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剂量(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及生长曲线,评价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能力;随后通过碱性磷酸酶活力、电导率测定,二乙酸荧光素染色实验分析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评价松油烯-4-醇对细胞壁及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最后通过测定DNA、总蛋白与胞内钠、钾离子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酶活力,来进一步探究松油烯-4-醇对细胞内大分子及细胞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2μL/mL;松油烯-4-醇可有效破坏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壁,破坏程度随剂量的升高而增强;松油烯-4-醇会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导致细胞内离子的外渗;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能对细胞膜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凝胶阻滞电泳分析结果表明,松油烯-4-醇会使大分子的DNA泄露;通过测定总蛋白含量与Na+、K+-ATP酶活力可知,松油烯-4-醇能降低细胞内蛋白质的含量并能阻滞蛋白质的表达与ATP酶的合成,造成细胞凋亡。综上,松油烯-4-醇有望成为新型水产品保鲜剂,本实验可为拓展天然防腐剂在水产品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荧光假单胞菌是导致冷藏食品腐败变质常见的嗜冷菌,抑制荧光假单胞菌的生长繁殖对延长冷藏食品货架期和提高食品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本实验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时间-抑菌曲线考察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从细胞膜电势、细胞膜渗透性和完整性、细胞超微结构、蛋白质表达和DNA结构等方面研究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MIC为1.25 mg/mL;苯乳酸可导致细胞膜电势消散,且消散程度呈剂量依赖性;苯乳酸可导致细胞内钾离子显著泄漏(P<0.05),增加细胞膜的渗透性;MIC苯乳酸处理菌体0.5 h后,流式细胞术分析结果显示,碘化丙啶沾染率为57.6%,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果显示,部分菌体破裂,表明苯乳酸可以破坏细胞膜完整性;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表明苯乳酸对蛋白质表达无明显影响;凝胶阻滞电泳与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苯乳酸可以破坏DNA结构。结论:苯乳酸可以通过损伤细胞膜和破坏DNA发挥双靶位抑菌作用,苯乳酸对荧光假单胞菌抑菌机制的阐释结果可为冷藏食品中嗜冷菌的控制以及苯乳酸在食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实验以质量分数1.5%壳聚糖、0.14%ε-聚赖氨酸、0.15%D-异抗坏血酸钠组成复合保鲜剂,以荧光假单胞菌为实验菌株,探究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水产品中的优势菌的抑菌性能和机理。实验方法:通过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抑菌圈、细菌生长曲线考察保鲜剂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测定OD260值、ATP酶和AKP酶活性的变化,细胞超微结构(SEM)和SDS凝胶电泳法研究保鲜剂的抑菌机制。结果表明: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2.24 mg/m L。壳聚糖复合保鲜剂有着显著的抑菌活性,壳聚糖复合保鲜剂导致菌体的细胞壁膜通透性增大、完整性被破坏,菌体内ATP和AKP酶活性被抑制,显著低于(P<0.05)对照组;SDS凝胶电泳表明壳聚糖复合保鲜剂使菌蛋白条带颜色变浅且造成部分蛋白条带消失;细菌超微结构(SEM)显示壳聚糖复合保鲜剂使菌体发生变形破裂,内容物大量流出,导致菌体死亡。结论:该研究证明了壳聚糖复合保鲜剂良好的抑菌性能,研究了保鲜剂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为水产品可食性涂膜保鲜的研发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4.
以铜绿假单胞菌为供试菌,研究了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活性及机理。利用肉汤稀释法测定了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了柠檬烯抑菌活性,通过细菌生长曲线的测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膜通透性以及膜电位的测定,诠释柠檬烯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柠檬烯能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和增殖,最小抑菌浓度为10 mL/L;柠檬烯可以破坏细胞的正常形态,提高菌液的相对电导率,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柠檬烯也能降低铜绿假单胞菌菌体的膜电位,干扰细胞正常代谢活动。柠檬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的方式,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生长,导致细菌细胞死亡。这说明柠檬烯可以改变铜绿假单胞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破坏其正常细胞形态结构及完整性,从而有效地抑制铜绿假单胞菌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5.
