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悬浮液进样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环境样品中铊和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悬浮液进样-基体改进效应-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环境样品中铊和镉的方法。测定铊时应用钯和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测定镉时应用基体改进剂硫酸铵。本方法已应用于煤飞灰、土壤和河流沉积物中铊和镉和测定,其结果与标准值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描述了用Na_3PO_4作基体改进剂低温原子化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直接测定海水中痕量镉的方法。用Na_3PO_4作改进剂能够提高镉的灵敏度、减小氯化物、高氯酸盐和海水样品基体的干扰,并使海水中镉在850℃低温原子化,从而与背景吸收信号相分离。采用本方法测定海水中0.077μg/L镉的结果与用阳极溶出伏安法(ASV)测定结果相一致,海水中镉的回收率为94—103%。该方法简便、可靠。  相似文献   

3.
等温平台无焰塞曼原子吸收直接测定血清中硒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血清样品中加入铂作基体改进剂,用1%Triton X-100稀释,在碱性介质下,用校正曲线法由等温平台石墨炉直接测定硒的含量,本法简单,快速,灵敏,稳定,可靠,特征质量为23.0pg/0.0044A.S.,变异系数为2.6—11.3%,回收率为94—104%.  相似文献   

4.
石墨炉原子吸收中的基体改进效应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回顾了石墨炉原子吸收基体改进效应的研究,包括无机和有机基体改进剂的应用,碳化物涂层技术和保护气体中引入氧和氢气。讨论了基体改进剂存在时的原子化机理和干扰机理。列表说明了基体改进效应在不同样品痕量元素测定中的应用及其方法概要。  相似文献   

5.
采集不同苦丁茶树的根、茎、叶及对应的土壤样品,经过清洗、烘干、研磨等预处理后,采用高压密封罐加热消解,加入磷酸氢二铵作为基体改进剂,通过氘灯扣除背景,以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GF-AAS)测定样品中的铅,铅浓度在0.000—60.000ng.ml-1时与吸光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9,检出限为0.200ng.ml-1,方法精密度RSD5%,回收率93%—107%.用上述方法研究土壤-苦丁茶树系统中铅的分布表明,各种苦丁茶树及土壤中铅的分布具有类似规律,即土壤中铅含量远高于茶树中,茶树的地下部分含量分布为:吸收根主根,地上部分为:枯叶茎老叶嫩叶,其中嫩叶中铅含量远低于限量指标(Pb≤5.0μg.g-1),对茶叶服用的安全性有利.  相似文献   

6.
采用铋膜修饰玻碳电极,建立了用方波阳极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煤矸石和粉煤灰中锌、镉、铅元素的分析方法.优化了扫描方式、电解液及p H值、铋离子浓度、富集电位、富集时间等实验参数.在最佳实验条件下,锌、镉、铅分别在1—90μg·L-1、20—120μg·L-1和1—120μg·L-1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3种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4、0.03、0.02μg·L-1.该法用于实际煤矸石、粉煤灰样品中锌、镉、铅的测定,准确度和精密度良好.  相似文献   

7.
热解镀层石墨管在无标准分析法测定环境样品中镉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怡载  朱雷 《环境化学》1994,13(4):332-339
本文选择了最佳实验条件和混俣基体改进剂(钯+酒石酸),使热解镀层石墨等有可能用于无标准分析法测定各种环境标准参考物质中的镉。引入有效原子化温度(Teff)概念后,在Teff大于1600K和使用钯和酒石酸为混合基体改进剂,用各种环境标准参考物溶液得到的实验特征量值,接近理论特征量值。  相似文献   

8.
孙涤君  马怡载 《环境化学》1995,14(6):524-530
本文使用含锶空白纸、灵敏度高、记忆效应小的全热解石墨管测定环境样中的锶,提出一种新混合改进剂(钯加酒石酸),能有效消除高氯酸、硝酸以及各种基体的干扰,比较了各原子化温度时理论和实验特征量,使全热解石墨管有可能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种环境样品中的锶,准确度和精度优于5%。  相似文献   

9.
金属涂层石墨管对生物样品中微量镉测定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金属涂层石墨管,结合使用(NH4)2HPO4为基体改进剂及自动雾化淀积进样技术,对生物样品Cd的测定进行研究。通过实验表明,Ta,Zr,W,La等金属涂层等可提高镉的测定灵敏度和精度,有很强的抗共存离子干扰的能力,并可降低背景吸收干扰。  相似文献   

