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骨转移癌不同分割方法的止痛效果。方法:37例骨转移癌患者22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DT200 cGY/次,每周5次,总DT3 600~5 000 cGY;15例采用低分割照射,DT300~500 cGY/次,每周3~5次,总DT2 000~3 000 cGY。结果:常规分割放疗组与低分割放疗组止痛效果大致相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分割放疗和低分割放疗同样可以起到止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36例肺癌骨转移放射治疗止痛效果。方法采用6MV或15MV-X线照射肺癌骨转移患者36例共计50处病灶,常规分割照射32处病灶,照射剂量:21.6-60Gy/12-30次,共3-6周,非常规分割照射18处,照射剂量:29.7-45Gy/3-15次,共1-3周。结果全组50处病灶放疗止痛总有效率92.00%,且与照射总剂量、时间-剂量分割方式、照射部位、原发灶是否行局部治疗、转移灶是单发或多发无关系。起效时间与剂量分割方式有关,非常规分割照射起效快(P-0.0125)。全组有7例患者,计10处病灶在放射期间有疼痛加重.但其发生率与照射方式无关。结论放射治疗肺癌骨转移止痛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已成为肺癌骨转移止痛治疗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大分割及常规分割放疗对骨转移癌痛的疗效。方法 43例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大分割放疗组21例,300 cGy/次,每周5次,DT:3 000 cGy,常规分割放疗组22例,200 cGy/次,每周5次,DT:4 000cGy。结果全组放疗止痛总有效率为81.4%,大分割放疗组止痛有效率为80.95%,常规分割放疗组止痛有效率为81.82%,两者疗效无显著性差异(P>0.05)。放疗1周内上痛起效率大分割组为71.43%,常规分割组为72.73%,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放疗是治疗骨转移癌痛的有效方法,不同的放疗分割方式有效率和放疗1周内止痛起效率无显著差异,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如病情、预后及经济情况等来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与普通放射治疗治疗骨转移瘤的剂量学。方法用计划系统对椎体骨转移瘤分别进行调强放射治疗、单一野或前后对穿野计划设计,分析骨转移瘤的剂量分布和脊髓受量。结果单一野放射治疗、前后对穿野放射治疗、调强放射治疗得到4 000 cGy包括的体积占整个肿瘤体积的百分比分别为26.88%、6.02%、95.19%,脊髓受量分别为4 683 cGy、4 060 cGy、4 123 cGy。结论调强放射治疗可以增加骨转移癌治疗剂量且能有效保护脊髓。  相似文献   

5.
目的回顾分析骨转移癌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68例骨转移癌患者,采用6MVX15MVX线或不同能量电子线外照射,根据转移灶GTV的大小PTV外放2cm,或采用TPS优化后3D适形治疗。给予常规分割放疗和低分割放疗。结果疼痛症状明最缓解,无症状靶区无疼痛出现。结论放射治疗止痛作用见效快,并可获得较持久的止痛效果,放射治疗剂量分割对疗效无影响。放射治疗骨转移无症状靶区预防疼痛的疗效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近期疗效。方法32例初治元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分三阶段对原发灶放射治疗。第一段用面颈联合野常规放疗DT36Gy,第二段用耳前野放疗DT14Gy,第三段用3DCRT DT 20-25Gy。总照射剂量DT70-75Gy。颈部用切线野/或者加电子线野作常规分割照射,设野上界保持与主野下界衔接,对颈淋巴结阴性照射DT50Gy,淋巴结阳性照射DT66—70Gy。结果局部肿瘤消退率(有效率)100%,完全缓解率93.75%,1年生存率100%。元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咽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可以获得比较理想的剂量分布,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放疗反应。方法36例中鳞癌20例,腺癌12例,混合型4例。放射治疗采用^60co-γ线或8MV—X线外照射,常规分割DT40GY后,缩野避脊髓加速超分割,1.2GY/次,2次/日,间隔6~8h,照射10-15个治疗日,总剂量64GY-76GY。总疗程6~7周。结果完全缓解率(CR)和总有效率(CR PR)分别为27.8%和86.1%;1、2年生存率和局控率88.9%、83.5%和72%、52.8%。放射性食管炎69.4%,放射性肺炎24.2%。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和1、2年生存率、局控率优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8.