丁香酚对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丁香酚对海产品冷藏过程中优势腐败菌(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本实验先测定丁香酚对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然后分别研究了0.5 MIC、1 MIC、2 MIC对腐败希瓦氏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生长曲线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丁香酚处理前后细胞的破坏情况,发现细胞外OD_(260 nm)和OD_(280 nm)、钾离子和碱性磷酸酶的水平均上升,细胞内三磷酸腺苷酶活力下降;从丁香酚处理后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可看出,完整光滑的菌体出现裂解、粘黏现象,结合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所呈现的代表脂质、蛋白质等分子成分官能团的改变,可以得出丁香酚能够破坏细胞壁,并使细胞膜通透性增大、细胞内容物流出,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期三文鱼的菌相变化,并分离、纯化、鉴定出1 株4 ℃贮藏环境下三文鱼的优势腐败菌——莓实假单胞菌MS 02(Pseudomonas fragi MS 02)。再以分离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靶标菌,深入探究芳樟醇对其抑菌性能及其抑菌机理。结果表明:4 ℃贮藏三文鱼的菌相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其中发光杆菌属、假单胞菌属、青枯菌属和不动杆菌属细菌在三文鱼贮藏中占主要地位。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假单胞菌属的相对丰度逐渐增大,而莓实假单胞菌是三文鱼在贮藏期间增长速率最快的菌种。以分离鉴定出的莓实假单胞菌MS 02为研究对象,发现芳樟醇对其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芳樟醇能使细菌细胞膜产生凹陷褶皱,而电导率、OD260 nm、二乙酸荧光素荧光强度和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钠钾ATP酶活力测定结果证明芳樟醇能破坏莓实假单胞菌的细胞膜和细胞壁的通透性和完整性,进而影响细菌细胞正常能量代谢,最终导致菌体死亡。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活性及其抑菌机理,通过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MIC)和生长曲线的测定研究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生长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结构,测定胞内蛋白含量和二乙酸荧光素(Fluorescein diacetate,FDA)染色实验研究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通过测定膜电位、胞内ATP含量和琥珀酸脱氢酶(Succinic acid dehydrogenase,SDH)活性研究其对荧光假单胞菌能量代谢和三羧酸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烯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效果,其MIC值为20 mL/L,添加1×MIC和2×MIC浓度的柠檬烯3 h后膜电位分别下降至34.41和7.33 AU;12 h后SDH酶活性分别减小至11.12和22.69 U/mg。柠檬烯通过破坏荧光假单胞菌的细胞形态和结构,使细胞出现严重的破裂、塌陷和孔洞,从而引起细菌胞内蛋白含量降低,膜电位下降以及胞内ATP含量下降和SDH酶活性减小,从而发挥其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抑菌圈的测定、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的测定考察了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作用,并绘制了杀菌曲线。通过电导率的测定、260 nm以及280 nm处吸光度值的测定初步考察了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的抑制机制。结果发现没食子酸对荧光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其MIC和MBC值分别为3.5、3.6 mg/m L,该抑制作用与细胞膜破坏、细胞内电解质及大分子物质外泄有关。  相似文献   

9.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首先通过平板法确定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然后采用滤纸片法确定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通过生化检测研究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3%;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当茶多酚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能够逐步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碱性磷酸酶渗出,继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金属离子、蛋白质的渗漏使细胞代谢发生紊乱,逐渐破坏细胞结构,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抑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假单胞菌为研究对象,考察茶多酚的抑菌作用及其抑菌机理。