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7年8月-2008年5月,我们采用强脉冲光(Intense Plused Light,IPL)治疗雀斑患者145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自身对照观察具有完美脉冲技术(optimal pulse technology,OPT)的新型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面部雀斑的疗效。方法:选取10例雀斑受试者,随机将每人左右面部分为治疗侧和未冶疗侧,治疗侧给予新型OPT—IPL治疗,未治疗侧不予治疗。治疗后对雀斑清除情况进行评价,受试者对疗效进行满意度评价。根据治疗前、后雀斑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Freckle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FASI)计算雀斑改善率。结果:治疗结束后随访时,70%以上的受试者皮损清除达50%以上、80%以上的受试者对治疗满意甚至非常满意。治疗侧治疗过程中、治疗后6个月随访时,FASI波动于7.9~9.4,明显低于首次治疗前的28.4;雀斑改善率维持在66%-70%,明显高于未治疗侧。结论:新型OPT—IPL可安全、有效地治疗面部雀斑。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新型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Lovel yerⅡ强脉冲光AFT 570~950nm,AFT 540~950nm,光斑面积16mm×40mm.脉宽10、12、15ms,能量密度14~19J/cm2,患者经3~5次治疗,两次治疗间隔时间3周,随访观察3~12个月。结果:21例雀斑患者经过治疗后10例(48%)基本完全消退,11例(52%)明显消退,总有效率100%。所有患者面部治疗区域皮肤较以前更光滑、细腻,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新型强脉冲光对雀斑的治疗,安全、有效,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雀斑126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雀斑以往多采用液氮冷冻、皮肤磨削术、多功能电离子及激光等方法治疗,虽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可避免地遗留有色素沉着或瘢痕形成等不足.自2003年2月~2004年12月笔者应用强脉冲光子嫩肤仪治疗雀斑126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强脉冲光治疗雀斑的效果.方法 采用英国Greenwall公司生产的紫色兰朵光子治疗仪,波长500~650 nm,脉宽20~30 ms,能量密度16~20 J/cm2,治疗雀斑80例,每隔3周治疗1次,共治疗3次,完成3次治疗后每月随访1次,6个月后判断疗效.显效:皮损清除75%~100%;有效:皮损清除50%~75%;好转:皮损清除25%~50%;无效:皮损清除<25%.前两者之和为总有效率.结果 80例患者,显效:64例(80.00%);有效:10例(12.50%);好转:4例(5.00%);无效:2例(2.50%).总有效率92.50%.结论 强脉冲光治疗雀斑安全、有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对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取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治疗,每21d治疗1次,共3~5次,治疗前后观察疗效。结果150例雀斑患者经过3~5次治疗后,52例痊愈,58例显效,34例好转,6例无效,显效率为73.3%,有效率为96.0%。结论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对雀斑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对雀斑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5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采取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治疗,每21d治疗1次,共3~5次,治疗前后观察疗效。结果150例雀斑患者经过3-5次治疗后,52例痊愈,58例显效,34例好转,6例无效,显效率为73.3%,有效率为96.0%。结论联合强脉冲光和射频对雀斑治疗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是近年新推出的安全无创高科技美容技术,对面部色素性、血管性疾病、毛孔粗大、细小皱纹及皮肤弹性有较好的疗效。我科自2007年引进美国Lumenis公司生产的Lumenis one强脉冲光子嫩肤仪共治疗数千例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雀斑患者200例,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联合精确冷冻治疗对面部雀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84例雀斑患者,采用强脉冲光治疗,波长560~1200mm,光斑尺寸34mm×8mm,双脉冲脉宽4~5ms、3~4ms,脉冲延时20~30ms,能量密度24~32J/cm2,两次治疗间隔时间4周,共5次。2周后对患者上下眼睑进行精确冷冻治疗。结果:84例患者,治愈49例,显效33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100%,并且所有患者肤质变得更细腻光滑,紧致,富有弹性,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高。