冰黄油联合氧疗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惠敏 《护士进修杂志》2007,22(15):1393-1395
目的寻找防治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有效方法,发挥中药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80例首次接受放射治疗的头颈部恶性肿瘤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放疗开始每日局部照射野涂冰黄油2次,出现湿性反应时,以氧气6~7L/min,对准局部皮肤吹氧2次/d(不加湿化),每次30min至放疗结束。对照组40例,放疗开始后,每日局部照射野涂强生爽身粉2次,出现湿性反应时,外擦湿润烧伤膏,2次/d至放疗结束。全部病人采用6MV-X线照射DT200cGy/次,总剂量DT5000—7500cGy。观察两组皮肤损伤的进展情况及程度。结果治疗组放射性皮肤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冰黄油联合氧疗是预防和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食管癌不同放射治疗方式对患者局部控制率、生存率及副作用的影响。方法从2002年2月~2007年3月,将60例食管鳞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后超组各30例,放射治疗方法为:常规组总剂量DT:66Gy,1F/d,2Gy/F,5F/W,共33F/7W。后超组前4周同常规组,后2周改为2F/d,1.2Gy/F,间隔8h,总剂量DT:64Gy,共30F/6W。结果后超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明显高于常规组,后超组早期放射副作用高于常规组,两组晚期副作用无明显异常。结论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是食管癌放射治疗的首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放射治疗对骨转移癌的止痛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3年1月收治的46例原发灶均病理或细胞学证实,对经X线、ECT、CT或MRI明确诊断的骨转移癌患者行放射治疗,观察其止痛效果。放疗采用模拟机、CT定位,用Co^60外照射。总剂量为30~50Gy。结果全部病例均获得不同程度的缓解,显效率43.5%(20/46),有效率56.5%(26/46)。结论放射治疗是骨转移患者止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青地合剂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增效减毒作用的效果。方法 84例确诊为鼻咽癌的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自放射治疗开始口服青地合剂至放射治疗结束。对照组自放射治疗开始口服维生素C片至放射治疗结束。两组病人均采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常规分割外照射,鼻咽区DT 7 000 cGy,颈部预防照射区DT 5 000 cGy。两组均未联合化疗。结果研究组发生急性口腔炎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t=126.40,P〈0.001);研究组口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χ=8.64,P〈0.01);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4.44,P〈0.05)。结论青地合剂能推迟急性口腔炎的发病时间,减少口干发生率,提高局部控制率,减轻鼻咽癌放射治疗副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体部恶性肿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90例体部恶性肿瘤,包括原发癌67例,转移癌23例。先给予常规外照射DT40~50 Gy/20~25 F/4~5 W,休息3~7 d,再行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补量照射治疗,放射源为直线加速器15MVX射线,利用多叶光栅实现4~6个三维适形照射野,分次治疗方法为DT 4~8Gy/F,隔日1次,4~6次为1疗程,平均补量为DT 30 Gy(24~40 Gy)。结果:治疗后3~6个月,CT及MRI复查示:67例原发癌中,59例肿瘤缩小或消失,占88%;23例转移癌中有19例肿块明显缩小,占83%。80例患者KPS评分有提高,占89%。全部病例均未出现明显放疗并发症。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体部恶性肿瘤疗效肯定,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后程补量结合常规放疗对于改善患者预后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经病理证实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和B组,每组各30例。A组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1次/d,2.0Gy/次,5次/周,总剂量60Gy,共30次,6周;B组采用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放疗前4周采用常规分割,共40Gy,后9个治疗日采用超分割方法,即根据病变长度适当缩短照射野,1.5Gy/次,2次/d,间隔4h以上,每周照5d,照射27.0Gy,总剂量67.0Gy/5.6周。采用^60Coγ线或直线加速器6MVX线,三野外照射。结果:随访时间4~65个月,中位23个月。随访率为91.6%;B组近期有效率100%优于A组的88.5%(P〈0.05),两组患者均无Ⅲ度放射性食管炎或气管炎。B组与A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6.6%、33.3%、22.2%及57.6%、25.5%、18.2%,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22及20个月。结论: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急性反应能耐受,其疗效优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14.
蒋如华 《全科护理》2012,10(24):2268-2268
[目的]总结肝癌病人在接受放射治疗前后的护理。[方法]对50例晚期肝细胞癌病人给予放射治疗,照射总剂量为3 000cGy~4 800cGy。每日治疗1次,连续6d后休息1d,7d~12d完成治疗。护理工作的重点包括心理、饮食、皮肤、日常生活和全身反应的护理。[结果]在放疗后3个月行CT检查,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25例,稳定8例,进展14例;在6个月时分别为2例、20例、6例和22例,在进展的病人中死亡15例。[结论]细致的护理可以帮助肝癌病人度过放射治疗期,对完成治疗、取得疗效有很大的益处。  相似文献   

15.
