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培养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微血管内皮细胞体外黏附分子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的变化,探讨新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缺血炎症反应的作用途径。方法:采用分离脑微血管段并消化的方法体外培养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氧糖剥夺法(Kreb液,95%N2 5%CO2)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分别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RT-PCR方法半定量检测黏附分子ICAM-1、VCAM-1的蛋白mRNA表达和mRNA转录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CAM-1、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清开灵组显著降低其蛋白表达和VCAM-1 mRNA转录水平(P<0.05);新清开灵注射液对ICAM-1和VCAM-1的蛋白和mRNA表达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结论:新清开灵注射液通过干预黏附分子表达而阻抑脑缺血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2.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细胞黏附分子是一类介导细胞间黏附的膜表面糖蛋白 ,在炎症反应、免疫应答等多种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细胞黏附分子与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关系密切 ,抗黏附治疗可以减轻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笔者就这一方面作一综述。1 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黏附的分子基础白细胞 (PMN)在炎症部位聚集、浸润是炎症反应的基本组织病理表现之一 ,近年研究发现其也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因素[1] ,而白细胞 -内皮细胞 (PMN -EC)黏附是其发生的分子基础。细胞黏附包括PMN沿EC滚动、PMN -EC紧密黏附及PMN穿越EC游出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芎芪合剂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芎芪合剂组,除假手术组外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各组大鼠脑组织进行HE染色,并测定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的情况。结果:HE染色显示芎芪合剂组缺血侧脑组织白细胞黏附及浸润的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大鼠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蛋白表达的情况,模型组明显高于假手术组,芎芪合剂组明显低于模型组。结论:芎芪合剂能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白细胞黏附及浸润的程度,抑制ICAM-1蛋白表达的增高,提示芎芪合剂能够通过减轻免疫炎症损伤的程度达到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从而对缺血—再灌注脑组织产生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芍药苷预处理通过激活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信号通路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挥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心脏LDA的方法建立在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利用0.5%Evan’s蓝灌注心肌及1%TTC磷酸缓冲液孵育心肌来观察心肌坏死利用HE染色观察心肌损伤程度,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细胞黏附因子(ICAM-1)的含量,蛋白印迹(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芍药苷预处理对PPARα的影响。结果芍药苷药物预处理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小(P0.01);芍药苷预处理能促进PPARα蛋白的表达,减少血清中TNF-α、ICAM-1的含量。结论芍药苷预处理能减轻大鼠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通过增加PPARα蛋白的表达,抑制TNF-α、ICAM-1分泌,减少炎症反应,进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体外细胞水平上模拟血管内皮炎症损伤,探讨蒙花苷对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加入不同浓度的蒙花苷处理,DAPI染色法测定EA.hy926与单核细胞(THP-1)的黏附能力,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1(IL-1)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38、JNK、ERK1/2、p-p38、p-JNK、p-ERK1/2、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蛋白表达。结果:蒙花苷(5、10、20mol/L)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EA.hy926与THP-1的细胞间黏附作用,减少EA.hy926分泌的炎性因子TNF-α和IL-1水平,降低细胞中JNK、ERK1/2、p-p38、p-JNK、p-ERK1/2、NF-κB和ICAM-1的蛋白表达。结论:蒙花苷可通过抑制NF-κB及其相关信号通路的活化来减少炎性黏附和炎性因子分泌,从而缓解LPS引起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损伤。  相似文献   

6.
