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了解云浮市硫酸生产企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情况。方法依据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对硫酸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硫酸生产行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等,原料岗位和焙烧岗位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CTWA)合格率为100%,排渣岗位粉尘CTWA合格率为85.7%,二氧化硫CTWA合格率为100%,焙烧岗位二氧化硫短时间接触浓度(CSTEL)合格率为92.3%,三氧化硫及硫酸CTWA和CSTEL合格率均为100%,炉前风机房和二氧化硫风机房噪声强度超标率分别为87.5%和71.4%。结论硫酸生产行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粉尘和化学毒物,部分除尘装置和通风排毒设施的设计和运行存在缺陷,应合理设置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善职业健康管理体系,在生产过程所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识别、分析某滑动水口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提出进一步防护措施。 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结果 该企业存在粉尘、化学性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检测结果均部分超标。 结论 粉尘、噪声、高温、一氧化碳、煤焦油沥青挥发物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因素,特别是粉尘和噪声。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分析某铝银浆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找出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提出进一步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化学性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个体检测和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分别为78.6%和90.7%;噪声个体检测合格率为73.9%;高温、毒物均符合标准。结论粉尘、噪声、高温为该企业关键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特别是粉尘和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明确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种类及强度,初步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和建议。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有关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和定量分级结果,对劳动者职业病危害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程度进行分析,运用现场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定量分级法和检查表法等方法对企业职业病危害现状进行全面评价。结果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化学毒物(硫、硫酸、二氧化硫、绿矾、硫酸铵等20余种)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工频电场、紫外辐射)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化学毒物中的硫酸有3个检测点超过职业接触限值,合格率为95%;有2个粉碎岗位的二氧化钛粉尘检测结果超标,其余岗位总粉尘浓度检测合格率均为100%。物理因素方面共对36个作业岗位进行了噪声检测,其中有4个岗位或工种检测结果不合格,合格率为88.9%;高温和工频电场强度均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接触限值。结论钛白粉生产作业场所中存在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生产企业应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强度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为劳动者发放防护用品,切实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识别水杨酸甲酯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出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的特殊要求。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结果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酚、甲醇、硫酸、氢氧化钠、粉尘、噪声;经检测,有毒物质检测合格率100%,粉尘检测合格率100%,噪声测量合格率100%。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有效可行,应重点防止酸碱物料及苯酚对作业人员皮肤、黏膜的灼伤腐蚀。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和分析淄博市某陶瓷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情况,找出该行业的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并提出进一步防护措施。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等方法综合判断,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结果该企业存在粉尘、化学性毒物、高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个体检测和工作场所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0.5%和83.3%;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的浓度和强度均符合国家限制的标准。结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为该企业关键职业病危害控制因素,特别是粉尘,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找出该企业职业病关键控制点,为企业做好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浮法玻璃生产企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该企业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和噪声。其中矽尘和其他粉尘检测超标率分别为37.5%和30.8%,碳酸钠、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检测结果全部合格,噪声检测超标率为19.2%。结论粉尘和噪声是浮法玻璃生产企业关键职业病控制因素,应做好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识别某公司橡胶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分析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不足及确定关键控制点。方法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现场检测检验法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结果该生产装置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正己烷、异戊二烯、粉尘、噪声;正己烷检测合格率100%,粉尘检测合格率100%,噪声测量合格率50%。结论该生产装置后处理工序高噪声设备较多,造成噪声叠加,噪声危害应引起企业重视,同时应加强后处理工序防护设施的检修维护,加强通风排毒,保证正常运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和识别垃圾焚烧发电厂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和环节, 评价其危害程度及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
方法 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查表分析法、职业卫生检测法和职业健康检查法, 对某垃圾焚烧发电厂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结果 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氨、氯化氢、硫化氢、盐酸、氢氧化钠、硫酸、汞、铅、镉、高温、噪声和工频电场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83.33%, 噪声检测合格率为92.31%, 其余职业病危害因素均符合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
结论 垃圾焚烧发电厂属于职业病危害较重的建设项目, 粉尘和噪声的防护应为其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 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措施落实到位, 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某荧光灯厂一期工程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法、职业卫生检测、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分析。结果该厂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氧化铝粉尘及电焊烟尘),化学毒物(汞、一氧化碳、丁酮、环己酮、丙酮、二氧化硫、锰、二氧化氮、氨)和物理因素(噪声、高温、振动)。现场检测结果表明,各检测岗位噪声强度在50.6~89.1 dB(A)之间,超标率为20%,工作场所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结论该建设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汞和噪声超标作业点是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识别、分析某中型煤矿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其预防与控制对策。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结果该煤矿生产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煤尘、矽尘、化学毒物、噪声、振动和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工作场所中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碳、硫化氢及二氧化硫的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煤尘C-TWA检测结果在0.84~2.95mg/m^3之间,超标率为27.27%;矽尘C-TWA检测结果在0.47~0.64mg/m^3之间,超标率为0;噪声共检测15个点,检测结果在72.7~97.9dB(A)之间,超标率为26.67%。结论煤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病危害控制点入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尤其应重视对煤尘、矽尘及噪声的防护。  相似文献   

12.
