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正一、畜舍朝向对接受日照与调节舍温的作用1.南北朝向。畜舍纵轴与当地子午线垂直,呈东西延长形式。我国寒冷地区,冬季为了充分利用阳光,提高舍温,多采用坐北朝南、东西延长的畜舍形式。这种形式的畜舍由于冬季太阳高度角较小,阳光射入舍内程度较深,家畜可接受较多太阳辐射热,同时可提高舍温,改善畜舍小气候。夏季由于太阳高度角较大,阳光射入舍内程度较浅,故有防暑作用。所以这种朝向容易起到  相似文献   

2.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大气环境观测试验站(简称塔中站)辐射四分量辐射仪所测定的短波辐射数据计算得到地表反照率,并利用太阳高度角、土壤湿度观测仪器得到的5 cm土壤湿度、遥感卫星数据对地表反照率展开研究。研究表明,不同天气下,反照率值不同,从大到小排序依次为:浮尘、扬沙、多云、沙尘暴、晴天、降雨;反照率与太阳高度角成指数关系,与土壤湿度呈现负相关关系,并据此建立了关于太阳高度角和土壤湿度的双因子参数化方程;基于塔中站地表反照率实测数据和MODIS(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meter)反射率产品数据,拟合出了窄波段反照率到宽波段反照率的转换系数,进而建立了宽波段反照率估算方程,并用GLASS(Global LAnd Surface Satellite)反照率产品数据对其做了验证;根据宽波段地表反照率估算方程得到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反照率空间变化,呈现出夏季低、冬季高、春季大于秋季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赤水景区旅游气候资源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对赤水市旅游景区部分景点的考察和资料订正表明,该景区各点太阳辐射年总量为2468.0~3142.2MJ/m^2。,年实照时间451.5~869.2h,年日照百分率为9.7%~18.6%,为贵州省乃至全国最低值区之一;年平均气温为14.1~17.4℃,年降水量899.7~l661.0mm,年均相对湿度81%左右,年均绝对湿度14.2~17.3hPa;景区各点地形遮蔽,多云寡照,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宜人;根据生物气候指数可知:赤水景区可全年开展旅游业,4~10月是旅游的舒适季节,其中5,6、9月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相似文献   

4.
新疆高纬度区日光温室间距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理论计算和图解分析冬至日从日出至日没各时间段的太阳高度角、方位角和影长的关系。表明以冬至当地正午12:00的棚脊影长确定间距,后排采光面受光时间很短,间距偏小。合理选择参照时间,间距适当增加,可大量增加日照时间。  相似文献   