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精确冷冻治疗面部雀斑,安全、疗效显著,不影响社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Q开关Nd:YAG 532nm激光和I PL治疗面部雀斑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200例面部雀斑患者随机分为QS532组100例,I PL组100例,分别采用QS532激光治疗仪治疗1次,I PL治疗仪治疗2次,比较两者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QS532组患者治疗后第4周,皮损平均消退达82.25%;I PL组治疗1次后第4周皮损平均消退达60.72%,QS532组治疗效果优于I PL组;QS532组治疗后第12周,患者皮损平均消退达82.54%,I PL组治疗2次后第12周皮损平均消退达77.80%,QS532组治疗效果更明显。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评价,QS532组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分别为71%和29%,无轻度满意和不满意的患者;IPL组非常满意率和满意率分别为76%和20%,轻度满意率为4%,无不满意患者。两组满意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QS532组,有26例患者于术后4周内患处出现色素加深,占总例数的26%,均于6个月内消退;I PL组,无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病例出现。两组均未出现瘢痕、色素减退、永久性色素沉着等不良反应。结论:QS532激光和IPL均可很好地治疗雀斑,QS532激光治疗效果优于IPL,I PL的安全性优于QS532激光,我们应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式,两者可以联合应用,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治疗痤疮、雀斑、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53例患者采用强脉冲光进行治疗,包括55例痤疮、47例雀斑、51例脂溢性角化病。每隔3周治疗一次,1个疗程4次。末次治疗后全面评价疗效。结果:痤疮经4次治疗后约有87.27%的患者获得良好疗效,雀斑和脂溢性角化病4次治疗后分别有97.87%,94.12%的患者病情得到显著改善。医生对于三种疾病的疗效满意率达96.73%,患者的满意率达94.77%。结论:采用强脉冲光治疗痤疮、雀斑和脂溢性角化病其近期疗效较好,并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Intensepulsedlight,IPL)治疗植皮术后色素沉着和毛发过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IPL治疗植皮术后色素沉着9例,全厚皮片移植术后色素沉着合并毛发过多2例,共11例。患者接受1~3次IPL去色素治疗,毛发过多者另接受3次IPL脱毛治疗。结果:11例患者治疗后色素沉着均出现不同程度好转,其中7例显效,4例有效,副反应轻微。2例毛发过多者治疗后毛发显著减少。结论:IPL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植皮术后色素沉着和毛发过多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强脉冲光(intense pulsed light,IPL)治疗面部光老化的疗效。方法:应用皮肤测试仪检测IPL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弹性及色素值。结果:面部光老化经IPL治疗后,皮肤水分含量略增加(P0.05),皮肤弹性增加(P0.01),黑色素值下降(P0.01),血红素值下降(P0.01)。结论:应用皮肤测试仪检测IPL治疗前后皮肤水分含量、弹性及色素的改变,使评价IPL的治疗效果更为科学、准确、客观。  相似文献   

14.
强脉冲光联合百癣夏塔热片治疗面部痤疮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联合百癣夏塔热片治疗轻中度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92例,强脉冲光治疗每2周治疗1次,同时口服百癣夏塔热片;对照组89例,口服百癣夏塔热片,外用0.05%维A酸霜,均治疗8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1.3%,对照组有效率71.2%,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强脉冲光联合百癣夏塔热片治疗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好,安全、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5.
16.
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65例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邓向东  李世荣  曹川  李晓格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7):828-829,i0007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治疗面部皮肤光老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波长为400~1200nm的GP666B型光子嫩肤仪治疗65例面部皮肤光老化患者,5次为一个疗程,每次治疗间隔时间10天,每位患者治疗前后对比拍照、记录参数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65例患者中各种病变的有效率分别为:色素沉着斑76.36%,微细皱纹93.02%,毛细血管扩张94.67%。结论:IPL治疗面部光老化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