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波  潘景韬 《天津医药》1992,20(8):499-500
扩张型心肌病(DCM)和肥厚型心肌病(HCM)病因不清。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心肌病尤其是DCM存在免疫异常,故推测免疫因素参与心肌病特别是DCM的发病机制。为探讨免疫因素在DCM、HCM发病中的作用,我们用单克隆抗体测定了20例DCM、15例HCM及20例正常对照组(NC)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内分泌-血管活性肽Urocortin(UCN)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TGF-β1和CTGF的影响,研究UCN对DCM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建立糖尿病(DM)模型,将大鼠分为5组:Control组、DCM组、UCN组、UCN+Astressin组、UCN+Triciribine组。饲养12周后处理4周,测定血糖、尿糖、尿量,以及血清TGF-β1、CTGF水平;观察心肌细胞形态学;测定心肌组织TGF-β1、CTGT、Akt、GSK-3β、pAkt、p-GSK-3β的表达。结果 DM大鼠心肌形态学符合DCM改变,与Control组相比,DCM组血清与心肌组织TGF-β1、CTGF水平均增高,DCM组心肌组织p-Akt、p-GSK-3β均降低(P <0. 05)。与DCM组相比,UCN组TGF-β1、CTGF水平均降低(P <0. 05),Astressin和Triciribine均能阻断UCN的作用(P <0. 05); UCN组p-Akt、p-GSK-3β表达增高(P <0. 05),Astressin阻断UCN的作用(P <0. 05)。结论 UCN对DCM的保护作用可能通过与CRH-R受体结合后,激活Akt/GSK-3β信号通路,下调炎症因子TGF-β1及CT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抗心磷脂抗体(ACA)和抗心肌线粒体抗体(ACMA)对扩张型心肌病(DCM)诊断及治疗评估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DCM,30例患儿ACA-lgG和ACMA-lgG,并与健康者对照,同时检测心肌酶、心电图和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结果DCM患儿ACA-lgG和ACMA-lgG阳性率分别为53.3%和40.0%,均显著高于健康者(P<0.01)。ACA-G阳性患儿心肌酶CK-MB、心律失常发生率、心腔扩大率、左心收缩功能降低率均显著高于ACA-lgG阴性者(P<0.05);而ACMA-lgG阳性与否同上述改变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ACA-lgG阳性对DCM患者诊断和病情轻重判定均有重要意义;ACMA-lgG阳性虽对DCM患儿诊断有一定价值,但对病情判断无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观察钙拮抗剂地尔硫(艹卓)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功能的作用,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综合药理学策略系统评价丹蒌片的药理作用及分子机制,为其用于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从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中挖掘丹蒌片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建立丹蒌片“成分-靶点”相互作用网络;通过数据库筛选DCM所有作用靶点,构建“成分-疾病靶点”作用关系图,筛选其核心靶点,对核心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分析及相关通路富集。以丹蒌片处理DCM大鼠模型,验证预测的重要信号通路。结果 从丹蒌片的10种重要配方中,共筛选出化合物节点190个、靶点节点275个。共筛选出丹蒌片与DCM相关靶点19个,在DCM中具有作用的靶点相关通路103条。在体内试验中,丹蒌片干预减少DCM大鼠心肌组织中纤维化相关因子信使RNA的表达,抑制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  相似文献   

6.
吴鹏 《现代医药卫生》2022,(9):1515-1519
扩张型心肌病(DCM)是心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类.心脏磁共振(CMR)可对心肌病进行形态学评价,有描述组织特征的能力,并可对心肌存在的水肿或纤维化及其分布进行评估,为DCM诊断提供线索.同时,CMR的有关数据对DCM的风险分层也非常重要.该文就CMR在DCM中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并发症之一,目前,对DCM缺乏有效的治疗措施,而且其病理生理学相当复杂。线粒体是心肌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在调节能量代谢中起着重要作用。糖尿病患者线粒体肿胀、片段化,从而引起线粒体功能受损,提示线粒体形态受损和功能异常可能在DCM发病中起重要作用。该文从线粒体能量代谢异常、线粒体氧化应激增强、线粒体动力学改变、线粒体心磷脂变化、线粒体钙紊乱等方面,综述了线粒体损伤与DCM发病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由糖尿病导致的特异性心脏病, 独立于其他心血管疾病。关于DCM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 研究发现, 炎症在DCM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NLRs家族的发现, NLRP3炎性小体与DCM的研究越来越多。大量证据表明NLRP3能够介导促炎因子的释放和细胞焦亡, 参与DCM的病理生理过程。本文就NLRP3炎性小体的基本知识、NLRP3与DCM的关系以及DCM中靶向NLRP3的治疗药物进行系统综述。  相似文献   

9.