5.
利用祁连山中部腹地门源、祁连、托勒、野牛沟4站1961—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分析近53年祁连山地区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53年来祁连山地区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减少幅度为14.35 h/10 a,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为316.8 h。20世纪70年代末—90年代初期为日照时数偏多的年份,21世纪以来年日照时数偏少。5月份年内日照时间最长,2月份年内日照时间最短。光照时间的长短受海拔、纬度及太阳高度角的影响最大。连阴雨天气对日照时数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采用1972—2015年43年的逐日日照资料,分析张家口地区寡照(逐日日照时数≤3 h)日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43年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光照条件坝上大于坝下;寡照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2000年后趋势明显;6年滑动平均分布曲线分为低值期和和上升期;43年寡照日数仅占全年日照的14.8%,各季略有差异:秋冬2季占全年寡照日数的57%,具有冬多春少的分布特点,寡照日数8—12月较多,特别是11—12月,日照时数过短对设施作物生长有不良影响;轻度和中度寡照次数变化曲线与6年滑动平均分析结果相比提前5年,重度寡照次数出现次数极少,主要在坝下南部4县,各等级寡照次数均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轻度寡照事件(较显著)发生次数明显多于中度事件(显著)次数。寡照天气设施蔬果生长缓慢,灰霉病发病率增多,菜农要尽量延长蔬果见光时间,通过清洁棚膜增加透光度,进行棚内小气候调控,加强蔬果病害监测防治,确保蔬果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山东省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特征。[方法]利用1988~2008年山东省123个县市水平面日照、云量观测资料和年济南、福山、莒县辐射观测资料,确定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计算模型,并进行光伏电站太阳能资源评估。[结果]山东半岛北部、鲁北地区为太阳能资源很丰富区,较适宜光伏发电;太阳能光伏阵列的最佳倾角在35°左右,与当地纬度相比减小2°~3°;年最佳倾角坡面接收的太阳总辐射量在1600kW.h/(m2.a)以上,可比当地水平面上多接受16%左右的总辐射量。用WRF数值模式获得各地最大辐照度在1020-1060W/m2之间。[结论]该研究为山东省光伏电站的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利用青岛地区7个国家级气象观测站降水、气温、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青岛地区2018年夏季的基本气候特征、主要天气气候事件及暴雨、大风等气象灾情对农业影响。结果表明,2018年夏季青岛地区平均气温偏高,出现超过35℃高温天气的站次突破历史极值;平均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偏多10%,6月下旬的降水为夏收夏种工作提供了较好的墒情条件;平均日照时数比常年同期偏多。主要不利条件有时空分布不均,局地有暴雨、短时强降雨出现;部分地区高温偏强,高温热害和干旱影响玉米和水稻授粉、灌浆,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夏季登陆台风偏多,带来强风雨天气,引发局地洪涝导致农业受灾较重。 6.13雷雨大风,6.28莱西大风,7.23黄岛10号台风“安比”,均给当地带来直接经济损失上亿元,得出气象信息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东北三省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同时也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地区,因此明确气候变化背景下东北三省西部干旱区春玉米的适宜灌溉措施,对于当地春玉米高产稳产水资源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方法】 依据春玉米生长季积温和水分亏缺率k将东北三省春玉米潜在种植区划分为10个气候区,以东北三省西部5个水分亏缺率k>0的气候区为研究区域,基于1981—2017年的气象资料、农业气象观测站春玉米试验数据和土壤资料,对农业生产系统模型(APSIM-Maize)相关参数进行调试并验证其适用性。设置不同灌溉情景,利用验证后的模型模拟各气候区不同灌溉情景下的春玉米产量,结合水分利用效率明确各气候区不同年代的适宜灌溉措施及产量提升幅度。【结果】 (1)近37年(1981—2017年)5个气候区有效积温均呈显著上升趋势,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从过去37年平均来看,第一和第三气候区降水对春玉米产量的限制程度较小,分别为0—27%和0—9%,通过灌溉对产量提升的贡献较小,但能有效提高产量的稳定性(可使第一气候区产量变异系数由0.24降低到0.11,第三气候区产量变异系数由0.14降低到0.12);第五、七和九气候区降水对春玉米产量的限制程度较大,分别为27%—69%,15%—35%,31%—51%,灌溉不仅可提升当地玉米产量,同时可使3个气候区的产量变异系数由0.54降低到0.15,0.46降低到0.13,0.65降低到0.13。表明在东北三省西部干旱区通过灌溉能达到高产稳产的目的。(2)第一和第三气候区大部分年代春玉米高产高效适宜灌溉量为40 mm,且灌溉时间对春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较小;第五、七和九气候区大部分年代高产高效适宜灌溉量为60—80 mm,3个气候区适宜灌溉时间分别为吐丝到吐丝后20 d、拔节到拔节后10 d、拔节到拔节后10 d。(3)与雨养条件相比,不同气候区适宜灌溉措施条件下增产幅度不同。其中第五、七和九气候区增产幅度较大,年代际变化范围为33%—86%、24%—46%和50%—77%,第一和三气候区增产幅度较小,年代际变化范围为5%—43%和9%—19%。【结论】 东北三省西部地区春玉米适宜灌溉量随纬度的升高呈减少的趋势,适宜灌溉时间随纬度的升高呈推迟趋势,且随年代的推移,气候变暖,各气候区适宜灌溉时间呈提前趋势。与雨养条件相比,各气候区适宜灌溉措施条件下春玉米可增产0—86%,其中第五、七和九气候区增产幅度较第一和第三气候区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 < 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 < 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 < 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 < 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加拿大的农业科技及其组织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详细介绍了加拿大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及其组织,其总的研究发展方向由加拿大政府掌握.把科技政策、研究发展方向和国家需要结合起来通盘考虑,自上而下提出科研项目.  相似文献   

12.
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其综合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保护地蔬菜病虫害发生特点,掌握综合防治方法,把病虫为害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达到优质、高产、低成本和农产品无污染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互联网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随之而来的则是网络文化的兴起,这对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冲击,但同时也是一种新的挑战;因而各高校要对网络文化树立正确的认知,将其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相互结合,因势利导,才能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本文针对当前网络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展开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小林  张挽澜  酒强 《北京农业》2012,(12):187-188
雪松是常绿的观赏树种,栽植时要选择恰当的栽植季节、苗木和采取正确的挖掘方法,后期管护浇水、施肥,加强高温季节以及越冬的管护。  相似文献   

15.
16.
朱宏斌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4):3558-3559,3561
对秦汉时期中国与印度的交流进行考证,在丰富的史料基础上,研究了当时中印的交通状况与农业科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7.
王有俊 《农业与技术》2003,23(4):176-179
煤矿事故时有发生.分析认为发生事故的本质原因是工作人员缺乏有关的科学技术知识.发展、掌握、运用科学技术。提高人员的科学技术素质。不仅能促进经济发展,而且能保障人身安全,战胜灾害(包括煤矿灾害).  相似文献   

18.
19.
20.
高校顺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越来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融合。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互动关系,阐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双向构建优势,提出了构建的对策:教育理念层面实现互相融合、教学内容层面实现丰富升华、实践活动层面实现有机结合和组织管理层面实现系统完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