10.
本文研究了用柠檬酸作基体改进剂,以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直接测定土壤中汞,实验表明,在测定土壤中低含量汞时受到基体高背景的严重干扰,但在加入柠檬酸后,汞在500℃以下即原子化,在此温度下土壤申基体尚未大量挥发,背景吸收仍在氘灯校正范围之内,因此可用于直接测定土壤中低含量汞,测定的数据和冷原子吸收法的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1.
建立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测定不同基体的电子电器材料中铅、镉、铬、砷四种有害元素的方法.对仪器的参数、测试稳定性等作了系统研究,优化了对不同基体样品中铅、镉、铬、砷元素分析的前处理条件,探讨了各种材料中基体元素与其它共存元素对待测元素的影响.方法检出限为0.0024-0.46μg·g-1,对标准物质的测定值与参考值相符,相对准偏差为0.6%-5.8%.  相似文献   

12.
马怡载  王晓慧 《环境化学》1998,17(4):393-39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混合改进剂(锆+酒石酸),能有效消除高氯酸、硝酸以及各种基体的干扰,比较了各原子化温度时理论和实验特征量,使解热石墨管可可能用于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各种环境样品中的锡,准确度和精度优于8%。  相似文献   

13.
用悬汞电极微分脉冲极谱溶出法对河流沉积物、土壤、桃叶中铜、铅、镉、锌的分析进行了研究。试验了样品的消解方法和微分脉冲极谱溶出法测定的各种条件,样品经硝酸 盐酸消解后,过滤,滤液蒸近干,将滤液蒸干的残渣溶解于盐酸溶液,加入盐酸羟胺将三价铁还原至二价铁,直接同时测定4个元素,铜E_p=-0.13V、铅E_p=-0.42V、镉E_p=-0.63V、锌E_p=-1.03V(对Ag/AgCl电极),用标准加入法定证,所得的分析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法对照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采用分级提取法,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ICP-MS测定,考察了黄铁矿及其烧渣中镉、铊和铅的形态,以掌握镉、铊、铅的释放和迁移的相关信息,间接地评价黄铁矿及其烧渣中镉、铅和铊的环境污染效应.  相似文献   

15.
针对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消解要求高,干扰严重等问题展开研究,考察了消解体系、灰化温度、原子化温度、基体改进剂以及干扰因素,建立了检出限、精密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环境管理要求的方法.所建立的方法条件为:灰化温度600℃,原子化温度2100℃,以硝酸-氢氟酸-双氧水为消解体系,以硝酸钯+抗坏血酸为基体改进剂抑制氯离子等的干扰和提高测定的稳定性.所建立的方法检出限为0.1 mg·kg~(-1),测定下限为0.4 mg·kg~(-1).采用电热板消解法,该方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精密度在3.3%—8.1%之间,准确度在0.6%—9.9%之间;采用微波消解法,该方法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铊的精密度在4.5%—9.3%之间,准确度在1.1%—8.6%之间.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叙述了在碘离子存在下的硫酸介质中,用金电极导数阳极溶出测定铅的方法,当硫酸介质加入少量碘离子时,铅的极阳溶出峰增高,在0.36N硫酸—25ppm四乙基碘化胺中,当在~0.3伏预电解2分钟时,铅的溶出峰电流比溶液中没有碘离子时增加1倍.铅的溶出峰电位为-0.12伏,最低测定浓度为0.1ppb,用此方法测定了接触铅工人和正常人的血和尿中铅含量,样品只取20微升耳血和0.5毫升尿即可。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分级提取法,并在优化条件下进行ICP-MS测定,考察了黄铁矿及其烧渣中镉、铊和铅的形态,以掌握镉、铊、铅的释放和迁移的相关信息,间接地评价黄铁矿及其烧渣事镉、铊的环境污染效应.  相似文献   

18.
水中微量铅、锌、镉、铜、镍的测定,一般采用萃取法、加热浓缩法等。本文是利用活性炭在大体积水相中有吸附微量重金属的能力,富集河水中微量铅、锌、镉、铜、镍。探讨了吸附时pH条件、活性炭用量、洗脱条件及共存离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镉、铅的富集浓度为0.002mg/L;锌、铜、镍的富集浓度为0.005mg/L。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自然水体生物膜及其主要组分吸附铅和镉时共存铅、镉间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共存的镉对生物膜各组分吸附铅的能力影响很小,而共存的铅使各组分吸附镉的能力明显下降,且不同组分受影响的程度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部分公路两侧土壤中铅和镉的污染现状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忠臣  王崇臣  王鹏  张磊 《环境化学》2008,27(2):267-268
本文选择北京地区三条典型的公路两侧作为研究区域,测定土壤中铅和镉的含量,并利用地积累指数法评价土壤受铅和镉两种重金属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