参七饮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患者4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七饮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 DCM)的临床疗效。方法 DC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降糖治疗并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组加服参七饮,观察参七饮治疗DCM的临床疗效及HRV(心率变异性)、血脂的变化。结果参七饮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总有效率90.5%,与对照组相比(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并有效改善患者心率变异性指标、调节血脂,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七饮能明显减轻DCM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状况,对患者心率变异性有明显影响,并具有调节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扩张性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74例DCM患者和52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分3组:HRT0、HRT1、HRT2组。DCM患者按随访结果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各变量对死亡是否有预测意义,评判各自预测能力。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DCM死亡组TS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TO、TS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率变异性无明显相关(P>0.05)。单变量分析显示HRT2对死亡具有最强的预测意义;多变量分析结果显示LVEF、HRT2对终点事件有预测价值。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组人脑钠肽(Lrh-BNP)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及急性心肌梗死(AMI)所致急性心力衰竭(AHF)的治疗效果。方法 DCM或AMI导致的AHF患者133例分为四组:A组,32例,DCM常规治疗;B组,33例,DCM常规治疗+Lrh-BNP治疗;C组,35例,AMI常规治疗;D组,33例,AMI常规治疗+Lrh-BNP治疗。比较治疗后四组患者6-min步行距离、临床症状及心功能改善等情况。结果与A、C组比较,B、D组患者呼吸困难改善明显,6-min步行距离增加,治疗有效例数增加(P<0.05)。D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更为明显;D组脑钠肽(BNP)较B、C组明显降低[(367.5±134.6)pg/L vs.(602.5±213.1)pg/L、(489.3±145.5)pg/L](P<0.05)。结论 Lrh-BNP能改善AMI及DCM导致的AHF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对AMI后AHF的治疗作用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扩张型心肌病(DCM)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功能及QT离散度(QTd)的影响.方法:DCM心衰患者84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用缬沙坦80 mg,qd,对照组40例,接受常规(包括卡托普利25 mg,bid)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两组治疗前后观察临床疗效,检查心脏彩色B超,同时检查心电图测量QTd.比较两组以上三方面变化.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心功能变化及QTd变化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缬沙坦治疗DCM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对于DCM心衰的患者,应早期尽快使用缬沙坦,这对于阻止心肌的进一步损伤,保护心脏功能,减少心律失常将起到有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率震荡(HRT)的变化规律及预测价值。方法42例DCM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均接受动态心电图(Holter)、超声心动图等检查,记录临床资料,分别计算HRT的两个参数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进行3 ̄42个月的随访。结果DCM患者TO明显高于对照组,T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重度DCM患者TS明显低于轻度DCM患者(P<0.05);TO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相关,TS与心率变异性(HRV)、LVEF明显相关。结论DCM患者HRT现象明显减弱,HRT可作为判断DCM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指由糖尿病引起心脏微血管病变、心肌代谢紊乱和心肌纤维化等所致的心肌广泛结构异常的一种疾病状态[1]。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Ang-Ⅱ)增多、游离脂肪酸(IFFA)在DCM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心肌病(DCM)是糖尿病患者的一种严重的心血管并发症。去乙酰化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同源物1(SIRT1)作为机体重要的细胞内调控蛋白,在许多生物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减轻心肌细胞氧化应激、维持心肌线粒体Ca2+稳态、降低心肌内质网应激、改善心肌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及抑制机体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化等,可能是DCM的潜在治疗靶点,靶向SIRT1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DCM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就SIRT1在DCM的发病机制中的具体作用及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DCM)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治疗无特效疗法。近10余年来研究表明,DCM病人存在心肌细胞钙代谢紊乱,并认为Ca~(2 )代谢异常与DCM的病理过程有关。国外学者发现Ca~(2 )通道阻滞剂(CCB)在DCM治疗中有一定价值。我们参加了由武汉同济医科大学心研所主持的地尔硫(艹卓)治疗DCM多中心临床试验,现将观察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颈动脉、股动脉彩色超声检查对扩张性心肌病(DCM)与缺血性心肌病(ICM)的预测价值。方法使用彩色超声仪,高频探头检查26例DCM患者和38例ICM患者的双侧颈动脉、股动脉,并对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进行分级。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CAS)、股动脉粥样硬化(FAS)预测ICM及DCM的敏感性均为100%,特异性分别为52%、80%。DCM患者中,CAS、FAS1~2级改变者分别占100%(26/26)、92%(24/26);ICM患者中CAS、FAS3~4级改变者分别占100%(38/38)、97%(37/38)。结论CAS、FAS可对DCM及ICM进行预测,其中FAS具有更高的特异性。CAS、FAS阴性可考虑为排除ICM的重要条件。CAS、FAS的严重程度可指导DCM及ICM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赵秀娣 《中国药房》2013,(8):705-707
目的:观察卡维地洛对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34例DCM患者(DCM组)在常规治疗(包括硝酸酯类、洋地黄、利尿剂等)基础上给予卡维地洛治疗,连续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心率(HR)、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室射血分数(LVEF)改善情况;检测血清cTnⅠ、hs-CRP水平,并与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正常组)对照。结果:卡维地洛治疗后DCM患者HR、LVESD、LVEDD、LVEF均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CM总有效率为91.2%;治疗前DCM患者血清cTnⅠ、hs-CRP水平均显著升高,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卡维地洛治疗后患者血清cTnⅠ、hs-CRP水平显著降低(P<0.01),但仍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卡维地洛能降低DCM患者血清cTnⅠ、hs-CRP水平,显著改善心功能和血流动力学,改善心室重构,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扩张型心肌病心电图分析7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电图改变特点,加深对扩张型心肌病的认识。方法回顾分析75例DCM患者的心电图资料,总结DCM心电图特点。结果75例患者中有73例DCM患者的心电图有异常,其中以心律失常最多见(86.7%),其他依次为ST-T改变(54.7%),房室肥大(50.7%),低电压(16%),异常Q波(6.7%)等。结论DCM有多种心电图表现,其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且多样易变,其发生与广泛心肌纤维化致心电生理异常,影响心肌细胞的电传导和自律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的重要心血管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代谢紊乱、线粒体损伤、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都被证实参与了DCM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证实,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可能与DCM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DCM治疗的潜在靶点。该文总结了NLRP3炎性小体与DCM的研究进展,为未来治疗DCM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