邹颖  彭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1,1(10):1541-1542
在人们的传统观念中 ,放射治疗似乎总是常规的择期照射 ;然而 ,在治疗患者的病程中 ,有时出现的一些急性情况必须立即予以处理 ,在某些情况下放射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此时 ,不能按常规预约登记、择期照射 ,而应即时予以治疗 ,即为急诊放疗。所谓急诊放疗 ,是指以放疗为主要手段的急救性治疗。现将常用的急诊放疗简要综述如下。1 骨转移癌的止痛骨转移的放疗止痛作用又快、又好 ,同时也有延长生存期的作用。对于估计寿命短的止痛性放疗 ,给予短疗程、每次大剂量的放疗 ,肿瘤吸收剂量 DT30 Gy/2 W或 DT1 5Gy/1 W/3~ 5F或 DT2 0 Gy…  相似文献   

16.
杨华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3):3707-3708
目的:探讨不同分割方式放射治疗脑转移癌引起头痛的止痛效果。方法:48例脑转移癌患者,24例采用低分割照射(治疗组),肿瘤吸收剂量3Gy/次,5次/周,总剂量30Gy;24例采用常规分割照射(对照组),肿瘤吸收剂量 2Gy/次,5次/周,总剂量40Gy。结果:48例脑转移癌止痛总有效率为94%,治疗组为96%(23/24),对照组为92%(22/24),两组止痛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放射治疗对脑转移癌疼痛治疗效果肯定,大剂量低分割与常规分割两种放疗方式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鼻咽癌常规分次外照射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的近期疗效。[方法]对30例初治无远处转移的鼻咽癌患者,采用分三阶段对原发灶进行治疗,第一阶段用面颈联合野常规放疗DT36Gy,第二阶段改耳前野或鼻前野放疗DT 14Gy,第三阶段用3D-CRT DT20~25Gy,总照射剂量70~75Gy。颈部用切线野或者加电子线野作常规分割照射,改野上界保持与面颈联合野下界衔接,对颈淋巴结阴性照射DT 50 Gy,颈淋巴结阳性照射DT 70 Gy。同期配对法选择30例常规放疗患者作为常规组,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放射反应。[结果]适形组完全缓解率达100%,常规组82%,无严重并发症发生。两组3年生存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常规放疗加后程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鼻咽癌,患者耐量性良好,近期疗效较常规放射治疗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骨转移瘤放射治疗效果。方法:42例实体瘤计56个骨转移病灶予放射治疗,骨转移瘤吸收剂量DT30-40GY,分次量5GY,每周二次。结果:疼痛完全缓解69%,部分缓解14.3%,轻度缓解11.9%,无效4.8%,总有效率为95.2%。结论:骨转移瘤放射治疗止痛效果确切可靠、迅速、毒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低分割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在脊椎血管瘤中的价值。方法 14例患者均采用Varian 6MV—X、医科达公司立体适形治疗计划系统及辅助设施完成计划设计和治疗,平均3~4个射束,计划体积包括受累椎体,上界为病变上一椎体下缘,下界为病变下一椎体上缘。归一化点选在计划体积边缘,总剂量24~28GY/6—7次,隔日1次,脊髓剂量控制在50%剂量线以下。结果 14例患者中10例临床症状消失占71%;4例明显改善占29%。结论 低分割立体适形放射治疗在脊椎血管瘤中应用,可以使治疗准确,靶区剂量分布合理,减少脊髓及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有目的地提高分次治疗剂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根据恶性黑色素瘤的放射生物学特性,设计了短疗程的放射治疗,以评价其在转移性患者中的姑息疗效。方法:21例(27个部位)转移性恶性黑色素瘤接受姑息性放疗,照射部位包括骨转移15个,淋巴结和皮下转移7个,脑转移5个。结合黑色素瘤生物特点和患者一般情况而制定时间-剂量模式,主要包括30Gy/10次/2周(10例,占37%)和20Gy/5次/1.5周(8例,占30%)。结果:总的姑息有效率为89%(24/27),其中,骨和软组织转移的有效率为90%(20/22),脑转移有效率为80%(4/5)。有效患者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为60d,占剩余生存时问的67%。结论:短程放射治疗作为姑息治疗的手段,可以在大多数晚期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中达到有效的减症作用。在高于常规分割剂量的基础上,可以视正常组织耐受性而适当降低分次剂量。总剂量的生物效应需达到相当于常规分割36Gy以获得较满意的姑息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