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目的 研究老年患者医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 对 32 0 0例 6 0岁以上患者的出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医院内发生肺部感染率为 8.2 5 % ( 2 6 4/32 0 0 ) ,高于全院同期总感染率 ( 7.5 % )。结论 老年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率高并与年龄大小、基础疾病严重程度、不规范使用抗生素、住院时间长短及医务人员对院内肺部感染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关 ,合理使用抗生素、缩短住院时间、加强护理等措施是降低院内肺部感染发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562例住院的COPD患者,其中合并真菌感染53例次,对其使用抗生素、激素情况以及年龄、病程、血气分析等进行分析。结果:COPD继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应用、营养不良、呼吸衰竭以及高龄等诱因相关。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正确指导病人稳定期的治疗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cute exacerbatio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AECOPD)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间AECOPD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46例,并随机抽取相同时期无真菌感染的AECOPD患者46例作对比分析.结果 AECOPD院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长期使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以及机械通气是AECOPD院内继发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合理正确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预防医源性感染,加强营养,尽量缩短住院天数是降低AECOPD院内继发真菌感染发生率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白丽  林洪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24):3671-3672
目的:分析肺癌合并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4年12月在太原铁路中心医院呼吸内科收治的肺癌合并真菌感染患者48例,并随机抽取同期住院的无肺部真菌感染的肺癌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t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结果:下列因素与肺癌合并真菌感染有关: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白蛋白血症、糖尿病、免疫抑制剂应用。结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低蛋白血症、长期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反复应用、合并糖尿病是肺癌合并院内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82例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患者发生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82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6%,慢性阻塞性肺疾病(45.1%)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8.8%)、低蛋白血症(58.5%)、合并糖尿病(8.5%)、机械通气(8.5%)、高龄(85%)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需结合痰培养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57.3%)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79.3%)。结论: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除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永福 《吉林医学》2011,(24):5101-5101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住院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86例诊断为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6例患者肺部真菌感染与机械通气时间及抗生素的使用时间密切相关。在感染的真菌类型中,以白色念珠菌最多(61.0%)。结论:机械通气时间≥7 d和抗生素使用≥14 d是造成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的院内感染的临床特征与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我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585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院内感染率、危险因素,并提出护理对策。结果该组病人中有30例发生院内感染,感染率为5.1%。年龄≥60岁,住院时间≥30d,合并有基础疾病、心功能较差及侵入性操作为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院内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该加强护理干预,预防感染的发生,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1-12月患有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共84例,对这84例患者的各项临床表现,包括病症表现、致病原因、病程、致病感染菌以及其使用抗生素和激素的情况进行检查,并统计。结果:患者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与糖皮质激素和广谱抗生素使用不当等因素有关,其中80例患者表现为痊愈或者是有明显改善效果,有3例患者自动出院,1例死亡。结论:安全正确地使用广谱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类药品,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等合并疾病,预防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当患者被确诊为COPD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后,要及时停止抗生素的使用,及时对其感染致病真菌进行分析,查明具体的致病真菌,然后依据不同的菌种来合理运用抗真菌药品,同时还要加强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病房院内真菌感染的易感因素与真菌感染分布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3月~2017年03月我院呼吸内科80例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造成呼吸内科病房患者院内肺部感染的原因依次为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80.00%)、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55.00%)、侵入性操作(51.25%)、宿主因素(20.00%)、其他(10.00%);其中感染真菌的分布情况依次为白色念珠菌(71.25%)、光滑念珠菌(12.50%)、白色假丝酵母菌(10.00%)、其他(6.25%).结论:对于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防治,不仅要积极治疗原发病、提高患者免疫力、纠正低蛋白血症等,还要合理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抗生素,提高肺部真菌的治愈率,降低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肺结核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10月实际出院的肺结核病人中符合院内呼吸道感染者逐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对表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①肺结核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 6 .0 %。高危人群为伴有慢性肺部疾患的老年人、肺部以纤维空洞、支气管扩张、肺不张为主要病理损害的肺结核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反复住院、重症结核病所致营养状态低下、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②铜绿假单孢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是本院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 ,且合并真菌感染率高 ( 4 3.5% )。结论 :结核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5月-2017年1月间收治的84例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感染组,210例COPD未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为未感染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年龄、性别、吸烟史、住院时间、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抗生素使用时间、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低蛋白血症、呼吸衰竭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COPD合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时间、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为COPD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表明,年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时间、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为COPD患者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结论 COPD患者临床易发生肺部真菌感染。