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为了解我国成都汉族群体和大理白族群体 D3 S1545 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获得中国汉族和大理白族 D3 S1545 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采集了 148 名无血缘关系的中国成都汉族个体和96 名无血缘关系的大理白族个体的 E D T A 抗凝血样。 Chelex 法提取 D N A。 P C R 扩增样本 D N A,聚丙烯酰胺凝胶水平电泳分型。结果显示:在中国成都汉族群体中, D3 S1545 共发现 9 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 D3 S15458:00642; D3 S15459:00034; D3 S154510:0.0068; D3 S154511:0.0203; D3 S154512:0.1824; D3 S154513:0.3075; D3 S154514:03243; D3 S154515:0.0844; D3 S154516:0.0068。在大理白族群体中, D3 S1545 共发现6 个等位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 D3 S15458:0.00781; D3 S154511:0.0261; D3 S154512:0.1719; D3 S154513:0.3906; D3 S154514:02448; D3 S15  相似文献   

2.
采用PCR技术分析中国壮族、白族、藏族和蒙古族4个群体中D19S400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获得了该4个群体D19S400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从356份分别采自南宁壮族、大理白族、拉萨藏族和海拉尔蒙古族4个群体的无血缘关系个体的静脉血,共发现9个等位基因,观察到40种基因型。观察杂合度为0.75~0.89,个人识别机率为0.9274~0.9625。观察到的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4个群体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作者认为D19S400基因座个人识别能力高,方法简便、灵敏、重复性好,在法医学个人识别和亲子鉴定应用中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PCR技术分析中国壮族,白族,藏族和蒙古族4个群体中D19S400基因座的遗传多 性,获得了该4个群体D19S400基因座的群体遗传学数据。从356份分别采自南宁壮族,大理白族,拉萨藏族和海拉尔蒙古族4个群体的无血缘的关系个体的静脉血。  相似文献   

4.
中国汉族群体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中α-艾杜糖苷酶基因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检测了广州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97名,结果:D4S111位点,在97名无关个体中发现5个等位基因和9种基因型,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830 ̄510bp,基因频率为0.0052 ̄0.3608,PIC为0.5966,杂合性为0.78。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D4S111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与其  相似文献   

5.
采用基因扩增结合电泳银染技术分析130名汉族群体DNA D17S30遗传多态性,发现了1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0078 ̄0.3538,有42种基因型,其观察值和期望值经x^2检验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3个家系的9名成员D17S30遗传学分析,符合孟德尔遗传学规律。表明DNA D17S30在国人汉族群体具有高度多态性,在医学基因诊断,遗传学研究和法科学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等领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群体中α艾杜糖苷酶基因D4S111位点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mpFLP)分析技术,检测了广州地区汉族无血缘关系健康个体97名。结果:D4S111位点,在97名无关个体中发现5个等位基因和9种基因型,等位基因片段长度为830~510bp,基因频率为00052~03608,PIC为05966,杂合性为078。结论:中国汉族群体中D4S111位点具有高度多态性,并与其它种族间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7.
应用PCR技术和小型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色检测法,对云南白族人群和云南汉族人群D17S30,D1S80和ApoB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进行了调查.发现白族人群D17S30基因座有11个等位基因,其频率范围为00027~01818;D1S80基因座有19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在00043~02414.汉族人群D17S30基因座有12个等位基因,其频率范围为00048~01920;D1S80基因座有18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030~02633;ApoB基因座有12个等位基因,频率范围为00039~04648.调查还获得两个民族相应基因座的个人识别能力和杂合度等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8.
