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董利平  李晓红  陈丽 《山东医药》2011,51(25):53-5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两个亚组;另选非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体检健康者20例作对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VCAM-1,并检测其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T2DM患者sVCAM-1明显高于对照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P〈0.01或〈0.05);T2DM患者的sVCAM-1与2 h PG、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0.492,P均〈0.05)。结论 VCAM-1可能参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清sVCAM-1检测可作为T2DM大血管病变早期预测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石绮屏  冯烈  任强 《中华糖尿病杂志》2006,14(2):108-108,111
17例单纯冠心病(CHD)患者和17例CHD伴T2DM患者的研究显示,CHD伴T2DM者的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和CHD积分均高于单纯CHD患者(P均〈0.05),冠心病人群的sVCAM-1水平与CHD积分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40例及健康对照者(C组)4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2型糖尿病患者(A组、B组)均以罗格列酮(4 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同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同醇呈负相关;A组sVCAM-1水平高于C组,B组sVCAM-1明显高于A组;罗格列酮干预后A组sVCAM-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后sVCAM-1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罗格列酮对防治这类患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与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1例合并高血压和微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清中sVCAM-1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973.25±73.38)μg/L]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230.45±12.47)μg/L],P<0.001.合并高血压患者sVCAM-1[(1263.99±87.00)μg/L]较微血管病变者[(726.57±95.40)μg/L]增高更明显(P<0.001).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的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 5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作为观察组,经体检证实无明显器质性病变的成年人血清标本28例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二组血清中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结果二组中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差别显著。观察组s ICAM-1和s VCAM-1的表达与病变程度密切相关,而与性别及年龄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清中s ICAM-1和s VCAM-1高表达,二者的上调参与病变形成和进展。  相似文献   

6.
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复发性卒中风险增高,改进对复发性卒中的预测策略有助于卒中二级预防。澳大利亚St.Vincent医学研究所的Campbell等进行了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以评价既往卒中或TIA患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oluble 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sVCAM-1)、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同型半胱氨酸、肾素、脂质和脂蛋白颗粒浓度对复发性缺血事件的预测价值。Campbell等利用了培哚普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及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27例PBC患者及20例对照组血清sVCAM-1、sICAM-1的含量,分别比较PBC患者child-pugh分级各级别上述因子表达水平.结果 PBC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hild-pugh分级B、C级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高于A级(P<0.05).结论sVCAM-1、sICAM-1参与了PBC的病理生理过程,与疾病分级相关,血清8VCAM-1、sICAM-1含量增高可作为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损害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脑钠肽对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中脑钠肽(BNP)水平与患者并发冠心病的关系,以了解BNP能否预测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了解BNP与不同类型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测定180例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血中BNP水平,同时测定180例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N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BNP的差异和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之间BNP的差异。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BNP水平显著高于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P〈0.01);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BNP水平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与BNP水平密切相关,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BNP水平能预测其并发冠心病的风险,还能根据BNP水平协助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不同糖耐量组冠心病(CHD)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ICAM-1)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探讨不同糖代谢水平的CHD患者是否存在不同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以及阿卡波糖对其的影响。方法根据OGTT结果将96例CHD患者分成糖代谢正常(NGT)组、IGT组和T2DM组,检测上述各组和对照(NC)组血清SVCAM-1、SICAM-1及hs-CRP浓度,对比与糖代谢各参数的相关性。观察阿卡波糖对IGT组和T2DM组SVCAM-1、SICAM-1、hs-CRP的影响。