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钐钴稀土永磁的工艺技术与市场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2.
3.
4.
本文综述了高温稀土永磁Sm(Co(CuFeZr)z(z=7.0-7.7)基合金的性能特点以及在高温下矫顽力变化的情况,一般的Sm2Co17型磁体在室温下虽有较高的矫顽力Hci,但在高温时下降很多,从温的20-30KOe,下降到400℃时仅有3-6KOe,这种下降直接导致磁化曲线在第二象限的非线性变化,它将大大影响永磁电机的设计和应用,而高温稀土永磁合金,例如Sm(C0.79Fe0.09Cu0.09Zr0.03)7.69合金室温时Hci=25KOe,到400℃仍达到Hci=13KOe和(BH)max=14MGOe.  相似文献   

5.
采用双螺杆混炼工艺制备2∶17型钐钴粒料,并注射成型粘结磁体。研究了磁粉的矫顽力、形貌以及体积分数对注射粒料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内禀矫顽力不利于注射成型过程中钐钴磁粉的取向。改善磁粉的形貌有利于提高钐钴注射粒料的流动性。随着磁粉体积分数的增加,造粒过程中扭矩增大、注射粒料流动性降低、注射磁体密度增高。磁粉体积分数小于64.5vol%,粒料剩磁随着体积分数线性上升,体积分数超过64.5vol%,剩磁增加缓慢。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磁性能为Br=0.65T、Hcb=422 k A/m、Hcj=659 k A/m、(BH)max=79.14 k J/m3的注射粘结磁体。  相似文献   

6.
磁场设计是氙离子推力器放电室可靠性设计的关键技术之一,直接影响放电室的放电稳定性及推力器在轨工作寿命。针对30cm氙离子推力器对磁路结构的特殊要求,从电磁性能、机械性能等方面分析了钐钴材料应用于30cm氙离子推力器的可行性。基于此,构建了30cm氙离子推力器磁路分析模型,运用有限元方法,获得了设计磁路构型下产生要求磁场强度的永磁体结构尺寸。结合30cm氙离子推力器在轨工作模式及空间环境特点,研究了永磁体的空间环境适应性并开展了整机性能验证。研究结果表明,采取保护措施后,钐钴永磁材料磁性能稳定性与可靠性满足30cm氙离子推力器在轨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7.
介绍一一些制作填隙型稀土永磁材料的新工艺,包括:等离子体处理法,用Zn(C2H5)2做表面改性,磁粉的烧结法,HIP处理,用Sm2O3(SmC2)做原料制作Sm2Fe17CxNy。  相似文献   

8.
SmFeN稀土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SmFeN稀土永磁材料的晶体结构、内禀磁特性、磁性能与氮原子数的关系;目前几种主要的SmFeN磁粉的制备工艺;添加元素对磁性能的影响;粘结磁体的制备;最新进展等。  相似文献   

9.
稀土永磁材料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稀土最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稀土永磁材料是支撑现代社会的重要基础功能材料,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近10余年来,全球烧结钕铁硼磁体毛坯产量年均增长率为20%,我国年均增长率为28%;全球粘结钕铁硼磁体产量年均增长率为7%,我国年均增长率为21%。2012年,我国烧结钕铁硼磁体毛坯产量和粘结钕铁硼磁体产量分别为8.3万吨和4400吨,达到历史最高。近两年,具有高使用温度和优异耐腐蚀性的烧结钐钴磁体和热压/热变形辐射钕铁硼取向环形磁体的产量也有所增长。低碳经济对烧结钕铁硼磁体的综合磁性能指标"(BH)max(MGOe)+Hcj(kOe)"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目前该指标已超过70;Tb/Dy晶界扩散提高Hcj成为烧结钕铁硼的新热点,已开发出多种扩散技术并用于批量生产。利用氦气气流磨并结合无氧工艺建成的无或低Tb/Dy生产线已经在日本投入运行。粘结磁体方面,各向同性钕铁硼磁粉的国产化进程在加快,(BH)max=15MGOe的高性能磁粉已经面市,成本及耐蚀性更优的快淬Sm-Fe-N磁粉也在大力研发中;HDDR处理的各向异性钕铁硼磁粉已经商品化。高性价比的各向异性磁体成形技术正在开发,挤出成形工艺可制备直径60mm、壁厚1mm的辐射取向薄壁环。为了进一步高效利用稀土,西方国家和中国正在积极开展稀土永磁材料的回收利用。丰富的稀土资源,广阔的应用市场,稀土永磁材料将迎来更加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1稀土价格飙升:烧结钕铁硼磁体价格飞速增长的推进剂对于那些购买和使用稀土氧化物、稀土金属或产品中含有稀土元素的公司来说,2011年是具有挑战性的一年。这次空前的、无法预见的稀土价格增长直接导致了贯穿多种行业供应链的巨大成本  相似文献   

