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能引起人皮肤及粘膜的多种良恶性肿瘤,特别多见于女性生殖系统如宫颈癌、尖锐湿疣和假性湿疣。但由于HPV尚不能在体外细胞培养中增殖,因此目前对其研究主要用核酸杂交和PCR方法,检测HPV DNA。本文采用光敏生物素标记HPV16、HPV18 DNA探针,分别对宫颈癌组织进行斑点杂交,检测宫颈癌组织中HPV16、18DNA并以正常宫颈组织做对照。以同样方法用HPV6b DNA探针检测尖锐湿疣及假性湿疣组织中HPV6b DNA。结果如下:18例宫颈癌组织中仅有1例与HPV16 DNA探针杂交阳性(5.7%);10例与HPV18杂交刚性(55.6%);4例为HPV16+18混合杂交阳性(22.2%)。12例尖锐湿疣组织中8例与HPV6b DNA杂交阳性(66.7%);12例假性湿疣组织中有6例与HPV6b探针杂交阳性(50%)。1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均为阴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了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即PCR技术)检测人宫颈癌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的E_6/E_7相关序列。在正链引物(SP)和反链引物(ASP)的诱导下,以二步温控法聚合酶链反应对34例人宫颈癌组织DNA进行检测,发现宫颈癌中HPV16E_6/E_7相关序列存在的阳性率达67.6%(23/34)。本研究结果提示:HPV16可能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采用PCR技术选择性地检测HPV16的转化基因(E_6、E_7)对深入探讨宫颈癌发生的机理、早期发现宫颈癌患者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利用头颈部肿癌临床活检新鲜组织和石蜡包埋组织的两种处理标本,分别采用核酸分子杂交和聚合酶链反应(PCR)两种技术,分析了头颈部肿瘤组织基因组中人乳头瘤病毒16型的同源序列,并研究HPV16的感染同头颈部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1.喉鳞状细胞癌DNA中有HPV16 DNA同源序列,检测频率在20.0%以上。2.PCR扩增石蜡包埋肿瘤组织DNA中HPV16的URR(病毒基因上游调控区)中的序列,电泳分析扩增产物在喉乳头状瘤、喉癌、鼻腔内翻性乳头瘤和口腔癌中检测率分别是11.1%、20.0%、42.9%和27.3%。3.研究表明HPV16 DNA阳性率与喉癌原发部位,分化程度和临床分期之间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人乳头瘤病毒可能是头颈部肿瘤的病毒病因之  相似文献   

4.
李刚  何丽  唐旭东 《生命科学》2011,(3):261-266
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肺癌组织中有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DNA和癌蛋白的检出,其检出率具有地域差异性,但不同地方HPV检出亚型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主要是高危型HPV-16和HPV-18。HPV可能主要通过血液循环从宫颈癌病灶等原发部位转移到肺,从而可能诱发肺癌的发生。HPV诱发肺癌的机制可能与影响p53的失活及端粒酶的激活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恒温DNA扩增检测技术用于高危型HPV检测和宫颈癌早期及癌前病变筛查的准确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于2016年6月至8月,在我国内蒙古地区招募2 774例30-64岁有性生活史的妇女进行宫颈癌筛查;采用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完成细胞学诊断。采用恒温DNA扩增HPV检测技术(Isomega)和第二代杂交捕获技术(Hybrid Capture 2,HC2)平行检测宫颈标本;对于Isomega检测为HPV16/HPV18阳性的标本和两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标本,使用线性探针法(INNO-LiPA)进行分型验证。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评价Isomega用于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2级及以上患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表明,Isomega与HC2检测高危型HPV的总一致率为92.72%(Kappa=0.74),阳性一致率为86.78%,阴性一致率为93.77%;以INNO-LiPA分型结果为标准,Isomega检出HPV16和HPV18的准确率分别为96.97%和86.11%。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Isomega筛查CIN2+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7.76%和82.94%。Isomega能准确检测HPV16、HPV18和其他高危型别HPV,有较高的筛查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目视化纳米探针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E6基因的方法,为临床降低HPV感染者宫颈癌的发病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固定于硅烷化片基上的捕获探针,特异性结合单链人乳头瘤病毒16型新疆株E6基因(HPV16E6)扩增片断,再与互补的纳米金颗粒标记的探针结合,通过银染加强显色。结果:初步建立了金标银染法快速检测HPV16E6 DNA的技术。结论:金标银染法灵敏,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各类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检测降低新疆维吾尔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阐明广西柳州地区自然人群中18~45岁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中和抗体和DNA流行情况,并探讨其与子宫颈癌癌前病变的相关性。