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运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后肢体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比较2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Barthel指数(B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2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7%,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BI、中医证候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体针结合治疗中风后肢体偏瘫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眼针为主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眼针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并探讨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的作用机理,探讨眼针改善脑缺血再灌注的机理。方法眼针治疗组根据观眼取穴、循经取穴、病住取穴原则,取双侧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并与体针组、单纯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制作急性脑缺血家兔模型,通过测定血浆及脑组织中TxB2、6-keto-PGF1α、TXB2/6-K-P、Au及LPO含量,观察家兔急性脑缺血时及眼针前后的各项指标变化,结果眼针治疗中风半身不遂疗效甚佳,总有效率为96.26%,疗效优于体针组及单纯西药组,且疗程短、疗效迅速,可以收到明显的惠肢主动抬高的即刻效应。实验结果眼针组使缺血后血中增高的TXB2的含量明显下降,降到正常水平;可使TXB2/6-keto-PGF1α的比值明显降低,针刺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接近假手术组的正常水平(P〉0.05);眼针治疗后LPO明显降低(P〈0.01)。结论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结合揿针治疗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6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眼针疗法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结合揿针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中医证候评分疗效、Fugl-Meye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通过治疗,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02%)显著高于对照组(79.07%),Fugl-Meye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眼针疗法结合揿针治疗中风偏瘫疗效显著,可提高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且具有疗程短、取穴精、安全性高、预后佳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孙瑶  李柏霖  胡楠 《吉林中医药》2021,41(2):272-274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选取中风后偏瘫患者的11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治疗组应用眼针联合带针康复训练.比较2组临床总有效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肢体功能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BI).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6%,对...  相似文献   

5.
对近6年来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偏瘫文献的回顾与分析,发现针刺结合运动疗法治疗中 风偏瘫多采用头针、体针、头体针、穴位埋线、眼针等结合运动疗法,取得了优于单纯针刺或运动疗法治 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针刺治疗中风有独特优势,我们总结体针、头针、电针、头体针结合、眼针、针药结合等治疗方法,分析临床取穴治疗特点,发现:(1)头针疗效普遍优于体针;(2)头针常取瘫痪对侧顶颞前斜线、顶中线、顶颞后斜线,体针常取合谷、足三里、三阴交等,醒脑开窍针刺法则选用内关、三阴交、极泉等穴,电针疗法常选百会、肩髃、丰隆以及夹脊穴;(3)体针主要用于改善肢体运动状态,头针或头体针合用、针药结合主要用于治疗偏瘫等全身状态,电针明显改善偏瘫患者颅内患侧血管的顺应性和弹性以及下肢功能,眼针也取得一定疗效。总结这些临床取穴经验并推广应用,有助于实施个体化治疗,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眼针加体针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病人随机分成3组,研究组采用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对照组分为眼针组和体针组。结果:3组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组痊愈率77.5%明显高于眼针组(50%)和体针组(17.5%),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眼针组与体针组比较痊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治疗后LVA、RVA、BA的平均血流速度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眼体针结合能够改善后循环缺血性眩晕患者的临床症状,并能调节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是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34例分为两组,体针组20例,取双侧天枢、上巨虚、气海、中脘,热秘加合谷、曲池,冷秘加足三里、阳陵泉,气秘加肝区、行间、气海,气血虚加脾区、肝区、膻中、血海。热秘用泻法,冷秘、气秘、气虚、血虚均用补法。眼体针组眼针取双侧肺区、大肠区。不施手法。体针取穴手法同体针组。均留针20~30min,7d为1疗程。治疗2疗程(14d)进行疗效判定。[结果]眼体针组治愈8例,有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00%。体针组治愈3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78.57%。眼体针组疗效优于体针组(P<0.05)。[结论]眼针联合体针治疗中风后便秘疗效好、安全、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眼针与中药辨证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眼针疗法结合中药辨证治疗组(简称治疗组)和单纯中药治疗组(简称对照组)。治疗组:每日行眼针疗法日1次,早晚服中药2次。对照组:单纯服中药早晚各1次。经治疗4周后,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方法,采用X~2检验,P<0.05。[结论]眼针结合中药疗法对于中风偏瘫的恢复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方法]将中风住院55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组,针刺组29例,在西药治疗同时采用眼针、头针、眼针及体针针刺治疗;对照组26例,单纯应用常规药物对症治疗,治疗28天后观察疗效。[结果]针灸组总有效率为93.10%,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灸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临床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眼针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35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对照组35例采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结果]经15天治疗,吞咽功能比较,两组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比较,P<0.05,眼针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眼针疗法治疗中风后吞咽困难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针刺组,对照组35例采用体针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结果]经15d治疗,吞咽功能比较,两组均有明显疗效,但两组比较,P<0.05。[结论]眼针疗法治疗缺血性中风后吞咽困难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及早期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偏瘫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5例中风偏瘫早期患者运用针灸取头针、体针、眼针相配合疗法日1次,并予口服中药汤剂治疗,并配合肢体康复疗法日1次治疗,3个疗程统计疗效。结果:总有效率占97%。结论:针药配合早期康复疗法,更有利于脑梗塞偏瘫,失语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给予眼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眼针治疗和单纯体针治疗,日1次。15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给予评价。[结果]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组30例,眼针治疗组30例,体针治疗组30例,有效率分别为97%,84%,94%。[结论]眼针配合体针治疗痰湿中阻型眩晕比单纯应用眼、体针治疗效果更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眼针疗法主要是通过针刺眼周穴区治疗全身疾病,尤其在治疗中风偏瘫方面疗效卓著.本文从中医学理论、生物全息理论、现代神经解剖学及神经生理学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探讨眼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机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体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观察两组Fugl-Meyer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对照组为66.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Fugl-Meyer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结合体针治疗中风后偏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眼针带针康复法对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活适量的影响。方法:240例中风恢复期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眼针带针康复组)和对照组(运动疗法组)各120例。发病2周后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行眼针带针康复法或运动疗法。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Fugl-Meyeri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眼针带针康复法组总有效率达92.18%。结论:眼针带针康复组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优于单纯运动疗法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中风偏瘫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头针配合体针组和单纯体针组各40例。头针配合体针组给予头针配合体针治疗,单纯体针组给予单纯性头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头针配合体针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单纯体针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配合体针治疗中风偏瘫恢复期疗效优于单纯体针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眼体针联合汤药治疗阴虚风动型中风偏瘫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4例阴虚风动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7例,均接受常规西医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体针结合汤药治疗,试验组给予眼体针结合汤药治疗,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测定患者偏瘫上下肢运动功能,并用Barthel指数对生活能力进行测定。结果:治疗前患者肢体Fugl-Meyer评分和Barthel指数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项评分值均有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89%,优于对照组的7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体针联合汤药可以改善阴虚风动型中风患者偏瘫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运动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眼针体针结合组(治疗组)30例,体针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体针治疗,治疗组在体针的基础上结合眼针,治疗前后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进行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2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结合体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显著,且优于单纯体针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