湖南汉族群体HLA—DQA1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湖南汉族群体HLA-DQA位点等位基因多态性。方法;应用PCR/SSP和银染PCR/SSCP技术对60名无血缘关系湖南汉族健康个体作HLA-DQA1基因分型。结果:检出10种HLA-DQA1等位基因。基因频率范围为0.0167~0.2254,HLA-DQA1*0302,*0501,*0102常见等位基因,HLA-DQA1*0101,*0201,*0401为少见等位基因。检出26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VNTR基因座D1S80在朝鲜族和汉族群体中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扩增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和银染法对207名无关朝鲜族个体和203名无关汉族个体的D1S80基因座进行群体遗传多态性调查.[结果]D1S80基因座在朝鲜族和汉族人群中共检出26个等位基因,共103种基因型,朝鲜族群体中检出25个等位基因,73种基因型;汉族群体中检出22个等位基因,71种基因型;两个群体皆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朝鲜族群体的杂合度观察值、多态性信息量、非父排除率和个人识别能力分别为0.917 9,0.893 8,0.705 9,0.968 3,汉族群体中分别为0.803 0,0.870 3,0.684 2,0.968 8;将两个群体的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与其他不同地区、民族、种族群体进行比较,结果证实D1S80基因座在不同地区、民族和种族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D1S80基因座在朝鲜族和汉族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法医学个体识别、亲权鉴定和群体遗传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分子克隆技术制备出D7S820、D13S317、D5S818、D3S1358等四个STR基因座和Amelogenin基因座的分型标准物,并建立用复合PCR进行同步扩增检测的方法,以提高检测效率,降低成本。方法用复合扩增方法检测130名云南省汉族和130名成都汉族无关个体的5个基因座的等位基因分布,五个基因座的各等位基因互不重叠,PCR复合扩增产物电泳分型清晰,与单基因座检测结果一致。结果D7S820、D13S317、D5S818、D3S1358四个STR基因座在两个汉族群体中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在云南省汉族中分别发现7、7、8和8个等位基因,在成都汉族中分别发现8、7、8和7个等位基因。四个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在两个群体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五个基因座的累计识别能力和非父排除率较高,用自制的STR分型标准物,银染法检测这五个基因座的复合扩增在法科学领域中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河南汉族人群中STR基因座D7S3048的遗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扩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技术分析河南地区119例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该ST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首次获得河南汉族人群中D7S3048的分布情况.D7S3048基因座检出10个等位基因,基因型为37个,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汉族与蒙古族相比较,等位基因分布有差异.结论:河南地区汉族人群中D7S3048位点具有较高的多态性,在法医学和人类遗传学研究中是很好的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D17S518基因座在辽宁汉族人群中的频率分布,并为法医学亲子鉴定和个人识别提供基础数据。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显带技术,对中国辽宁省无血缘关系的汉族个体120例血液样本进行D17S518基因座分型。通过DNA序列分析确定其等位基因,并计算相关法医学参数。结果:在无血缘关系汉族个体120例中,检出D17S518基因座的5种等位基因及12种基因型。(1)根据DNA序列分析结果,将扩增片段长度为88bp、90bp、94 bp、98 bp、100 bp的5种等位基因分别命名为D17S518*15、D17S518*16、D17S518*18、D17S518*20和D17S518*21。(2)12种基因型及频率分别为:15/15型为12例(10%),16/16型为13例(10.7%),18/18型为3例(2.5%),15/16型为21例(17.5%),15/18型为23例(19.2%),15/20型为6例(5%),15/21型为2例(1.7%),16/18型为20例(16.7%),16/20型为8例(6.7%),16/21型为5例(4.2%),18/20型为4例(3.3%),18/21型为3例(2.5%)。(3)5种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D17S518*15=0.317、D17S518*16=0.333、D17S518*18=0.233、D17S518*20=0.075、D17S518*21=0.042。(4)对D17S518基因座群体行数据分析,获得法医学应用参数:杂合度(H)为0.767,个人识别几率(DP)为0.872,偶合几率(Pm)为0.128,非父排除率(PE)为0.539,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68。结论:D17S518基因座在中国辽宁省地区汉族群体中具有良好的多态性分布,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上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中国汉族人群2l号染色体上3个短串联重复序列(slaort tanclem repeat,STR)的等位基因及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PCR扩增技术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方法分析100名中国汉族人2l号染色体上D21S11、D21S1435、D21S2055位点的遗传多态性。