三七总皂苷对白细胞黏附效应与黏附分子表达调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观察注射用血栓通(主要成分为三七总皂苷)对各种刺激处理因素下白细胞黏附能力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探讨血栓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机制.方法:分离纯化大鼠白细胞与肺部血管内皮细胞,建立体外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试验体系,在施加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8(IL-8)与缺氧等刺激处理因素之前,采用血栓通(三七总皂苷剂量分别为5,50,100 mg·L~(-1))进行分组干预,并检测白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率,同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白细胞黏附分子LFA-1,VLA-4与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ICAM-1,V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在内毒素作用条件下,血栓通对大鼠白细胞黏附率无显著改变,而在TNF-α与IL-8活化因素以及缺氧条件下,50,100 mg·L~(-1)血栓通可明显减少大鼠白细胞对内皮细胞的黏附率;在缺氧、TNF-α等刺激因素的作用下,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CAM-1与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在100 mg·L~(-1)血栓通的干预作用下,VCAM-1与ICAM-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结论:血栓通可抑制大鼠肺血管内皮细胞VCAM-1与:ICAM-1的表达而降低白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减轻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可能是血栓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川芎油口服给药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ICAM-1、血浆TNF-α及ET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脑缺血2小时、再灌注22小时后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浆中内皮素(ET)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大鼠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1(ICAM-1)的表达。结果:川芎油能降低血浆中ET、TNF-α含量以及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结论:川芎油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浆中ET、TNF-α含量以及脑组织中ICAM-1的表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炎症反应以发挥其脑组织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缺氧再复氧损伤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体外缺氧缺糖模拟体内缺血,复氧复糖模拟再灌注复制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法和图象定量分析系统观察ICAM-1、VCAM-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复苏48~72h后呈铺路石样生长,在15个细胞倍增周期内,其形态、生物、生理学特性稳定。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缺氧再复氧可明显增加ICAM-1、VCAM-1蛋白在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表达(P<0.01)。黄芪多糖能降低两者的表达,其中100μg/mL抑制ICAM-1表达的作用显著(P<0.05),100、50μg/mL减少VCAM-1表达的作用明显(P<0.01)。结论:黄芪多糖通过减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人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ICAM-1和VCAM-1的表达,抑制白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芪桂益脉灵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心肌细胞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影响。方法:选用健康大白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只开胸,不结扎冠状动脉)、单纯缺血-再灌注组(模型组)、芪桂益脉灵低剂量组、芪桂益脉灵高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组予芪桂益脉灵(0.6、1.2 g/kg),其余组给生理盐水,2 mL/次,每日清晨空服灌胃给药1次,连续7 d,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检测心肌组织ICAM-1、VCAM-1含量。结果:芪桂益脉灵高、低剂量组可减少缺血再灌注条件下血管炎症因子ICAM-1、VCAM-1的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桂益脉灵可有效降低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炎症因子ICAM-1、VCAM-1的表达,具有保护血管内皮,干预炎症反应,抗心肌缺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陈晓敏  丁欣  刘莉  赵雷  姜志茹  王汐 《新中医》2013,(2):128-130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SX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的同时,通过股静脉给予疏血通注射液(0.7mL/Kg)。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Model+SXT组)。给药处理24h后,取缺血侧脑组织,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ICAM-1蛋白和V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4%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CAM-1、VCAM-1的分布。结果: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疏血通注射液抑制了两种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丹酚酸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2h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再灌注即刻、1h、4h、12h、24h取脑组织,应用RT-PCR的方法,观察各组ICAM-1mRNA的表达。结果:大鼠脑组织ICAM-1mRNA在正常对照组呈低表达;模型组脑组织ICAM-1mRNA表达显著上调;丹酚酸A治疗组于相同时相ICAM-1mRNA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结论:丹酚酸A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ICAM-1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李芳君 《中药材》2012,(7):1135-1137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Hydroxy Saffloryellow A,HYSA)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E选择素(E-selectin)、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表达及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影响。方法:采用Zea-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用紫外分光光度、酶免法测定羟基红花黄色素A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E选择素,ICAM-1表达以及髓过氧化酶(MPO)活性的影响。结果: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降低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E选择素和ICAM-1的表达以及MPO的活性。结论:羟基红花黄色素A可减轻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血栓通粉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因子(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利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再灌注后ICAM-1的表达情况,比较不同实验组相同灌注点ICAM-1表达的变化。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在相同时间点模型组ICAM-1的表达均较假手术组升高,治疗组均低于模型组。结论血栓通粉针可能通过降低ICAM-1在缺血区的表达,抑制其局部的炎症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4.
