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讨论和分析对踝关节扭伤的临床治疗方法的新进展.方法:通过对目前存在的治疗踝关节扭伤的方法进行研究和讨论,来探求在治疗踝关节扭伤方面的最优治疗方案和分析在治疗踝关节扭伤方面的发展性和发展方向.结果:通过具体临床治疗案例分析得出,目前最有效最快捷的方法是用中医推拿治疗配合药物外敷.结论:可以以中医传统的推拿、药物外敷治疗为基础,再加上针灸、中药内服或者现代科学治疗方法如电疗、短波磁性疗法等,创造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总结了1010例腰腿痛患者的中医外治法及辨证护理,采取的中医传统外治方法有推拿、针灸、牵引、拔罐、中药热敷、药物离子导入等.辨证施护包括:生活起居的护理、情志调护、饮食指导、药膳治疗、康复指导等.认为中医治疗腰腿痛有很好的疗效,而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精髓,可有效地预防腰腿痛的发生、降低腰腿痛的发生率,减轻长期疾病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40例,对照组采用现代医学综合疗法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24例.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现代医学常规综合疗法加中医辩证施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引发的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疗效显著,临床医生宜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施治的优势,指导临床治疗.并认为观察过程中有针对性的小剂量应用铁剂及氯化钾有积极意义,有利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合成.  相似文献   

4.
中医外治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方法多种多样,各有利弊,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在缓解症状,促进功能恢复方面有其独到之处.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一二,配合药物治疗,取长补短,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康复指导对于面瘫患者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8年6月~2011年6月我院入院治疗的178例单纯性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了研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物理治疗,包括磁热疗加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针灸加电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物理疗法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康复指导,包括面部保暖、针刺以及艾条温和灸,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8.8%,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8%,两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物理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的基础上,配合对患者的康复指导,包括保暖、针刺和艾条温和灸以及局部按摩,可以显著的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改善生活方式和至少3种降压药物等治疗措施仍不能将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140mmHg/90mmHg以下)之内、合并有糖尿病者不能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内者称为难治性高血压.血压持续高水平,将增加心脑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血压达标则能长远获益.本病仍是临床治疗中的难题,西医通过评估血压难降的病因,以6类降压药为基础,调整联合药物方案,或增加药物剂量为主以冀改变血压难以达标的难题,虽配合减肥、改善生活方式、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但血压控制仍不理想,或血压控制虽可,但患者依从性较差.因此探讨中医治疗本病,具有重要临床价值.本病可归属于祖国医学"眩晕""痰症"范畴,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有其自身特点,笔者结合临床所治病例,以下从发病机理、中医治疗手段方面浅谈个人思路.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介绍了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从中医的角度分析了带状疱疹的病因,引出目前国内主要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内治法、中药外治法、中药内外结合治疗法、穴位注射法、非药物疗法5种,其中中药内置法主要有分型辩证施治法、基本方随症加减法、专病专方治疗法、中药成药治疗法、中药注射液剂治疗法,介绍了每种中医治疗法的用药类型、治疗效果等,最后分析了带状疱疹的中医护理方法,主要是通过针刺来排毒、活血和止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推拿疗法配合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小儿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推拿治疗,并应用中药配方颗粒敷脐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苍苓止泻口服液,并予蒙脱石散及培菲康口服辅助治疗.观察2组临床总疗效及大便次数、大便性状、呕吐、腹痛、腹胀、厌食、发热、脱水、肛门红、小便黄等症状体征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大便次数、大便性状、腹痛、腹胀、肛门红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呕吐、厌食、发热、脱水、小便黄方面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推拿配合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湿热泻具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对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收集66例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治法与疗效.结果:本组66例冠心病患者经中医辨证论治治疗,疗效显著26例,治疗有效36例,治疗无效4例,治疗总有效率93.9%.结论:冠心病、心绞痛在中医中属于胸痹的范畴,治疗以补为主,以通为用,药物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功效,辨证论治可达到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0.
给药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主要护理技能之一,也是临床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大量药物不断进入医院,在人类防病、治病、保障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大多数药物都或多或少有一些不良反应,由于疾病对药物的疗效、不良反应都有不相同,当患者遵守医师确定的治疗方案及药师对其服用药物方面的指导时,因此,护士提高患者用药指导,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标准操作规程,保障临床患者的用药安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护士对患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1.
