谱的高灵敏度和光谱的分子结构特异性的优势,可对蛋白质、多肽、糖类、寡核苷酸等复杂体系进行结构表征和鉴定。但当存在同分异构体时,离子光谱难以从叠加的谱图中得到单个异构体的光谱信息。离子淌度质谱技术可通过区分待测离子质荷比和分子空间尺寸差异来实现异构体的分离。离子淌度可以对异构体分离后分别引入到后续的光谱和质谱分析中,减少了由异构体引起的光谱叠加问题,光谱可以进一步验证离子淌度的分离效果,因此质谱、光谱、离子淌度谱的有机结合在得到异构体精确光谱的同时,也为离子淌度质谱分析带来了新的维度和深度。本文概述了近20年来基于各类离子淌度质谱技术的光谱仪器发展和应用情况,总结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展望多维度结构质谱的新需求。  相似文献   

20.
企业过程(BP)是人与系统在业务领域的交互和协作,以完成特定的任务或功能。该文根据企业过程(BP)的建模方法,探讨了该建模方法在库存管理系统的应用,从而深刻的揭示了这类系统的内部组织单元的动态交互性,并为相应系统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