钟燕 《职业与健康》2014,(16):2209-2212
目的调查超高功率石墨电极及接头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和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确定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的控制效果。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和评价。结果该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高温及热辐射等。检测结果表明,粉尘和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危害最为严重,超限倍数分别为3.7倍和66.0倍。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煤焦油沥青挥发物、噪声检测合格率分别为86.7%、75.0%、100.0%、100.0%、100.0%、0、89.3%。结论粉尘和煤焦油沥青挥发物是最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除煤焦油沥青挥发物超标情况严重外,其余的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噪声控制效果较好,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某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以保护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方法]2009年11月对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作业现场进行调查、采样检测及分析。[结果]粉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甲醇、尿素和噪声是该厂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发现粉尘浓度(1.2~9.6mg/m3)、一氧化碳浓度(4.1~52.6mg/m3)、二氧化硫浓度(3.9~12.7mg/m3)和氨浓度(2.3~39.2mg/m3)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二氧化碳浓度(775~1517mg/m3)、甲醇浓度(2.0~9.1mg/m3)、尿素浓度(1.6~7.4mg/m3)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噪声强度(〈85dB(A))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结论]该化工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某些指标偏高,应着重改善作业环境,提高防护措施,控制有害因素的浓度和强度,防止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谭文柱 《职业与健康》2014,(17):2375-2377
目的了解广元市某煤矿在开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制定职业病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学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监测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存在噪声、手传振动、不良作业条件、煤尘、矽尘、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其中噪声、手传振动、煤尘、矽尘存在超标,其余各种有毒物质均符合国家标准限值。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可行、有效,超标岗位应加强个体防护。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某无缝气瓶生产项目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的效果,为职业病防治工作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作业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的方法,分析评价职业危害因素防护现状。结果该生产项目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关键控制点是噪声、高温和其他粉尘。结论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袁华  王溪鸿  潘祖飞 《职业与健康》2014,(17):2484-2486
目的通过对本溪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本钢)烧结余热发电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的评价,为建设单位完善职业病防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及检查表等方法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卫生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SO2、NOx、噪声、高温和工频电场等。劳动者接触这些危害因素的水平均未超过国家规定的职业卫生接触限制标准。该项目在总体布局、职业病防护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及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而在建筑卫生学、卫生辅助用室及应急救援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钢该建设项目所采取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有效可行。但应加强职业卫生事故的应急救援设施的建设和管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某油页岩综合利用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找出关键控制点,探讨防护对策和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结合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检验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苯、甲苯、二甲苯、焦炉逸散物、硫化氢、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噪声等。检测结果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为12.7%~18.3%,粉尘浓度检测10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50.0%,噪声强度检测12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33.3%。高温检测5个岗位,岗位超标率为25.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较复杂,其中主要危害因素为粉尘、焦炉逸散物和噪声,应从职业病危害发生的关键控制部位加强防治。综合评价表明,该工程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某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与分析,确定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检验方法进行分析。结果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主要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化学毒物、噪声、高温、热辐射。检测结果表明,30个接尘工种中4个工种作业人员接触粉尘浓度CTWA范围为0.4~5.9 mg/m3,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作业人员接触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锡、碳酸钠浓度低于国家职业接触限值;镀膜操作工接触异丙醇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33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4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63.9~88.7 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高温作业人员WBGT指数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结论低辐射镀膜玻璃生产线存在的职业病危害的防治应从职业卫生管理、工程防护设施、严格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及职业健康监护等方面综合着手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或措施。  相似文献   

19.
郭庆华 《职业与健康》2014,(18):2533-2536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洛阳某高科技有限公司超纯多晶硅制造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危害程度,提出相应的防护对策与措施,防止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标准,采用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和检验检测法。结果该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或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石灰石粉尘、单质硅粉尘)、化学因素(氯化氢及盐酸、氟化氢、二氧化氮、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物理因素(噪声、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检测结果显示粉尘检测合格率为100%,化学因素检测合格率为100%,高频电磁场、工频电场的检测合格率均为100%,噪声检测合格率为47%。该企业对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100名作业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未发现目标疾病。结论噪声与氯化氢是该企业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尽管采取了相应的职业病防护措施,但仍存在较严重的噪声强度超标现象,针对存在的问题,用人单位应按照相应法律、法规的要求,并结合建议要求进行整改与落实,使其工作场所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达到国家规定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预防与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