气体分子具有重要的医疗价值,临床上吸人O2用于治疗低氧血症及危重患者,CO2用于多种皮肤病及肛肠疾病的治疗,NO用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治疗;近年研究显示,CO可用于治疗肺动脉高压、自发性高血压及器官移植,H2S治疗肺动脉高压、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缺血损伤等,气体分子医学受到了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高度关注.氢(hydrogen,H2)是自然界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氢元素占宇宙物质组成的75%左右.过去大部分生物学家一直认为H2属于生理性惰性气体,2007年,Nature Medicine杂志首次报道了H2可以选择性地清除细胞毒性的氧自由基,是具有治疗价值的抗氧化剂,此后,学术界对分子氢的作用机制和实验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揭示了H2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小儿营养不良,中医称之为肝积.通常以形体累瘦,面色无华,倦怠乏力,食少纳差,为其临床表现.中医认为,脾胃为气血升化之源.脾胃虚弱则气血不足.补脾经、揉板门、摩腹、揉脐、按揉中脘、天枢、足三里,有调节脾胃,补益气血之功.运内八卦有宽胸利膈、行滞消食之效.捏脊有平阴阳、理气血、强壮身体的作用.故此,该治疗方法对小儿营养不良有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至2010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病病人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中西医结合、单独中药和单独西药治疗.观察各组病人治疗后的治疗效果,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评价治疗效果.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单独中药组和单独西药组三组的总体有效率为总体有效率分别为93.3%、80.0%和80.0%,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与单独使用中医和西医的方法相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幽门螺杆菌感染(Hp)是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自从1982年Warren 和Marsha从胃上皮细胞分离出幽门螺杆菌以来,17年间大量研究证明Hp与胃肠道疾病有密切联系,并研制出众多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药物.本文将介绍目前临床上抗幽门螺旋杆菌药物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中常见某种疾病诊断明确,药物选择和应用也很明确,但为什么效果有好有差?随着科学的发展,发现许多药物的作用时间与用药时间密切相关.根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资料表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有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如胃酸分泌、胆固醇合成、糖皮质激素分泌、血糖含量、心血管疾病等,根据疾病的昼夜节律性波动现象,选择最佳用药时间,可达最佳疗效,并可避免某些药物因持续高浓度而产生耐受性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临床评价Ⅱ型糖尿病中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案,验证中医的证候诊断价值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将确诊是Ⅱ型糖尿病的58例病人随机分成中医治疗组与西医治疗组,评价二组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二组的空腹和餐后2h血糖,以及血脂、糖化血红蛋白、证候积分差异显著(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中医治疗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治疗多种疾病在临床上的疗效.方法:对头痛、胁痛、泄泻、不孕症、眼底出血、带状疱疹用中医辨证属肝胆湿热的,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结果:因病症不同,最少服用三剂,最多服用二十余剂,临床全部有效,大部份疾病达到痊愈.疗效确切.结论:龙胆泻肝汤是治疗肝胆湿热的主要方剂,临床应用颇为广泛.对头晕头痛、耳鸣耳聋、眼底出血、淋证阴痒、赤白带下、不孕症、泄泻、带状疱疹等各病,临床验之确有疗效.以此得出祖国医学"异病同治"这一法则在临床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突发性耳聋患者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主要包括静脉用药护理、高压氧治疗中护理、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措施.认为在突发性耳聋的药物联合高压氧治疗过程中,有效的护理措施和相关疾病知识指导在促进突聋患者康复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医内科肾病学的形成和逐步发展,中医"肾"的概念也不断有新的理解.本文指出将中医理论作为中医内科肾病学的理论指导,将各类肾脏疾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强调了以上疾病病症的病因和机理、诊治规律及其预防措施的一门临床型学科,与此同时,还对这门学科的内涵与外延给出了界定,指出了学科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舌诊客观化研究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尤其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国外对舌诊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不少进展.舌诊是中医学"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用于临床辩证的主要手段之一.将有着鲜明中医特色的舌诊引入辩病研究的范畴,在使舌诊客观化的同时,使其与疾病直接相关,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舌诊的临床价值,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另外,某些医学社会普查显示,许多经现代化医学手段体检确定的所谓健康人,但实际上是不健康者,其中部分人某些肝脏疾病正处于无症状状态,同时也无法被医疗仪器所侦察,而在舌诊已有表现.舌诊与疾病的相关性研究包括:(1)舌诊与疾病病因相关性研究:近些年许多研究者以舌诊为切入点,对其与疾病的相关性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如魏学琴等在研究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胃炎患者与舌质、舌苔关系时发现,HP感染与舌质无关,而舌苔与HP感染密切相关,尤其以白腻苔、黄腻苔为最多,其次为黄苔;(2)舌诊与疾病病理相关性研究:如姚宝泰等通过对慢性胃炎患者舌象的研究表明:舌象正常,胃粘膜多正常或仅有轻度水肿改变;相反,胃粘膜明显充血、出血、糜烂,则舌苔黄,舌质红多见.且胃炎愈重,HP感染愈重,舌苔有由黄→黄厚→黄厚腻变化的规律;(3)舌诊与疾病演变相关性研究:如市中医院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将急性心梗的舌象改变归纳为四个方面:①薄白苔多见于心梗早期或恢复期,病程中自始至终为薄白苔者,一般病情多轻,愈后较好,但也有舌质无明显改变而病情较重者;②腻苔多见于心梗急性期或病情较重者,③舌苔光剥而舌质红绛者,可见于心梗急性期病情较重者,如舌光质红是由原来淡舌转变来者,更为病情危重的表现,多预示愈后不良;④暗淡舌较多,或兼舌体胖而有齿痕,且很少改变,此与心梗气虚血瘀的基本病机相应.下面是我们近几年来运用舌象观察法观察临床病人的两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