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拱坝水垫塘消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拱坝工程中泄洪功率及泄流量巨大,泄洪消能安全一直是工程中研究的重点。系统总结了冲击射流理论及水垫塘消能机理的研究进展,并对消能区冲刷机理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总结了高拱坝工程中常用的水垫塘型式,并分析了各自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高拱坝下水垫塘设计目标,科研及应用现状,水垫塘消能控制工况。表、中孔各自单独泄洪与表、中孔联合泄洪的水流流态及动水压力。论述了水势塘允许动水压力,水垫塘的长度与二道坝的位置。在高拱坝大流量,大功率条件下.采用集中泄洪,集中消能的原则及体型优化措施后,获得较好的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收集了高拱坝工程实践资料,论证了构皮滩水电站泄洪消能水塘的可行性。构皮潍为 拱坝,坝高234m,最大泄流量27470m^3/s。设6个表孔,7个中孔。表中孔水舌碰撞,下游设水扩建塘消能。通过工程对比,结合模型试验,认为构皮滩水垫塘消能效果好,泄洪消能下游水垫塘设计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从高拱坝的工程实践看构皮滩泄洪消能设计的可行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收集了高拱坝工程实践资料,论证了构皮滩水电站泄洪消能布置的可行性。构皮滩为双曲拱坝, 坝高234m,最大泄流量27 470m3/s,设6个表孔和7个中孔。表,中孔水舌碰撞,下游设水垫塘消能。通过工程对比,结合模型试验,认为构皮滩水垫塘消能效果好,泄洪消能布置方案是合理的,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杨房沟水电站坝址河谷狭窄,洪峰流量大,枢纽最大泄洪功率为10 960 MW,在国内拱坝中处于较高水平.水电站泄洪消能采用“坝身表、中孔泄洪+坝下水垫塘”布置型式.文中通过方案比较,泄洪建筑物采用3个表孔和4个中孔的坝身集中泄洪方案,下游消能建筑物采用水垫塘+二道坝方案.表孔出口采用收缩型式、中孔出口采用收缩型式的宽尾墩.结合泄洪雾化分析,对水垫塘两岸边坡采用混凝土护坡、喷锚支护和排水孔等措施.  相似文献   

6.
反拱水垫塘与平底水垫塘底板稳定性诸方面之比较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反拱水垫塘是一种新型消能防冲结构,拟在我国溪洛渡等高拱坝中采用。在高水头、大流量作用下反拱水垫塘能否安全运用其稳定性是关键技术之一。分析了平底水垫塘和反拱水垫塘的稳定性原理,论证了反拱水垫塘底板具有超载能力强、稳定性高的优点,是高拱坝坝身泄洪消能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大岗山水电站拱坝坝身泄洪流量大、水头高,泄洪消能是工程的关键技术难题之一。基于深孔泄洪时流态、泄流能力、水垫塘内动水压力及流速水力学原型观测成果、工程实际运行效果,对水垫塘的水力特性进行分析,论证了当前深孔及水垫塘泄洪运行的安全性,并对工程的合理化运行、下一步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对高拱坝泄洪消能中的若干突出问题进行了综述与分析。针对其泄洪消能特点,探讨了解决消能防冲的基本途径,如坝身孔口布置及与之适当的坝下消能形式(水垫塘)。分析了水垫塘内水流结构与消能机理,从而要求水垫塘有足够的消能体积与水垫深度。提出了关于水垫塘体型设计的防护标准及底板防护措施的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80个高拱坝(泄量Q>2000/s)的泄洪消能布置经验,提出了一种综合通用的拱坝泄洪消能布置的分类方法;经对典型工程进行分析研究认为,通过泄洪消能布置的优化,可提高坝体的泄流能力及下游水垫塘单位水体消能率的指标,以减少岸边工程或水垫塘本身的造价;结合小湾工程的分析,认为可适当提高小湾坝体及单洞的泄流能力,减少一条岸边泄洪洞。该经验总结为目前及今后高拱坝大泄量工程的泄洪消能布置设计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高地震烈度区特高拱坝设计采用全坝身泄洪的可行性,以旭龙水电站特高拱坝为例,对泄洪消能布置、水力指标、坝身孔口布置方式、体型以及孔口结构抗震影响等方面进行研究和综合比选后,推荐采用全坝身3表孔加4中孔泄洪、下游反拱水垫塘消能方案。研究表明:合适的坝身孔口布置体型可保障泄洪消能安全与减轻岸坡泄洪雾化,反拱水垫塘安全性和经济性较好,孔口结构对坝体整体极限抗震性能无影响,高地震烈度区特高拱坝设计采用全坝身泄洪是可行的。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泄洪消能建筑物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杨国瑞 《水电站设计》1991,7(3):36-41,19
二滩水电站采用坝身泄洪、水垫塘消能方式。本文用模型试验、计算分析和工程类比的方法,对坝下水垫塘的水力设计问题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溢流拱坝下游水垫塘的设计是经济合理的,可以满足坝身泄洪消能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孙双科  彭育  徐建荣 《水利学报》2018,49(9):1169-1177
坝身泄洪规模对于高拱坝工程的泄洪安全有重大影响,是高拱坝水力设计中关键的技术参数之一。本文基于白鹤滩水电站坝身泄洪水工模型试验成果与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宜小于15.0×9.8 kPa的技术基准,给出了该工程坝身泄洪规模的具体量值,并从水垫塘单位水体消能率角度与同类型工程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表明,坝身泄洪规模与水垫塘底板冲击压强之间有显著相关性:在表孔单独泄洪运行工况下,随坝身泄流流量的增加,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以幂函数的形式增大,且增幅十分明显;而在表深孔联合运行工况下,水垫塘底板最大冲击压强则主要取决于表孔与深孔泄流流量之比,基本上为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水垫塘作为高拱坝泄洪消能的一种重要形式,已经在众多工程中采用。本文分别对水垫塘2类(平底和反拱)3种体形——平底、反拱圆弧底、反拱抛物线底进行了水力特性研究,从水垫塘体形、塘中水舌流态、塘底冲击压强、岸坡落石运动等不同角度分析论证了3种水垫塘的水力学特性。最后得出结论:圆弧底反拱水垫塘优于其它2种形式并推荐工程采用。  相似文献   