首先通过平板法确定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然后采用滤纸片法确定不同浓度的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效果。通过生化检测研究茶多酚对假单胞菌的抑菌机理。结果表明: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最小抑菌浓度为0.3%;茶多酚对假单胞菌有很强的抑菌作用;当茶多酚作用于菌体细胞后,能够逐步破坏其细胞壁的完整性,使得碱性磷酸酶渗出,继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导致金属离子、蛋白质的渗漏使细胞代谢发生紊乱,逐渐破坏细胞结构,从而起到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抗菌剂和抗菌织物加工方法及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重点介绍了常用抗菌剂及抗菌织物加工方法,并简要介绍了抗菌整理的机理、抗菌织物的测试方法及抗菌织物加工方法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和天然抗菌剂,及抗菌剂在纤维和织物上的应用。最后介绍了目前普遍存在的抗菌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抗菌机理、与纤维的结合类型和常见整理方法等3个方面,介绍了近年来用于羊毛抗菌整理中的各类抗菌剂,其中包括无机金属离子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和纳米材料抗菌剂,并对这些抗菌剂的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了解目前生物基抗菌整理剂的研究进展,分别介绍了微生物基抗菌整理剂ε-聚赖氨酸和灵菌红素,动物基抗菌整理剂复合型壳聚糖、改性壳聚糖和纳米壳聚糖,以及多种类型植物基抗菌整理剂的抗菌机制及性能特点;针对性地介绍了3类抗菌整理剂在纺织领域的应用基础与目前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分析了其产品的抑菌效果及与传统纺织用抗菌整理剂相比的性能优势;最后总结了这些新型生物基抗菌整理剂仍然存在的问题,并对其在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以2-正辛基异噻唑啉酮为原料,通过两步反应合成了一种反应性异噻唑啉酮类抗菌整理剂。性能测试表明,当抗菌整理剂乳液用量达到10%(owf)时,经50次水洗后对大肠杆菌的抗菌率可达到95.90%,表明整理后织物具有优良的抗菌效果和耐洗性能。物理机械性能测试表明,整理前后织物的白度、顶破强力指标变化较小,表明制备的整理剂适宜棉织物的耐久抗菌整理。  相似文献   

16.
抗菌剂在抗菌纸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无机抗菌剂、有机抗菌剂、天然抗菌剂三方面阐述了抗菌剂在抗菌纸方面的应用,指出使用单一抗菌剂往往不能满足抗菌纸的某种要求,抗菌剂的使用向着改性和混合联用的方向发展。为了满足抗菌剂在抗菌纸中应用的需求,需要深入了解其所涉及的学科和领域,改进生产工艺,使其更适合大规模生产的需要,加大产、学、研合作的力度,完善相关的法规和规定。  相似文献   

17.
鱼精蛋白-一种新型食品防腐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鱼精蛋白是存在于各类动物精巢组织中的一种多聚阳离子肽,是一种高效、安全、值得开发的新型天然食品防腐剂。本文综述了鱼精蛋白的来源、组成、提取、纯化、防腐性能、防腐机理以及其防腐应用。  相似文献   

18.
银系纤维在抗菌性能方面具有抗菌效果好、性能持久的特点。文章综述银系纤维的制造方法、抗菌机理、安全性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适合银系纤维抗菌性能评价的测试方法,同时也对银含量与抗菌性能的关系,影响银系纤维抗菌持久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已有成果表明银系纤维产品是一种安全、高效、持久的抗菌产品,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19.
响应面法优化酪蛋白抗菌肽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酪蛋白为实验原料,利用胃蛋白酶水解制备抗菌肽。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模型响应面设计,建立了胃蛋白酶酶解酪蛋白制备抗菌肽的三元二次回归模型,确定底物浓度2.6%、水解温度37.7℃、pH2.6、酶浓度3%、酶解时间4h为最佳的酶解条件,在此条件下,酶解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达到25.8mm。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决常见的抗菌剂容易使细菌产生耐药性、抗菌性不持久以及抗菌整理过程工序较为复杂,对织物的使用性能会产生影响等问题,系统分析了有机类、无机类和天然类抗菌剂的功能特点、纺织应用以及抗菌机制。同时,通过不同的抗菌剂在功能性纱线及其面料方面的抗菌整理实例,介绍并对比分析了用浸渍法、浸轧法和微胶囊法等不同抗菌整理方法整理织物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未来纺织品的抗菌功能整理将会朝着绿色环保、多功能抗菌整理剂及其整理方法,使得抗菌功能纺织品沿着加工过程更环保、开发成本更低、性能更持久和穿着更舒适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