结果 IGT组和T2DM组血清SVCAM-1、SICAM-1、hs-CRP浓度高于其他组,血清SVCAM-1、SICAM-1与HbA1c(r=0.51、0.39,P〈0.01)及hs-CRP呈正相关(r=0.56、0.32, P〈0.01)。T2DM组SICAM-1与HbA1c、hs-CRP有更好的相关性(r=0.65、0.71, P〈0.001)。阿卡波糖治疗组比常规治疗组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降低明显。结论 在CHD患者中,血清SVCAM-1、SICAM-1和hs-CRP浓度根据糖耐量水平的分组逐步升高,提示内皮受损、炎症状态可能是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重要的病理生理因素。阿卡波糖可能通过改善内皮功能和炎症状态,在CHD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非常重要,在Ⅰ、Ⅱ、Ⅲ期如果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大大地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目前,临床上多使用尿微量白蛋白(mAlb)检测来预测早期DN,但检测尿mAlb尚有一些不足之处,而且以尿mAlb能发现的最早DN,也已属Ⅲ期DN.因此,从多方面、多途径寻找早期诊断DN的指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检测80例DN患者的B型脑钠肽(BNP)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探讨BNP在DN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冠心病sVCAM-1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对冠心病 (CHD)患者血清中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 1(sVCAM 1)水平的影响。  方法  10 6例CHD患者随机分为 3组 :A组 (安慰剂组 ) ,B组 (辛伐他汀组 ) ,C组 (普伐他汀组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和常规酶法分别测定 3组患者用药前与用药 4、6周和 8周后血清sVCAM 1含量及总胆固醇 (TC)水平。  结果  ①B组和C组患者服药 4、6周及 8周后血清sVCAM 1含量明显低于A组 (P <0 0 5 ,P <0 0 1,P <0 0 1)。②B组和C组患者服药 4、6周及 8周后血清sVCAM 1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 ,同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P <0 0 1,P <0 0 1)。③B组和C组患者服药 4、6周及 8周后血浆TC含量与用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P <0 0 1,P <0 0 1)。④B组和C组患者血清sVCAM 1水平的降低与血浆TC含量的降低无明显相关性。  结论  辛伐他汀和普伐他汀不仅降低CHD患者血浆TC含量 ,而且降低血清中sV CAM 1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MS对新诊断T2DM患者心血管疾病(CVD)危险因素及Framingham危险评分(FRV)的影响. 方法 选取既往无冠心病(CHD)病史的新诊断T2DM患者320例,分为单纯T2DM(T2 DM)组108例和合并MS(MS)组212例,将MS组进一步分为含3个组分(MS3)亚组143例和含4个组分(MS4)亚组69例.收集一般资料、吸烟史和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FPG、FIns、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HbA1c等,计算BMI、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FRV. 结果 MS组BMI、BP、TC、TG、LDL-C、hsC-RP、HOMA-IR和FRV高危及中危组比例高于T2DM组(P<0.05或P<0.01),MS4亚组BP、TC、TG、LDL-C、hsC-RP、HOMA-IR和FRV中危组比例高于MS3亚组(P<0.05或P<0.0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与T2DM组相比,MS组FRV高危及非低危组OR值分别为2.036、2.498,与MS3亚组相比,MS4亚组FRV高危及非低危组OR值分别为2.406、14.182. 结论 既往无CHD病史的新诊断T2DM合并MS患者的CVD危险因素水平更高,FRV非低危组比例更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27例、冠心病组3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组32例,并选取32名正常对照者,分别测定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浓度和其他临床及实验室生化指标.结果显示,基质金属蛋白酶9在2型糖尿病并发冠心病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特点。方法 对203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按照不同年龄或总胆固醇(TC)分组进行对比分析,并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血管造影特点的危险因素。结果 不同年龄组之间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的单支血管病变比例降低,三支血管病变及左主干受累比例增高,视网膜病变亦增多并趋于严重,而其在TC异常组与TC正常组之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与血糖、年龄、甘油三酯、性别等因素相关,视网膜病变程度与血糖和年龄相关。结论 不同年龄组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管造影结果存在明显差异,年龄的增长能同时加重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和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5.
与不合并冠心病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100例)相比,合并冠心病的T2DM患者(100例)糖尿病病程长、既往有高血压病史、血糖控制差、患糖尿病前摄入鱼或瘦肉较少。调查时BMI和LDL-C水平增高,增加T2DM合并冠心病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伴或不伴糖尿病的脉压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对象包括:2型糖尿病不伴冠心病92例,伴冠心病53例;非2型糖尿病伴冠心病74例,不伴冠心病76例。结果显示:(1)糖尿病患者脉压高于非糖尿病患者(冠心病亚组为61vs57mm Hg,P〈0.05;无冠心病亚组为63vs51mm Hg,P〈0.05)。(2)非糖尿病组患冠心病者脉压高于未患冠心病者(57vs51mm Hg,P〈0.05)。(3)糖尿病组患冠心病者脉压稍低于未患冠心病者(61vs63mm Hg,P〉0.05)。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与踝臂指数(ABI)的相关性及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7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所有糖尿病患者,共269例,男158例,女111例。按有无冠心病分为冠心病组(54例)和无冠心病组(215例)。所有患者均记录生活方式,查体质指数(BMI)、心电图,测血压、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C反应蛋白(CRP)。并于入院3d内行ABI测定,同时进行Logistic冠心病多因素分析。结果:(1)合并冠心病组ABI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7.8%、93.5%;(2)多因素分析表明ABI降低(OR=0.421,P=0.025)、BMI≥25(OR=1.148,P=0.007)、收缩压(OR=1.035,P=0.000)、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和颈动脉斑块是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论:测定ABI能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