2013年3月至7月在柳州市招募2 300名18~45岁女性,采集血清以假病毒中和试验(PBNA)法检测HPV16/18型中和抗体,同时采集宫颈脱落细胞进行液基细胞学诊断和HPV DNA检测,对细胞学异常者进行阴道镜检查,并对采集的组织学标本进行病理诊断。采用趋势性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HPV DNA阳性率及HPV中和抗体阳性率的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宫颈癌前病变的影响因素。广西柳州地区18~45岁女性自然人群中,HPV16DNA或中和抗体阳性364例(15.8%,95%CI:14.4,17.4),HPV18DNA或中和抗体阳性164例(7.1%,95%CI:6.1,8.3)。CIN3在不同年龄组的卡方趋势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05),HPV16和HPV18型DNA阳性是CIN1+(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及以上)、CIN2+(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及以上)的主要危险因素,而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与癌前病变未发现统计学相关性。HPV16/18型感染是宫颈癌癌前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并未发现自然感染产生的中和抗体与其相关,表明接种疫苗仍是18~45岁女性预防HPV感染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于淼  孙峥嵘 《病毒学报》2021,37(4):983-98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已被证实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但不同型别的流行特征存在广泛的区域差异性,且即使是同一型别,其基因组同样存在基因多态性.这些基因多态性可能导致蛋白质功能的差异,进而造成病毒生存能力,致病能力以及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差异.现已有大量研究表明HPV16和HPV18型基因多态性在病毒的生物学功能和导致临床疾病进展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更多的相关研究围绕着HPV高危型中不同型别的基因多态性相继开展,本文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16,HPV18,HPV58,HPV52,HPV31和HPV33型的基因多态性研究现状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遗传》2017,(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之一。病毒DNA整合到宿主基因组中被认为是导致宫颈癌最重要的病因。高危型HPV DNA整合往往导致其E1和E2区大部分缺失或中断,E6和E7致癌基因过表达,宿主致癌基因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目前研究表明高危型HPV整合可作为优质宫颈病变筛查的预测生物标志物,且其检测的有效方法大都基于荧光原位杂交、实时荧光定量PCR和杂交捕获技术结合Sanger测序法等。本文重点阐述了高危型HPV整合导致宫颈癌的主要机制,描述了宫颈病变筛查标志物以及预防性HPV疫苗研发和推广的研究进展,并综述了高危型HPV DNA整合状态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生物磁学》2011,(4):I0002-I0003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DNA检测可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用于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宫颈癌的二级预防。这一结论来自题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作为宫颈癌初筛方法的有效性研究——中国以人群为基础的17个筛查研究综合分析》的论文。  相似文献   

11.
徐茜  田训  吴莺  黄磊  赵赟  陈刚  王世宣  马丁 《病毒学报》2006,22(2):144-146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性传播疾病的主要病原之一,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和宫颈癌的关系已被肯定[1],在约50%~90%的宫颈癌组织中可检出HPV16 DNA。为了解与HPV相关疾病的的分子生物学致病基础,尚待深入研究其生物特性和病理特征,方能逐步解决临床简便易行的试验诊断方法和抗HPV感染的治疗问题。目前已经证实HPV16 E6/E7基因是转化基因,它们编码的蛋白可分别使抑癌蛋白P53和PRb失活,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2],被认为是宫颈癌的始动因子。本文选择HPV16 E6E7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EGFP-…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人乳头瘤病毒 (HPV)是一种能引起人类皮肤、粘膜的乳头状瘤或疣 ,并可导致恶性病变的病原体。研究表明 ,90 %宫颈癌的发生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有关。近年流行病学研究和文献报道显示 ,HPV5 8型在中国妇女宫颈癌中检出阳性率非常高 ,是仅次于HPV1 6型、1 8型的乳头瘤病毒高发型 ,尤其是东南省份 ,5 8型的感染率有上升趋势 ,与HPV1 6型的检出率相近 ,同时二者在宫颈各病变组的检出强度趋势基本一致。由此可见 ,在我国HPV5 8型感染与宫颈癌关系密切。在HPV5 8基因组中 ,L1和L2基因分别编码主要衣壳蛋白和次要衣壳蛋白 ,其中L1基…  相似文献   

13.
