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因子kB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因子k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核因子活性增高,活化的核因子kB促使黏使分子,即早基因和细胞因子表达,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机制之一,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用抗氧化剂,酶阻滞剂或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核因子kB的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2.
核因子κB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核因子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急性脑缺血再灌注时 ,核因子活性增高。活化的核因子κB促使黏附分子、即早基因和细胞因子表达 ,是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始动机制之一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用抗氧化剂、酶阻滞剂或乙酰半胱氨酸可抑制核因子κB的活性及黏附分子表达 ,缩小脑梗死体积  相似文献   

3.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免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综述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反应与再灌注损伤的关系,阐明炎症免疫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之一,对炎症细胞及细胞因子的干预治疗可能是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正>脑卒中发病中缺血性脑卒中占大多数,深入研究脑缺血再灌注(CIR)损伤的机制并寻求新的神经保护策略迫在眉睫,而抑制炎性细胞的浸润及炎性细胞因子、黏附分子等的表达有望成为防治脑缺血性疾病的新途径[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具有显著的促炎症反应作用,可被作为CIR损伤的治疗靶点。但是,TNF-α在CIR损伤中具有损伤与保护双重作用,现综述如下。1脑缺血炎症反应脑缺血损伤的机制极为复杂,主要包括细胞内Ca2+失衡、  相似文献   

5.
肿瘤坏死因子-α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重要的炎性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lll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探讨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以及拮抗TNF-α的治疗作用,将为脑血管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白细胞介素-8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 8(IL 8)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 ,有明显的炎症细胞参与。IL 8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文章就IL 8的来源、生物学作用、机制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以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虫草素预处理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ELISA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虫草素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虫草素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白细胞介素—8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白细胞介素-8(IL-8)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在炎症反应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中,有明显的炎症细胞参与。IL-8可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关。文章就IL-8的来源、生物学作用、机制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进行了综述,以探讨其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诊断及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功能障碍及梗死灶体积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阻塞的脑缺血再灌注模型。96只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瑞芬太尼预处理组。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氧化三苯甲基四氮唑(TTC)染色测定梗死面积,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并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层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活性。结果瑞芬太尼能明显改善小鼠的神经行为,缩小梗死面积,抑制促炎症因子IL-1β和TNF-α的表达,而增加抗炎症因子IL-10和TGF-β1的表达,并抑制NF-κB的活化。结论瑞芬太尼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抵抗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免疫机制,尤其是免疫细胞和维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性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和重视,而亚低温治疗则可通过抑制离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浸润,阻断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级联反应,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黏附分子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而起到上述效应的。  相似文献   

11.
亚低温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免疫机制 ,尤其是免疫细胞和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关键性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和重视 ,而亚低温治疗则可通过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黏附、聚集和浸润 ,阻断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级联反应 ,从而起到脑保护作用。亚低温可能是通过抑制白细胞黏附分子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表达而起到上述效应的  相似文献   

12.
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及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亦至关重要。现就NF-κB及其在肝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通过JNK通路和p38通路降低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以研究乌司他丁的抗炎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应用RT-PCR方法检测治疗前后缺血侧TNF-α、JNK、p38含量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再灌注脑皮层TNF-α、JNK、p38表达水平明显增加,乌司他丁可抑制缺血再灌注脑皮质TNF-α、JNK、p38的表达。结论乌司他丁可能通过抑制JNK和p38的表达减少炎症因子TNF-α的释放而抑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4.
核因子-κB(NF—κB)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调控多种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调节因子。脑缺血诱导的NF—κB激活参与了脑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和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15.
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双刃剑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坏死因子-α是一种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的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后表达增加。以往,人们注重的是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细胞毒性,而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已有一些研究证实,肿瘤坏死因子-α尚有神经保护和促进修复等作用。因此,肿瘤坏死因子-α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双刃剑作用。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冬梅  韩仲岩 《山东医药》2007,47(22):99-100
脑缺血后,在缺血损伤区有多种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症细胞的浸润,构成了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性损伤转变的基础。本研究通过动态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清TNF—α和IL-10的变化,来进一步阐明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后炎症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7.
《内科》2015,(6)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极为复杂,多种信号通路参与了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其中Rho相关螺旋卷曲蛋白激酶(Rho-associated coiled-coil containing protein kinase,ROCKs)。信号通路是阻断中枢神经细胞再生的重要途径,ROCKs及其下游效应分子也是炎症反应中的重要介质。目前ROCKs介导的炎症反应已成为缺血性脑卒中靶点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就该信号通路的组成、调节、生物学特点以及其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黄体酮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黄体酮对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行为学评分及对脑组织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 黄体酮能够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学评分,降低脑组织中TNF-α和IL-1β的含量(P<0.05).结论 黄体酮可以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对脑梗死大鼠具有明显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眼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眼针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海马区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健康SD大鼠,雌雄不拘,设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眼针组;采用改良的线栓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选取眼穴肝区、肾区、上焦区、下焦区,平刺,进针3 mm,留针20 min;分别于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 h处死动物并取材;应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印迹)检测海马组织中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 眼针组海马组织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后3、24、72 h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差异显著.结论 眼针疗法可以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海马组织TNF-α的表达,进而抑制由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炎症反应,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美托咪啶(Precedex)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构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鼠,并使用Precedex进行干预。检测评估神经功能、脑含水量、梗死面积及小胶质细胞中的分子蛋白表达,从而进行Precedex药物的效应判断。结果 Precedex药物有效降低Toll样受体(TLR)4和核转录因子(NF)-κB p65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P<0.05),显著抑制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6、IL-1β释放(P<0.05),显著降低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数量(P<0.05),并显著改善了大脑海马体中细胞结构的紊乱,显著减少脑梗死面积,显著减轻脑水肿(P<0.05)。结论 Precedex能够通过降低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有效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