14.
高拱坝泄洪消能设施的选择与布置设计是高拱坝设计成败的关键。姚家平水利枢纽属于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高拱坝项目,其所在位置特殊的地形地质条件给该高拱坝的消能设施布置与设计造成了一定的难度。通过类似工程的类比分析,并结合相关的模型试验科研,得出了符合本工程特点的泄洪消能设施布置方案,明确了水垫塘的长度、厚度和与之对应的二道坝高度,可供类似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15.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研究是“八五”国家科技攻关专题,主要结合小湾高拱坝建设,研究在高山峪谷河段上,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问题。专题分别就泄洪消能布置优化;坝身孔口布设及其型式;水垫塘冲刷平衡及消能机理;坝身泄洪振动对坝体的影响;50m/s高流速空化、空蚀及减蚀措施;高压弧形闸门的伸缩式水封封水试验;高坝泄洪雾化的影响范围等进行研究。并结合漫湾大坝泄洪进行了一系列水力学方面的原型观测,取得了丰富的成  相似文献   

16.
300m级高拱坝大流量泄洪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0m级高拱坝大流量泄洪关键技术研究专题主要结合小湾工程研究高拱坝增大坝身泄量,减少1条泄洪洞的泄量分配和泄洪消能布置,拱坝流激振动,泄泄雾化及防护措施,水垫塘体形优化和衬护结构稳定,大型导流洞改建为泄洪洞或放空洞等关键技术问题,提出优化的泄水建筑物及其消能防冲布置和结构设计方案。其中多项研究成果和建议已在小湾工程中采用,解决了该工程在泄洪消能布置和结构设计中的一些关键技术难题。  相似文献   

17.
对窄河谷、高拱坝、大流量坝身泄洪挑流消能水垫塘的防冲安全及其混凝土衬砌优化设计问题作了全面研究,结合小湾工程采用局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小湾工程水垫塘衬砌块的抗冲稳定性,提出了应用瞬变流和震荡流理论研究衬砌冲刷破坏机理、建立新的设计模式的新概念,讨论了水垫塘衬砌设计模式的有关问题,并对该工程的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高坝泄洪伴随着能量的传递和释放,时至今日泄水建筑物遭受破坏的实例仍屡见不鲜,高坝泄洪消能是坝工建设与运行的关键技术之一。以2000年以来国内新建的11座特高拱坝(坝高≥200 m)为主要考察对象,其泄洪消能布置和水力指标均居世界前列。在系统总结探讨水垫塘消能评价指标、孔口体型、泄洪消能布置和水力特性的基础上,重点阐明坝身消能的3种典型创新模式:水舌碰撞的二滩模式、水舌不碰撞的锦屏一级模式、水舌碰撞与不碰撞结合的旭龙模式。研究思路和工程应用逐渐从“泄洪消能工程安全”向“泄洪消能工程安全与减轻岸坡泄洪雾化并重”转变,且水垫塘冲击动水压力均<15×9.81 kPa(标准限值)。近20 a特高拱坝建设快速发展极大地推动了该领域的技术进步和泄洪消能模式创新。建议开展复杂边界数值模拟研发、高坝泄洪TDG(总溶解气体)生成与释放过程研究等。  相似文献   

19.
对窄河谷、高拱坝、大流量坝射泄洪挑流消能水垫塘的防冲安全及其混凝土衬砌优化设计问题作了全面研究,结合小湾工程采用局部水工模型试验研究了小湾工程水垫塘衬砌块的抗冲稳定性,提出了应用瞬变流和震荡流理论研究衬砌冲刷破坏机理、建立新的设计模式的新概念,讨论了水垫塘衬砌设计模式的有关问题,并对该工程的设计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题主要结合小湾高拱坝建设,研究在高山峡谷河段上,高水头,大流量泄洪消能问题。分别就泄洪消能布置优化;坝身孔口布设及其型式;水垫塘冲刷平衡及消能机理;坝身泄洪振动对坝体的影响;50m/s高流速空化,空蚀及减免措施;高压弧形闸门的伸缩式水封封水试验;高坝泄洪雾化的影响范围等进行研究。并结合漫湾大坝泄洪进行了一系列水力学方面的原型观测。本文是为“八五”科技攻关成果专辑所写的简介,现摘刊于此供参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