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滨海盐渍土的强度特性试验与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研究滨海盐渍土等特殊黏土的不良工程特性产生的物理化学机制,结合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威特 Bubiyan 岛的海港盐渍土软基加固工程现场的盐渍土地基开展试验研究。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三轴试验、直剪试验、液塑限试验与成分分析、电化学特性等物理化学试验,探讨在水的作用下由可溶盐离子引起的土颗粒表面微电场的变化对盐渍土抗剪强度的影响,并与广州南沙软土的工程特性进行了对比。试验及分析结果表明,自然成因、可溶盐含量和颗粒表面电荷密度是两者在强度特性上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同时也是科威特滨海盐渍土具有低强度、低液塑限等宏观不良工程特性的主要因素,对滨海盐渍土强度特性的研究为指导该项目的软基处理方案提供了实验参数与理论基础,并为滨海盐渍土地区的地基处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西地区盐渍土的工程地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盐渍土是工程建设中遇到的特殊岩土。结合河西地区风力资源开发建设中遇到的盐渍土特点,分析了盐渍土的分布、成因、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质,研究其溶陷性、膨胀性和腐蚀性,提出了河西地区地基基础的合理设置深度,探讨了盐渍土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杨平青 《西北水电》2007,(4):17-18,21
结合风电机组地基勘察实例,论述盐渍土、软土、黄土和松软砂土等特殊土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分析特殊土层的工程地质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安西总干渠改线渠基砂碎石盐溃土的专题研究,阐述了砂碎石盐渍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以及在天然、浸水状态下力学性质、地基强度等的变化规律,为砂碎石盐渍土地基的勘察及工程处理提供了可借鉴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通过选择甘肃省瓜州县风电场盐渍土地基进行天然条件和浸水条件下静力载荷试验,来研究风电场区域盐渍土地基在附加应力作用下的变形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甘肃河西地区分布的盐渍土,在天然状态下承载力较高,可作为天然的地基.浸水后,地层中的细粒物质被冲蚀和盐分被溶蚀均可引起地基的沉降.作为持力层的密实砾砂层是否发生溶陷与地层中盐...  相似文献   