虎杖及其有效成分虎杖苷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均  李莹莹 《环球中医药》2010,3(4):249-252
目的探讨虎杖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虎杖预处理及虎杖苷预处理组,每组18只。再灌注时问分为3个时间点(缺血前10分钟、再灌注后6小时、再灌注后12小时),每组每个时间点取6只大鼠。采用切除大鼠右侧肾脏,夹闭左侧肾蒂60分钟的肾缺血后再灌注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分别进行比较。结果再灌注6小时、12小时后虎杖预处理及虎杖苷预处理组肾组织ICAM-1阳性表达均较缺血再灌注组降低(P〈0.05),术前10分钟各组间无明显变化。再灌注6小时后虎杖预处理及虎杖苷预处理组血清TNF-α含量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再灌注12小时后无明显变化。结论在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过程中,虎杖可能具有抑制肾组织中ICAM-1表达,减少血清中TNF-α的含量,其中虎杖苷起了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大鼠相关细胞因子的TNF-α损伤机制以及清开灵的作用特征。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利用双侧颈总动脉夹闭的方法复制大鼠前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给予清开灵注射液、TNF-α抗体及该抗体与清开灵共用。选择再灌注24h和72h两个时间点,检测血清TNF-α、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清P-选择素(Pselectin)含量以及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量。结果:清开灵具有降低升高的血清TNF-α含量的趋势,而TNF-α抗体的作用随时间延长而增强;清开灵和TNF-α抗体均能够有效地降低外周血sICAM-1水平、脑组织ICAM-1含量和血清P-selectin含量,阻断TNF-α后更明显,而且使清开灵的作用更为显著。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导致的损伤与微血管内外炎性细胞因子的毒性损害有密切关系,并与黏附分子导致血中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黏附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多环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成年SHR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48h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CAM-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脑出血48h,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NF-κB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均能明显阻抑出血后48h脑组织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增加;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ICAM-1和NF-κB的表达,而对TNF-α和IL-1β的作用不明显;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对TNF-α、IL-1β和ICAM-1表达的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以中剂量组作用效果尤为突出,对脑出血后48h前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可以在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出血后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胶原酶诱导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脑出血模型脑组织中多环节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 1β、ICAM-1和NF-κB 表达的影响, 探讨安宫清开灵注射液阻抑脑出血后炎症反应的作用环节以及作用效果。方法: 成年SHR 大鼠, 雌雄各半, 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阳性对照组(清开灵注射液)。基底核注射胶原酶法复制大鼠48h 脑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中TNF-α、IL-1β、ICAM-1和NF-κB的表达情况。结果: 脑出血48h, 大鼠脑组织TNF-α、IL-1β、ICAM-1以及NF-κB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安宫清开灵中剂量组均能明显阻抑出血后48h脑组织TNF-α、IL-1β、ICAM-1和NF-κB表达的增加; 安宫清开灵低剂量组可以明显抑制ICAM-1和NF-κB的表达,而对TNF-α和IL-1β的作用不明显; 安宫清开灵高剂量组对TNF-α、IL-1β和ICAM-1表达的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结论: 安宫清开灵注射液对抑制脑出血后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具有良好的作用, 从而能够减轻炎性损伤。其中以中剂量组作用效果尤为突出, 对脑出血后48h前炎症因子和黏附分子的表达都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可以在多环节干预炎症反应过程、阻抑脑出血后损伤级联反应从而发挥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灯盏细辛中总咖啡酸酯(total Caffeoyl quinic acid ester,Caf)对离体培养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BME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Caf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建立离体培养的大鼠BMEC炎症损伤模型,选用25μg/mL Caf处理内皮细胞,利用Real time RT-PCR方法检测实验各组ICAM-1mRNA表达,流式细胞仪测定实验各组ICAM-1蛋白荧光强度。结果:Caf可以下调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ICAM-1mRNA高表达,并抑制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膜ICAM-1蛋白高表达。结论:Caf可以降低由TNF-α诱导的内皮细胞过度表达ICAM-1,可能是其发挥抗脑缺血炎症损伤的部分机制。  相似文献   

19.
于健宁  奚九一 《中医杂志》2005,46(4):297-299
目的:研究白鹤冲剂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核因子-κB(NF-κB)活化、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白鹤冲剂治疗血管炎的机制.方法:以细胞ELISA法、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观察白鹤冲剂对HUVEC中NF-κB活化以及ICAM-1表达的影响.结果:白鹤冲剂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的HUVEC的NF-κB的活化及ICAM-1表达.结论:白鹤冲剂可能通过抑制NF-κB活化从而有效地调控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的黏附分子的基因表达,发挥治疗血管炎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雷公藤多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苷对实验性糖尿病心肌病大鼠的心脏保护作用.方法:用链脲佐菌素(STZ将sD大鼠造模成糖尿病心肌病模型,分为雷公藤多苷组,模型组,另设正常组(均n=8).雷公藤多苷组给予雷公藤多苷(18 mg·kg~(-1)),其余各组给以等量生理盐水,持续给药3个月.给药结束后测血糖、心功能、心脏指数,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核因子-κB(NF-κ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同时用电子显微镜观察大鼠心肌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雷公藤多苷能减小心脏指数,保护心功能,抑制NF-KB和ICAM-1表达;明显延缓心肌细胞线粒体、心肌纤维细胞的病理改变.结论:雷公藤多苷具有保护糖尿病心肌病大鼠心脏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症反应和免疫抑制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