结果:在中国汉族人群中,D21S11、D21S1435、D21S2055位点分别检出7、6和18个等位基因,18、17和56种基因型,杂合度分别为73%、82%和91%。结论:中国汉族人群中21号染色体的3个STR位点有较好的多态性,其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cly-Weinberg平衡。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广东汉族人群8个(D2S1360、D3S1545、D7S1517、D16S3253、D18S1270、D19S253、D20S470、D21S1437)短串联重复序列(STR)基因座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研究并获得群体遗传参数,探讨其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对216份广东汉族无关个体EDTA抗凝血样用Chexlex-100法提取DNA,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结合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以上8个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的基因型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此8个基因座分别检出12、9、13、9、10、10、13、10个等位基因和42、27、45、33、31、36、44、31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各基因座的观察杂合度分别为0.851、0.782、0.885、0.756、0.784、0.812、0.917、0.725。8个基因座的累积个体识别机率为0.999 999 7,累计非父排除概率为0.998 15。40个家系样品调查证实上述基因座均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未观察到突变。结论:8个STR基因座在广东汉族人群中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态性,在法医学应用和群体遗传学研究中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D19S253、D12S391、D7S820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的法医学应用价值。方法应用PCR扩增、PAG垂直板电泳分离、银染技术,对河南汉族211例无关个体进行D19S253、D12S391、D7S820基因座分型。结果D19S253检出10个等位基因31种基因型,D12S391检出11个等位基因42种基因型,D7S820检出8个等位基因23种基因型。3个基因座的基因型分布与Hardy.Weinberg平衡吻合良好。3基因座的杂合度(H)观察值分别为0.7678、0.8323、0.7455。个人识别能力(DP)分别为0.9348、0.9566、0.9188。三联体非父排除率(PEt)分别为0.6229、0.6607、0.57460结论D19S253、D12S391、D7S820基因座在河南汉族人群具有很高法医学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汉族人群7种主要药物代谢酶基因14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及其特征.方法 收集1382名汉族人外周血样品,常规提取基因组DNA.用PCR-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的CYP3A4 * 1B、CYP3A5 * 3、苯醌氧化还原酶1(NQO1)的C609T(NQO1_(C609T))、髓过氧化物酶(MPO)的G463A(MPO_(G463A))、5,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C677T(MTHFR_(C677T))、A1298C(MTHFR_(A1298C))、N-乙酰基转移酶2(NAT2)的NAT2* 5A_(C481T)、NAT2 * 6A_(G590A)、NAT2 * 7A_(G857A)和巯基嘌呤-S-甲基转移酶(TPMT)的TPMT * 3B_(G460A)、TPMT * 3C_(A719G)多态性位点基因型,用多重PCR方法检测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的GSTM1、GSTT1基因型,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检测,TPMT * 2_(G238C)基因型.结果 野生、杂合变异和纯合变异基因型频率CYP3A4 * 1B分别为99.8%、0.2%和0,CYP3A5 * 3为8.4%、34.3%和57.3%;NQO1_(C609T)为28.7%、49.7%和21.6%;MPO_(G463)A为75.0%、23.2%和1.8%;MTHFR_(C677T)为25.9%、44.9%和29.2%,MTHFR_(A1298C)为67.3%、30.4%和2.3%;TPMT * 3C_(A719G)为96.8%、3.2%和0.表达型和缺失型基因型频率GSTM1分别为36.1%和63.9%,GSTT1分别为54.4%和45.6%.NAT2*4/*4、*4/*5、*4/*6、*4/*7、*5/*5、*5/*6、*5/*7、*6/*6、*6/*7和*7/*7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4.5%、4.3%、24.3%、18.2%、0.1%、1.8%、1.5%、5.0%、7.6%和2.6%,NAT2*4、*5、*6和*7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7.9%、3.9%、21.8%和16.3%,快乙酰化和慢乙酰化基因表型频率分别为81.4%和18.6%.TPMT*2_(G238C)和TPMT*3B_(G460A)野生基因型频率均为100%.结论 药物代谢酶基因常见的遗传多态性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及其频率与白种人和黑种人存在明显差异,与亚洲其他黄种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