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Wallenberg综合征15例临床与MRI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Wallenberg综合征的临床和MRI关系。方法:采用临床和MRI对比分析的方法,分析Wallenberg综合征。结果:延髓上部病灶多为背外侧部梗塞或出血,延髓下部病灶多为外侧浅层梗塞,前者以明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软腭麻痹和咽反射消失为主,后者以明显眩晕、眼球震颤和步态共济失调为主,二者均有恶心或呕吐、Horner征和面部及对侧颈以下的痛觉减退。结论:MRI可以帮助阐明Wallenberg综合征的解剖和临床表现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动脉硬化,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延髓背外侧综合征、脑干梗塞的BAEP检测,发现BAEP异常与脑干神经系统组织结构改变有密切关系,对Ⅱ—Ⅲ期脑干血管病有辅助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26例脑动脉硬化症(诊断标准按1978年第二届精神神经科会议制订标准)的双耳,其中17例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脑血流图枕乳导联显示供血<50%).经脑CT证实一例脑干梗塞双耳;一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双耳进行BAEP检测.应用丹麦DISA1500C_3型肌电图仪器.要点为主观听阈加55dB,短声重复15c/s平均处理后比较.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延髓背外侧综合征(lateral medullary syndrome, LMS)的MRI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临床确诊的15例LMS患者的影像资料.均行MRI检查,常规行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及三维时间飞跃法(3D-TOF)血管成像,分析病灶累及部位和各序列的MRI特征.结果 MRI示15例有延髓梗死灶,其中5例病变局限于延髓,9例病变同时累及桥脑、小脑或枕叶,另1例同时累及小脑.梗死灶以延髓背外侧长T1、长T2信号为主要特征.15例在DWI上呈高信号,治疗后随访10例呈等信号,5例呈局限性低信号;15例在T2-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上均呈高信号.磁共振血管造影(MRA)示病变侧椎动脉及分支狭窄、闭塞等.结论 LMS以单侧延髓损害为特征性表现,亦可累及同侧相邻部位.T2-FLAIR、DWI和MRA对LMS的诊断及治疗随访有重要价值,MRI可作为LMS的首选影像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的影像特征及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72例PCI患者临床资料,观察其影像特点、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 PCI以老年人多见,72例患者中确诊基底动脉尖部综合症(12例)、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8例)、延髓背外侧综合征(3例)、中脑大脑脚综合征(1例)、中枢神经系统性血管炎(2例)、一过性脑血管痉挛(8例)、高血压脑病(1例)。其相关疾病影像表现以缺血梗死为主,病灶及其分布又各具特征性。临床症状、体征亦呈多样化特点,多以眩晕、意识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皮质盲或偏盲、偏瘫起病。结论后循环障碍临床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部份疾病预后差,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尽早完善MRI检查避免误诊及漏诊,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腹腔痛觉的中枢传导路。方法:将1%乙酸注入大鼠腹膜腔造成腹痛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查了脑干内F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FOS阳性神经元呈双侧分布,主要分布于延髓的孤束核、腹外侧网状核;脑桥的臂旁核、蓝斑核,中脑的导水管周围灰质和中缝背核。结论:上述神经组织均参与腹腔痛觉信息的传递和调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病例分析及结合文献,探讨老年直背综合征的诊断要点。方法:回顾分析5例老年直背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X线征象,并与100例老年健康者和12例年轻的直背综合征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老年直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较年轻的直背综合征者轻;②X线胸片上,正常老年的胸腔前后径与横径之经为0.48,年轻的直背综合征患者该值为0.31,而老年直背综合征者为0.37。结论:老年直背综合征的临床症状可因肺气肿而减轻,在X线平片上胸腔前后径与胸腔横径的比值小于0.4既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踝关节前外侧软组织撞击综合征研究现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临床将踝关节扭伤后无骨折脱位,反复出现踝关节前外侧肿痛称为"踝关节前外侧撞击综合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牙髓伤害性信息在延髓传入的相关部位。方法:将大鼠牙髓机械穿髓后取延髓进行Fos蛋白的免疫组化反应,观察延髓内Fos蛋白的表达部位。结果: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分布在刺激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以及双侧延髓内脏带(孤束核、腹外侧核及二者之间的网状结构)。结论: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在牙髓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延髓内脏带可能参与了调控机械穿髓所致的疼痛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次声刺激诱导大鼠延髓内儿茶酚胺能神经元FOS的表达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验用抗FOS蛋白和酪氨酸羟化酶(TH)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暴露于8Hz,120dB的次声2h后,延髓FOS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儿茶酚胺能神经元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延髓内出现大量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FLN),主要分布在延髓中尾段的孤束核、腹外侧区以及两者之间的网状结构内;在抗FOS和抗TH的双重免疫染色切片上,见到大约50%的TH阳性神经元的胞核同时呈FOS样免疫反应阳性,主要分布在腹外侧网状核和孤束核内侧亚核,说明在延髓内脏带有半数儿茶酚胺能神经元参与对次声刺激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用扩散张量成像(DTI)方法研究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白质的扩散特性,并探讨该区域可能的病理改变及DTI的临床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17例MCI患者和18名年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正常老年人进行全脑DTI扫描,测量其双侧背外侧前额叶白质的各向异性分数(FA)值、平均扩散率(MD)值和本征向量值(λ1、λ23),对两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MCI组两侧大脑半球背外侧前额叶白质的FA值较正常对照组减低而λ23值升高,且有显著的组间差异,而MD值和λ1值没有显著差异。结论MCI患者背外侧前额叶白质的FA值显著减低和λ23值升高,反映了MCI患者特定认知相关脑区白质微结构的早期病理改变,在MCI的诊断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