6.
粗颗粒盐渍土是一种特殊的岩土体,由于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复杂的工程性能,常常给此类地 区的工程建设带来了较大难题。结合大量工程实践和室内外专门试验,在系统总结粗颗粒盐渍土基本 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粗颗粒盐渍土溶陷和盐胀的宏观评价标准,即:盐胶结型盐渍土以盐胀为主,盐充 填型盐渍土以溶陷为主,以及含盐量、渗透系数的一些具体量值等,该标准的提出,为此类地区粗颗粒盐 渍土工程性能的快速、合理评价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7.
对新疆准东地区的粗颗粒盐渍土进行了室内大型剪切实验,研究了粗颗粒盐渍土的剪切破裂面形态、剪应力-位移曲线特征及干密度对抗剪强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粗颗粒盐渍土剪切破裂面具有明显的高低不平与上下起伏的形态,剪切过程中土颗粒间表现出明显的镶嵌咬合和剪胀特征,使粗颗粒盐渍土表现出一定的黏聚力;粗颗粒盐渍土剪切应力随剪切位移变化的承载过程表现为应变软化类型,具有明显的峰值强度。随着干密度(压实系数)增加,抗剪强度指标显著增加,亦即提高粗颗粒盐渍土压实系数可显著提高地基承载力,具有明显的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8.
水利水电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地基基础设计和对地基的特殊处理,地基处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基础的造价和建筑物的稳定。文章就各种常见地基的处理和设计提出一些经验方法,以便于减轻地基对工程的影响,增加工程安全性和使用寿命,获得更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9.
黄土的特殊工程性质,导致其所在地区公路涵洞病害时有发生。为了解决湿陷性黄土地区不良地基导致的涵洞工后沉降过大的问题,以青海民和—小峡一级公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2座涵洞为例,分别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对这2座涵洞地基进行处理,地基处理后对这2座涵洞进行为期1 a的沉降监测。结果表明采用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1 a累计沉降量分别为25.0 mm和18.2 mm,灰土换填法和灰土挤密桩法都能有效消除涵洞地基因浸水而引起的湿陷变形,较大幅度地提高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1 a后沉降趋于稳定,与灰土换填法相比,灰土挤密桩法对降低压缩变形、提高地基承载力更加有效。研究成果可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公路涵洞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山西是我国湿陷性黄土分布的主要地区之一,黄土本身的土体结构、物质组成和矿物化学成份决定了黄土地基工程地质性质较差。黄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是从宏观到微观研究黄土特殊工程地质性能的重要过程,分析整理各种资料,划分岩土工程地质单元,进行工程地质评价,是黄土地基工程地质勘察的目的。湿陷性黄土是非水稳性土,水是黄土地基最不利的因素,因此,引水线路黄土地基,不应仅限于建设之前的湿陷评价和地基强度评价,更重要是分析研究黄土湿陷的原因及机理,做出建成之后的预测性地基评价和湿陷性评价,黄土地基处理方法很多,强夯法处理引水线路黄土地基既经济又合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昌马灌区灌排渠系工程进行地质勘察,笔者对渠基的渗漏、冻胀特性及盐渍土及软土地基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便设计、施工中采取合理的措施,使渠系工程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12.
失陷性黄土地基工程实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振雷 《人民长江》2003,34(3):41-42
我国失陷性黄土分布面积广,在失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土工工程建设,应根据各地失陷性黄土的特点和工程要求,因地制宜,采取以地基处理为主的综合措施,防止地基失陷,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与正常使用.就失陷性黄土地区某工程实例,分析其在地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表明在失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筑,对地基的失陷进行处理非常关键,必须按照规范严密勘察、严谨设计、严格施工,制定合理的地基处理措施,避免失陷事故.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及区内深厚软基基本情况, 通过前期先导试验段研究提出了深厚软土地基处理的原则性设计方案及其精细化设计计算方法、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措施, 并形成高速公路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采用该技术指导完成了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接线高速公路工程和宁波地区其他高速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处理, 分析加固处理效果, 结果表明深厚软土地基处理成套技术应用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4.
湿陷性黄土工程特性及其地基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陷性黄土广泛分布于我国西北部,其工程性质特殊,对实际建设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在前人研究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西北部湿陷性黄土的实际资料,并根据已有的湿陷系数和地基处理的研究成果建立了黄土的湿陷系数和地基处理模型的联系,推导出了黄土的湿陷系数和实际石灰桩处理方法中的桩径的关系式,最后用实际工程做了验证,表明了所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大连市三面环海,滨海相软土地基较为常见。软土的低承载力、低抗剪强度等特殊性质对建筑物地基危害较大,尤其是堤防工程的运用工况加剧了软土对其地基危害性。介绍了大连市某建于滨海相软土地基上的堤防工程采用振冲碎石桩法成功处理基础的案例,从工程地质条件、软土地基处理的方案选择、振冲碎石桩的设计、布置以及工程竣工检测结果方面进行了阐述,证实了振冲碎石桩法处理堤防软土地基是可行的,该方法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工期短、对提高地基承载力有显著效果,为相似工程设计和施工控制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调水工程是我国首次跨流域长距离沙漠地区输水工程。本工程主要关键技术研究有:输水工程线路优化选择、沙漠地基的工程特性研究、输水建筑物的选型设计与施工、沙漠地区施工道路设计与施工等。介绍了在沙漠地区修建工程时线路选择经验及沙漠地基的工程地质特性,主要针对输水建筑物的选型设计与施工,从基础开挖施工、地基及不良地基处理、钢筋混凝土箱型暗渠施工及混凝土的后期养护技术等方面,阐述了工程主体建筑物的设计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以此期望能对其它类似工程建设提供帮助及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的兴建,地基处理技术不断完善和提高。简述水利水电工程中遇到的地基类型和地基选择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换填与强夯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技术、预压技术和强透水层防渗处理技术和应用进行分析,得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如何选择最优的地基处理技术方案。同时,在地基设计工作中应加强地质勘测,注意特殊地基的勘察以及地基设计的要求。对水利水电工程设计中的地基处理技术的分析将有效保障工程设计的可靠性,提高工程整体质量,为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根据岩溶地区地质特点和工程需要,以岩溶地区雨污水管网地基处理、土方工程、管网施工为研究对象,对岩溶地区雨污水管道管材选择、地基处理、施工降排水等做了探讨,以适应雨污水管网发展的需要,服务于我国岩溶地区尤其西南部岩溶地区城镇雨污水管网建设。  相似文献   

19.
结合青海油田花土沟基地倒班公寓的工程实例,简要阐述盐渍土地区给排水设计的特点,并重点说明了盐渍土地区室内外给排水设计中的防水措施。  相似文献   

20.
粉细砂特性及其工程措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结合水利枢纽工程一期围堰,王甫洲水电站及国际机场处理粉细砂地基的经验,对粉细砂的特殊工程性质、开挖与填筑方法、地基处理结构设计怀加密加固措施作了详细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