11.
Mn Bi合金具有显著的铁磁性及磁光效应,可用作永磁和磁光存储材料。Mn Bi磁性合金具有高的室温单轴磁各向异性和反常的正的矫顽力温度系数,有希望成为高温应用(~200℃)磁性材料而引起了广泛关注。但由于其相转变的复杂性,制备高纯度、高磁性能的Mn Bi合金仍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许多研究者对Mn Bi磁性合金的热处理工艺、制备工艺以及复合磁体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截至目前,已经基本可以批量化生产高纯高性能Mn Bi磁粉,同时所制备Mn Bi单相合金的最大磁能积(BH)max已经达到了8.4 MGOe,所制备Mn Bi复合磁体的最大磁能积(BH)max也达到了最高的18 MGOe。这些研究极大地促进了Mn Bi磁体的发展,为Mn Bi永磁体的工业化生产应用奠定了基础。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高性能Mn Bi永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高性能NdFeB永磁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NF40H牌号NdFeB永磁材料的研制过程。通过组合调配添加成分和采取一定的防氧化措施,用粉末冶金法生产出Br=1.298T,HcB=963kA/m,HcJ=1408kA/m,(BH)max=318kJ/m^3的高性能NdFeB永磁材料;对生产过程中材料的氧化机理作了初步探讨;通过背散射成象图对NdFeB永磁材料的微观结构进行了分析;找到了一种适用的防氧化剂。  相似文献   

13.
永磁薄膜是相关电子器件及系统小型化、集成化的关键材料。首先概括介绍了永磁薄膜的常用制备技术,包括电沉积、溅射、激光脉冲沉积等方法。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各种永磁薄膜(金属合金、铁氧体、稀土化合物等)的国内外研究进展,以及在相关器件上的应用。最后展望了永磁薄膜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14.
永磁同步电机HIL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进全数字仿真实时性不足并简化DSP编程,提出了一种永磁同步电机HIL(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方法。详细设计了系统硬件,构建了基于Simulink的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及HIL仿真模型,可自动生成优化的嵌入式仿真代码、在线调整模型参数并监视仿真数据,实现了永磁同步电机在HIL仿真下的直接转矩零矢量控制。仿真结果表明,系统具有很好的实时性且可靠性高,与传统的手工编写和修改仿真模型代码的方法相比,加速了电机控制系统的研制,并优化了控制律。  相似文献   

15.
铅酸蓄电池板栅材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党国  周根树  郑茂盛 《电池》2004,34(2):132-134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铅酸蓄电池板栅材料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低锑的铅锑合金和铅钙合金两个系列.分别对锡、银、镉、铋和稀土等添加剂对板栅合金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能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对稀土作为添加剂掺入合金的可能性和实际应用性进行了阐述,并对其他板栅合金类型也作了简述,对今后板栅材料可能发展的方向发表了看法.  相似文献   

16.
永磁材料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永磁材料的磁性能检测是材料开发和应用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材料类型、磁性能、磁体形状等的不同,永磁材料磁性能有多种测试方法:闭路测量、脉冲磁场条件下开路测量、整体磁瓦直接测量、极面嵌入线圈无损测量以及采用亥姆霍兹线圈对稀土永磁材料磁性能测量,对五种测量方法进行了综合比较和分析,从实践的角度对现有的检测方法提出一些扩展方法和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7.
由于批量生产的永磁材料在性能上存在不可避免的分散性,会造成永磁同步电动机性能的差异,采用理论分析与性能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永磁材料性能的分散性对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性能、空载性能和额定性能的影响,并以380V、22kW、6极永磁同步电动机为例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永磁体性能的分散性影响起动过程中的最小转矩,对电机的起动有较大影响;永磁体分散性对空载电流、空载功率因数、负载功率因数和过载能力影响较大,而对额定运行时的效率、电流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对近两年来国内外超级电容器碳材料的制备、合成方法、碳源的选择、改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对新一代电极材料石墨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超级电容器电极碳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微型温差电器件及相关材料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斌  王为 《电源技术》2006,30(3):247-250
1821年德国科学家塞贝克发现的塞贝克效应以及后来帕尔帖效应和汤姆逊效应开启了热电学的大门,人们应用这些效应先后制造出了各种温差电器件,如温差电发电器、温差电致冷器、温差电传感器、温差电探测器等。随着微电机系统(MEMS)技术、微电子技术引入温差电器件的制造,微型温差电器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注意。介绍了近年美国、德国、中国等在微型温差电器件制造及材料研究方面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首先介绍了W型铁氧体的化学组成、晶体结构、晶格参数,并与M型铁氧体作了比较,进而具体介绍最新研究成果,说明它具有永磁材料的潜力.但它的工艺操作要求更为严格,矫顽力还不够高,有待进一步努力,才可推广到大规模生产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