其中,年龄、住院时间长、合并糖尿病、机械通气、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使用抗生素时间、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为COPD出现肺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田亚莉 《吉林医学》2013,(34):7164-716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风险因素和治疗,为临床更大规模规范用药治疗提供事实依据。方法:选取呼吸科住院治疗的38例(COPD)合并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与同期40例无真菌感染的COPD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并发肺部真菌感染与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关系密切,在明确真菌种类后并针对性用药,效果明显。结论:合理使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给予支持治疗,对可以有效防治COPD患者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阜新市中心医院住院部呼吸病房患者院内感染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6年10月2007年10月收住笔者所在医院住院部治疗,经微生物检查证实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的患者54例进行分析.结果 在住院病房中,院内肺部真菌感染发生率为3.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51.8%)是继发院内肺部真菌感染最常见的基础疾病,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96.3%)、低蛋白血症(59.3%)、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33.3%)及合并糖尿病是主要易患因素.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确诊需结合痰培养、组织病理学和临床表现来确定,病原菌以白色假丝酵母菌(61.1%)为主,氟康唑治疗有效率92.2%.结论 院内肺部真菌是呼吸系统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白色假丝酵母菌是院内肺部真菌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有效的抗真菌治疗外,积极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提高真菌感染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 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 ACLF)合并院内真菌感染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情况,为此类患者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 对解放军第三0二医院1985年1月至2006年6月发生院内真菌感染的353例患者,HBV相关ACLF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有257例(72.80%)患者在真菌感染前发生了细菌感染,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前使用过抗生素者319例(90.37%),以三代头孢类、喹诺酮类多见.患者发生院内真菌感染时,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与抗生素使用时间、种类均呈正相关(P<0.05),抗生素使用时间与距院内真菌感染时间呈正相关(P<0.01).不符合抗生素联合用药标准比例为18.81%.激素使用时间与距院内真菌感染时间呈正相关(P<0.01).共发生院内真菌感染510例次,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后323例患者(91.50%)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以氟康唑、大蒜素多见,死亡率为37.59%.患者抗真菌感染疗效与最终的转归呈正相关(P<0.01),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0.6455. 结论 HBV相关ACLF患者由于存在机体抵抗力差、并发症、细菌感染、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长期使用激素等原因,导致容易合并院内真菌感染,发生院内真菌感染后患者预后差,抗真菌感染疗效与其总体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临床需要重视此类患者抗感染药物的应用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肺结核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00年1月至2003年10月实际出院的肺结核病人中符合院内呼吸道感染者逐一填写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对表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肺结核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发生率6.0%.高危人群为伴有慢性肺部疾患的老年人、肺部以纤维空洞、支气管扩张、肺不张为主要病理损害的肺结核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反复住院、重症结核病所致营养状态低下、大量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②铜绿假单孢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是本院呼吸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且合并真菌感染率高(43.5%).结论:结核病人院内呼吸道感染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复治肺结核患者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相关治疗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调查住院复治肺结核患者442例,其中59例发生医院真菌感染(13.3%);比较抗结核药物使用数量、复治次数、联合抗生素使用时间、联用激素时间及是否进行侵入性治疗的真菌感染情况.结果 复治患者医院肺部真菌感染率较高,与抗结核复治次数、联用抗生素、激素、侵入性操作有关.多次复治者继发肺部真菌感染率及病死率明显高于首次复治患者(P<0.01).结论 肺结核复治患者易发生真菌感染,严格控制相关治疗因素可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某二级综合医院儿科病房出院患儿院内感染临床特点,探讨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的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5年12月北京某二级综合医院儿科住院患儿1 89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出院患儿1 892例中,发生医院感染48例,感染率为2.54%,其中2012年感染率最高为3.37%,并呈下降趋势,2015年感染率最低为2.00%;感染部位中以上、下呼吸道及口腔黏膜感染为主,共占79.17%(38/48);随着抗生素使用种类数量增多,院内感染发生率增加,其中未使用抗生素院内感染发生率0.66%,3种及以上联用达7.14%;院内感染者住院天数、住院费、并发症发生率均高于无院内感染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与控制儿科院内感染,加强对感染患儿的有效预防及控制,合理应用抗生素,可有效地减少院内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尘肺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及经验.方法 对我们收治的45例老年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感染菌群的病原体及可能与真菌感染相关的因素.结果 老年尘肺患者,反复发作,多次住院;住院期间反复使用抗生素、低蛋白血症、糖皮质激素的应用及有创性的检查和治疗手段,增加了患者真菌感染的机会.结论 合理使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正确指导病人稳定期的治疗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及早诊断,早期用药,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预防肺部真菌感染的关键,加强口腔护理,可以减少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8年4月~2011年4月收治的483例行口腔颌面肿瘤术患者,术后引起各种感染57例。分析感染原因、病原菌种类及耐药性。结果:(1)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率为11.8%(57/483);(2)颌面肿瘤患者发生感染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在0~3岁及大于60岁的幼儿中,感染比率为20.0%及25.6%,在4~18岁及19~60岁中,感染比率为13.5%及9.3%,P0.005;(3)感染与侵入性操作、误吸和制动有一定的相关性;(4)感染部位分别为创面感染22例(38.6%);上呼吸道感染5例(8.8%),下呼吸道感染30例(52.6%)。革兰阳性菌感染50例(62.5%),以金黄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及真菌感染为主,革兰阴性菌感染30例(37.5%),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及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为主。病菌重复率为23例。(5)住院时间15d者,感染率为6.19%,住院时间为27d者,感染率为10.1%,住院时间30d者,感染率为22.3%。卡方比较,P0.005。结论: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发生率与患者的年龄、住院时间及部菌种类均有一定的关系。年龄大于60岁,或小于3岁者,免疫力较低,发病率也较高。住院时间越长,患者的感染率越高。病菌感染以革兰阳菌为主,革兰阴性菌仍占用一定的比例;根据感染病菌抗菌谱选择适宜的抗生素,加强院内感染的控制均可明显减少术后感染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院内真菌感染的致病原因。方法回顾分析3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真菌感染。结果5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发生医院肺部真菌感染32例.感染率6.25%,且有逐年增加趋势。结论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及医疗性介入治疗是引起医院内真菌感染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