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类感染人体的皮肤粘膜并引起乳头状瘤病变的病毒。目前发现的HPV已有63型,不同型的HPV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病变。HPV 16主要与生殖系统的肿瘤尤其是子宫颈癌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实验表明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兰州地区成年女性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及其基因类型分布状况,为本地区HPV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对100例妇科门诊就诊者进行HPV基因亚型检测。结果:100例样品中,HPV DNA检出率为19%(19/100),其中HPV16 DNA感染率15%(15/100),HPV58 DNA感染率3%(3/100),HPV18 DNA感染率2%(2/100),HPV 16与HPV18双重感染1例。结论:本地区成年女性HPV感染主要以HPV16多见,而HPV16与恶性肿瘤密切相关,因此对HPVDNA阳性者定期随访,有利于宫颈癌的防治。  相似文献   

15.
正口咽鳞状细胞癌HPV16是指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有多种类型,其中低危型HPV感染,主要引起生殖器疣(俗称菜花),而高危型HPV感染则引起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上皮细胞病变,此病毒为生殖器癌和子宫颈癌前细胞病毒的开端。HPV16属于高危型,HPV病毒会导致尖锐湿疣,长期感染可能与女性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口腔良性赘生物和癌前病变,皮肤鳞状细胞癌组织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克隆分析人乳头瘤病毒16型(HPV16)新疆株的研基因;并对E7基因进行突变改造,以比较野生型与突变型HPV16E7基因的功能。方法:根据从中国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组织标本中提取的DNA,进行PCR扩增获得HPV16E7基因,然后分别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进行DNA序列分析。根据HPV16E7基因的特点,分别设计点突变引物,用PCR的方法进行HPV16E7基因的点突变。结果:PCR检测显示扩增出HPV16(新疆株)E8基因;测序结果表明HPV16-XJ的研基因全长297bp,与德国标准株一致;利用设计突变位点的引物经PCR扩增,经序列测定后,分别得到了第70、172、271位碱基突变的HPV16E7基因;分别构建了野生型与单、双、三点突变的重组质粒pMD18-T-HPV16E7。结论:人乳头瘤病毒16型(新疆株)E7基因结构与德国标准株相同。HPV16E7基因多点突变的改造,为探索HPV16E7基因功能的变化和开展疫苗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HCCR和HPV16/18在宫颈脱落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HCCR在宫颈脱落细胞(来自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18感染的关系.探讨其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诊断的意义.选取57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液基细胞学残液标本中具有相应组织学标本者31例,并随机选取10例正常标本作对照,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原位杂交法检测HCCR和HPV16/18.结果可见.HCCR在正常宫颈细胞及组织中呈现低表迭,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细胞和组织中阳性率随着病变的升级而升高;HPV16/18 DNA的检出率随着宫颈病变的升级而升高;HCCR和HPV16/18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s=1,P<0.005);无论是HCCR还是HPV16/18,在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和相应宫颈组织中的栓出率都是一致的.结论利用宫颈液基细胞学残液检测HCCR和HPV6/18对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对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筛查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通过兰州地区宫颈癌患者的HPV感染情况的分析对HPV16与宫颈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套式PCR方法,以HPV DNA的早期基因E6,E7和结构基因L1为扩增目的基因,对13份兰州地区宫颈癌组织进行扩增,将扩增阳性片段测序,并与HPV16标准序列进行比较,13份组织中有12份扩增到了HPV的目的基因。证实了HPV与宫颈癌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9.
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多种肿瘤中被发现。流行病学和实验证据支持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在宫颈癌等相关肿瘤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生可能与宿主染色体不稳定和DNA甲基化相关。近年来发现克隆选择与干扰素通路相关。另外,整合对宿主细胞基因影响和整合位点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高危型HPV基因组整合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较高,位居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自从1977年德国学者ZurHausen等从宫颈癌标本中发现了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DNA,并推测HPV感染与宫颈癌发生有关后,许多学者对HPV与宫颈癌的相关性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证实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必需因素。目前,对于宫颈HPV感染检测有多种手段,其中聚合酶链反应(PCR)和捕获杂交技术在实验室中应用较广泛。在宫颈癌筛查中联合应用HPV检测和细胞学,不仅可以提高敏感性,而且还可以减少随诊频率,从而大大降低了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